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通则司法解释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495677635 上传时间:2022-11-05 格式:DOCX 页数:1 大小:8.9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民法通则司法解释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民法通则司法解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民法通则司法解释(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民法通则司法解释(全文)来源:作者: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以下简称民法通则)已于1987年1月1日起施行。现就民法通则的贯彻 执行中遇到的问题提出以下意见。一、公民(一)关于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问题1. 公民的民事权利能力自出生时开始。出生的时间以户籍证明为准;没有户籍证明的,以医院出具的出 生证明为准。没有医院证明的,参照其他有关证明认定。2. 十六周岁以上不满十八周岁的公民,能够以自己的劳动取得收入,并能维持当地群众一般生活水平 的,可以认定为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3. 十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进

2、行的民事活动是否与其年龄、智力状况相适应,可以从行为与本人生活相 关联的程度、本人的智力能否理解其行为,并预见相应的行为后果,以及行为标的数额等方面认定。4. 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进行的民事活动,是否与其精神健康状态相适应,可以从行为与 本人生活相关联的程度、本人的精神状态能否理解其行为,并预见相应的行为后果,以及行为标的数额等 方面认定。5. 精神病人(包括痴呆症人)如果没有判断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不知其行为后果的,可以认定为不能辨 认自己行为的人;对于比较复杂的事物或者比较重大的行为缺乏判断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并且不能预见其 行为后果的,可以认定为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人。6.

3、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接受奖励、赠与、报酬,他人不得以行为人无民事行为能 力、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为由,主张以上行为无效。7. 当事人是否患有精神病,人民法院应当根据司法精神病学鉴定或者参照医院的诊断、鉴定确认。在 不具备诊断、鉴定条件的情况下,也可以参照群众公认的当事人的精神状态认定,但应以利害关系人没有 异议为限。8. 在诉讼中,当事人及利害关系人提出一方当事人患有精神病(包括痴呆症),人民法院认为确有必要认 定的,应当按照民事诉讼法(试行)规定的特别程序,先作出当事人有无民事行为能力的判决。确认精神病人(包括痴呆症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应当比照民事诉讼法(试行)规定的特别程序进 行审理。9. 公民离开住所地最后连续居住一年以上的地方,为经常居住地。但住医院治病的除外。公民由其户籍所在地迁出后至迁入另一地之前,无经常居住地的,仍以其原户籍所在地为住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