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绿色蝈蝈》教案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496124002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3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绿色蝈蝈》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绿色蝈蝈》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绿色蝈蝈》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绿色蝈蝈》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绿色蝈蝈》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绿色蝈蝈》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绿色蝈蝈》教案(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绿色蝈蝈教案编写教案要依据教学大纲和教科书,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精心设计。要明确地制订教学目的,具体规定传授基础知识、培养基本技能。下面给大家带来关于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绿色蝈蝈教案,希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绿色蝈蝈教案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法布尔和他的昆虫记,通过速读,抓住事物的特征,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过程与方法:通过整体感知、合作交流等方式学习本文抓住特征说明事物的方法;通过品味、鉴赏的方式体会生动说明的特点。教学重点:1、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征生动说明的方法。2、体味拟人手法的表达效果及本文传神的语言。教学难点: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

2、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教学方法:朗读法、合作研讨法、谈话法、活动法等,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学准备: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感知文章内容。课前预习1、朗读课文,借助工具书弄清字词的读音及含义,解决课后的“读一读,写一写”。2、预习了解课文内容,捕捉第一印象,找出本文最吸引你的地方。一、导入新课:伴随着这优美的乐曲,我们走进了今天的课堂。能不能说说你都听到了什么声音?(森林里各种小动物、昆虫的鸣叫声)这些昆虫隐藏在茂盛的草丛里、浓密的树叶里,欢快地歌唱。同学们,你们有没有观察或研究过小昆虫呢?看来,这些大自然的小精灵的确给我们的生活增添了无限的

3、趣味,都是伴随我们成长的好朋友。今天,我们就去拜访这些朋友中的一位绿色蝈蝈。(板书课题)二、预习交流:1、字词交流。2、请大家把自己搜集到的关于法布尔的情况交流一下。法布尔,法国昆虫学家。1823年出生于法国一户普通农民之家。从小迷恋大自然。在他19岁时,就立志研究昆虫。后来通过自学,获得自然博士学位。1875年开始著作昆虫记,1880年后的35年里一直在“荒石园”中从事昆虫学研究工作,1915年11月去世,留有昆虫记共十卷二百万字。昆虫记:是一部严谨的科学著作,整部作品充满了对自然万物的赞美之情。先后被翻译成50多种文字,一版再版,直到百年之后还会在读书界一次又一次引起轰动。鲁迅说:昆虫记是

4、“讲昆虫故事”、“讲昆虫生活”的楷模。周作人说:比看那些无聊的小说、戏更有趣味,更有意义。达尔文评价说:难以效法的观察家。他还被法国文学界誉为“昆虫世界的维吉尔”,推荐他为诺贝尔奖候选人。(这些称号,对法布尔来说是当之无愧的。)3、谁能介绍一下绿色蝈蝈?(身体呈绿色或褐色,腹部较大,翅膀短,四肢强壮有力,善于跳跃。雄的前翅有发音器,能发出清脆的叫声。)三、整体感知:法布尔是怎样介绍的呢?请同学们打开书:1、速读课文,思考一个问题。文章介绍了蝈蝈哪些方面的特点?重点是写哪一方面?2、学生交流:声音特征、形体特征、食性等。形体:漂亮、苗条、匀称。叫声:喑哑、尖锐、急促、清脆、柔和。食性:喜欢吃蝉,

5、爱吃甜食,偶尔也吃一点儿水果、青草。居住特点:和睦共居3、小结蝈蝈在外形、叫声、食性等方面的特点。师小结:作者抓住了绿色蝈蝈的特征,详略得当地进行介绍,使我们获得了有关蝈蝈的科学知识。四、质疑探究:浏览课文,对课文内容提出自己的见解或疑问。学生可能提到的问题:1、文中多次变换对蝈蝈称呼,有什么表达效果?(当蝈蝈捕蝉时用“狂热的狩猎者”;当蝈蝈成为笼中观察和实验的对象时,作者用“笼里的囚犯”;当蝈蝈吃蝉的时候称“蝉的屠夫”。作者这样变换称呼,使文章更生动、形象,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师:你分析得真好,的确是这样。作者将蝈蝈写得有声有色,有情感有性格,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对蝈蝈的喜爱之情。)2、开头

6、作者是怎么引出蝈蝈的?这样写的好处。(开头第一段并没有写蝈蝈,是写在别人欢度国庆的日子里,自己还没忘记去观察昆虫。“我独自一人”说明作者对他热爱的事业的执着。第2段写蝉在夜晚不再鸣叫,它要休息了。突然,蝉的一声哀号引出本文的主人公蝈蝈。这样写别具匠心,富有情趣。)3、如何看待动物中的同类相食这种现象?(作为一篇科学性的说明文,应当要准确的反映事物的本来面貌,不能因自己的好恶进行取舍,这正是法布尔严谨的工作态度的体现。)4、为什么作者要先写蝈蝈的叫声?(先写叫声黑夜中的法布尔要确定自己身边有蝈蝈存在,首先是听到了蝈蝈的叫声,而不是看到了蝈蝈。所以,先写蝈蝈的叫声符合逻辑,使文章的走势显得自然而得

7、体。)五、品味语言:学习本文生动形象的语言。(激励学生自主展示,初步体验学习语文的快乐。)1、我这里有一段描写蝈蝈叫声的文字,请跟第三段比较一下,看看你更喜欢哪一段,说说理由。(投影显示)夜色降临,蝈蝈出来了。耳朵灵敏的人能听到绿叶丛中,蝈蝈在叫。声音较低,在连续不断的低声中,时不时发出一阵尖锐、急促的声音。2、生结合课文分析、感悟,师生评价。(引导学生通过文字比较,体会拟人、比喻修辞手法的作用。)3、文中其他段落也有很多生动的描写,找出来,细细品味。4、法布尔先生为什么能将绿色蝈蝈写得如此生动、活泼呢?因为他非常喜爱绿色蝈蝈。因为他善于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因为他善于观察和想像。师小结:

8、是的,他是抓住了声音、形态、食性方面的特点来进行形象细致地介绍的。并且他善于运用比喻、拟人、对比等修辞手法,使语言生动形象。更重要的是他倾注了对昆虫生命的满腔尊重与热爱。六、拓展延伸:法布尔笔下的蝈蝈如此可爱,我们的感情一定发生了变化。它们不再是小昆虫,而是可爱的小精灵,是我们的好朋友。就让我们来学习作者的写法,用生动的语言向大家介绍一种你喜爱的小动物的某一个特点。七、课堂小结:1、学生谈谈学习本文的收获。2、师小结:法布尔笔下的蝈蝈是鲜活的,字里行间洋溢着对生命的尊重与热爱。蝈蝈的鸣唱给大自然增添了一串串美妙的音符,而法布尔则以睿智的哲思,求真的探索为人类奉献了一枚枚智慧之果。建议大家课后读

9、一读昆虫记,你会有更多的收获。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儿。下课!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绿色蝈蝈教案2学习目标:1、预习课文,能筛选、概述文章内容,了解蝈蝈的生活习性。2、体会文章富有文学笔法的描述,生动活泼的修辞表达。3、学习法布尔的探索精神和观察方法,培养科学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教学方法:通过朗读探究合作等方法,把握文章脉络,理解文章主旨。课时安排:1课时学习要点:预习课文,能筛选、概述文章内容,了解蝈蝈的生活习性。学习过程:一、学生展示(一)课前三分钟演讲(二)白板展示1、请你说说你知道的蝈蝈。蝈蝈是螽斯科类昆虫,主要分布于河北及河南、江苏等地。蝈蝈的身体呈扁或圆柱形,触角一般长于身。翅发达

10、、不发达或消失。雄性有翅个体在前翅附近有发音器,通过左右两翅摩擦而发音。蝈蝈具有发达的跳跃式后脚,当遇到危急时,快速弹跳避敌是它们自保的方法。保护色也是蝈蝈的自卫绝招,由于蝈蝈的体色几乎清一色是绿色或褐色,加上有些外观会拟态树叶或枯叶,因此当它们不鸣叫的时候,天敌很不容易一眼便发现它们的行踪。蝈蝈为三大鸣虫之首,一只母蝈蝈能繁殖200-450多粒卵。2、给加点的字注音。mshnqinlicunynyxsfn静谧大颚吮吸钳子低劣篡夺喑哑窸窣气氛kuhudjgushujixiolnro盔甲蝉喙妒忌篝火狩猎劫掠喧嚣贪婪扰乱kzhngwjchu酷爱螽斯莴苣更胜一筹弱肉强食隐隐约约连续不断夜色苍茫惊慌失

11、措开膛破肚津津有味断肢残腿毫不犹豫3、解释词语弱肉强食:动物中弱者被强者吃掉。隐隐约约:看起来或听起来很不清楚,感觉不明显。喑哑:嗓子干涩发不出声音或发音低而不清楚。沉寂:非常静,没有一点声音。静谧:安静。篡夺:用不正当的手段夺取(地位或权利)。惊慌失措:因害怕慌张而没有了办法。劫掠:抢劫,夺取。津津有味:形容有滋味或有兴味。酷爱:极其爱好。4、文学常识及写作背景法布尔:法国作家,昆虫学家。在1879年写成昆虫记第一卷,此后他开足生命马力,不知疲倦地从事独具特色的昆虫学研究,把劳动成果写进一卷又一卷的昆虫记。昆虫记虽然是一部严谨的科学著作,但其内容及风格都比较和善,甚至妙趣横生,字里行间洋溢着

12、作者本人对生命的敬重与热爱。绿色蝈蝈就是这方面的典型。鲁迅先生称之为写“昆虫的生活”和“昆虫的故事”的楷模。5、佳句赏析:(拟人句赏析及方法介绍)6、整体感知。用自己的话归纳文章的内容和写作思路。二、课堂提升1、导入语。同学们一定听过知了歌唱,蟋蟀的鸣叫,看过蜘蛛辛勤织网,蚂蚁满载而归吧。这些昆虫,它们是自然界大家庭的成员,也是人类亲密的朋友。今天,我们要跟随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的优美文笔,去倾听蝈蝈的歌声。2、作者是用什么方法引出蝈蝈的呢?明确:课文第1段并没有写蝈蝈,是写在别人欢度国庆的日子里,自己还没有忘记去观察昆虫。“我独自一人”说明作者对他热爱的事业的执著。第2段写蝉在夜晚不再鸣叫

13、,它要休息了。突然,蝉的一声哀号引出了的“主人公”蝈蝈。这是多么富有匠心的写作思路!3、作者是如何知道蝈蝈喜欢吃什么食物的呢?明确:作者是通过实验和观察知道蝈蝈喜欢吃蝉肚子的。清晨,作者散步时看到的一幕揭开了蝈蝈食物之谜捕蝉为食。又通过变换食物的花样,揭开了蝈蝈首先吃蝉肚子的秘密,因为肚子既有肉,又有甜食。这反映了作者严谨的科学态度。4、绿色蝈蝈的外表有哪些特征?绿色蝈蝈有哪些习性?作者主要写了哪个方面的习性?明确:(1)外表特征“这种昆虫非常漂亮,浑身嫩绿,侧面有两条淡白色的丝带,身材优美,如纱。”作者写了蝈蝈的叫声和食性。主要写的是食物习性。从第4段到结尾,这是文章的主体,其中8、9、10

14、三段是对蝈蝈食性的补充说明。11段是写蝈蝈彼此十分和睦地共居一起,从不争吵。5、作者不断变换对绿色蝈蝈的称呼,请找出这些称呼并说说作者在什么情况下用什么称呼?这样写有什么效果?明确:作者对蝈蝈的称呼有:狂热的狩猎者、我笼里的囚犯、蝉的屠夫等。当蝈蝈捕杀蝉时作者用“狂热的狩猎者”;当蝈蝈成为作者笼中观察和实验的对象时,作者就用“笼里的囚犯”;当蝈蝈吃蝉肉时作者称之为“蝉的屠夫”。作者不断变换称呼,使行文更生动,描写更形象,给人更深刻的印象。6、作者在介绍蝈蝈的特点时,用了什么方法?你觉得哪些地方值得你学习借鉴?三、拓展延伸辞海中有关蝈蝈的条目是这样的:蝈蝈,昆虫。螽斯的一种。翅短,腹大,雄的前翅

15、基部可摩擦发声。吃植物的嫩叶和花,危害农作物。也有称之为“哥哥”。就这段文字与课文比较,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的笔法特点并归结的写作特色。四、总结收获、布置作业。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绿色蝈蝈教案3教学目标1、了解蝈蝈的生活习性。2、积累文中的美词佳句。3、体会本文的语言特色。教学重点难点1、体会本文的语言特色。2、难点突破策略:采用多种方法诵读课文,在读中品味、感受。教学方法:朗读法、合作研讨法、谈话法、活动法等,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课时安排1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也许你还记得童年时看蚂蚁搬家的情景,也许还记得在夏夜里、在草间提灯笼捉萤火虫,还有唱歌的知了、飞舞的蝴蝶。也许你已经从各类文章中体会到了蜜蜂、小鸟等各类小动物的生活情趣,这些美好的昆虫、动物也许都是伴随你成长的好朋友。今天,大家再去拜访一位昆虫朋友-绿色蝈蝈。1、知识储备过渡语:清晨,的生物学家法布尔起床后,又像往常一样出门观察昆虫,他的妻子拦住他,说家里有客人来,一会儿,客人来了,法布尔穿着一件破了洞的衣服去迎接,他的妻子笑着说:“你只顾昆虫,不顾衣着!”下面,让我们走进作者的时代,去感受他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