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495335084 上传时间:2023-12-26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等教育]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高等教育]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等教育]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等教育]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七章 高等教育十八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高等教育承当着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开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任务。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开展的核心任务,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根本要求。到2021年,高等教育结构更加合理,特色更加鲜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效劳整体水平全面提升,建成一批国际知名、有特色、高水平的高等学校,假设干所大学到达或接近世界一流大学水平,高等教育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十九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牢固确立人才培养在高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着力培养信念执著、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加大教学投入。把教学作为教师考核的首要内容,把教授为低年级学生

2、授课作为重要制度。加强实验室、校内外实习基地、课程教材等根本建设。深化教学改革。推进和完善学分制,实行弹性学制,促进文理交融。支持学生参与科学研究,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加强就业创业教育和就业指导效劳。创立高校与科研院所、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全面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严格教学管理。健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改良高校教学评估。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鼓励学生刻苦学习,增强诚信意识,养成良好学风。大力推进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建立以科学与工程技术研究为主导的导师责任制和导师工程资助制,推行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的“双导师制。实施“研究生教育创新方案。加强管理,不断提高研

3、究生特别是博士生培养质量。二十提升科学研究水平。充分发挥高校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重要作用,鼓励高校在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国防科技创新和区域创新中作出奉献。大力开展自然科学、技术科学、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坚持效劳国家目标与鼓励自由探索相结合,加强根底研究;以重大现实问题为主攻方向,加强应用研究。促进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科技教育资源共享,推动高校创新组织模式,培育跨学科、跨领域的科研与教学相结合的团队。促进科研与教学互动、与创新人才培养相结合。充分发挥研究生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加强高校重点科研创新基地与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完善以创新和质量为导向的科研评价机制。积极参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深入实

4、施“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方案。二十一增强社会效劳能力。高校要牢固树立主动为社会效劳的意识,全方位开展效劳。推进产学研用结合,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标准校办产业开展。为社会成员提供继续教育效劳。开展科学普及工作,提高公众科学素质和人文素质。积极推进文化传播,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开展先进文化。积极参与决策咨询,主动开展前瞻性、对策性研究,充分发挥智囊团、思想库作用。鼓励师生开展志愿效劳。二十二优化结构办出特色。适应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开展需要,建立动态调整机制,不断优化高等教育结构。优化学科专业、类型、层次结构,促进多学科交叉和融合。重点扩大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规模。加快开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

5、育。优化区域布局结构。设立支持地方高等教育专项资金,实施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方案。新增招生方案向中西部高等教育资源短缺地区倾斜,扩大东部高校在中西部地区招生规模,加大东部高校对西部高校对口支援力度。鼓励东部地区高等教育率先开展。建立完善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军队人才培养体系。促进高校办出特色。建立高校分类体系,实行分类管理。发挥政策指导和资源配置的作用,引导高校合理定位,克服同质化倾向,形成各自的办学理念和风格,在不同层次、不同领域办出特色,争创一流。加快建设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以重点学科建设为根底,继续实施“985工程和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继续实施“211工程和启动特色重点学科工程。改良管理模式,引入竞争机制,实行绩效评估,进行动态管理。鼓励学校优势学科面向世界,支持参与和设立国际学术合作组织、国际科学方案,支持与境外高水平教育、科研机构建立联合研发基地。加快创立世界一流大学和高水平大学的步伐,培养一批拔尖创新人才,形成一批世界一流学科,产生一批国际领先的原创性成果,为提升我国综合国力奉献力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