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作文写作指导模板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495121705 上传时间:2023-04-18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0.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材料作文写作指导模板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材料作文写作指导模板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材料作文写作指导模板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材料作文写作指导模板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材料作文写作指导模板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材料作文写作指导模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材料作文写作指导模板(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材料作文写作指导模板 材料作文要“三清”“三扣”材料作文的内容通常来说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话题式”的材料。在所给的一段文字中表示一个相对集中的中心,或是一个相对明确的语意指向,我们把这一中心总结出来后,根据“中心”来构思、写作,就完全是在围绕“材料”来写了,这类的材料作文,我们把它看成是“话题”作文,只是多了提炼中心的步骤。另一类是“选择式”的材料。在所给的文字中展示出所给话题的多个方面,考生只要选择一个方面来写就能够了,这种形式多见于“格言”、“哲人说的话”中。面对灵活的表现形式,缤纷的文字内容,考生往往不能抓住材料的根本,造成作文偏题、跑题,成为困扰考生的难点。写好材料作文其实并不难,面对

2、材料,考生要做到“平心静气”,摒弃一切浮躁心情,调整好自己的写作状态这是写好材料作文的前提条件。审题要“三清”1.看清材料,领会内容。在阅读材料时,要注意判定这段材料属于哪类材料作文,详细了解整体材料的内容,要把材料实实在在地读懂,这一步骤重在整体把握材料。2.理清内容,提炼中心。这一步骤是决定是否跑题的关键,一定要认真对待。在整体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假如是“话题式”的内容,要概括其中心,明确材料的主旨,这就是写作要确定的专题;假如是“选择式”的内容,需要选择一点,来确定这一点的关键方向,从而确定作文的写作专题。3.读清要求,规范写作。读完材料后,千万不能忽略的是“写作要求”。材料叙述后的要

3、求需要细细阅读,假如有“依据材料”、“结合材料”的文字,最好作文里要巧妙表现材料的内容或影子,就是我们平时说的“引材料”,但“引材料”时切忌生搬硬套;假如没有上述文字要求,就可引可不引了。然后再看详细的写作要求,明确作文在拟题、文体、写法、字数等方面的限制,然后再规范地写作,决不能“越雷池一步”。构思要“三扣”1.扣住材料,明确文章的专题。专题是文章的灵魂,也是联络材料的关键纽带,所以作文中的专题一定要明确突出,这是写出优异作文的必须条件。不管是记叙文还是议论文,专题最好和所给材料有直接联络,而且在作文各个部分 开头、中间、结尾 全部有表现,因此在构思时“点题”的设计就尤其主要了。2.扣住专题

4、,明确文章的关键。假如要写一篇议论文,中心论点的论证无疑是全文的关键;假如要写一篇记叙文,关键部分就是最集中表现文章专题的部分,对这一部分的描写要尽可能丰富、形象,从而明确其在文章中的地位,深入突出文章的专题。3.扣住重心,明确文章的亮点。文章的亮点是最吸引人的地方,它能够是全文的素材选择、情节构思还能够是语言表示、修辞的利用等等,不论是哪个方面,总而言之需要考生把文章的亮点在有力地突出专题的同时明确出来,这么作文就增添了亮丽的色彩。写作要“五个一”一个靓丽的题目:题目文章的眼睛,一个精炼又吸引人的题目,是一篇出色的文章内容的集中表现,因此千万不要简单处理自己的作文题目,在拟题时要尤其关注这一

5、点。一个引人入胜的开头:文章的开篇要显示出自己驾驭语言的能力,新奇、别致的开篇往往是吸引人的最关键的亮点。一句点明主旨的话:在详细的写作行文中时刻要明确作文的专题,所以要想明确专题,最少一句点明主旨的话是必不可少的。一个耐人寻味的结尾:结尾像是乐曲结束时的音符,越是回味无穷,越是让人以为妙趣横生。一个整齐的卷面。介绍材料作文几个审题立意的方法。1提炼本质这种方法就是抓住材料所反应的本质性的问题去立意。这种方法适合用于平实的叙述性材料。这类材料没有显著的是非曲直,所表示的中心也不含蓄,就靠我们提炼出一个带哲理性的看法。比如:1987年,75位诺贝尔奖金取得者在巴黎集会。有些人问一位诺贝尔获奖者:

6、您在哪所学校,哪个试验室学到了您认为最有价值的东西?出人意料,这位学者说,是在幼儿园。“在幼儿园学到什么呢?”学者答:“把自己的东西分二分之一给小伙伴,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吃饭前要洗手;做错了事要表示歉意;午饭后要休息;要仔细观察大自然。从根本上我学到的东西就是这些。”这位学者的话代表了科学家的普遍见解。在分析材料时,就要抓住学者话的本质。把自己的东西分二分之一给小伙伴:无私友爱品质。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不贪的本质。东西要放整齐:严格的习惯。做错了事要表示歉意:知错必改的品质。吃饭前要洗手,午饭后要休息:良好的生活习惯。从而我们看出,老学者在幼儿园学到的是部分良好的品质和习惯

7、,这些良好的品质和习惯使她取得了成功,实现了人生的价值,因此这一材料的本责问题就是:从小养成良好的品质和习惯使人终生受益。以此为论点,深刻,正确。2道理升华这种方法适合用于比较含蓄的隐喻型材料,寓言,带有哲理性的自然现象。利用这种方法是要在分析概括材料中心的基础上深入展开联想,由此及彼,由表及里,从而提炼出更深、更新的看法。比如“滥竽充数”的典故从通常意义上来说是在讲没有本事的人混进来冒充有本事最终总要现出原形。从这个道理引申开去,我们能够想到人必需有真才实学的主要性。1990年高考作文材料提供的是寓言小姑娘和玫瑰园,2021年的智子疑邻全部属于这一类型,分析这类材料,就要揭示蕴涵在材料中的那

8、个“理”,然后再将这个道理的适用范围扩大化。又如猎户引淮南子中有一段:畋不掩群,不取麕夭;不竭泽而渔,不焚材而猎。就这一段话联络现实写一篇议论文。有同学就事论事谈打猎,有的同学谈要保护小动物,要有恻隐之心;有的同学从效益的角度谈方法。这些全部不得要领。也有的同学谈要保护生态平衡,不能把野生动物灭绝,这似乎全部扣题了,但恰恰犯了一个错误:就事论事,没有上升到理论高度,没有在理论的指导下去“俯瞰”生态平衡这一问题。不管是打猎,还是打鱼,这几个做法有着共同的实质:只顾眼前利益,不顾未来。这就是蕴涵在材料中的那个“理”,从这一点出发,我们就能够这么立意:凡事要有长远眼光,要留有余地。再用它去联络联络现

9、实生活,我们会自然的想到部分和此相同的事情,如弃学经商等。漫画这种形式也常被采取。如1996年的“截错了”就是如此,漫画通常用夸张,幽默,讽刺的手法反应现实,多属于隐寓型的,因此也应该揭示画面所蕴涵的那个道理,再放之于现实,加以升华,而不能就画论画。3同异互求这种方法就是把多个不一样材料的某一共同点提出来,加以概括提炼,作为文章的论点。这种方法首先适合用于相同排列的多元式材料。如有这么一组作文材料:第一则材料是一正面名作家,晚年伤病困扰,不辍写作;第二则材料写一老教育者前半生有重大过失,晚年不堪外族入侵,保持名节,骂敌遇害;第三则材料中的陈独秀是中共创始人,曾犯过严重错误,晚年赋闲,贫病交加,

10、仍不屈事微敌。三则材料的共同点是保持晚节、夕阳无限好,人间重晚晴。这一共同点就应是作文立意之所在。另有一个题目也给了三则材料,要求依据材料写议论文。有些人问世界著名球星贝利她最满意的进球是哪一个,她回复说:“下一个。”有些人问中国著名导演谢晋她拍得最满意的影片是哪一部,她回复说:“下一部。”鲁迅先生说过:“不满是向上的车轮”。认真思索一下不难看出,这三则材料的共同点全部是在讲“不满足已经有的成绩才能进步”的道理。找到了这一共同点,文章的中心论点就能够确定下来了。4自由评论这种方法适合用于是非型材料,这类材料作者不摆明自己的看法,也没有明确的倾向,需要我们分析其中是非曲直,拿出主见。通常说这类作

11、文不求结论的一致性,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言之成理即可。如有这么一则材料:某车间主任的人选在大黄和小黄之间难以确定,新厂长想经过下棋测试性格确定一个人,和大黄下,大黄稳扎稳打,出手老练,三局全部握手言和,和小黄下,小黄猛打猛杀,咄咄逼人,现有开局三斧头又有“半路杀出个程咬金”,前两局直杀得厂长无还手之力,第三局宣称一定要赢厂长,不料只下了个平局,小黄不愿罢休,拽住厂长再干,厂长不干了,因为她已物色好车间主任了。需要指出的是,有些材料将褒贬爱憎的感情或明或暗地表现出来,这就是材料的是非倾向性,对此不可视而不见。辨明材料中的倾向性,能够判定自己提炼的看法是否正确。如以下这则材料:当断臂的维纳斯展示在

12、大家面前时,无数好事之徒趋之若鹜。她们提出种种接上断臂的奇思妙想,维纳斯的断臂就如一个充满诱惑力的圈套,但迄今为止没有任何设计能取得普遍的赞赏。5反弹琵琶有个鲁国人,擅长织麻鞋,她的妻子擅长织白绢。她们想到越国去居住,于是有些人对她们说:“你们将会贫穷不堪了。”这个鲁国人问她是何道理,那人说:“麻鞋是穿在脚上的,而越国人是赤脚走路的,白绢是做帽子的,而越国人是披发的,你们夫妻的专长,在越国是无用武之地的,怎么能不穷呢?”我们能够把材料中的问题倒过来思索和分析,从相反的角度对原材料提出质疑:鲁人到越国去一定会贫穷吗?也可能正因为越国人赤脚、披发,鞋帽才有大市场,从而能够得出鲁国人未必会穷的结论。

13、这种立意是一个逆向思维,这类辩证置疑的文章,假如角度新奇,立意深刻,有思辩色彩,能很好地抓住阅卷老师的眼球。在分析材料、提炼看法时还应注意的一点是思绪要灵活,要学会多角度分析问题。比如“滥竽充数”这一成语小说从不一样角度分析就可提炼出多个不一样的看法。达芬奇画蛋的材料,从广义上说,能够提炼出“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万丈高楼平地起”的看法;从学生的角度考虑,能够悟出“学好基础知识、练好基础功很主要”的道理;从老师的角度则能够探讨“名师出高徒”、“抓好基础功训练的必须性”的问题。多角度地分析问题,不但有利于提炼出富有新意的看法,同时也有利出培养思维的变通性、发散性。多角度分析材料,必需从题目要求出发,不能脱离材料牵强附会,同时还应从自己熟悉的、有创见的方面选择适当角度、确立文章的中心。材料作文审题示例。以上五种方法,并不能包含审题立意的全部方法,也还全部是纸上谈兵,要想使之发挥作用,需要老师和学生共同努力,在写作中去实践,去探索,去总结,从而不停提升写作水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