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推-广-文-献-综-述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495087600 上传时间:2023-08-25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业-推-广-文-献-综-述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农-业-推-广-文-献-综-述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农-业-推-广-文-献-综-述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农-业-推-广-文-献-综-述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农-业-推-广-文-献-综-述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农-业-推-广-文-献-综-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业-推-广-文-献-综-述(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 农 业 推 广 文 献 综 述 当前我国农业发展所面临的人口膨胀、耕地减少、粮食供给压力加大等问题日渐突出。普遍存在着人均农业资源占有率及利用率低,劳动生产率低,粮食生产科技水平低,农业基础设施投入不足等现象。由此可见,基于传统模式的农业已经难以适应当今世界的需求,于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进行转化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现代农业属于农业发展的最新阶段,备受学术界的关注。美国、欧盟、日本、韩国等国家对现代农业的开发、现代农业的进程以及现代农业的实现途径等问题都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在中国也有很多学者对西方发达国家现代农业的发展进行过较为广泛的考察和分析,从而对现代农业的内涵

2、、特征、发展进程等有了深刻的认识。 1 现代农业的内涵 现代农业的范畴到底是指什么?学术界对此进行了较长时期的讨论,代表性的学术观点有以下几种: 2007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了发展现代农业这个方向,并提出发展现代农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其中对现代农业的科学论述是:“要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 中国工程院院士卢良恕(2006)指出:“现代农业是继原始农业、传统农业之后的一个农业发展新阶段。现代农业以现代工业装备为物质条件。现代农业的核心是科学化,特征是商品化,

3、方向是集约化,目标是产业化”。他从发展阶段的角度来看待现代农业,认为现代农业是一个动态的历史的概念,是农业发展的一个崭新的阶段。同样,蒋和平教授(2009)也认为现代农业是一个动态的、历史的、相对的概念,是相对于传统农业而言的新型农业。他指出现代农业的内涵包括创新、产业化经营、集约化经营、外向型、适度规模经营、标准化等理念。 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李静(2005)指出:“现代农业是指在工业化、城市化高度发展的条件下,依托城市在资本、信息、人才、科技、市场等方面的优势,以农业资源为基础、市场为导向、效益为中心、产业化为抓手,城市与乡村融为一体,农业与其他产业日益融合,农产品生产、加工、营销、服

4、务相互配套,具有经济、生态、文化多种功能的农业综合开发系统”。他从发展的观点来研究现代农业,强调了现代农业的发展条件、发展方式以及多功能化的发展状态。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研究员吴敬学教授在以农业产业化经营与现代农业建设为题的讲座中也强调了这一点,他指出:现代农业是科学化、集约化、市场化、社会化的农业。 2 现代农业的特征 鉴于不同学者对现代农业的定义各不相同,他们对现代农业特征的看法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这些差异主要在于研究视角的不同。 把现代农业看作是农业发展的新阶段的学者们认为,现代农业是农业发展的一个新的阶段,它不仅仅是传统农业的延续,更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发展。何启平和陈伟

5、就在现代农业内涵浅析一文中就突出了现代农业的先进性,总结了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中的规律性特征,即农业产出效益不断增大、资源利用效率不断提高、农产品商品率不断提高以及农业功能不断拓展。把现代农业的发展看作是一种过程的学者们认为,现代农业的特征应从其所具有的时代性、区域性、动态性和世界性上去分析,其发展是一个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调整过程。现代农业是一个相对性较强的概念,在不同时期、不同国家和地区,农业生产的条件有着很大的差别,因此现代农业也有着不同的特征和表现形式。周应恒与耿献辉(2007)将现代农业的特征总结为4点:产业链越来越复杂,长短交织;地域特征明显,与当地农业资源关系紧密;现代农业产业

6、链中主导环节后移,主要集中在产后环节,产前、产中和产后环节并不完全统合;农业产业组织两极分化,产业组织结构呈现出“哑铃型”(即整个产业由绝大多数中小企业和少量大型跨国公司构成,中小企业在产业体系中数量大,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空间与条件)特征。 从现代农业与传统农业的差别来看,现代农业具有一系列优于传统农业的特征。毕朱和柳建平(2008)就将现代农业的发展的基本特征概括为5个方面: 一是彻底改变传统经验农业技术长期停滞不变的局面;二是突破传统农业生产领域仅局限于以传统种植业、畜牧业等初级农产品生产为主的狭小领域;三是突破传统农业生产过程完全依赖自然条件约束; 四是突破传统自给自足的农业生产

7、方式及农业投入要素仅来源于农业内部的封闭状况;五是改变传统粗放型农业增长方式。 以上学者们对中国农业现代化特征的各种表述都有可取之处。众多学者从不同视角对现代农业特征的研究,使我们对现代农业的概念有了更加明确的认识和深入的理解。 3 现代农业的类型 由于划分标准有所不同,国内外学者对现代农业的类型划分各不相同,我个人比较赞同山东省农业干部学院徐金强对现代农业类型的划分,他将农业的各种类型归纳总结为四类:可持续型农业、立体高效型农业、高科技型农业和观光休闲型农业。 3.1 可持续农业 传统农业为追求数量目标,往往会不惜大量消耗自然资源。而现代农业则强调最大限度地节省资源,重视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

8、追求以最少的资源耗费获得最大的优质产出和高效益,以保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农业主要包括生态农业、绿色农业、节水农业、有机农业、无公害农业等。卢良恕、刘连馥等著名农业专家认为,绿色农业就是指充分运用先进科学技术、先进工业装备和先进管理理念,以促进农产品安全、生态安全、资源安全和提高农业综合经济效益的协调统一为目标,以倡导农产品标准化为手段,推动人类社会和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农业发展模式。也就是说在“绿色产地”,采用“绿色技术”、生产绿色产品的新的农业发展模式的通称。而生态农业就是按照生态学原理来规划、组织和进行农业生产。发展生态农业,实际上是实现人口、资源、环境相互协调发展的新的农业

9、经济增长方式。 3.2 立体高效型农业 立体高效型农业即指利用时间差、空间差立体种养,组成“高效复合生态系统”,从平面、时间、多层次利用单位资源,生产出高产优质农产品,包括蓝色农业、白色农业、设施农业和工厂化农业。其中,较为重要的是蓝色农业、白色农业和设施农业。蓝色农业即海洋农业,通常指以海洋为生产载体,利用海洋生物等的生命机能,通过人工培育和自然生长的方式获取食品、工业原料和其他有价值的产品。白色农业是以蛋白质工程、基因工程和酶工程为基础,以基因工程全面综合利用组建的工程农业。它依靠人工能源,不受气候限制,可常年在工厂大规模生产,节土、节水、不污染环境,资源可循环利用,是目前我国农业改革中比

10、较切实可行的路子。设施农业就是指在采用各种材料建成的,具有对温、光、水、肥、气等环境因素控制的空间里,进行农作物栽培的农业生产方法。 3.3 高科技型农业 高科技型农业就是指充分利用生物技术、电子信息技术柱等现代高新技术的农业形式。现代农业在吸取传统农业精耕细作、持续经营的基础上,吸收和融合现代科学技术,包括计算机和信息技术以及转基因、细胞融合、无性繁殖等生物技术,不断创新现代农业的类型,主要包括分子农业、航天农业、快速农业、超级型农业和精准农业。具有代表性的有分子农业和精准农业。其中,分子农业就是指利用动植物分子遗传学和转基因技术,来实现商业上大规模生产蛋白质、药物、疫苗及酶等物质。分子农业

11、可以用于预防和治疗疾病,为农业发展的工厂化奠定了科技基础,并且成为21世纪农业发展的主流。而精准农业是指按照田间每一操作单元的环境条件和作物产量的时空差异性,精细准确地调整各种农艺措施,最大限度地优化水、肥、种子、农药等的量、质和时机,以期获得最高产量和最大经济效益,同时保护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土地等农业自然资源。精准农业系统是一个很复杂的系统,它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并且是实现农业高效率、低消耗的一个重要途径。 3.4 观光休闲型农业 休闲农业是指一种综合性的休闲农业区,在休闲农业区内可以观光游览、采摘果实、体验农民生活和享受农家乐趣。休闲农业是以农业、农村和农民为背景,利用农业资源、农业景观和农

12、村环境,以农林牧副渔生产和农村文化生活为依托,以休闲农场为载体,增进人们对农业及农村体验为目的,具有生产、生活、生态“三生一体”和一、二、三产业功能特性的新型产业型态。观光农业又被称为旅游农业或绿色旅游业,是农民利用农村的设备与环境、农田、农产品、农村文化等农村资源,经过规划设计,发挥农业与农村的休闲旅游功能。游客不仅可以住宿、度假、休闲,而且可以采摘、观赏、垂钓、参加农业劳作,体验农业生产和乡村生活的乐趣。 4 现代农业的研究现状 国外对现代农业的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在那之前美国等发达国家已经实现了农业现代化,即强调化学化和机械化的石油农业。紧接着,由于石油农业以牺牲社会效益与生态环境

13、为代价,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于是发展到强调传统技术的自然农业和有机农业。到了80年代,很多发达国家开始突出强调以保护生态环境为主旨的生态农业。直至20世纪80年代以后,持续农业开始在发达国家占据主导地位。最初的持续农业由于局限于资源环境的持续性,因此实际上就是自然农业的延伸。1985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州议会上的持续农业研究教育法中首先提出“持续农业”这一概念。1986年波林塞特提出了持续农业的定义,即“通过对可更新资源的利用达到农业的持续发展”。1991年,联合国粮农组织通过了著名的关于农业和农村发展的登博斯宣言和行动纲领,提出“持续农业是一种技术上应用适当、环境不退化、经济上能维持并能被社

14、会接受的发展模式”。1993年,在北京召开的国际持续农业与乡村发展大会上,再次强调了“持续农业是不断发展而不会破坏环境的农业模式”。 当前我国农业发展面临着耕地减少、人口膨胀、粮食供给压力大等突出问题,基于传统模式的农业发展模式已经无法解决这些问题,发展现代农业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为了更好的发展现代农业,中国已经有很多学者对现代农业做了大量深入的研究,尤其是一些实证方面的调查与研究。农业科学院蒋和平教授就在2005年第1次利用多级指标综合指数分析方法,通过建立中国农业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如图1), 用层次分析法对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水平进行了定量评价,得到了相关学者的认可。 图1 现代农业

15、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 中国农科院的两位专家蒋和平和卢江勇共同撰写的文章中国现代农业建设实证分析应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对我国各省(市、区)现代农业建设水平进行了详细的评价和分析。得出我国31个省(市、区) 农业现代化发展相当不均衡的结论。由分析得知农业集约化生产是我国农业现代化的核心,工业化、商品化是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出路,绿色农业是我国农业现代化的最优模式。 5 现存的问题及思考 现代农业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在发展中仍存在着诸多制约因素,尤其是在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还存在着很多问题: 5.1 发展现代农业的主体应是有一定知识水平、掌握了一些科学技术、懂得如何经营管理的新型农民 但现在的农民,往

16、往在素质和教育上都不符合要求,更严重的是农民的数量也严重不足。在改革开放前,我国农村人口占70%,城市人口占30%;农村人口多,劳动力也多。现在农村的主要劳动力是五、六十岁的老人,他们中大多数人文化程度低,思想保守,缺少市场经济意识,不懂生产经营,劳动技能原始,体力也逐年递减。于是现代农业在与第二、三产业争夺人才和劳动力的市场竞争中落败。在缺少适当的农业主体的情形下传统农业想维持下去是很困难的。因此,发展现代农业面对的首要课题就是如何建立从事农业生产的主力军。 5.2 农业和农村发展具有一定的体制性障碍 由于计划生育、招商引资等工作任务较为繁重,当今的农业地位也相对较为低下,农业工作存在放松和部分失管现象。而农业科技支撑力量还比较薄弱,农业体制行政化倾向严重,农技人员在岗率低、知识结构单一、业务素质不高、服务方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