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九年级语文一模考试卷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495894751 上传时间:2022-11-1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年九年级语文一模考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4年九年级语文一模考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4年九年级语文一模考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14年九年级语文一模考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14年九年级语文一模考试卷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4年九年级语文一模考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年九年级语文一模考试卷(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档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 广州市华实教育XXX 2014语文一模试卷第一部分 积累与运用(34分)一、语文基础知识(6小题,共19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猝然(c) 嫌恶() 稽首(q) 忍俊不禁(jn) B炽痛(ch) 侏儒(y) 栖息(q) 锐不可当(dng) C诘问(ji) 镂空(1u) 通缉(j) 戛然而止(ji) D狩猎(shu) 胆怯(qu) 蓬蒿(ho) 风雪载途(zi)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3分) A清冽 烦躁 咀咒 穷愁潦倒 B禁锢 慰藉 惘然 恪尽职守 C告罄 晒笑 惊骇 众目睽睽 D点缀

2、取谛 恻隐 物竟天择3在下列横线上依次填入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3分) 事实证明,苦难可以激发生机,也可以扼杀生机;可以 意志,也可以 意志;可以 智慧,也可以 智慧;可以 人格,也可以 人格,一一这全看受苦者的素质如何。 A启迪蒙蔽磨练摧垮高扬贬抑 B磨练摧垮高扬贬抑启迪蒙蔽 C启迪蒙蔽高扬贬抑磨练摧垮 D磨练摧垮启迪蒙蔽高扬贬抑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在这个被称为“现代私塾”的四合院中,人们除了品茶、弹古琴,还可以学习论语等传统文化经典。 B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广州高校学生的培养深受社会广大用人单位的欢迎,就业率明显提高。 C去年我国有86个城市参加了由世

3、界自然基金会发起的“地球一小时”活动,今年则约有120个左右的城市参加。 D六方会谈在危机和转机的反复中曲折前进,其根本原因是朝美两国在战略上存在巨大差异并相互较量的结果。5下列四幅对联中,最适合张贴在学校门前的一联是( )(3分) A白衣红心称妙手,高术精艺治难疾 B架集古今书万卷,柜藏中外帖千函 C喜看杏坛添秀色,乐闻木铎振新声 D夏鼎商彝历史远,残碑遗墨价值高6以“肯德基的汉堡为开头,重组下列句子,可适当删、增、改词语,但不能改变原意。(4分) 没有麦当劳,肯德基的汉堡就不会这么好吃;没有可口可乐,百事也不会这么壮大;没有狮子,羚羊永远也跑不快。肯德基的汉堡 。二、古诗文(2小题,共15

4、分)7古诗文默写(10分)(1)根据初中课本,下列古诗文默写正确的两项是( )(4分) A奉命于危难之际,受任于败军之间。 B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C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D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E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耸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F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身前生后名。可怜白发生!(2)根据课本,给下列古诗文补写出上句或下旬。(选做4小题即可,4分)鸢飞戾天者, ;经纶世

5、务者,窥谷忘返。(吴均与朱元思书)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 。(陶渊明饮酒)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君子好逑。(诗经)浮光跃金, 。(范仲淹岳阳楼记)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李煜相见欢) ,霜重鼓寒声不起。(李贺雁门太守行)(3)根据语境,在横线上填入初中课本中的古诗词名句。 【说明:本题答对其中两条横线的诗句可必定得2分,其余4分为附加分。加分后第7题分数累加不超过10分。】思念之情,恒古不变,千百年来为人们所传唱。萧萧夜雨中,李商隐客居寂寞,倚窗伫立,将相思之情转化为了重逢的希冀:“ , 。”明月清辉夜,苏东坡把酒临风,缓歌徐吟,唱出了对亲人的思念,也唱出了对天下人的祝福:

6、“ , 。”王勃用他广阔的胸襟,与友人共勉:“ , 。”8根据课文,解释下面文言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5分) (1)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小石潭记) (2)自是指物作诗立就。(伤仲永) (3)同舍生皆被绮绣。(送东阳马生序) (4)等死,死国可乎?(陈涉世家)(5)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二章)第二部分 阅读与鉴赏(共56分)三、古诗文阅读(4小题,共16分)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9一11题(10分)。【甲】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

7、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避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之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节选自五柳先生传)【乙】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

8、也。 (节选自醉翁亭记)9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意义和用法都不同的一项是( )(3分) A 造饮辄尽 B. 便欣然忘食 饮少辄醉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C. 既醉而退 D. 衔觞赋诗,以乐其志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10下列对甲乙两文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五柳先生和醉翁同是饮酒,他们的用意是一样的,都是通过隐居喝酒,表达了对黑暗现实的不满。 B甲文是整理托言为五柳先生写的传记,实为自传。乙文的醉翁就是整理滁州太守欧阳修本人。 C甲文从思想性格、爱好、生活状况等方面塑造了一位安贫乐道的隐士形象;乙文表现整理不是醉于酒,而是醉于优美的景色中。 D甲文多次使用带“不”的

9、句式,突出了五柳先生与世俗的格格不入及其高洁志趣。乙文由远到近,写出醉翁亭四周的环境及亭名的由来。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 (1)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 (2)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12阅读下面的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商山早行 温庭筠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槲叶落山路,枳花照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1)全诗哪一个句子直接抒发了诗人思想情感?(2分) (2)这首诗善于通过特征性景物,表现出“早行”之“早”的特点。请结合“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一联,试作简要分析。(4分)四、现代文(9小题,共40分)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3

10、14题。(6分)杀死金鱼的凶手湘湘 金鱼是非常漂亮的观赏鱼,许多养过金鱼的小朋友都有过给金鱼喂食的美妙经历,也有一些小朋友发现,金鱼似乎永远不知道饱,以至于吃到后来一一被撑死了。 金鱼真的会被撑死吗?我们先来了解一下金鱼消化系统的构造,看看它有没有先天不足的地方吧。 不同种类的鱼,消化系统差异比较大,分为有胃鱼和无胃鱼。金鱼和常见的鲫鱼、鲤鱼、草鱼等都属于无胃鱼。无胃鱼在食道后部和肠道最前部之间有一个膨大部分,但却不能算是胃,这个膨大部分只有贮存食物的功能,而不能分泌胃蛋白酶参与消化,因此消化能力较差,饱食感往往比较迟钝,一般有胃鱼能量摄取足够时便不再就食,而无胃鱼在饲料充足的情况下则容易吃得

11、比需求量略多,饲喂时往往采取“多次少喂”的方式。 金鱼是根据外形选育出来的品种,其身体调节能力和抵抗力比野生鱼差,这就形成了 “金鱼容易被鱼食撑死”的现象。但你有没有细细观察过,在投入过多食物时,金鱼也是吃一阵就不吃了,并没有“吃到死”。那么,鱼食过多到底与金鱼的死亡有没有关系呢? 在鱼食充分的条件下,金鱼会吃得有点撑,这对它脆弱的消化系统造成了一定的压力。同时饱食后的金鱼为了消化食物,需氧量会增加。过量的食物在水中被微生物分解后腐坏变质,不仅会产生各种有毒害的代谢产物,污染水质,还会消耗水中溶解的氧。如果投喂的是活食鱼虫,鱼虫本身也会争夺水中的氧。 当水中的氧不足,金鱼就会由于缺氧导致各器官

12、机能出现障碍,而消化道此时已承受了比平时更大的压力,在这样的情况下,金鱼就很可能死亡。因此,金鱼被撑死的问题关键不在于金鱼不知饱,而在于“剩饭”。 (选自少年科学画报2012年第2期)13下列说法中,不属于造成金鱼“被撑死”的原因是( )(3分) A金鱼是人们选育出来的一个品种,身体调节能力和抵抗能力比较差。 B金鱼属于无胃鱼,消化能力差,并且不知饱,不断吃,吃到死为止。 C当金鱼吃得有点撑后,其脆弱的消化系统就会承受比平时更大的压力。 D当水中的氧气不足时,金鱼会由于缺氧而导致体内各器官机能出现障碍。14下面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本文以小朋友喂食金鱼的经历开头,是

13、为了说明人们应掌握正确的金鱼喂养方法。 B本文将有胃鱼与无胃鱼作比较,为了说明有胃鱼饱食感迟钝,吃得比需求量多。 C本文是从金鱼生长的先天条件和后天因素这两个方面来分析金鱼被撑死的原因的。 D本文指出水中氧不足的原因有二:一是金鱼消化食物需氧增加,二是活食鱼虫耗氧。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516题。(10分)“凡三往,乃见”质疑王猛 刘备“三顾茅庐”的故事家喻户晓,据三国演义37、38回,刘备接受徐庶、司马徽推荐,共访问诸葛亮三次,前两次均未谋面,第三次才见诸葛亮的庐山真面。这一情节无疑是依据晋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凡三往乃见”等数句,而且一般标点为“凡三往,乃见。”习惯译为:“总共去了三次,才见到。”笔者认为,这种标点方法有值得商榷之处。 三国志)记载的根据是诸葛亮前出师表“三顾臣于草庐之中”一句,其中并未有第三次才见到之意,而且陈寿本人在上诸葛亮集表中也说“乃三顾亮于草庐之中”,与前出师表完全一致,也没说三顾一见。我们知道,陈寿著史很重视文献依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