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忌讽齐王纳谏说课稿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495054935 上传时间:2022-08-12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邹忌讽齐王纳谏说课稿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邹忌讽齐王纳谏说课稿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邹忌讽齐王纳谏说课稿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邹忌讽齐王纳谏说课稿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邹忌讽齐王纳谏说课稿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邹忌讽齐王纳谏说课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邹忌讽齐王纳谏说课稿(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邹忌讽齐王纳谏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课文邹忌讽齐王纳谏,下面我将从六个方面进行说课: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说教学目标,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一、说教材 邹忌讽齐王纳谏是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课本第六单元的第二篇文言文,本文是中考十九篇文言文之一。邹忌讽齐王纳谏这篇课文记叙了邹忌讽齐王纳谏,通过自已比美这件日常小事设喻,使齐王广开言路,修明政治的故事。邹忌以自己与徐公比美这件日常生活中的小事设喻,由已及君,以小见大,由家事到国事,道理由浅入深,具有极强的说服力,明确邹忌劝说艺术,及齐王纳谏而使得国势强盛的意义,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有重

2、要的意义。二、说学情 九年级的学生通过多年的学习与积累,已经具有一定的文言文学习能力,但对文言文学习方法、角度还需教师的引导和启发,尤其对于文言文对比阅读的解答还无从下手,需要教师的引导。三、 说教法根据文言文的特点,我确定了以下三个教法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1、自主复习法:学生围绕中考考点自主复习,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2、品读概括法:通过品读,理解文言文的内容,感受作者的情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3、讨论点拔法:通过教师点拨,学生合作交流,师生探究的过程,完成复习目标。 四、说复习目标 针对九年级学生的学情以及考试说明对文言文阅读的要求特制定以下几个目标以及教学的重、难点。 1、能正确流利地默

3、写课文2、掌握“服”“美”等实词及“于”“之”等虚词的含义及用法,并准确的翻译句子。3、运用相关方法,解答文言文对比阅读 。4、更深刻地领会本文的现实意义。教学重点:分析课文,领会本文的现实意义。教学难点:运用相关方法,解答文言文对比阅读 。五、 说教学过程(一)导入复习 (讲述一鸣惊人的纳谏故事,用小故事激发学生学习的学习兴趣。)(二)出示复习目标,指生读。(明确的目标大大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三)看谁记得快(此环节可让学生在背诵方法的指导下又快又准的背诵课文) 1、文言文背诵方法指导 抓较整齐的句子。 比相关相似句。 巧借提纲。2、背诵练习暮寝而思之,曰:_ ,_ ,_, _, _ ,_

4、。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_, _, _, _ ,_ 。(四)我来当老师(复习重点实词、虚词,转换角色让学生当老师,给其他同学讲解重点词语的解释。)1、重点实词纳谏 修八尺有余 昳丽 朝服衣冠 窥镜 旦日 美我 宫妇 王之蔽甚矣 面刺 谤讥 市朝 2、虚词臣之妻私臣燕、赵、汉、魏闻之 吾妻之美我者数月之后何陋之有 皆朝于齐 皆以美于徐公 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战胜于朝廷 所欲有甚于生者 万钟于我何加焉 之于翻译重点句子1、翻译口诀串字成词,串词成句,串句成篇。人名地名,不必翻译,特殊句式,遵循规律。常见虚词,因句而异。实词活用,联系全句。对照原文,力求直译。2、翻译下列句子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5、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五)分析课文(深入地理解课文,领会文章的现实意义。) 1、本文的说理方式是什么?如何设喻说理的?2、委婉的设喻说理方式在现实生活中有什么意义?(谈启示) 他的劝说方式,即委婉劝说,它的优点就在于充分尊重被劝说者,使之受到启发、明白道理,从而乐于接受。今天的人际交往仍值得借鉴这种做法。3、园内有一方清水塘,常见各种漂浮物。为保持塘水清净,学校准备制作一块告示牌,请你代写一句容易使人接受的话语。(不要用“禁止”等类似的语语,不超过20

6、字)例:清清之水,污之何忍? 欢迎您常来此照镜子。我们的追求是清澈见底,全赖您的支持。4、评价人物 邹忌:说话讲究技巧,有勇气,有自知之名,善于反思。齐威王:胸怀宽广,虚心纳谏,广开言路。(六)点击中考(让学生接触中考题,走进中考的殿堂,原来我也会做中考题。)阅读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回答下列问题。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2分) (1)邹忌修八尺有余。 修: (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私: 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译文: 3、“门庭若市”的字面意思是 , 现在用来形容 。(2分)4、邹忌向齐威王进谏的方式与出师表中诸葛亮向刘禅进

7、谏的方式有什么不同?(3分) 答: 5、阅读本文后,你对“忠言逆耳”这个成语又有了怎样的理解?(3分) 答: (七)展望中考 对比阅读(2010年开始河北省中考文言文阅读开始选用课内文言文与课外文言文对比的题型,本环节设计就是让就年级学生提前适应中考。) 阅读甲乙两文,回答问题。(甲)邹忌讽齐王纳谏(乙)景公好弋,使烛邹主鸟,而亡之。公怒,诏吏杀之。晏子曰:“烛邹有罪三,请数之,以其罪而杀之。”公曰:“可。”于是召而数之公前,曰:“烛邹,汝为吾君主鸟而亡之,是罪一也;使吾君以鸟之故杀人,是罪二也;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以轻士 ,是罪三也。数烛邹罪已毕,请杀之 。”公曰:“勿杀,寡人闻命矣 。”

8、(摘自晏子论罪)注:齐景公,姓姜,名杵臼,春秋时代齐国的国君。 弋 y,本指用带着绳子的箭来射鸟,这里指捕鸟。 烛邹,人名。 1、解释下列加点的文言实词在句中的含义。(1)臣之妻私臣 私( ) (2)以吾君重鸟以轻士 重( )2、把下列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_(2)公曰:“勿杀,寡人闻命矣 。”_3、甲、乙两文中邹忌和晏子的劝谏的共同点是什么?你更加欣赏谁?请简述理由。共同点: 理由: (八)赠记名言,师生共勉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唐太宗(九)布置作业(重基础的同时提高学生的能力) 1、整理重点词语解释及

9、句子翻译。 2、利用网络资源搜集可与本文比较的简单的文言文并翻译。六、说板书设计邹忌 齐威王(说话讲究技巧,有勇气,有自知之名,善于反思。)(胸怀宽广,虚心纳谏,广开言路。) 妻私宫妇左右|妾畏朝廷之臣|客有求国境之内 受蔽 受蔽 类比推理(板书以简洁明了为原则,重点突出。)出师表教材地位:本课位于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本单元是文言文单元,选录的都是名篇。本课虽被定为自读课文,但在初中教材中却占有重要位置,是教学的重点。教学目标:、了解作者及文章体裁。、熟练朗读课文。、掌握一至五段重点词句含义。、理解作者提出的三条建议。教学重点:同教学目标、。教学难点:同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法、质疑讨

10、论法、朗读法、归纳法、讲解法。学法指导:质疑讨论法、自学法、批注法、识记法、朗读法。教学流程:一、 引入。在我国历史上有一个家喻户晓的人物,他上知天文、下识地理,运筹帷幄,才智超群,后来成了智慧的化身。他就是三国时期的诸葛亮。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名篇出师表。设想:以作者超人的才智引出本文,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尽快进入课堂。二、了解作者。设想:不管是从名著考查的角度,还是从历史名人的角度,本文作者都需要学生进行深入了解。让他们借助手中资料自行进行了解,教师再根据情况及时进行补充,并强调需要识记的重点,是本文第一课时学习中不可少的环节。二、 自读课文,及时标注。设想:让学生先依据自己能力

11、通读课文,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做好标注,以增强下步学习的目的性。三、 师生共读课文。设想:在共读中,既可以帮助学生解决自读中遇到的问题,教师也可以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给予引导和纠正,并能在节奏、停顿、情感等方面给予指正。四、 小组合作,疏通文章一至五段含义。设想:本文由于年代久远,一些字词含义变化较大,疏通文章含义是深入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由于课下注释标注比较全面,学生手中又有齐备的工具书,有能力解决翻译问题。这一环节就放手交给学生去完成。同时,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可以提高学习效率,又可以互相提醒重点,解决难点,从而达到好的学习效果。五、 师生讨论,解决疑难。设想:文中一些重点实词和虚词

12、的含义注释和资料中都没有显示,学生依据自己能力可能无从解决,对于这些问题拿出来在全班讨论,以求解决彻底。六、 反馈检测,强调重点。设想:为及时了解学生学习情况,检测其以文章词句含义的掌握程度,教师设置一些习题,提问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既可以发现学生自学中存在的问题,又可以适时向学生强调词句翻译中的重点和难点。七、口头翻译前五段。设想:在多角度翻译的基础上,让学生看着课文独立复述其含义,达到巩固成果的目的。八、合作探究。思考:文章前五段写了什么内容?明确:提出了三条建议: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设想:诸葛亮向刘禅提出三条建议是出师表的重点内容之一。让学生以小组合作探究的形式从文章中得出结论,以培养他们的理解概括能力。九、小结本节内容。 设想:作为这篇文章的第一课时,从作者到朗读,再到词句翻译和课文内容,学习内容相当零碎,但要点也较明晰,所以课堂小结必须进行,用以帮助学生梳理本节所学,再次明确学习重点。十、布置作业。、背诵并翻译前五段。、完成基训相应题目。设想:这篇文章需要识记的内容很多。受课堂时间限制,学生难以当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