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宅综合楼工程基坑支护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495488205 上传时间:2023-10-03 格式:DOC 页数:35 大小:5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住宅综合楼工程基坑支护工程施工组织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住宅综合楼工程基坑支护工程施工组织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住宅综合楼工程基坑支护工程施工组织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住宅综合楼工程基坑支护工程施工组织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住宅综合楼工程基坑支护工程施工组织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住宅综合楼工程基坑支护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住宅综合楼工程基坑支护工程施工组织设计(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编制说明本施工组织设计 是针对 EEJJ集团物业开发公司教育局住宅综合楼工程的基坑支护所做的方案。 编制时对项目管理机构设置、 施工进度计划控制、机械设备及材料配备、主要施工方法、工程质量保证措施、安全生产保证措施、 文明施工及环境保护措施等因素尽可能充分考虑,突出科学性、适用性及针对性,是指导该基坑工程顺利施工的重要技术文件。第一节编制依据一、EEJJ集团物业开发公司教育局住宅综合楼工程施工图纸及总平面图;二、EE州城市规划建筑设计院对 EEJJ集团物业开发公司教育局住宅综合楼工程所作的基坑工程设计文件;三、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 (GB 50300-2001);四、基坑工程技术

2、规程(湖北省地方标准 DB42/159-2004);五、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 JGJ 120-99 );六、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程( GB 50330-2202)七、建筑桩基技术规程(JGJ 94-94 )第二章工程概况及地质特点第一节工程概况工程名称: EEJJ集团物业开发公司教育局住宅综合楼工程建设地点:建设单位:设计单位:合同性质:工程总承包基坑支护方案:放坡喷锚与桩锚支护相结合基坑支护施工计划工期:60天。质量要求:达到国家现行验收合格标准。第二节 建筑及结构概况2该综合楼工程的平面形状近似蝶形,占地面积约820m,工程建筑面积约: 13273.29m2 ,主楼层数为地上 17层,地下

3、 1层,高度 53.24m,与原教育局办公楼相邻处为一层的副楼,框架剪力墙结构。2本工程基坑开挖面积约 820m,基坑开挖周围约 128m,现场的自然地面平均标高约为 415.7m,0.00 标高约为 414.8m,北、东侧与人行道相邻处形成陡坎, 人行道地面标高约为 415.0m,基础采用人工挖孔桩,地下室一般埋置深度为 -4.2m (410.6m)。第三节 场地岩土工程及环境条件一、场地周边环境条件1、东面为桔园街,与人行道相邻;2、南面与教育局宿舍相望,相距11m;3、西面与教育局办公楼相距4m;4、北面隔公路与民族广场相望,与公路人行道相邻。二、场地岩土工程地质条件根据武汉地质工程勘察

4、院提供的勘察报告,拟建场地处于清江东岸一级基座阶地上,阶地近南北展布,阶面较平坦,场区内地面高程整体背面梢高,东南略低,相对高差0.25m。场区内揭露的地层结构共分5层,下伏岩层为白垩系正阳组 (K2Z)细砂岩,其上为第四系具二元结构的冲、洪积物等,具体情况如下:ml1、素填土( Q ):灰色,灰褐黄褐色,场地表层为混凝土地坪及部分碎、卵石组成;下部为粘土、粘黄砂、粉土夹卵碎石。由上至下,碎石含量逐渐减少,松散,稍湿,场地均有分布,厚度2.2 3.7m。2、粉质粘土( Qml+pl ):土黄色,可塑为主,顶部硬塑,底部软塑。场地均有分布,层顶埋深2.2 3.7m,厚度 3.8 6.2m。3、粉

5、细砂( Qal+pl ):土黄色,上部为粘砂土,由上至下粘粒含量逐渐减少, 底部砂粒增多, 细砂为主(见少量中砂) ,夹少量圆砾,很湿饱和,松散,场地均有分布,层顶埋深7.1 8.6m,厚度 0.4 1.0m。4、卵(漂)石( Qal+pl ):灰色,灰褐色,卵石含量60-80%,粒径2-13cm,局部夹大于 20cm的漂石,圆状或次圆状,成分为灰岩、石英砂岩,燧石等,空隙中充填细粗砂,少量粘粒,中密密实,湿饱和,场内均有分布,层顶埋深8.0 9.3m,厚度 2.74 7.65m。5、细砂岩( K2Z):砖红色,细粒结构,块状构造,强度低,属极软岩,岩层中节理裂隙不发育,岩体完整性较好,岩体基

6、本质量等级为 V级。场地均有分布,层顶埋深14.21 16.05m,属中风化层,厚度大于 50m。三、水文地质条件根据岩土物质组成,含水性及地下水位观测资料划分含(隔)水层组:层为弱含水透水层组;层为隔水层组; +层为含水透水层组;层为隔水层组。场地含(隔)水层组相间分布,具各自独立的补、给、排特点:层素填土入渗条件差,属上层滞水,含水量甚微;层底面低于河水位,河水与该含水层具水力联系, 一般均高于含水层顶面及河水位,且高低不一,无统一地下水位,含水层透水性较差。第四节工程特点一、基坑平面形状不规则,有较多的拐点和折线。二、基坑周边环境各不相同,总的来说,与周围建筑或市政设施(如道路)距离较近

7、。三、由于场地周边地面标高不同,开挖深度也不同,北、东面挖深为 -5.0m ,南、西面挖深为 -6.0m 。四、基坑开挖深度不大( 6.0m),且开挖范围内土层性质较好(主要为素土与粉质粘土),这为基坑支护带来有利的条件。第五节支护方案说明本基坑最大开挖深度 H=6.0m,基坑重要性等级为二级, 本工程的基坑根据支护体系的结构形式以及周边环境的不同, 分为以下几种不同的区段进行计算。(具体分段见图 1)一、 ab段( 1-1 剖面号)采取悬臂桩支护结构, 开挖深度 H=6.0m,支护结构与教育局办公楼距离 2m,该办公楼为 5层(部分为 6层),地面超载取 q=80kpa,支护桩采用人工挖孔灌

8、注桩,设计桩径d=1200mm,桩中心距 s=1600mm,设计有效桩长 12.8m,持力层为层卵(漂)石层;支护桩桩顶设置冠梁,截面尺寸为 1400500,冠梁沿支护桩将桩连为整体。支护桩主筋为: 40根25,桩身设计混凝土强度等级C30,加强筋162000,箍筋为 8200。桩顶冠梁设计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5,主筋为 19根22,箍筋为 8200,支护桩主筋插入冠梁内 400mm。二、 bcde段( 2-2 剖面号)采取悬臂桩支护结构, 开挖深度 H=5.0m,支护结构与人行道相邻,地面超载取 q=15kPa,支护桩采用人工挖孔灌注桩,设计桩径d=1000mm,桩中心间距 s=1600mm

9、,设计有效桩长 11.5m,持力层为层卵(漂)石层;支护桩桩顶设置冠梁,截面尺寸为 1200500,冠梁沿支护桩将桩连为整体。支护桩主筋为: 26根25,桩身设计混凝土强度等级C30,加强筋162000,箍筋为 8200。桩顶冠梁设计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5,主筋为 12根22,箍筋为 8200,支护桩主筋插入冠梁内 400mm。三、 efghia 段( 3-3 剖面号)该段采取防坡与挂网喷浆的支护结构形式: 该段建筑物轴线与职工宿舍楼最小距离为 11m,支护结构与建筑物轴线需留 2m作业面,坡顶与建筑物需留出 3m的安全通道,因此,放坡宽度可达到 6m,采取1:1放坡,坡面采取挂网喷浆的支护方

10、式, 混凝土强度 C20,厚80110mm,采用两层喷射,钢筋网规格为6.5200200,加强筋为 16,上下层钢筋网搭接长度应大于250mm。放坡以及挂网喷浆与土方开挖同时进行,每次开挖深度定在1.5m,挖到相应的深度,立即进行挂网喷浆施工,然后在进行下一深度的土方开挖。, 12bc基坑周边线支护周边线3,adi1hgfe32,图1四、桩间支护悬臂桩施工完毕后,在开挖基坑时,桩与桩之间形成宽400600mm的土层,以素填土与粉质粉土为主,自然稳定性较好,则采取挂网喷射混凝土的支护方式,混凝土强度C20,厚80110mm,均采用两层喷射,喷射混凝土中添加速凝剂; 钢筋网规格为 6.520020

11、0,加强筋为 16,上下层钢筋网搭接长度应大于250mm。第三章施工部署第一节项目部组织机构项目部组织机构图项目经理项目技术负责人项目安全负责人施工员质检员预算员材料员安全员测量员土钢木砼水脚方筋工施电手施施施工施架工工工班工班班班班组班组组组组组第二节控制措施一、工程工期目标工程工期目标:本工程计划于2006年11月1日开工, 2006年 12月30日竣工,总工期 60天。现场管理目标:安全文明施工现场,杜绝重大伤亡事故。二、控制措施体系为达到工程目标, 我公司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按期保质完成各项工程。公司选用优秀管理人才组成项目管理班子,采用项目管理制度。现场管理以项目经理负责为核心,以项

12、目合同管理和成本控制为主要内容,以系统管理和先进技术为手段的项目管理机制,严格按质量管理体系的模式运作, 以专业管理和计算机辅助管理相结合的科学化管理体制。项目部人员配置序号职务姓名职责备注1项目经理冯天楠全面负责安全、质量、进度工作2技术负责人沈克忠全面负责技术质量管理3质量员何惠负责工程质量监控4安全员何永健现场施工安全负责、管理5材料员刘定元施工材料采购、验收6预算员刘秋荣施工预决算的编制7施工员郭绪明负责现场的施工、资料的管理第三节施工区域划分及关键施工阶段控制一、根据本项目的特点,本项目划分为两个施工区域,分别组织流水施工。(施工区域划分见图 2)二、关键施工阶段控制为控制好各施工阶段工期来实现控制工期目标,把本工程划分为二个阶段,分别为:人工挖孔桩施工阶段;土方开挖施工阶段。ab土支方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