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语文第二阶段月考及答案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495065552 上传时间:2023-06-24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159.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上语文第二阶段月考及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七年级上语文第二阶段月考及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七年级上语文第二阶段月考及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七年级上语文第二阶段月考及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七年级上语文第二阶段月考及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年级上语文第二阶段月考及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上语文第二阶段月考及答案(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02020学年度上学期第二次阶段教学质量调研 班级 姓名 学号 密封线内请勿作答七年级语文试卷一、积累运用(共21分)(一)积累(12分)1把下列语段中拼音所表示的汉字和加点字的注音依次写在文后方格内。(2分)他居然把亚里士多德的神圣jun()帙()从书架上搬走,而代之以绳索、锡块、杠杆,圆形的、多角形的、平面的这样那样滑j()的玩意儿。 “正确答案只有一个”这种思维模式,在我们头脑中不知不觉地根深d()固。 恒星有各种各样的,但是全都是灼()热的庞大的气体球,全都是发光发热的。汉字注音2、古诗文默写(7分)(1)_ _ _;思而不学则殆。(论语)(2)天街小雨润如酥,_。(韩愈早春呈水

2、部张十八员外)(3)_,听取蛙声一片。(辛弃疾西江月)(4)_,便引诗情到碧霄。(刘禹锡秋词)(5)任何人都拥有创造力,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6)风轻悄悄的, 。(朱自清春)(7)善于复习旧的知识,孔子的方法是:“ 。”(论语八则)3下列有关男生贾里全传的选项不正确的是【 】。(3分)A贾里把查老师的教案藏起来,想让查老师上课时出个洋相,结果,查老师不用教案也能把课讲得完美无缺,这让贾里看到了查老师的功力,并且相信能从查老师那儿学到东西。B鲁智胜的爸爸老鲁想请贾里帮鲁智胜戒烟,于是贾里就在一支烟里隐入了一个抽去引火线的爆竹,让香烟爆炸,将鲁智胜得手指被爎了两个水泡,成功帮助他戒烟。C

3、贾里给女生洪裳先后起了两个绰号:“肥儿灵”“卡门”,查老师知道后,狠狠地训了贾里一顿,说:“你的行为就像一个小丑!”后来,查老师误听说贾里推倒了洪裳的自行车,发火了,骂他“屡教不改”“小肚鸡肠”“胸无大志”。D贾里也总有犯糊涂的时候。就拿竞争学生会主席这件事来说吧,就是因为鲁智胜拿小笼包贿赂人,贾里赌气投了邱士力。可是,贾里事后才知道鲁智胜的姐姐是同样正直不阿的人!(二)运用(9分)4下列语段有好几处毛病,请用规定的符号直接在原文上修改。(不超过4 处)(3分)换用号: 增补号: 删除号: 调位号:当你饥渴难耐地在习题高山中攀登时,你是否渴望看到一泓甘甜的清泉?当你精疲力竭地行进在作业铺就的沙

4、漠间时,你是否期待走进一方清凉的绿州?当你寂寞孤独地在参考资料筑起的围城中迷罔时,你是否向往飞向一片自由的蓝天?琴就是这样一泓清泉,棋就是这样一方绿洲,书画就是这样一片蓝天,琴棋书画这个古人为才子淑女描写的亭台楼阁,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亦应该进去畅游一番。5北京市节约用水办法于2020年7月1日起实施。为了深入宣传该“办法”,培养学生的节水意识,某校举办了“北京水资源”专题展览。请分析下图,提取主要信息,并用一句话概括北京水资源的现状。(4分)主要信息:现状:6京北地区大致覆盖昌平、延庆、怀柔和密云四个区县,是北京市重要的水源和生态屏障地,保障全市50%以上的城市工业和生活用水。请阅读下面材

5、料,概括以下两县治理河流流域、涵养京北水资源的两个相同的措施。(2分)【材料一】延庆县治理白河流域的主要措施有:围绕白河主干河道,加强水土保持监督执法力度;营造水保林,发挥灌草植被的生态功能,以实现山区自然保水;规整河道,修建调蓄水量的橡胶坝、拦河闸等工程,以保护水资源。【材料二】密云县治理石匣小流域的主要措施有:建设蓄水池、塘坝等小型蓄水工程,增加蓄水量;构建拦水、蓄水的三道防护体系,层层设防,节节拦蓄,以减少水土流失;推行清洁农业,控制农药、化肥的施用,以解决生态污染问题;营造适宜生长、具有保水保土功能的林草,以涵养水源。相同的措施:7某同学在专题展览的“留言薄”上题写了寄语,他写了上句,

6、请你根据以上材料,续写下句。(要求:与上句语意相关、句式相同、字数相等)(1分)上句:水源告急,首都市民节约用水迫在眉睫;下句:二、阅读理解(39分)(一)阅读课文夏的选段,回答811题(11分)好象炉子上的一锅水在逐渐泛泡、冒气而终于沸腾一样。山坡上的芊芊细草渐渐长成一片密密的厚发,林带上的淡淡绿烟也凝成了一堵黛色的长墙。轻飞曼舞的蜂蝶不见了,却换来烦人的蝉儿,潜在树叶间一声声的长鸣。火红的太阳烘烤(照射)着一片金黄的大地,麦浪翻滚着,扑打着远处的山,天上的云,扑打着公路上的汽车,像海浪涌着一艘艘的船。金色主宰了世界上的一切,热风浮动着,飘过田野,吹送着已熟透了的麦香。那春天的灵秀之气经过半

7、年的积蓄,这时已酿成一种磅礴之势,在田野上滚动,在天地间升腾。夏天到了。夏天的色彩是金黄的。按绘画的观点,这大约有其中的道理。春之色为冷的绿,如碧波,如嫩竹,贮满希望之情;秋之色为热的赤,如夕阳,如红叶,标志着事物的终极。夏正当春华秋实之间,自然应了这中性的黄色收获之已有而希望还未尽,正是一个承前启后,生命交替的旺季。8用一句话概括这两段文字的主要内容。(2分)9用三个四字短语概括第段中的典型景物。(3分)10. 划线句中的加点词能否用括号中的词代替,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3分)11. 选文第段开头的两个句子运用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何好处?(3分)(二)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1216题。(1

8、6分)和生命拉钩那时我在医院做阑尾炎手术,五岁的女儿像个小大人似的跑前跑后地照顾我,让疼痛不知不觉地渐渐远离了我。她就像一个小小的太阳,走到哪里,就在哪里点燃一个春天,那里就会春意盎然,鸟语花香。女儿的乖巧使得病房里的每个人都很喜欢她,尤其是邻床的一个老太太,看来是个重病患者,行动很不方便,连说话都很吃力的样子,可是每当看到我女儿的时候,她的一双眼睛便闪着光亮,跟着她的身影不停地转动。女儿也喜欢她,偷偷跟我说她像死去的奶奶。她常常爬到老人的床上去,缠着她讲故事。老人的故事很好听。但是很显然,她很累,每讲完一个故事,额头上都会沁出一颗颗豆大的汗珠来。但每隔一会儿,她还会把女儿叫过去,接着给她讲故

9、事,她知道这是她唯一可以让孩子坐到她床边的办法。在讲过第5个故事之后,她咯血了。护士一边批评她一边给她按摩,她憨憨地笑着说:“俺只想跟孩子多说会儿话。”医生说她的病情非常严重,现在就是靠药物来维持着。当初是一个好心人救了她,把她送到医院来的,她靠拾荒为生,一个亲人都没有,拿不出钱来治病。医院已经为她垫付了2000多元了,医院召开了紧急会议,就是否继续为老人提供无偿治疗展开讨论,最后大多数人都认为那是一个“无底洞”,而医院毕竟不是慈善机构,都同意给老人停药。停药就意味着宣判了她的死刑。在拔掉那些针管之前,几个善良的医生凑钱给她买了新衣服。在给她穿上新衣服的时候,护士们低声和我们说,或许那是她的最

10、后一个夜晚了。她也意识到属于自己的时间已经不多了,她和护士说出了她的心愿。谁都没有想到,她最后的心愿竟然是想搂搂我的女儿。连她自己都觉得这个要求是那样“过分”,谁会和一个将死的人躺在一个被窝啊!当医生向我们转达了她的愿望的时候,我们甚至来不及思考就一口回绝了,女儿不明就里,大声嚷嚷着要去,原因是可以听奶奶讲很多很多好听的故事。我完全可以理解一个没有亲人的老人将死的时候那种孤寂,那是比死亡更可怕的黑暗,可是我不能,也不敢让小小的女儿那么小就那么近距离地懂得死亡的含义。我叫家人把孩子领回家,孩子撅着嘴,很不情愿地跟着家人离开了。忽然,她像丢了什么东西似的又跑了回来。她来到老人床边,在老人耳边小声嘀

11、咕着什么,还神秘兮兮地把手伸进老人的被窝里。我们看到,老人微笑着向她点了点头,仿佛她们之间已经达成了某种默契一样。小小的太阳走掉了,病房里顿时变成了萧瑟的秋天,处处弥散着衰败和哀伤的味道。那个夜里,我很难入睡。我朝老人那里望过去,借着月光,我看到老人的身子不停地抖动着,但是没有一声痛苦的呻吟,我想她是在死亡的边缘挣扎着吧,却没有一个人,没有一双手可以帮帮她。那个夜晚很平静,没有因为死亡临近一个生命而感到惊惧,窗外的月光反而有些美丽,我不停地在想一个问题:女儿和老人偷偷地说了什么呢?第二天早晨,护士来给老人把脉,发现老人的脉搏跳动正常,老人还活着,而且呼吸还比前些天顺畅了许多。第三天,老人说她有

12、饿的感觉了。她喝了我的家人为她熬的鸡汤。接下来的几天里,老人一天比一天好了起来,让人不可思议的是,她能自己支撑着坐起来了。这在我们这个医学落后的城市,完全可以称得上是一个奇迹。一周后,女儿来了,她给老人带来了一个毛茸茸的布娃娃,她说那个布娃娃就是她,让奶奶晚上搂着睡觉,就像搂着她一样。老人的眼睛又开始闪着光亮,跟着她的身影不停地转动。女儿忽然“严肃”了起来,她握住老人的手,当着所有人的面,对我说:“爸爸,我又有奶奶了,我想让奶奶回家去住。”我被这突如其来的“郑重决定”弄了个措手不及。女儿说她离开医院的那天,跟老人许下了一个诺言,她让老人等着她再来。她要给她一个大布娃娃,还要认她做奶奶。“说话就

13、要算数,我们还拉钩了呢,”女儿怕我不同意,强调说:“拉钩,上吊,一百年不许变”。我使劲地点了点头,眼里含满泪水。为老人,也为我的女儿。院长听说了女儿和老人拉钩的故事之后,又一次召开了紧急会议,决定尽全力医治老人的病。“就算是为了一个孩子纯真的心愿。”那是院长在会议上说的最后一句话。老人出院,住到了我们家。女儿终于如愿以偿地睡到了老人的身边,她又缠着老人讲故事了,老人有些累,说明天给你讲两个,把今天的补上。“好,拉钩。”我又听到女儿说:“拉钩,上吊,一百年不许变。”夜里的时候,我过来给她们盖被子,我看到那双嫩嫩的胖乎乎的小手和那双骨瘦如柴的苍老的手握在了一起,像一幅摄影作品,极尽和谐之美。像这个

14、世界某个地方正在完成的某种仪式,向我暗示着一种生命的真谛:生命需要爱来传递。爱,会让生命生生不息。(选自格言(100期纪念增刊), 作者朱成玉。文章有改动)12. 联系全文说说标题“和生命拉钩”指的是什么?(2分)13.请你结合文章第段描写老人的内容,简要分析老人的心理,并说说这一段内容在全文的作用。(2分)14阅读下面两个句子,联系上下文,理解加点词语的作用。(4分)(1)我使劲地点了点头,眼里含满泪水。为老人,也为我的女儿。(2)女儿终于如愿以偿地睡到了老人的身边。15文章两次写到医院对老人的医治问题召开紧急会议,作出了不同的决定。请你概括出医院作出的决定及每次的原因。(4分)(1)第一次:(2)第二次:16文章的结尾说,“向我暗示着一种生命的真谛:生命需要爱来传递。爱,会让生命生生不息”,请联系文章的内容与生活体验,谈谈你对这句话的感悟。(4分)(三)阅读甲乙两文,完成1721题。(12分)【甲】钱氏据两浙时,于杭州梵天寺建一木塔,方两三级,钱帅登之,患其塔动。匠师云:“未布瓦,上轻,故如此。”乃以瓦布之,而动如初。无可奈何,密使其妻见喻皓之妻,贻以金钗,问塔动之因。皓笑曰:“此易耳,但逐层布板讫,便实钉之,则不动矣。”匠师如其言,塔遂定。盖钉板上下弥束,六幕相联如胠箧,人履其板,六幕相持,自不能动。人皆伏其精练。【乙】陕西因洪水下大石,塞山涧中,水遂横流为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