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蝶恋花》赏析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495903792 上传时间:2023-09-15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20.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轼《蝶恋花》赏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苏轼《蝶恋花》赏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苏轼《蝶恋花》赏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轼《蝶恋花》赏析(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苏轼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赏析】此作题一作 春景”。上片写暮春自然风光。从郊游少年的视角,由小到大,由近渐远地 展开,极富层次感、色彩感和运动感。天涯何处无芳草”,既是对暮春景色拓开一景,又点化游春少年的惆怅,引发下片境界。下片写自然背景中的人事:一道短墙将少年与佳人隔开, 佳人笑声牵动少年的芳心,也引起少年之烦恼。自然春意与人事春情相维合,优美地表现出 在流走跃动的春之气息中,惜春少年微妙的恋情之萌动及转瞬便迷失的怅惘。有声有色,情 韵悠远,颇富婉媚绰约的风姿。是一篇大韵圆

2、转的佳作。词林纪事卷五引林下词谈 云:子瞻在惠州,与朝云闲坐。时青女(指秋霜)初至,落木萧萧,凄然有悲秋之意。命朝 云把大白,唱 花褪残红朝云歌喉将哦,泪满衣襟。子瞻诘其故,答曰:奴所不能歌,是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也。子瞻翻然大笑曰:是吾正悲秋,而妆又伤春矣。遂罢。朝云不久抱疾而亡。子瞻终身不复听此词。”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赏析:这是一首感叹春光流逝、佳人难见的小词,词人的失意情怀和旷达的人生态度于此亦 隐隐透出。上片就眼前所见写景,写春光将尽,这实写。伤春中

3、隐含思乡情怀。首句花褪残红青杏小”,红花落尽,枝条上留下的是花的残痕和苦涩的小青杏, 既点明春 夏之交的时令,也揭示出了春花殆尽、青杏始生的自然界新陈代谢的规律,虽是写景,却仍 蕴含思理。燕子”二句,小燕子逐春飞来,恋春不已。绿水环绕山村人家,春情留连不断。细细品味, 残破、惨淡之情油然而生。既交带了地点,也描绘出这户人家的所处环境,空中轻燕斜飞, 舍外绿水环绕,何等幽美安详! 入家”二字,为下片的 墙里佳人”的出现,作了暗示和铺垫。 然而,我们读词时,却必然会联想到当日春光明媚的景象:山花烂漫、柳絮飞扬,冰消雪融 后的小溪水,淙淙流过山村人家,燕子戏水闹春,这样的春日,怎不令人神往!两相对照

4、, 眼前春的归去,又怎不令人黯然神伤!这种情景交炼而得言外之意的妙笔,正好比一抹彩云, 去留无迹。而这种对春的向往却在我们心里留下了抹不掉的印迹。枝上”二句,先抑后扬,在细腻的景色描写中传达出词人深挚旷达的情怀。柳絮漫天,芳草 无际,最易撩人愁思,着一 叉”字,见得谪居此地已非一载矣。这也是说春归去的一种景象。 然而,柳絮在古典诗文中,往往是薄命女子的象征,看见柳絮,很自然地又联想到被遗弃的 女子,随风飘摇,没有空白之处。杏子虽然是酸苦的,但它还是会让人联想到落去的鲜花, 而柳絮呢?落就落了,谁还惦记呢?这恐怕就是词人身世的自叹吧!天涯何处无芳草”,表面似乎只是说天涯到处皆长满茂盛的芳草,春色

5、无边,实则化用离 骚何所独无芳草兮,又何怀乎故宇”之意,谓只要随遇而安,哪里不可以安家呢? 我生百 事常随缘,四方水陆无不便”(和蒋夔寄茶)。在后来的贬谪海南时期,作者又高唱着自 啖荔支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食荔支二首其二); 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 平生”(六月二十日夜渡海),均是在思乡的伤感中蕴含着随遇而安的旷达。诗人正自哀怜,满眼芳草使眼前一亮,春天虽然去了,可芳草哪里没有呢!这正是诗人无可奈何聊以 自慰的思想反映。苏轼曾因反对王安石的新法出任杭州通判。后又因作诗讽刺新法,被捕入狱。出狱后责 受黄州团练副使。哲宗即位后,旧党执政,苏轼被召还朝任翰林学士。绍圣三年,他五十九 岁时,

6、新党再度执政,就又先后被贬岭南惠州和海南琼州。苏轼本是一个很有政治见解的政治家,也并非顽固的保守派。即使在他被贬出官以后, 也为人民做了不少好事。关心人民疾苦,兴修水利,改进农业生产;鼓励、培养文人后辈, 但却得不到君主的知遇之恩,始终不被重用。即使如此,仍未改变他对生活的乐观态度。他的这种达观思想,是以老、庄思想为基础的。 东坡先生墓铭志中载有幼读庄子 得吾心矣的感悟。志林道士张易简中说苏轼八岁入小学,以道士张以简为师志 林论修养帖寄子由还说词人 任性逍遥,随缘放旷,但尽凡心,别无少胜解因此,词人 能随缘自适,无所往而不乐”,不为世尘所囿,正是苏轼诗词的理趣所在。下片抒情,是虚写。借偶然遇到

7、的情事,表达 墙外行人”的失意、惆怅和苦闷。闻声而 不见佳人的懊恼和惆怅。 墙里秋千”三句,用白描手法,叙写行人(自己)在 人家”墙外的 小路上徘徊张望,只看到了露出墙头的秋千架,墙里传来女子荡秋千时的阵阵笑声。词人至 此才点出自己的身份是个 行人”,固然是指当下自己是这 绿水人家”墙外的过路人,但也有 着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临江仙 送钱穆夫)的含义在内的。上片的 天涯如果是 隐指惠州远在天涯海角,则此处的与佳人一墙之隔而莫通款愫, 不也是咫尺天涯吗?尾二句 是对佳人离去的自我解嘲。行人自知无法看到墙内佳人的身姿容貌,只想再驻足聆听一会儿, 孰料佳人此际已荡罢秋千离去,尚不知墙外还有一个

8、多情的行人,这怎不令人懊恼呢!此二 句极有理趣,盖佳人之 无情”,乃因不知有墙外 多情”行人之存在也,而世间带有普遍性与 必然性 入世多错迩”之事,又何止此一件呢?词人一生忠而见疑,直而见谤,此际落得个远 谪岭南的下场,不也正是 多情却被无情恼”吗?作者嘲笑自己的多情,也就是在嘲笑那些加 在自己身上的不公的命运,在笑一切悲剧啊!全词构思新巧,奇情四溢。写景、记事、说理自然,寓庄于谐,语言回环流走,风格清 新婉丽。清人王士祺认为:“枝上柳绵,恐屯田(柳永)缘情绮靡,未必能过”(花 草蒙拾)。这正是作者韶秀词风的体现。词林纪事卷五引林下词谈云:“子瞻在 惠州,与(侍姬)朝云闲坐。时青女初至,落木萧萧,凄然有悲秋之意。命朝云把大白,唱花褪残红,朝云歌喉将哦,泪满衣襟。子瞻诘其故,答曰:奴所不能歌者,是“枝上 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也!子瞻翻然大笑曰:是吾政悲秋,而汝又伤春矣。” 朝云的悲泣,是因为她体味到了其中所包含的旷达与感伤相杂的情怀。此词在旨趣上与贺铸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相近,均是用“香草美人”的手法抒发自己在政治上的失意 心情。然而在悲苦失意中又含蕴着乐观旷达,这种精神是贺词中所没有的。苏轼人格和作品 的魅力也正在于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