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数学下册23.3事件的概率1教案沪教版五四制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495337554 上传时间:2022-09-2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7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数学下册23.3事件的概率1教案沪教版五四制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八年级数学下册23.3事件的概率1教案沪教版五四制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八年级数学下册23.3事件的概率1教案沪教版五四制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八年级数学下册23.3事件的概率1教案沪教版五四制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八年级数学下册23.3事件的概率1教案沪教版五四制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八年级数学下册23.3事件的概率1教案沪教版五四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数学下册23.3事件的概率1教案沪教版五四制(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9年教学资料沪教版数学+事件的概率课 题23.3(1) 事件的概率设计依据(注:只在开始新章节教学课必填)教材章节分析:学生学情分析:课 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知道概率的含义,会用符号表示一个事件的概率;知道频率与概率之间的区别和联系,会根据大数次试验所得频率估计事件的概率;2、经历随机试验的活动过程,理解随机事件发生的频率的意义;3、在探究过程中,鼓励学生大胆猜测,大胆尝试,培养学生勇于创新、敢于实践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重 点理解概率的统计定义及其基本性质;难 点认识频率与概率的区别和联系.教 学准 备确定事件与随机事件、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学生活动形式讨论,交流,总结,练习教学过程设计意

2、图课题引入: 课前练习一 1. 在20件样品中,有一等品10件,二等品5件,三等品3件,其余为次品,从中任取1件,抽到的可能性最小的样品是_,可能性最大是_. 2. 已知地球表面陆地面积与海洋面积的比约为3:7.如果宇宙中飞来一块陨石落在地球上,“落在_”比“落在_”的可能性更大.课前练习二 我们可以用词语“很可能”、“不大可能”、“必然”等来描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但总感到不够确切,比如:预报“上海地区明天很有可能降水”. 如果用数字来表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那么利用数字的大小来描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就十分明确了.以上海地区明天下雨的概率为80%为例,引进概率的定义。教师板书,出示课题

3、。教师讲解,用什么数作为某个随机事件的概率,要通过对事件进行具体研究来确定。学生小组合作,进行摸牌试验。说明与确定事件的规律不同,随机事件发生的规律一般通过大数次的试验得出,而概率揭示了随机事件发生的规律。在摸牌试验中,要规范试验方法,端正学生的实验态度。要指导学生理解边框中关于频率与概率的说明,搞清频率与概率的区别与联系。列举历史上抛掷硬币试验,加强学生练习。学生独立完成,教师讲评。巩固所学知识。知识呈现: 新课探索一 例1 计算: 这个事件的可能性大小就是用数字来描述的. 用“80%”这一数字,就把“很有可能”的程度明确地表示出来了.通常,如70%、80%或90%等的可能,都是“很有可能”

4、,但还是有大小的差异.用来表示某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数叫做这个事件的概率(probability).新课探索二(1) 不可能事件必定不会发生,规定用“0”作为不可能事件的概率;必然事件必定发生,规定用“1”作为必然事件的概率. 这样,随机事件的概率,就是_且_的一个数,通常可以写成纯小数、百分数或真分数. 例如,“当田螺里有寄生虫时,生吃田螺会得寄生虫病”是很可能发生的事件.新课探索二(2) 为了叙述的方便,我们用大写的英文字母来表示事件,如事件A、事件B,等;事件A的概率,计作P(A). 如果用V表示不可能事件,U表示必然事件,那么P(V)=0, P(U)=1.对于随机事件A,可知0P(A

5、)1.一个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一般是通过观察在相同条件下进行的大数次试验,统计试验的结果,从中找到规律,从而对事件的概率作出估计.新课探索三(1)问题 在一副扑克牌中取红桃、梅花、方块各一张牌混合放在一起.从中任意摸出一张牌,“恰好摸到红桃”的概率是多少?操作 全班同学进行摸牌试验(一个同学摸后,放回洗匀,下一位再摸).(1) 每人摸牌一次,看一看摸到的是哪种牌.(2) 统计: 全班同学总共摸牌_次;填下表:统计项目红桃梅花方块摸到某种花色的次数摸到某种花色的次数总共摸牌的次数新课探索三(2)统计项目红桃梅花方块摸到某种花色的次数摸到某种花色的次数总共摸牌的次数 在上面的摸牌试验中,把总

6、共摸牌的次数称为“试验总次数”,摸到红桃的次数称为这一事件发生的“频数”,把频数与试验总次数(即摸到红桃的次数与总共摸牌的次数)的比值称为“恰好摸到红桃”这一事件发生的“频率”. 在摸牌试验中,“恰好摸到红桃”这一事件发生的频率接近 吗?如果增加试验的次数呢? 我们通常把某事件在大数次试验中发生的频率,作为这个事件的概率的估计值. 事件的概率是一个确定的常数;而频率是不确定的,与试验次数的多少有关.新课探索三(3) 历史上统计学家曾多次做过抛掷一枚均匀硬币的试验,得出以下数据:从上表同样可以看到,当抛掷次数增多时,频率稳定在0.5附近.因此,就用0.5表示抛掷一枚均匀硬币出现正面的概率. 概率

7、揭示了随机事件发生的规律,而这种规律是通过大量的随机试验去发现的,与确定性事件的规律不一样.课内练习一 1. 写出下列事件的概率(若是很可能发生事件,填“接近1”,若是小概率事件,填“接近0”):(1) 用A表示“上海天天是晴天”,则P(A)_;(2) 用B表示“新买的圆珠笔写得出字”,则P(B)_;(3) 用C表示“坐火车出行,遭遇出轨”,则P(C)_;(4) 用D表示“当m是正整数时,2m是偶数”,则P(D)_.课内练习二2. 全班同学一起做摸球试验,布袋里的球除了颜色外其他都一样.每次从布袋里摸出一个球,记下颜色后放回摇匀.一共摸了200次,其中131次摸出红球,69次摸出白球.如果布袋

8、里有3个球,请你估计布袋里红球和白球的个数.课内练习三3. 如图,一枚匀质的陆战棋棋子,各棱长的大小关系是abc,用A、B、C分别代表字母所在的面及其相对的一面.抛掷棋子,分别估计A、B、C朝上的概率.课堂小结: 事件的概率 1. 概率: 用来表示某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数叫做这个事件的概率. 用A、B、C表示事件,那么事件A的概率,记作P(A). 2. 用频数估计概率: 通常把某事件在大数次试验中发生的频率,作为这个事件的概率的估计值. (事件的概率是一个确定的常数;而频率是不确定的,与试验次数的多少有关.用频率估计概率,得到的只是近似值.为了得到概率的可靠的估计值,试验的次数要足够大.课外作业练习册 23.3(1) 事件的概率预习要求23.3(2) 事件的概率教学后记与反思1、课堂时间消耗:教师活动 15 分钟;学生活动 25 分钟)2、本课时实际教学效果自评(满分10分): 分3、本课成功与不足及其改进措施:沪教版教学资料精品沪教版教学资料精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