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兼顾性原则与教育的有机融合 (2)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495215699 上传时间:2024-01-1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议兼顾性原则与教育的有机融合 (2)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浅议兼顾性原则与教育的有机融合 (2)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浅议兼顾性原则与教育的有机融合 (2)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浅议兼顾性原则与教育的有机融合 (2)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浅议兼顾性原则与教育的有机融合 (2)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议兼顾性原则与教育的有机融合 (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议兼顾性原则与教育的有机融合 (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议兼顾性原则与教育的有机融合 在随班就读数学课课堂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 兼顾性原则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既要面向普通学生,又要兼顾残疾学生,使全体学生都能学有所获。在随班就读班级,既要提高健全学生的教学质量,又要兼顾残疾学生,在更高的层次上体现因材施教。所以在随班就读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努力适应各个学生的需要。从知识传授、技能训练、情感交流等方面,兼顾到不同学生的需要。既要在教学过程中给随读生平等参与的机会,又要处理好“随”与“被随”的关系,不能顾此及彼。下面就抛硬币为例,谈谈在随班就读课堂教学中如何运用“兼顾性”原则。一、课前准备我们从随班就读课堂的教学实践中,深深感到要上好每一节课,课前的准备

2、十分重要。这其中包括教师对随读生基本情况的了解、钻研教材制定有层次的教学目标,设计好教学的每个环节。1、充分了解随读生的基本情况。教师应充分了解本班随班就读生的认知能力、学习态度、表达能力、教育起点、心理状态等各项基本情况。分析随读生对每一节课,每一个知识点的特殊需求是什么,才能做到在教学中该怎样满足他们的需要。我班的这位随读生属于轻度智障儿童,在对数学的学习过程中,比较吃力,在课堂上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比较短,思维比较直观,表达能力比较弱。有时表现得比较自卑,但该生对学习的态度是积极向上的。所以我在数学课堂上以关怀、鼓励为主,再针对她的一些基本情况制定符合她的教学目标,设计能满足她特殊需求的教学

3、环节。只有这样才能满足随读生的需要,保证随班就读的教学效果。2、钻研教材,制定有层次的教学目标,设计好教学环节。教学目标可以对教学环节、教学过程及作业的反馈起指导作用。抛硬币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是让学生初步感知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体会事件发生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通过抛硬币、摸球等活动让学生经历猜测、实验、验证等探索过程总结归纳出可能性的三种情况:可能、一定、不可能。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生活中一些事件的不确定现象。重难点在于让学生体会事件发生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即可能性的三种情况。而对于随读生来说我根据她自身的情况对教学目标作了降低:能参与实践活动,做简单的记录;能感知“可能”“一定”“不可能”三种情况;

4、能在课堂上用较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思。而情感教学目标我则以培养其表达能力和树立自信心为主。本节课对随读生来说重难点是参与到整个课堂活动中来,感知可能性。通过对普通生与随读生的分层教学目标制定,教师就更清楚了教师在课堂上该做什么,学生该分别掌握哪些知识。有了教学目标的指导,在钻研教材后,我将教学过程设计为五个环节:猜拳游戏引入,创设情景,引发兴趣建立模型,探讨新知识。通过“抛硬币”和“摸彩球”两个活动领悟可能性,突破难点练习反馈教师总结并发散思维,将新知识发散到生活中,体会生活中的可能性,体会身边的数学完成课本中的教学游戏,“转一转,比一比”。让普通生和随读生都能在轻松、愉快、实践、探索的氛围

5、中学习数学。二、在抛硬币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对随读生兼顾的探索。1、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做到心中有随读生,给予他们平等参与的机会,在教学的各个环节兼顾随读生。在我整节课的五个环节中,我都很注重让随读生参与到活动中来,并且对每个活动的参与都进行了设计,包括每一步对她的提问,这对在课堂上兼顾随读生是必不可少的。比如在刚开始的“抛硬币”活动中,我首先请她上台作示范,抛给同学们看。让她自己先猜一猜会是哪一面,再观察结果,她完成的非常好。此时全班同学的情绪都被调起动起来了,无需教师多言,她自己已经感受到成功的乐趣,并且对抛硬币结果的不确定性有了感知,自然对这节课就充满了期待,更增强了她对学习的信心。2、在教

6、学过程中,兼顾处理好“随”与“被随”的关系。在随班就读的课堂教学中,处理好随读生和被随的班集体即绝大部份普通生教学间的关系是关键。有的教师为了照顾随读生,花了大量课堂时间对随读生进行教学;而有的教师则是对随读生“点到为止”,在教学过程中漠视了他们的存在。这些情况既不利于让随读生融合到普通生的学习环境中来,也不利于随读生满足他们的特殊需要,降低了随班就读课堂教学的质量。那么教师就应该摆正“随”与“被随”的位置。在课堂教学中为随读生提供更利于学习的环境和条件,并非是让全班同学陪着他们学习。正确处理好教学中的“兼顾性”。我在抛硬币的教学过程中,针对随读生提出一些简单的问题,而较难的问题则请一两位同学

7、回答好之后,再让她重复。比如,请她来观察1枚1元的硬币,她就较顺利地说出了她观察到的结果,说的很好。而在最后的“转一转”游戏中,要求她把转到的数字填在表格内( ),组成一个两位数。当她填好数字(4 6)后,我提问:6放在哪一位上?她稍微反应了一下回答:放在个位上。回答正确。于是接着问:6放在个位上表示什么意思呢?她想了一会儿才说是一个6。这时,我微笑着指出了她的错误。并请另一位同学说出了正确答案:6个一。然后再让她重复一次,并告诉她一个6与6个一的不同之处在于:一个6是指“6”这一个单独的数字,如果放在数位里,它在个位就表示6个一。这个游戏既是对平时个别辅导的一次课堂小检验,也是在课堂上对随读

8、生个别辅导的一个小环节。其实,随班就读课堂上教师的一个关注眼神、一次走到课桌前的指导、一句鼓励的话等都会让随读生感受到教师的兼顾,让其充分融合到课堂学习中来。3、对随读生做出准确适当的评价。没有评价过程的教学不是一个完整的教学。有的学生常常会受到“你真棒”、“你说得真好”、“你真聪明”等等评价,可事实上有的回答并非真的好,并非真的棒,这样的评价就失去了意义。而对于随读生而言老师给予的评价应该准确、适当。准确、适当的评价可以淡漠同学们“异样”的眼光,而不是以老师“特殊”的关照将他们突出出来,这将是随读生内心最不愿看到的状况。我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对随读生的评价,没有采取让同学们鼓掌欢迎的形式。相反

9、是根据她具体的表现给予“你观察的很仔细”、“还要继续努力哦!”、“你进步真大”、“你说得比较好”等等一些切实中恳的评价。我觉得这些评价更有利于随读生融合到课堂教学中来。其实好的评价形式还有许许多多,给予随读生正确、客观、公正的评价能在情感教学的过程中更好地渗入融合教育的理念。4、利用现代教学媒体,直观教具辅助随读课堂教学。根据随读生感知速度缓慢、思维直观等情况,我在课堂上采用了实物投影仪,并制作了直观性强的教具。既能对普通生的教学起到一目了然的作用,更能帮助随读生进入情境直观感知、实物触摸等,兼顾学生的不同需要。既使课堂教学方法变得灵活多样,又提高了随班就读课堂的效率。在随班就读课堂教学中,对随读生的兼顾,还需要我在实践中继续探索与总结。用爱心关怀每一位随读生,创造和谐的课堂氛围,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式,鼓励随读生积极主动获取知识,自主的学习。在虽是有意,却很自然的随班就读课堂中无声地将特教与普教融合,做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2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