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公务员考试密押题库]行政职业能力测试模拟212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495163599 上传时间:2023-07-28 格式:DOCX 页数:74 大小:69.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家公务员考试密押题库]行政职业能力测试模拟212_第1页
第1页 / 共74页
[国家公务员考试密押题库]行政职业能力测试模拟212_第2页
第2页 / 共74页
[国家公务员考试密押题库]行政职业能力测试模拟212_第3页
第3页 / 共74页
[国家公务员考试密押题库]行政职业能力测试模拟212_第4页
第4页 / 共74页
[国家公务员考试密押题库]行政职业能力测试模拟212_第5页
第5页 / 共7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国家公务员考试密押题库]行政职业能力测试模拟21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家公务员考试密押题库]行政职业能力测试模拟212(7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国家公务员考试密押题库行政职业能力测试模拟212国家公务员考试密押题库行政职业能力测试模拟212行政职业能力测试模拟212言语理解与表达 本部分包括表达与理解两方面的内容,请根据题目要求,在四个选项中选出一个最恰当的答案。 请开始答题: 阅读以下文字,完成14题。 人类生命的信息是怎样传递的呢?对它的研究关系到生命本质、疾病的发生及防治等一系列重大问题的解决。生命的维系和生命的活动正常进行的根本条件,是细胞间以各种方式进行的通信。细胞间的通信要通过细胞问的信息传递来完成,即由信息细胞释放第一个信使、经细胞外液去影响和作用于其他信息接收细胞。第一信使并不直接参与细胞的物质和能量代谢,而是将信息传

2、递给第二信使,转而调节细胞的生理活动和新陈代谢。 第一信使是指激素、神经递质、细胞因子及生长因子等胞外小分子信息物质,起着传递生命信息指令的作用。 第二信使是指环磷酸腺苷(Camp)和环磷酸鸟苷(Cgmp),为生命信息的转换机构,把第一信使效应的信号由细胞膜进一步传向细胞内,起到接收和放大的作用。 第一信使首先作用靶细胞膜上相应的受体,并与其结合,再经G蛋白等信号转换机构的作用,将外来的化学信号转换成细胞内的调节信号,以维持细胞的正常生活功能。 G蛋白家族起着将受体的信息传递给效应物的作用,直接参与对离子道的调节。离子道是镶嵌在膜上的跨膜蛋白质,为细胞代谢和生命活动之门。跨膜传递激发的酶促反应

3、引起膜电位的改变,导致离子道的开放或关闭,从而影响离子物质的通过。 当第一信使配体与相应受体结合后,诱发受体分子构象改变,G蛋白把受体和环化酶偶联在一起,并控制该酶活性,进而影响第二信使的生成。第二信使作为细胞新的信号,激活相应的蛋白激酶,再通过蛋白质磷酸化等一系列酶促反应,调控细胞的活动。 第二信使系统不仅执行了传递激素等信息的使命,而且构成了这种信息的二级放大系统,使被处理的信息成万倍地扩大,以至几个分子的第一信使小分子物质就可以使细胞产生显著的生理效应。 1. 下列有关“第一信使”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信使由信息细胞释放出来,将信息传递给第二信使B.第一信使作为配体,经细

4、胞外液对其他信息接收细胞产生作用C.第一信使不参与调节细胞的生理活动和新陈代谢D.第一信使是指一些细胞外小分子信息物质答案:C解析 “不参与”错,应是“不直接参与”。2. 下列对“第二信使”的传输机理,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第二信使作为生命信息的转换机构,将接收到的第一信使,由细胞膜传向细胞内B.第二信使作为生命信息的转换机构,将外来的信号转换成细胞内的调节信号,从而调节细胞的生理活动C.第二信使作为细胞新的信号,转变成相应的蛋白激酶,促使蛋白质磷酸化,进而调控细胞的活动D.第二信使在接收激素等信息以后,又将该信息改变并放大,使被改变的信息成万倍地扩大答案:B解析 A项谈第二信使的作用。

5、C项不是“转变成”,而是“激活”。D项不是“被改变的信息”,而是“被处理的信息”。3. 根据上下文,对文中画线句子的阐释正确的一项是:A.G蛋白家族就是指环磷酸腺苷(Camp)和环磷酸鸟苷(Cgmp),即第二信使B.G蛋白家族是一种信号转换机构,它把第一信使的相应受体和环化酶偶联在一起,诱发受体分子构象改变,将信息传递给效应物C.离子道处在细胞膜上,是一种跨膜蛋白质,它是把第一信使信号转给第二信使的信息通道D.G蛋白家族不直接参与跨膜蛋白质传递激发的酶促反应,只参与调节离子道的开放或关闭答案:C解析 A项应是G蛋白家族影响第二信使的生成。B项不是“把第一信使的相应受体”,而是“第一信使配体与相

6、应受体结合”。D项“不直接参与”错,应是“直接参与”。4. 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细胞间的信息传递是维系生命和生命活动得以正确进行的关键B.第一段中提到的“其他信息接收细胞”和第四段中提到的“靶细胞膜上相应的受体”是同一概念C.G蛋白家族起着将受体的信息传递给效应物的作用,因而它属于第二信使系统D.第二信使只有在第一信使与相应受体结合后,再经G蛋白等信号转换机构的作用,才能生成答案:B解析 “其他信息接收细胞”包括受体,但不全是受体。 阅读以下文字,完成58题。 世界上许多弗洛伊德的追随者一直认为,无意识的想法影响着人们的一生,睡梦是通往大脑的门户。同一个人交谈是了解

7、其大脑如何运转的方式。但近年来,器官解剖和使人们能够看到正在运转的大脑的影像技术的发展已使科学家们有理由认为,弗洛伊德理论已经过时。有些科学家甚至断言,精神分析是持续了一个世纪的欺骗行为。 从50年代开始,弗洛伊德关于睡梦来自一个人掩盖的愿望的理论首先被推翻。一些科学家发现,被称为眼睛快速跳动的睡梦阶段大部分梦都是在这一阶段出现的是受与思维运转没有任何关系的大脑的一部分控制的。这一区域位于后颈附近的脑干上,被称为桥脑。人们认为,在睡梦期间,这一区域刺激形成睡梦影像的大脑正面区域。这一结论,使睡梦变得不大重要。然而今年初,一些人又认为弗氏是有道理的。 在英国,索尔姆斯经过对大脑不同区域受到损害的

8、患者进行研究后认为,眼睛快速跳动阶段不总是和睡梦联系在一起的。在睡梦中,大脑的一些区域会受到刺激,产生一些无意识的动机。索氏认为,睡梦产生于这些区域,即脑前部小叶,这些区域有大量可释放兴奋剂的神经元。经试验,这个区域受过伤的患者都不能做梦。因此他认为,这一区域对睡梦来说是至关重要的。这一结论表明,睡梦可能是有含义的。他没有否认睡梦受人无意识的欲望推动的想法。 但在美国,布朗和巴尔金再次排除了弗氏的理论。他们详细地记录了大脑在睡梦时眼睛快速跳动阶段活跃的部分的活动,并对37位志愿者进行测试后证实,我们清醒时,脑皮层是活跃的,睡梦时完全不活动。 但是,我们睡觉时,工作量最大的是大脑控制情绪的区域。

9、布朗和巴尔金认为,这表明,弗氏关于睡梦是不能满足的愿望,梦很容易被遗忘是因为有意识的思维排斥了梦的内容的认识是错误的。如果没有记住梦的内容,是因为梦的信息没有经过处理。 5. 下列不是弗洛伊德观点的一项是:A.一个人掩盖的愿望常常通过睡梦来实现B.梦很容易被遗忘是因为有意识的思维排斥了梦的内容C.梦的信息如果未经处理,这个梦就不能被记住D.无意识的想法影响着人们的一生,睡梦是通往大脑的门户答案:C解析 A项见第二段第一句。B项见第五段第二句。D项见第一段第一句。C项见第五段结尾处,应是布朗与巴尔金的观点,不是弗氏观点。6. 对弗洛伊德的观点首先提出疑义的根据正确的一项是:A.被称为眼睛快速跳动

10、的睡梦阶段是由桥脑控制的,桥脑刺激大脑正面区域形成睡梦影像B.一部分梦是在被称为眼睛快速跳动的阶段出现的C.被称为眼睁陕速跳动的睡梦阶段受与思维运转关系不大的大脑一部分控制,这一区域即桥脑D.在通常情况下,桥脑刺激形成睡梦影像的大脑正面区域答案:A解析 考查对文段的理解。先理解文段主旨,再把选项与原句对照比较。B项“一部分”应为“大部分”,C项“关系不大”应为“没有任何关系”,D项“在通常情况下”应为“在睡梦期间”,A项概括全面准确。7. 索尔姆斯认为弗洛伊德的观点有一定道理,下列不是索尔姆斯观点的一项是:A.眼睛快速跳动阶段同睡梦不总是联系在一起B.人无意识的欲望推动了睡梦的产生C.睡梦可能

11、是有含义的,脑前部小叶对睡梦至关重要D.产生一些无意识的动机是因为大脑在睡梦中受到激发答案:B解析 考查对文段(第三段)的理解。A、C、D三项见第三段,都是索氏的观点,根据第三段结尾处可知,B项不是索氏的观点。8. 下列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世界上许多精神分析家盲从弗洛伊德的理论,都认为无意识的想法影响着人们的一生B.索尔姆斯虽然否定了50年代一些人的发现,但仍肯定弗氏是有道理的,而布朗和巴尔金又否定了弗氏理论C.器官解剖和使人们能够看到正在运转的大脑的影像技术的运用,使科学家对梦的解析有了较大进展D.布朗和巴尔金通过对37位志愿者的测试证实,脑皮层睡梦期间和清醒时是不同的,在前者是完全

12、不活动的答案:B解析 考查对整篇文章的理解。A项见第一段,正确。C项见第一段“但近年来”这一句,正确。D项见第四段,正确。从第三段可以看出,索氏并没有否定20世纪50年代一些人的发现。问题:9.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今天,诺华制药有限公司为27名“换肾人”进行讲座,帮肾友了解有关的知识B.没有起码的文字水平而要写歌词,就像没有起码的数理水平而要搞科学发明一样,本属不经之事;但在水能变油、气功能灭火的时代,不算是神话C.镇海口海防纪念馆分序厅、抗倭、抗英、抗法、抗日、尾厅等六部分组成,充分显示了中华儿女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D.他以超常的勇气与毅力克服种种考验,甚至五匹狼被围追的

13、生命考验答案:B解析 A句“进行讲座”搭配不当。C句“分序厅等六部分组成”句式杂糅。D句“克服种种考验”搭配不当,“五匹狼被围追”,“被”字位置不当。问题:10. 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清晨,湖上弥漫着薄薄的白雾。小船在雾中行,如在梦中游荡。_。 (1)几组台榭楼阁倚在湖畔,幢幢的影子,隐隐的轮廓,全都显得无限的醉意 (2)纷披的柳条中,不时传出一两点灯光,淡淡的,晕晕的 (3)一带山峦树木横在远处,朦朦胧胧,如一围灰色的梦的城墙 (4)沿岸伞一样撑着的一株株茂密的柳树,望去参差差、毛茸茸的 A.(4)(2)(1)(3)B.(4)(1)(3)(2)C.(3)(

14、1)(4)(2)D.(3)(4)(2)(1)答案:C解析 可从由远及近,由面到点,由高到低的描写顺序考虑。问题:11. 为使上下文通顺合理,应填在文中横线上的一项是: 虽然下着细雨,气压还是像帘幕低垂。黄梅季节特有的感觉,_。推开半闭的窗,雨丝就悄悄地飞进来,扑到脸上,送来一点并不愉快的凉意。 A.有如张着纱幕,远山巅水墨画似的逐渐融化,终于跟雨云融合作一处B.仿佛一只枝头的小鸟,唧唧喳喳地掀动着翅膀欢叫C.有如一个娇怯的小姑娘,刚探出头就又匆匆下了窗帘D.仿佛一只触着蛛网的飞虫,身心都紧贴在那密密的丝缕上答案:D解析 抓住前后句出现的“雨”“帘幕低垂”“并不愉快的凉意”等词语作一番分析。如果

15、选A项,那么“感觉”有如张着“纱幕”,而后面的文字并不在陈述“感觉”,却转到其他意思上去了,显然A项不当。如果选B项,那么B项中“小鸟掀动着翅膀欢叫”在感情色彩上和前后文不一致,显然也不当。如果选C项,那么,用“有如一个娇怯的小姑娘”去形容“黄梅季节特有的感觉”,则不太恰当,所以C项也不行。只有D项,从文字上看,“密密的丝缕”既和上文的“下着细雨”相照应,也和下文“雨丝扑到脸上”相照应,而且,从感情基调上看也是相一致的。所以答案是D项。问题:12. 下列句子中,没有歧义的一项是:( )A.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欢迎英雄的母亲B.文学是对生活现象的表现而不是再现C.丈夫死了妻子发誓不再结婚D.甲游击队对乙的进攻是早有准备的答案:B解析 A项中英雄可指人也可作为单纯的形容词。C项究竟是丈夫还是妻子死了不明确。D项中的进攻可以由甲发起,也可由乙发起。问题:13. 尼克松在1968年当选为美国第37届总统。在任总统的6年里,尼克松充分展示了他的国际战略家的远见卓识和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