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第二部分修辞专题试卷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495226926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代汉语第二部分修辞专题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现代汉语第二部分修辞专题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现代汉语第二部分修辞专题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现代汉语第二部分修辞专题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现代汉语第二部分修辞专题试卷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现代汉语第二部分修辞专题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汉语第二部分修辞专题试卷(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现代汉语语法修辞专题试卷 A考试时间:120分钟 满分100分一、填空(每空题1分,共20分)1语法实体是一种语言中构成语法系统的_,汉语里,有_种不同类型、不同级别的语法实体。2现代语言学意义上的汉语语法研究,以_的_为起始点。3“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从结构上来说是_短语,从功能上来说是短语。4句群有三个基本特征:第一,_;第二,_;第三,连贯性。5语法研究的两个三角,“小三角”是指_;“大三角”是指_。6修辞学的任务,是在大量收集修辞现象的基础上,从修辞手法、三方面去探索规律。7所谓常规修辞,是指。8仿拟有、仿语、仿句、等类型。9判断语言表达正误的“三性原则”是指性原则、动态性原则和性原则

2、。10语体交叉渗透的三种方式是式渗透、式渗透和框架借用式渗透。二、单项选择题(把答案填写下列表格内。每小题2分,共12分。)1下列属于表述语法实体的是A词 B短语 C小句 D语气2下列属于汉语语法研究探求期的语法代表作是A吕叔湘中国语法要略B高名凯汉语语法论C丁声树等现代汉语语法讲话D朱德熙语法讲义3下列属于行为他动词的是A吃 B坐 C游泳 D休息4下列属于关系类短语的是A认真学习 B认真学习的C三个 D在同志们的帮助下5下面结构成分的组块属于扣合方式的是A提高水平 B看起书来C英明决策 D教职员6下面的的属于的2的是A跑步的 B飞快的(跑)C红红的 D可疑的三、语法分析题(第1小题3分,第2

3、小题9分,共12分)指出下列各词的词性战争( ) 忽然( ) 之后( )刚才( ) 可是( ) 组装( )用框式图解法分析下列短语的结构层次,并注明各自的语法关系。进行一次新的工业革命现代工业科技发展的副产品应该研究水资源的合理使用的问题四、修辞分析题(9分)指出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哪种修辞方式,并简述其修辞效果。(1)这里除了光彩,还有淡淡的芳香,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笼罩着我。(2)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有的人,骑在人民头上:“呵,我多伟大!”有的人,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3)辛楣和李梅亭吃几颗疲乏的花生米,灌半壶冷淡的茶,同出门找本地教育机关去了。五、解

4、释下列概念(要举例,每小题3分,共15分)1语素2单位语法实体3祈使句4语体要素5层递六、问答题(第1小题12分,第2、3小题各10分,共32分)1教材中指出:“由于汉语语法重句法,在各类各级语法实体中,小句的地位特别重要。它是其他所有语法实体的联络中心,为其他所有语法实体所从属依赖。”你是如何理解教材中这段话的。2举例说明修辞的原则。3举例说明回文与顶真的联系与区别。答案一、填空(每空2分,共20分)1实际要素七2马建忠马氏文通3偏正名词性4超句性向心5表、里、值普、方、古6修辞理论语体风格7沿袭下来经常采用的一般表达方式8仿词仿篇9客观研讨10加合融合二、单项选择题(把答案填写下列表格内。

5、每小题2分,共12分。)题号123456答案CDAADC三、语法分析题(12分)1指出下列各词的词性战争(名词) 忽然(副词) 之后(方位名词)刚才(时间名词) 可是(连词) 组装(动词)2用框式图解法分析下列短语的结构层次,并注明各自的语法关系。四、修辞分析题(第一小题4分,第二小题6分,共10分)1(1)饲养改变了词语的使用场合,意味深长。(2)飞表达了孩子欢快的心情,动感也非常强。2(1)移觉引起感觉的联想,强化人们的心理感受,使描述的事物更具可感性。(2)对比通过比较,使美丑好坏更鲜明,把事物的特性提示得更全面,更深刻,让人们从比较中获得对事物的全面认识。(3)移就突出了事物特征和人物

6、的思想感情,使语言别致生动,耐人寻味。五、解释下列概念(要举例,每小题2分,共12分)1语素有意义的最小语法单位。(例略)2单位语法实体是表现为若干个音节单位的语法实体。包括语素、词、短语、小句、复句、句群等。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语法单位。3祈使句表示命令或请求的句子,用来命令、要求、希望别人做什么事或者不做什么事。祈使句一般用降调。(例略)4语体要素各种语体的不同特点和不同语体色彩,都是通过语音、词汇、语法、修辞方式、篇章结构等语言因素,以及一些伴随语言的非语言因素具体表现出来的,这些能形成不同语体色彩的因素,叫做语体要素。5层递是把三个或三个以上的语句按语意的轻重、程度的深浅、范围的大小、数量

7、的多少等顺序排列在一起的一种修辞方式。六、问答题(第1小题12分,第2、3小题各10分,共32分)1教材中指出:“由于汉语语法重句法,在各类各级语法实体中,小句的地位特别重要。它是其他所有语法实体的联络中心,为其他所有语法实体所从属依赖。”你是如何理解教材中这段话的。第一, 句子语气粘附于小句。第二, 复句和句群依赖于小句。第三, 词受控于小句。第四, 短语从属于小句。2举例说明修辞的原则。共有三点:明确目标,看清对象;适用环境,注意场合;前后连贯,关照上下文。3举例说明回文与顶真的联系与区别。回文与顶真在首尾顶接这一点上是相似的,但它们的构成条件不同:一是回文只由两项构成,项真大多不只两项。

8、二是构成回文的两项只是语序不同,而词语基本相同,项真的关涉的几项只是后项之首跟前项之尾词语相同,其余的词语都不同,至少是不求其同。三是回文是据上文回环往复,形式为“甲一一乙,乙一一甲”,顶真是顺上文递接而下,形式为“甲一一乙,乙一一丙,答案:一、填空 1、现代汉语语法的主要性质表现为( 概括性 )、(稳固性 )和( 民族性 )。 2、实词和虚词的重要区别在于:( 能否单独充当句子成分 )。 3、代词分为( 疑问代词、人称代词和指示代词 4、一个语法单位的分类,可以按其外部的(组合特点 )分,也可以按其内部的( 结构特点 )分。 5、兼语短语是由一个( 动宾 )短语和一个( 主谓)短语套叠构成的

9、。 6、主谓谓语句是指以( 主谓短语 )作谓语的句子。 7、一部分不能做谓语但具有分类作用和对立性质的词叫( 区别词 )。 8、划分词类是根据词的语法功能,词的语法功能指的是词的( 组合能力 和词的( 造句功用 )。 9、词的分类是逐级进行的,根据能否充当句子成分把词分为( 实词和虚词 )两大类 10、虚词的特点是:(1)虚词总是(附着 )在实词或短语上边,表示一定的语法作用;(2)虚词不能单独充当( 句子的结构成分 );(3)虚词在句法结构中的位置比较固定。 11、将结构助词“的”“地”“得”分别填入下边句中的空格内。 (1)他说( 的 )我没听清楚。 (2)月亮悄悄( 地 )爬上了树梢。

10、(3)我们按规定作( 的 )处理。 (4)高兴( 的 )眼泪围着眼圈儿转。 (5)你别说( 得 )太过分了。 12、根据句子的( 语气 )分出的类别叫句类,它包括:(、陈述句 )、( 疑问句)、( 祈使句 )和 感叹句 )四种;根据句子的( 结构 )分出的类别叫句型,它可以分为主谓句和非主谓句。和、 13、“生命之树常青”这一句话中用了比喻,这种比喻属于( 暗喻 )。 14、“我最近在读鲁迅”这一句话中用了借代,其借代方式是( 以作者代作品 )。 15、辨别句型:把句型的代号字母填在括号里。A、连谓句 B、兼语句 C、双宾句 D、主谓谓语句 E、主谓短语作宾语 (1)他让我骑自行车。( B)

11、(2)我每天骑自行车上班。( A ) (3)他知道我不喜欢挤公共汽车。( E ) (4)骑自行车我从没出过事。( D ) 16、“向前看”、“向无此例”和“心里向着他”的这三个“向”的词性分别是( 介词 )、( 副词 )和( 动词 ) 17、指出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的词性。 (1)小王曾经跟老张到过俄罗斯。( 介词) (2)小王跟老张都到过俄罗斯。( 连词 ) (3)小王跟着老张到过俄罗斯。( 动词 ) (4)他的思想跟不上形势。( 动词 )二、单项选择1、句子“这东西你吃过没有?”中“没有”的词性属于( C )A、动词 B、形容词 C、副词 D、区别词2、下列句子属于连谓谓语句的是( C )A

12、、他看见了就上前去搀扶她。 B、差人带着张好古来到考场。C、中午,老杨同志到老刘家去吃饭。 D、母亲站起身,出去了。3、下列句子属于兼语句的是( D )A、最有趣的事是捉了苍蝇喂蚂蚁。 B、雷锋发现一个背着小孩的妇女丢了车票。C、闰土的父亲把闰土带走了。 D、这件事使大家认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4、“刚才指导员宣布一班的三个同学去训练,其余的同学去看彩色电视节目。”这个句子中加点词的词性分别为( B )A、副词、副词、形容词 B、名词、代词、区别词C、副词、代词、形容词 D、名词、副词、区别词。5、“一锅饭吃十个人。”中的宾语属于( B )A、断事宾语 B、施事宾语C、受事宾语 D、工具宾语6、“盘子买来了”中的主语属于( B )A、施事主语 B、受事主语C、断事主语 D、用事主语7、“善者不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