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扬教学设计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495101933 上传时间:2022-07-2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于扬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于扬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于扬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于扬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于扬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于扬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于扬教学设计(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荒漠化的危害与防治活动教学设计 -湘教版必修三第二章第一节 尚志市逸夫学校 于扬一、活动的选取本次活动选自湘教版必修三第二章第一节荒漠化的危害与防治中活动2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的成因,我个人认为本教材中该活动设计对于我们普通高中的学生有一点难度,所以,在该活动前我补充了大量的图片,来丰富学生的知识。并对该活动,作了适当的改动。二、活动设计的理念1、课标要求:“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荒漠化发生的原因,了解荒漠化的危害和综合治理措施”2、学情分析:我校是普通高中,学生学习基础较差,知识占有量不足。但毕竟是高中生,他们也具备一定的资料收集和整理能力。如果能够课前预习,加上老师上课时的引导,同学之间的

2、讨论,是可以解决一定问题的。3、活动意义:本次活动的设计既体现了新课程标准要求,又符合本校学生实际情况。还能培养学生读图能力以及分析归纳能力。培养与人交流、交往合作的能力。4、课改理念:新课程强调“转变学习方式,注重课堂教学的生成性”,强调探究知识的生成过程的能力培养。本活动环节在充分利用教材中“活动”栏目文字的基础上,教师又在课堂中补充大量图片,设计质疑性的问题,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情境,让学生真正“活”起来、“动”起来。体现了该课改理念。三、活动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西北地区荒漠化的原因过程与方法:应用已有的地理知识和相关地图“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分析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的原因,培养学生读图能

3、力以及分析归纳能力。培养与人交流、交往合作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到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与环境有密切关系。(2)树立正确的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四、活动方法主要采用读图指导法,案例分析法,讨论法等。五、活动准备 教师准备中国地图,西北地区地形图,全国干湿区分布图等。 学生做好预习。六、活动流程活动环节学生活动教师活动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导入活动观看视频雷殿生徒步穿越罗布泊;简单描述所了解的情况及对罗布泊的印象。播放视频雷殿生徒步穿越罗布泊,请同学们谈谈所了解的情况及对罗布泊的印象。教师简述罗布泊今非昔比的变化。激发学生学习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的热情,创设情境自然引入活动。活动一:读图分析各小

4、组读中国地图,西北地区地形图,全国干湿区分布图。组内派学生代表说出我国西北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从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河流与植被等方面)。将全班同学分成四组。出示中国地图、西北地区地形图、全国干湿区分布图。指导学生读图。培养学生的读图、识图能力,表达能力活动二:西北地区荒漠化与自然地理环境的什么关系各小组根据前一活动积累的知识分析、讨论得出结论。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出两者的关系,教师可以走到学生中间参与讨论,答疑。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总结能力,体会小组合作讨论交流,获取知识的喜悦。活动三:西北地区荒漠化的人为原因各小组根据阅读材料总结提炼。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文字材料,并列举一些人为破坏环境的事例,多

5、角度提供线索。培养学生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分析、整理能力课后活动:运用所学的知识加上走访调查,分析我校东围墙外一片沙化土地形成的原因。各小组积极调查,分析。写出分析报告,每组一份。教师简介该沙化地基本情况。提出活动要求。叮嘱学生课外活动时注意安全。体现新课程中“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知识”的理念,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小结学生总结本活动学到的主要知识。教师及时补充。并对本环节四个小组的表现进行评价。激励学生学习热情;掌握教学重点,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七、课后反思1、可取之处:通过学生反馈,我感觉本活动教学目标基本达成。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积极参与,在合作中学习,整个活动完成的行云流水,一气呵成。过渡自然,总结到位。2、不足之处:通过课后与其他老师交流,使我更进一步认识到渗透德育教育是此环节十分重要的内容。而我的设计,这一方面比较欠缺。在活动结束时,应该引发学生的思考“西北地区的荒漠化有哪些危害,怎么样治理”为将要学习的内容,作好铺垫。而我在设计时,没有考虑到这一点。另外三个小活动时间分配上,应该再做调整。因为难易程度不一样,时间上要有所体现。3、今后我还将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究摸索,让自己的教学水平不断提升,更好地服务于教学工作。荒漠化的危害与防治活动教学设计 -湘教版必修三第二章第一节 尚志市逸夫学校 于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