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中国》整本阅读五十问_7307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495073740 上传时间:2023-04-08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0.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乡土中国》整本阅读五十问_7307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乡土中国》整本阅读五十问_7307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乡土中国》整本阅读五十问_7307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乡土中国》整本阅读五十问_7307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乡土中国》整本阅读五十问_7307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乡土中国》整本阅读五十问_7307》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乡土中国》整本阅读五十问_7307(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乡土中国整本阅读五十问陈婷婷1. 六十多年前,费孝通先生在乡土特色中说到:“ 我们的民族确是和泥土分不开的了。”六十年后,在水泥大幅度覆盖地表的今天,即使在农村我们都要费力去寻找一块泥土地,难道说现在我们的民族已经可以和土地分离了?2. 乡土特色一文 提到:“ 不流动是从人和空间的关系上说的,从人和人在空间的排列关系上说就是孤立和隔膜。”在我看来,现代社会中人际之间亦是“孤立和隔膜”的,请问这两者“孤立和隔膜”的含义是否一致?3. 有两种社会类型在乡土特色中被提起,一者“礼俗社会 ”,一 者“法理社会”,你以为当下社会是何种社会类型?4. “乡下人在城里人眼睛里是 愚的。”这 句在文字下乡开文

2、即被点出,对中国国情可谓一针见血。城里人眼睛里的“愚”是什么?费孝通先生眼睛里的“愚”是什么?你又是如何看待当下社会的“乡下人”?5. 文字下乡中认为,“ 文字所能传的情、达的意是不完全的。”你 如何理解这句话?是否赞同?6. 文字下乡中又 说:“ 语言像是个社会定下的筛子,如果我们有一种情意和这筛子的格子不同也就漏不过去。”你是否有过相似的体会?请举例简单描述。7. 请阐述再论文字下乡中“ 学”和“ ”的 概念,并谈谈你对论语中“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的理解。8. “但是词却不一定 要文。文史用眼睛可以看得到的符号,就是字。词不一定是刻出来或写出来的符号,也可以是用声音说出来的符号,语言。

3、一切文化中不能没有 词,可 是不一定有 文字。”在 再论文字下乡一文中,读到此段,我深有感触。请你罗列一些“有词 无文”的 文化现象,并以莆仙方言为例,举例简要说明。9. 再论文字下乡中说到:“ 最早的文字就是庙堂性的,一直到目前还不是我们乡下人的东西。”你 如何理解“庙堂性”一 词?联系当下,文字现在是否是乡下人的东西了?并谈谈当下“提笔忘字”这一普遍现象。10. 再论文字下乡中认为,“每个人的 当前,不 但包括他个人 过去的 投影,而且还是整个民族的 过去的投影。”此 句蕴意丰富,你如何理解?11. 在差序格局中,费孝通先生以为中国传统结构中的差序格局具有伸缩能力。请举一文学作品例证此观点

4、。12. “私”和“己”两个概念在差序格局中被反复提起,请辨析二者之间的关联。13. 孔子的道德系统里绝不肯离开差序格局的中心,请举两例具体分析差序格局如何体现在孔子的道德体系中。14. 在维系着私人的道德中,费孝通先生提出了“差序格局”和“团体格局”两种维系道德的体系,请思考在当下要维系中国人的道德应该依靠什么?15. 在维系着私人的道德一文中,费孝通先生援引了儒墨两家的思想理论来论证自己的观点,请思考孟子为什么要骂墨子“无父无君”?你认为墨子“爱无差等”的思想理念是否等同于“ 无父无君”?墨子的“爱与差等”与西方基督的“博爱”精神又是否一致?16. “在以自己作中心的社会关系网络中,最主要

5、的自然是克己复礼,壹是皆以修身为本这是差序格局中道德体系的出发点。”你如何理解“克己复礼”一词?你觉得当今社会是否有必要继续要求民众“克己复礼”?17. 什么是家庭?什么是家族?你是否在生活中感受到家族的羁绊?请举例简单描述。18. 对比费孝通先生家族中西方家庭中主轴和配轴的角色定位,联系当下,谈谈当今中国家庭成员关系的现状及变化。19. 家族一文提到:“一切事业都不能脱离效率的考虑。求效率就得讲纪律;纪律排斥私情的宽容。”你是否赞同?为什么?20. 请根据费孝通先生在男女有别中的父系关系图,以红楼梦贾宝玉为中心罗列一份贾宝玉的父系关系图,以你自己为中心罗列一份本人的父系关系图。21. 美国哲

6、 学家、心 理学家 William Jamess 说感情 是内脏的 变化 。 这是一种有趣且贴切的表达,人都有七情六欲,喜怒哀乐,当你的情感发生变化时,你是否也能感觉到内脏的变化?请简单描述一下某种情感生发时,你的切身感受。22.美国哲 学家、心 理学家 William Jamess说感情 是内脏的 变化。 中医也认为五脏通五情,人的五脏六腑与情感息息相关。从中医的角度,谈谈你对此的认知,并为保持身心健康提供若干建议。23. 读男女有别,其提到“稳定社会关系的力量,不是感情,而是了解。”不 禁想起张爱玲的“ 因为懂得,所以慈悲。”人 与人的共处,人与时代的共处应该是一场伟大的交响乐,共鸣而美。

7、面对志同道合的人,面对深得我心的事,我们固然欣欣然得容易,然人生的不同道远多于同道,面对他们,我们该如何处之?24. 费孝通先生在男女有别中提到的乡土社会中男女有别的原则是什么?中国传统的感情定向是什么?“乡土社会是个男女有别的社会,也是个安稳的社会”是什么意思?25. 读费孝通先生的男女有别,请从“男女平等”或“女权主义”角度谈谈你对时下男女权利或女性权利的看法。26. 礼治秩序中提到很多美国人认为“ 无政府”是社会最理想的状态。这里“无政府”的含义是什么?你觉得“无 政府”状态会不会引发社会混乱?27. 费孝通在礼治秩序中认为中国的乡土社会是“礼治”的社会,这里的“ 礼”指 的是什么?你能

8、简单举例说明身边“合礼”却 不“ 合理”的 生活事实吗?28. 礼治是人们行为不受规律拘束而主动形成的秩序。为什么在乡土社会中礼治大行其道?29. 中国乡土社会对于讼事的看法是什么?从乡土社会的礼治角度出发,谈谈什么是“光耀门楣 ”?什么是“有辱门庭”?30. 无讼中说:“现代都市社会中讲个人权利,权利是不能侵犯的。国家保护这些权利,所以定下了许多法律。一个法官并不考虑道德问题、伦理观念,他并不在教化人。刑法的用意已经不复 以儆效尤,而是 在保护个人的权利和社会的安全。尤其在民法范围内,他并不是在分辨是非,而是在厘定权利。”这与你的对刑法和法官的认知是否吻合?从你个人的角度出发,你觉得刑法的意

9、义是什么?法官存在的意义是什么?31. 无讼中举了一个例子大概是说有时候法律会保护作恶的坏人而惩罚善良的好人。面对此情景,若你是律师,你会选择保护法律的尊严,还是维护好人的品德?32. 无讼提到法治秩序的建立重要的是看人民怎么去应用法律条文和法庭这些设备,更进一步,我们需先争取在社会结构和思想观念上来一番改革。否则,只是单纯把法律和法庭推行下乡,结果是法治秩序的好处未得,而破坏礼治秩序的弊病却已然发生。在现代乡村社会中,民众的对法律是否已转换了思想观念?现代乡村法治现状何如?请拟一份“乡村法治现状问答卷”,展开一次现代乡村法治现状调查,观察民众思想的变化并总结存的问题。33. 无为政治是什么?

10、是否等同于美国人眼中的“无政府”状 态?34. 费孝通先生在无为政治中认为分工社会是同意权力滋长的土壤,其权力的基础是社会契约。谈谈你对西方“ 契约精神”的认识。35. 在中国乡村社会中是如何体现横暴权力和同意权力?36. 费孝通先生在长老统治中提到文化和政治的区别,请问二者的区别是什么?中国统治者在长期的政治活动中如何贯彻文化的教化权力?37. 为什么说“教化权力的扩大到成人之间的关系必须得假设个稳定的文化 ” ?38. 在中国乡土社会中十分重视长幼之序,并以为这种长幼分划是中国亲属制度中最基本的原则,有时可以掩盖世代原则。在此基础上产生的教化权力,费孝通先生姑且称之为长老统治。在韩国社会中

11、也是非常讲究辈分和年龄,这种传统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之中,比如语言使用时分敬语和平语,韩国的这种传统和乡土社会中的长老统治是否相同?请说说你的看法。39. 什么是血缘?什么是地缘?请辨析二者间的关联。40. 费孝通先生在血缘和地缘一文说:“ 籍贯只是 血缘的空间投影”,请调查一下父母的籍贯,以此为例解说此句含义。41. “亲密社群的团结性就依赖于各分子间都相互的拖欠着未了的人情。” “亲密社群中既无法不互欠人情,也最怕 算账。 算账清算等于绝交之谓,因为如果相互不欠人情,也就无需往来了。”你 是否赞同这种说法,在生活中是否有过此经历感受?42. 常说“熟人生意难做”,请从血缘社会角度展开分析。

12、43. 常言道:“熟人是宝”,而现代社会中却频频出现“杀熟”现象,对此现象你有何感想?44. 什么是社会继替?什么是社会变迁?请辨析二者的关系。45. 古语有云:“时势造英雄。”英雄因何而生,请从社会结构变动的角度进行分析。46. 费孝通先生在名实的分离一文中以英国能够不流血而实行了种种富于基本性的改革的例子,来说明一个领导的阶层如果能够追得上社会变迁的速率,这个社会也可以避免因为社会变迁而发生混乱,才不致于发生流血的革命。一百多年之前,中国青年谭嗣同选择为变革流血。临刑前,他表示:“不有行者,无以图将来;不有死者,无以酬圣主。”并高呼:“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

13、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请从费孝通先生的观点出发,谈谈为什么当时的中国改革需流血?47. 名实的分离一文说到“注释是维持长老权力的形式而注入变动的内容”,而不断变动的“注释”实则是一场名实相离。在“无违”的面子之下,实际是新新事实的涌动。联系当下,你如何看待这样的一场场名实相离?48. 费孝通先生在本书中一共提到四种权力,横暴权力,同意权力,长老权力和时势权力。现今社会中,这四种权力是否依然存在?请举例说明。49. 什么是欲望?什么是需要?请简要概括。50. 美国著 名社会学 家、经济学家 孙末楠 在 他的名著 Folkways 开章明义:人类先有行为,后有思想。决定行为的是从试

14、验与错误的公式中累积出来的经验,思想只有保留这些经验的作用,自觉的欲望是文化的命令。这与 费孝通先生的观点“欲望是文化事实,这句并没有保证说一切文化事实都是合于人类生存条件的” “乡土文化中欲望和行为这种微妙的配搭可以说是天工,而非人力,虽则文化是人为的”在 本质上是一致的,请围绕孙末楠和费孝通的观点对“欲望”“文 化事实”“行为”“思想” 四个关键词展开思考,谈谈你的理解。世界上一成不变的东西,只有“任何事物都是在不断变化的”这条真理。 斯里兰卡过放荡不羁的生活,容易得像顺水推舟,但是要结识良朋益友,却难如登天。 巴尔扎克这世界要是没有爱情,它在我们心中还会有什么意义!这就如一盏没有亮光的走马灯。 歌德生活有度,人生添寿。 书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