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中褶皱构造的类型及其形成的地质时代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495086834 上传时间:2022-10-1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84.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图中褶皱构造的类型及其形成的地质时代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图中褶皱构造的类型及其形成的地质时代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图中褶皱构造的类型及其形成的地质时代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图中褶皱构造的类型及其形成的地质时代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图中褶皱构造的类型及其形成的地质时代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图中褶皱构造的类型及其形成的地质时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图中褶皱构造的类型及其形成的地质时代(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分析图中褶皱构造的类型及其形成的地质时代.2、分析图中F1和F2断层的性质及其形成的地质时代.3、简要分析图区内的构造发展史.血刺小巷尕X2014-11-21优质解答1 背斜 二叠纪之后侏罗纪之前2 F1 正断层 二叠纪之后白垩纪之前 F2 逆断层 二叠之后 白垩之前3 奥陶纪至二叠纪 沉积 接着形成背斜 接着断层发育 然后岩浆岩侵入 最后沉积白垩系地层追问:麻烦解释在具体点 谢谢 追加 分追答:1 背斜 因为褶皱核部为老地层 翼部为新地层。 年代 褶皱上一直有二叠系地层,后与侏罗系呈角度不整合接触 故可确定时间 2 F1 正断层(可以根据褶皱的核部在断层下盘变宽 说明下盘抬升)时间应该是

2、二叠纪之后 同时断层切割花岗岩(花岗岩切割了侏罗系地层)说明是在侏罗纪到白垩纪之间 ;同理 也可以判断F2断层 时间是二叠之后 白垩之前 3 奥陶纪至二叠纪沉积 接着形成背斜 接着断层发育 侏罗纪至白垩纪时期本区再次沉降接受沉积,期间有花岗闪长岩体侵入构造地质学,综合分析题,这个答案怎么写得,最好是标准答案。Metroid_Snake|浏览 14 次2015-01-15 21:502015-01-16 10:45最佳答案除去早第三纪外,地层从老到新为奥陶纪、志留纪、泥盆纪,断代缺失石炭纪、二叠、三叠纪地层,上覆不整合接触侏罗纪、白垩纪地层。志留纪地层两侧对称,为一褶皱;中间新,两翼老,为一向斜

3、;一般同一海拔下向斜核部越窄,剥蚀程度越高。南西一侧核部泥盆纪地层窄,因此,南西一侧表示断层两盘中相对上升的一侧;地层无相对移动,不具左、右行平移性质,非斜滑断层,为单纯上、下位移的正断层或逆断层;根据侏罗纪、白垩纪地层走向及空间展布形态,判断其为正断层,倾向为北东。因此,1)的答案为NE;北东;2)就是上面写的就行。1、褶皱描述褶皱的描述包括以下内容:褶皱名称(地名加褶皱类型)、分布地点及范围、延伸方向、核部及两翼地层、两翼产状及其变化、转折端形状、褶皱的位态分类、次级褶皱特征、与周围其它构造的关系以及褶皱形成时代等。现举暮云岭背斜为例说明之(见附图3)。暮云岭背斜位于图幅中西部暮云岭一带、

4、呈NE-SW向延伸;核部由下石炭统组成,宽约500m,长约2750m,平面上成不规则的长椭圆形,长宽比约为51,近线形背斜。两翼由中、上石炭统及二叠系地层组成,两翼产状是:西北翼是NW31560-55,东南翼是SE135-40-25;可见西北翼较陡,东南翼较缓,轴面向南东倾,倾角约80,转折端比较圆滑,翼间角约80,为开阔褶皱。枢纽向NE、SW两端倾伏,中部隆起,背斜向南西一分为二成两个背斜和其中一个向斜。总之,本褶皱为一转折端圆滑的斜歪背斜,属褶皱位态分类中的倾优直立褶皱。背斜的北西和南东两翼与相邻的向斜连接。背斜形成于晚二叠世之后,早侏罗之前。2、断层的描述一条断层的描述内容一般包括:断层

5、名称(地名+断层类型,或用断层编号)、位置、延伸方向、通过主要地点、延伸长度;断层面产状;两盘出露地层及产状:地层重复、缺失及地质界线错开等特征;两盘相对位移方向;断距大小;断层与其它构造的关系;断层形成时代及力学成因等。如金山镇地区地质图(附图5)西部的纵断层,描述如下:“奇峰-雨峰纵向逆冲断层:位于奇峰和雨峰之东侧近山脊处,断层走向NE-SW,两端分别延出图外,图内全长约180km。断层面倾向NW,倾角20-30。上盘(即上升盘)为组成奇峰-寸峰背斜的石炭系各统地层,下盘(即下降盘)为下二叠统和上石炭统地层,构成一个不完整的向斜。上升盘的石炭系各统岩层逆掩于下二叠统和上石炭统地层之上。地层断距约800m。断层走向与褶皱轴向一致,基本上为一纵向断层。断层中部为两个较晚期的横断层所错断。断层形成时代与同方向、同性质的桑园-五里河逆冲断层等相同。即晚三叠世(T3)之后,早白垩世(K1)之前。三条断层构成叠瓦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