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诊断方法

上传人:m**** 文档编号:495893763 上传时间:2023-02-06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0.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诊断方法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中医诊断方法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中医诊断方法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中医诊断方法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中医诊断方法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医诊断方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诊断方法(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 中医诊断方法第一节 问诊问诊是医生通过对病人或陪诊者进行有目的地询问,以了解病情的一种诊察方法。 问诊的目的在于充分收集其它三诊无法获取的病情资料,因而在四诊中占有重要位置。 疾病的很多情况,如疾病的发生、发展、变化的过程及诊治经过,患者的自觉症状、既 往病史、生活习惯、饮食嗜好等,只有通过问诊才能获得。而这些资料,是医生分析病 情、判断病位、掌握病性、辨证治疗的重要依据。一、问诊的注意事项: 环境要安静适宜。 一般应直接询问患者本人,若意识不清者或小儿可询问陪诊者。 态度要严肃和蔼,可适当提示,但不能暗示患者。 不用医学术语询问,以使患者能听懂,准确回答问题。二、问诊的内容包括:一般

2、情况、主诉、现病史、既往史、个人生活史和家族史。其中主诉与现病 史尤为重要。考题的一般要求是:提供一条主诉,根据住院病历要求,回答应如何询问 该患者的现病史及相关病史。主诉主诉是指病人就诊时最感痛苦的症状或体征的部位、性质及持续时间。如“四肢关 节游走性疼痛一个月”,“咳喘反复发作二十年,加重伴心悸一周”等。一般只有一两 个症状,是疾病的主要矛盾所在。现病史现病史是指围绕主诉从起病到此次就诊时,疾病的发生、发展、变化以及诊治的经 过。是问诊的主要内容。1. 发病情况起病时间,发病原因,最初症状及性质、部位等。询问病人的发病 情况,对辨别疾病的病因、病位、病性有重要作用。2. 病程经过按时间顺序

3、,询问病情演变的主要情况。如某一阶段出现过哪些主 要表现,症状的性质、程度有何变化,何时好转或加重,何时出现新的病情,病情有无 变化规律等。通过询问病变过程,可以了解疾病邪正斗争情况,及病情发展趋势等。3. 诊治经过曾作过的诊断和治疗情况。了解既往诊治情况,可作为疾病当前诊 断与治疗的参考。4. 现在症状问诊的主要内容。包含以主症为中心的内容以及身体其他相关内 容。既往史既往史又称过去病史,主要包括病人平素身体健康状况,以及过去曾患疾病情况。(一)既往健康状况病人平素的健康状况,可能与其现患疾病有一定关系,故可作为分析判断病情的依 据。如素体健壮,现患疾病多为实证;素体衰弱,现患疾病多为虚证;

4、素体阴虚,易感 温燥之邪,多为热证;素体阳虚,易受寒湿之邪,多为寒证。(二)既往患病情况主要询问病人过去曾患过何种其它疾病,是否接受过预防接种,有无药物或其他物 品的过敏史,作过何种手术治疗等。询问既往病史,对诊断现患疾病有一定作用。如哮病、痫病等,经治疗后,症状虽 已消失,但尚未根除,某些诱因常可导致旧病复发。个人生活史生活经历出生地、居住地、经历地。有助于排除某些地方病或传染病的诊断。 精神情志性格特征、精神状况。助于对病情的诊断,并可辅以思想上的开导而 有助于治疗。饮食起居饮食嗜好,起居习惯。如素嗜肥甘者,多病痰湿;偏食辛辣者,易患 热证。婚姻生育是否结婚,结婚年龄,生育子女情况。家族史

5、 家族史主要询问病人的父母、兄弟姐妹、爱人、子女等以及与病人接触密切的其他 人的健康和患病情况,必要时应询问直系亲属的死亡原因。询问家族史,对诊断某些遗传病及传染病有重要意义。如痫病、肺痨等。第二节 望诊望诊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在充足的天然光线下进行; 诊察时要充分暴露受检部位; 要熟悉各部位组织与内在脏腑经络的联系;要注意将望诊与其他诊法密切结合,四诊合参,进行综合判断。第三节 闻诊闻诊是通过听声音和嗅气味来诊察疾病的方法。在听取病人的声音、语言、呼吸、 咳嗽等情况时,要注意排除周围环境的噪音干扰。在嗅气味方面,要注意区分病体气味 与病室气味。第四节 切诊一、脉诊方法(一)脉诊的部位1. 寸

6、口诊脉的部位 寸口的位置在腕后高骨(桡骨茎突)内侧桡动脉所在部位,寸口又分寸、关、尺三部,即以桡骨茎突为标记,其内侧部位即为关,关前(腕端)为寸,关后(肘端)为尺 两手各有寸、关、尺三部,合而为六部脉。每部又分浮、中、沉三候。2. 寸口分候脏腑 左寸候心,右寸候肺,并统括胸以上及头部的疾病;左关候肝胆, 右关候脾胃,并统括膈以下至脐以上部位的疾病;两尺候肾,并统括脐以下至足部疾病。(二)脉诊时间1. 诊法常以平旦为宜 因为清晨尚未饮食及活动等,体内外环境都比较安静,气血 经脉受到的干扰因素最少,故容易诊得病人的真实脉象。虽然临床实际中不可能都在平 旦切脉,但诊脉时使病人处于平静的内外环境之中是

7、可以达到的。2. 环境宁静时诊脉 即诊脉之前先让病人休息片刻,使呼吸调匀,气血平静,同时 诊室保持安静,以利于医生体会脉象。3. 脉不少于“五十动” 现在临床上以每手不少于1 分钟为宜,以有利于辨别脉象 的节律变化、初诊和久按指感之不同,对临床辨证有一定的意义。(三)诊脉体位 病人取坐位或正卧位,手臂放平与心脏近于同一水平,直腕,手心向上,并在腕关 节垫上脉枕,以便于切脉。(四)诊脉指法1. 布指 先用中指定关,接着用食指按关前的寸脉部位,无名指按关后的尺脉部位。 三指呈弓形,指头平齐,以指尖与指腹交界处的指目按触脉体,因指目感觉较灵敏。布 指疏密合适,要和病人的身长相适应,身高臂长者布指宜疏

8、,身矮臂短者布指宜密。小 儿寸口部位甚短,一般多用一指定关法诊脉,即用拇指统按寸、关、尺三部脉。2. 运指 总按:三指平布,同时用大小相等的指力诊脉的方法。 单诊:分别用一指单按其中一部脉象,重点体会某一部脉象特征。 举法:医师的手指用较轻的力按在寸口脉搏动部位上,又叫浮取。 按法:医师的手指用力较重,甚至按到筋骨以体察脉象,又叫沉取。 寻法:医师的手指指力适中,用力不轻不重,按至肌肉并适当调节指力以体察脉象, 又叫中取。3. 调息 医生的呼吸要自然均匀,用自己一呼一吸的时间去计算病人脉搏的次数, 此外,医生必须思想集中,全神贯注,仔细体会,才能识别指下的脉象。二、脉诊内容与运用(略)常见病脉

9、归类简表脉纲共同特点相类脉脉 名脉象主病浮脉 类轻取即得浮举之有余,按之不足表证,亦见于虚阳浮越证洪脉体阔大,充实有力,来 盛去衰热盛濡浮细无力而软虚证,湿困散浮取散温而无根,伴至数 或脉力不匀元气离散,脏气将绝孑L浮大中空,如按葱管失血,伤阴之际革浮而搏指,中空边坚亡血、失精、半产、崩漏沉脉 类重按始得沉轻取不应,重按始得里证伏重按推至筋骨始得邪闭、厥病、痛极弱沉细无力而软阳气虚衰、气血俱虚牢沉按实大弦长阴寒内积、疝气、癥积迟脉 类一息不足 四至迟一息不足四至寒证,亦见于邪热结聚缓一息四至,脉来怠缓湿病,脾因虚弱,亦见于平人涩往来艰涩,迟滞不畅精伤、血少,气滞、血瘀,痰食 内阻结迟而时一止,

10、止无定数阴盛气结,寒痰瘀血,气血虚衰数脉 类一息五至 以上数一息五至以上不足七至热证,亦主里虚证疾脉来急疾,一息七八至热证,亦主里虚证促数而时一止,止无定数阳热亢盛,瘀食、痰饮停积,脏 气衰败动脉短如豆,滑数有力疼痛,惊恐虚脉 类应指无力虚举按无力,应指松软虚证细脉细如线,应指明显气血俱虚,湿证微极细极软,似有似无气血大虚,阳气衰微代迟而中止,止有定数脏气衰微,疼痛,惊恐,跌仆损 伤短首尾俱短,不及本部有力主气郁,无力主气损实脉 类应指有力实举按充实而有力实证,平人滑往来流利,应指圆滑痰湿、食积、实热,青壮年,孕 妇弦端直以长,如按琴弦肝胆病、疼痛、痰饮、疟疾等, 老年健康者紧绷急弹指,状如转

11、索实寒证、疼痛、宿食长首尾端直,超过本位阳气有余,阳证、热证、实证, 平人大脉体宽大,无汹涌之势健康人,病进三、按诊的方法及运用技巧(一)按诊的体位1. 坐位 病人取坐位,医师可面对病人而坐或站立进行。用左手稍扶病体,右手触 摸按压某一局部,多用于皮肤、手、足、腧穴的按诊。2. 卧位 病人取卧位,全身放松,两腿自然伸直,两手臂放在身旁。医师站在病人 右侧,用右手或双手对病人胸腹某些部位进行切按。可让病人屈起双膝,腹肌松弛,或 做深呼吸,以便于切按。(二)按诊的手法1. 触法 是以手指或手掌轻轻接触病人局部皮肤,如额部、四肢及胸腹部的皮肤, 以了解肌肤的凉热、润燥等情况。2. 摸法 是以手指稍用

12、力寻抚局部,如胸腹、腧穴、肿胀部位等,从而探明局部的 感觉、疼痛以及肿物的形态、大小等情况。3. 按法 是以重手按压或推寻局部,如胸、腹、肿物部位,以了解深部有无压痛或 肿块,肿块的形态、质地、大小、活动程度、肿胀程度、性质等情况。4. 叩法 是医师用手叩击病人身体某部,使之震动产生叩击音、波动感或震动感, 以此来确定病变的性质和程度的一种检查方法。分直接叩击法和间接叩击法两种。(1)直接叩击法 是医生用手指直接触击体表部位。如鼓胀病人,叩之如鼓者为 气臌,叩之音浊者为水臌。(2)间接叩击法 拳掌叩击法:即医师用左手掌平贴在体表,右手握成空拳叩击左手背,边叩边询 问患者叩击部位的感觉,有无局部

13、疼痛,以推测病变部位和程度。 指指叩击法:即医生左手中指第二指关节紧贴病体被叩部位,以右手中指指端叩 击左手中指,叩击时要灵活、短促,富有弹性。(三)按诊注意事项1. 光线要适当,侧面光线对按诊时某些变化的观察很有帮助。2. 需根据疾病的不同部位选择适当的体位和方法。3. 医师要举止稳重大方,态度严肃认真,手法轻巧柔和,避免突然暴力或冷手按诊4. 注意争取病人的主动配合,使病人能准确地反映病位的感觉。5. 要边检查边注意观察病人的表情变化,以了解病痛所在的准确部位及程度。四、按诊的内容(一)按胸胁(二)按脘腹(三)按肌肤(四)按手足(五)按腧穴 诊断脏腑病变常用腧穴见下表:脏腑病变按诊常用腧穴

14、脏腑病变常用輸穴脏腑病变常用輸穴肺病中府、肺俞、末渊心病巨阙、膻中、犬陵肝病期门、肝俞、太冲脾病章门、衣白、脾俞肾病气海、太溪犬肠病天枢、犬肠俞小肠病关元胆病日月、胆俞胃病胃俞、足二里膀胱病中极病史采集例题1. 王某,男,20 岁,突然呕吐、呕出食物和清水3 天。请根据住院病历要求,回答 应如何采集该患者的现病史与相关病史?答:(1)采集该患者的现病史要询问: 发病的时间、地点,病因、诱因,起病缓急等情况; 每天呕吐的次数,呕吐物的量、质、色、气味等情况; 有无恶寒发热、胸脘痞闷、暧腐吞酸、胃中嘈杂等伴随症状; 诊疗经过情况:是否到医院诊治?作过哪些检查?结果如何?用过何药?如何用 法?疗效如

15、何?(2)采集相关病史要询问: 有无朝食暮吐、暮食朝吐和进食梗阻不畅的相关病史; 有无类似病史、家族史、药物、食物等过敏史。2. 罗某,女, 60岁,反复咳嗽、气促20余年,再发5天。根据住院病历要求,回 答应如何询问该患者的现病史及相关病史?答:(1)采集该患者的现病史要询问: 发病的时间、地点、病因、诱因、起病缓急等情况; 咳嗽的时间、节律、性质、声音以及加重的有关因素;咳嗽有无咳痰,如有痰, 需注意痰的色、质、量、味;呼吸困难的特点及加重的有关因素; 有无恶寒发热、形寒身热、胸中烦热、呕恶纳呆、胸闷胸痛、自汗畏风、汗出肢 冷等伴随症状; 诊疗经过情况:是否到医院诊治过?作过哪些相关检查,如痰涂片、痰培养、血 气分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