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新版小学生守则(DOC 14页)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495297748 上传时间:2023-11-25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解读新版小学生守则(DOC 14页)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解读新版小学生守则(DOC 14页)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解读新版小学生守则(DOC 14页)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解读新版小学生守则(DOC 14页)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解读新版小学生守则(DOC 14页)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解读新版小学生守则(DOC 14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解读新版小学生守则(DOC 14页)(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品文档 解读新版小学生守则 新版小学生守则 1.爱党爱国爱人民。了解党史国情,珍视国家荣誉,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国共产党。 2.好学多问肯钻研。上课专心听讲,积极发表见解,乐于科学探索,养成阅读习惯。 3.勤劳笃行乐奉献。自己事自己做,主动分担家务,参与劳动实践,热心志愿服务。 4.明礼守法讲美德。遵守国法校纪,自觉礼让排队,保持公共卫生,爱护公共财物。 5.孝亲尊师善待人。孝父母敬师长,爱集体助同学,虚心接受批评,学会合作共处。 6.诚实守信有担当。保持言行一致,不说谎不作弊,借东西及时还,做到知错就改。 7.自强自律健身心。坚持锻炼身体,乐观开朗向上,不吸烟不喝酒,文明绿色上网。

2、8.珍爱生命保安全。红灯停绿灯行,防溺水不玩火,会自护懂求救,坚决远离毒物。 9.勤俭节约护家园。不比吃喝穿戴,爱惜花草树木,节粮节水节电,低碳环保生活。 解读新版小学生守则 对于不少70后、80后来说,回想童年时,小学生守则都会是非常熟悉的记忆,它常常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一起,被张贴在教学楼的墙壁上、教室的黑板旁如果你是个捣蛋大王,那么你很可能会对它更加熟悉不少调皮鬼都有过罚抄小学生守则的经历呢! 近日,教育部印发中小学生守则(2015年修订),这是继2004年发布后,中小学生守则10年来的首次重新修订。 新版守则一亮相,立即引来大家解析与热议,热度持续不断。 今天,就给大家盘点一下,守则瘦

3、了哪儿肥了哪儿,变化背后折射出啥,新学期里,又如何让守则更好地落地呢? 新版守则大瘦身,究竟瘦在哪儿? 1、字数大缩减,但内容更全面、表达更凝练 第一版小学生守则自1981年公布以来,一直被使用了23年,直到2004年才进行了修订,并与修订后的中学生守则一起编写成了中小学生守则,成为许多90后、00后童年回忆的一部分。 2004年版中小学生守则共10条,与之配套的还有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修订)20条,以及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修订)40条,加起来共70条,2000多字;新版中小学生守则将70条规范压缩,一共有9条,282字。 解读: 虽然字数变少了,但内容更全面,突出基本,凝练清楚。 2、操作性

4、不强的内容不见啦 这一次亮相的新修订中小学生守则,保留了2004年守则中仍具时代价值、体现中华传统美德、应长期坚持的内容,如热爱祖国、明礼守法、诚实守信等,坚守了原则底线。 但是,瘦身后,原来旧版中“自尊自爱,自强自信”、“热爱大自然”等操作性不强的内容被删除,增加了操作性很强的表述。 解读: 新守则无论从表述、结构还是条理上,都更加清晰,内容上更加接地气,易学易行。 道德的引领、习惯的形成,靠的是日常点滴行为的规范,这样的变化要点赞! 3、受到社会争议的表述被瘦身 更引发社会关注的是“见义勇为,敢于斗争,对违反社会公德的行为要进行劝阻,发现违法犯罪行为及时报告”这一条没有出现在新版的守则中。

5、 解读: 对于这一点,社会各界普遍点赞。 武汉市见义勇为基金会秘书长龚泽礼曾经对媒体公开表示说“中小学生是未成年人,行为和思维都不成熟,不鼓励他们因见义勇为导致自己陷入危险境地,我们鼓励见义智为。 见义智为就是在能力范围内有策略地解决。 比如,当中小学生见到不公平、不正义事件时,可以报警或找成年人解决。 ” 新版守则大变样,多出这些您知道吗? 1、道德情操第一位,行为习惯是重点 新版守则补充了一些更具操作性、学生可以做到的具体行为规范内容:如主动分担家务、自觉礼让排队、不比吃喝穿戴等。 穿名牌、用新款手机、背名牌书包,如今,校园中的攀比之风,有愈演愈烈的趋势,之前就有新闻报道说中学生因为要买某

6、名牌手机而酿成了悲剧。 除了攀比,在中小学校园里,轻视劳动教育、不尊重劳动的现象也大量存在,针对这些现象,新版守则做了明确的要求。 网友似水年华说:新版守则很实际,很及时。 现在有些孩子懒惰,不学习,好攀比。 希望新的行为守则能让孩子们成为讲文明、有礼貌、有文化、有素养的祖国花朵。 专家来点评: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陈东升表示,守则不囿于奉献精神,更要解决好时代发展映在孩子们身上的问题。 舒适的家庭环境和过于优越的物质条件使其自理能力培育受到影响,过于强调智育使孩子们动手劳动的机会减少。 生存和发展所需要的团队意识、协作精神等都需要在主动奉献中培养,这些都是时代交给孩子们的功课。 守则还强调了

7、讲礼仪,讲礼仪既要在传统的舞台上进行,更要有具体内容,让孩子们从小做起,从身边的事情做起。 要以法律为底线,以美德为追求,还要从排队守秩序、保持公共卫生、爱护公物的细处着手。 生活处处是礼仪,这是培养孩子素质、约束孩子行为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2、生命安全最重要,身体健康被重视 增加了“珍爱生命保安全。 红灯停绿灯行,防溺水不玩火,会自护懂求救,坚决远离毒物。 ”等安全提示相关内容。 在此次修订中,增加了在新时期学生成长发展中,学校、社会和家庭高度关注的内容,如远离毒物、心理健康、网络安全、生态环保等内容,首次提出中小学生要“会自护懂自救”。 专家来点评: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陈东升表示, 守则

8、将安全意识落到具体的生活细节中去,便于孩子们对照实行。 除点出了最常见的交通、溺水、火灾安全问题外,还提出了现代社会存在的毒物问题;除了日常安全问题外,还强调要从小培养孩子们的安全意识,使其具备安全知识、自救能力。 3、生活环境变化了,新的问题被关照 新版守则增加了养成阅读习惯、文明绿色上网、低碳环保生活等与时代紧密相关的内容。 教育专家表示,近年来中小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发生很大变化,互联网的迅速普及、智能手机的广泛应用、多元思潮的交织交融,对青少年学生的思想产生深刻影响,使其身心发展呈现出新特点。 为此,必须根据学生成长规律,遵循教育自身规律,提出与时代同步的新守则。 这些新内容也得到家长

9、们的欢迎,“网络游戏对孩子的吸引力太大了,孩子因为上网不爱上学的现象比比皆是,应该规范。 ”家住沈阳的王女士儿子初三,学习进入了关键时期,儿子课余时间喜欢上网让王女士操碎了心,她说“现在的社会生活中越来越离不开网络,更应该帮助中小学生树立正确看待网络的理念,不是不能上网,是要学会正确上网、合理地利用网络资源。 ” 专家来点评: 守则进行了两方面创新:一是除了身体健康外,还进一步关注心理健康,把身心健康作为孩子们全面发展的基石;二是针对“互联网 ”时代的到来,专门提及了文明绿色上网,既要用好这一必要的工具,又把其对青少年的危害限制到最小。 这些变化究竟传递了啥? 其实,除了具体内容的变化,这次新

10、版守则公布,社会各界更加关注这背后传递的理念变化。 有校长和老师说,守则变化蕴含的新理念,更加让人惊喜,值得学习。 价值引领被坚持 新版守则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灵魂,对学生的具体行为提出要求,如“了解党史国情,珍视国家荣誉”“遵守国法校纪,自觉礼让排队”“热心志愿服务”等,体现了时代要求,贴近学生学习和生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培好根,固好本,是扣好人生的第一颗扣子的重要一步。 问题导向被体现 四川省教育科学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曾宁波表示,上版中小学生守则颁布距今已有10年之久。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新技术、新问题不断产生。 新版守则就是从这些问题出发,在网络普及的今

11、天,明确提出“文明绿色上网”“乐观开朗向上”;面对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新版提出了“低碳环保生活”等时尚概念;面对全社会对诚信问题的关切,新版守则鲜明提出“诚实守信有担当”。 行为实践被强调 曾宁波说,新版守则对学生行为要求具体,注重落小、落细、落实,强调可操作性,使每一个学生都心有榜样、行守规矩。 如“上课专心听讲,积极发表见解”“红灯停绿灯行,防溺水不玩火,会自护懂求救,坚决远离毒物”等学习方法和实用的生活技能,让新版守则的内容有生气、接地气。 道德行为必须在实践中体现,也只有在实践中经过反复练习、锻炼和巩固,才能回归道德教育的本质。 落实新守则,做到这些很重要 中小学生守则作为对广大中小学

12、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基本要求,不仅应体现在中小学校的墙壁上、板报中、宣传栏,更为重要的是它应为学生真正熟记、理解和认同,具体应该怎么做呢?如何将“守则”转化为实实在在的行动呢? 1、让守则活起来 就曾经听说过,国外就有创意独到的老师将元素周期表改编成rap,在赢得学生一致好评的同时,也让学生们记住了元素周期表,这种教学方法可以说是形式鲜活效果好,我们在普及新版守则时也可以借鉴这样的思路,比如学校可以举办新版守则知识竞赛,也可从学生实际生活出发,提炼新版守则中“主动分担家务”、“不吸烟不喝酒”、“文明绿色上网”等生活规范,通过让学生排演相关话剧、情景剧等素质教育方式,既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便于学

13、生理解和应用,这样的形式听起来是不是棒棒哒! 2、家庭教育要“给力” 父母在孩子的教育成长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以为把守则落实好,教师虽说责任很大,但是要只是依靠教师,家长却做甩手东家,这肯定不行。 家长在平时教育孩子时,要真正认识到溺爱对于孩子所存在的危险有多大,让孩子在家多承担一些家务,让孩子体会到劳动的辛苦,让孩子能够明白做父母的不易,让孩子在思想上养成感恩的心态。 3、“润物无声”开辟“隐性课程” 什么是“隐性课程”呢,顾名思义就是看不见摸不着的课程,无论是学校建筑、设备、景观的设计,还是校班的管理制度、班级的精神风貌,可以说都是一种“隐性课程”,这些要素隐藏和融通于学校日常生活,

14、对学生的成长产生深刻持久的影响。 例如,爱集体助同学、虚心接受批评、学会合作共处、保持言行一致、不说谎不作弊、借东西及时还等行为规范要求的养成,完全是通过学生在学校日常生活中,通过与教师、同学间的人际交往过程来培养和实现的。 4、校本教材可以有 江苏省泰州中学党委副书记殷荣安建议,守则用现代话语体系将中国传统文化“治心”和“教化”进行诠释,提出了中小学生在家、在校、在外,为人、处事、待人的基本原则和行为规范。 有条件的学校,可以结合本地本校实际,逐条解读新版守则的具体内容,通过各种案例明确告知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的美与丑、善与恶和禁与行,使学生静有其位,动有其轨。 5、主题班会开起来 学校可以召开主题班会,围绕“学习落实守则,培养好习惯”专题,对照守则内容,排查自身差距,反思存在不足。 还可以通过校园网举办践行守则的网络主题班会,发动全校学生对照守则评点不良言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言行导向,既加深学生对守则的理解,又培养了学生民主管理和自觉模范践行守则的意识。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14 / 1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