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可以另起一行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495574399 上传时间:2024-02-10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生可以另起一行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人生可以另起一行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人生可以另起一行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人生可以另起一行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人生可以另起一行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生可以另起一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生可以另起一行(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生可以另起一行(吕麦)作家刘诚龙先生,曾经拟定了两份名单,做了一个人气测试。第一份名单是:傅以渐,王式丹,毕沅,林召堂,王云锦,刘子壮,陈沅,刘福姚,刘春霖。第二份名单是:金圣叹,李渔,洪昇,吴敬梓,蒲松龄,洪秀全,袁世凯。我相信,如果让你来回答,答案肯定和我一样:第一份名单里的人,几乎没听说过。甚至还会皱着眉头问:“他们是谁?干什么的?”但对于第二份名单,却是了然于胸,如数家珍般熟稔。可不是嘛,刘先生测试的结果,得出的结论是:熟悉第二份名单的人,要比熟悉第一份名单的人多得多。你知道吗?在当时,第一份名单中的人物,曾经是多么辉煌显赫,风光无限。因为,他们全都是当时的“高考状元”,而第二份名单

2、里的人,全都是默默无闻,灰头土脸的落魄秀才、考场败将。然而,岁月的更迭,历史的沉淀,名噪一时的状元们,不过是昙花一现,风过无痕。如今的大多数,谁也不知道他们何许人也。可见,一时的成败得失,并不代表一生,预示永远。想当年,曾国藩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考上进士,才步入仕途,位列三公,显赫一时,成为那个时代数一数二的大人物。可是,他的两个儿子,曾纪泽、曾纪鸿,在父亲严厉的近乎苛刻的教育下,每日“鸡鸣即起,洒扫庭院,习字一千,每晚三更而眠,诵读四书、五经,诸子百家”,晴耕雨读,认真勤勉,从不懈怠。可出人意料的是,他们没有得到“文曲星”的垂青,全都没能科举及第,金榜题名。或许你会认为,曾国藩绝对不能接受这样

3、的现实。但,当曾纪泽连续三次科举考试落第,向父亲提出“不再走科举之路”时,,曾国藩欣然应允。并写信安慰儿子说:“读书未必为了做官,读书在于明理你们大可按照自己的想法做事。”最终,在父亲宽容、通达的支持、鼓励下,曾纪泽在32岁时学习了英语。1881年2月24日,以外交官的身份,代表清政府,在彼得堡同沙俄谈判,并且签订了中俄伊利条约,收回了伊犁城。这次谈判,是清末外交史上非常重要的一次胜利。历史,永远记住了他。次子曾纪鸿高考落第后,自学成才,成为了一位出色的数学家。他精通天文、地理,尤其精通代数。曾著有对数详解,还计算出100位的圆周率。古老的史册上,留下了他的著作,被无数的后人学习,敬仰。曾国藩认为:“一个人只要身体好,能吟诗作文,能够明白、通晓事理,就能有所作为,就不愁没有饭吃,就会受到人们的尊敬。”他的两个儿子,就是最好的佐证。其实,孩子们参加高考,不过是人生的第一个起点。人生还可以有第二、第三、第四,甚至更多的起点。一次失败,怕什么?不必灰心,不必沮丧,更不要裹足不前。美国政治女强人希拉里说:“不论怎样,不要放弃梦想,勤奋学习,执着信念,跌下去,要坚持信仰,被击倒,要马上起来。决不要听任何人说,你不该或不能这样走下去。”此路不通,彼门不开,咱无须死磕,拐个弯,另起一行。所谓,条条大路通罗马,另起一行的人生,同样精彩灿烂,一路芬芳,到达梦想之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