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长沙教学设计案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496010628 上传时间:2023-04-05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沁园长沙教学设计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沁园长沙教学设计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沁园长沙教学设计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沁园长沙教学设计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沁园长沙教学设计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沁园长沙教学设计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沁园长沙教学设计案(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届全国中小学 “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活动教学设计沁园春长沙第三届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教案设计一、 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中职 2、学科:语文3、课时:1课时4、学生课前准备:、预习诗词、搜集作者毛泽东的相关资料二、 教学课题 苏教版中职语文第一册模块(上)第一单元第一课沁园春长沙三、 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沁园春 长沙排在苏教版中职语文教材第一册第一单元第一课,作为中职新生语文学习的“卷首语”,它具有很强的引领作用,所以,指导学生学好这篇课文,对于增强学生学习中职语文的兴趣,树立学生学好中职语文的信心,具有深远而积极的意义。2.教学目标 知识

2、目标:反复吟读,学习富有表现力的语言。能力目标:展开联想和想象,欣赏作品绚丽而壮美的艺术形象,体会宏阔的深秋意境,提高想象和联想的能力。情感目标:学习毛泽东同志以天下为己任的革命使命感和远大抱负。3.教学重点学习作品高度凝练的语言,理解诗人塑造的艺术形象。 4.教学难点把握作者所抒发的对国家命运的感慨和革命的豪情壮志。四、 教学方法1、情景教学法。根据课文所描绘的情景,运用语言、图片和音乐创设情景,进行一种情景交融的教学。2、品读讨论法。在反复的品读讨论中,体会诗中所包含的情感,意境。3、比较法。与其他诗人的诗歌做横向对比,理解作品所表达的特殊感情。五、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以初中学过的沁园

3、春雪导入新课,简单回顾词的常识,如词牌,曲牌,引出作者及写作背景。沁园春雪毛泽东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百度百科】沁园春雪http:/ 播放视频朗读,欣赏该词手迹 【百度搜索】沁园春长沙朗诵http:/ 【百度图片】该词手迹http:/ ,体验诗中的节奏,感受诗歌的音韵美。师提示朗读技巧(注意节奏的把握)。设计依据:适时适当的指导会使学生的

4、自由朗读事半功倍。沁园春长沙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3、齐读 深入体会词的情感、意境 用优美的语言描绘词的意境 。请几位同学分别用自己的语言把本词描绘出来,其他同学评价补充。 老师最后描绘:深秋时节,我独自站在橘子洲头,湘江水日夜不息地向北奔流。远望层层叠叠树林,经霜染后,一片

5、红火;近看碧绿清澈的湘江,无数船只在争相行驶。雄鹰在高空展翅飞翔,鱼儿在江水中自由自在地游泳,宇宙间地万物都在竞相向上,蓬勃发展。面对这一派勃勃生机地大千世界,怎能不思绪万端:广阔无垠地大地呀谁才是你的主人呢?回忆往昔,曾经同许多同志在这一带游览、聚会,度过了许多不平凡的岁月。那时候,正当青春年少,风采发,才华横溢;同学们意气奔放,正显得遒劲有力,经常在一起评论国家大事,写出激浊扬清的文章,把反动统治者视为粪土。还记得吗,当年我们在江中游泳,激起波浪,几乎阻止了飞快前进的船只?设计依据:让学生进一步领会诗歌与散文的区别,领会诗歌的含蓄与凝练的特点。 4、再读归纳概括内容,及体会诗歌高度凝练富于

6、表现力的语言 参照一下课后思考题思考讨论 词的上下阕主要写什么?词的上下两阕各有一个领字,请找出来。上阕中,诗人是从哪些方面、什么角度来描绘绚丽多彩的秋色图的?全诗诗眼是什么?第一问: 学生讨论后回答 上阕写景 描绘湘江绚丽多彩的秋色图 下阕抒情 抒发凌云壮志的革命豪情 第二问:学生回答,上阕领字是“看”,领起七句。下阕领字是“忆”,领起八句。 第三问:学生讨论后回答, 四个方面:山上、江中、天空、水底 四个角度:远眺、近观、仰视、俯察 第四问:学生回答,“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浮沉?设计依据:在读的基础上把握诗的结构和内容。 师讲:诗歌是以高度概括凝练、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来表达诗人的丰富的思

7、想感情的,因此诗人都会注意“炼字炼意”,试体会下列红色字的好处 :(1)独立寒秋(2)层林尽染(3)鹰击长空(4)鱼翔浅底 学生分小组讨论代表回答(1)“独立”,不仅表明是一个人,而且显示了诗人砥柱中流的气概。(2)“染”字用拟人手法,写出秋色之深。(3)“击”字显示出雄鹰展翅奋发,搏击大气的强劲有力。(4)“翔”字写出鱼儿在清澈见底、水天相映的水中游动的自由轻快,像在天空中飞翔一样。设计依据:从细处着眼理解诗人炼字炼意的功夫和创作的不易以及不同字代来的不同表达效果。5、品读激情体验 ,想象诗中描绘的画面想象,化抽象的描写为具体可观的形象 。请学生根据词的意境边品读边在脑海里绘出秋色图,老师点击几幅图画,让学生欣赏。【百度图片】独立寒秋http:/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