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选考)2021版高考地理总复习第4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15讲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必修1)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495053807 上传时间:2023-10-29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1.2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选考)2021版高考地理总复习第4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15讲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必修1)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浙江选考)2021版高考地理总复习第4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15讲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必修1)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浙江选考)2021版高考地理总复习第4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15讲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必修1)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浙江选考)2021版高考地理总复习第4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15讲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必修1)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浙江选考)2021版高考地理总复习第4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15讲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必修1)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浙江选考)2021版高考地理总复习第4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15讲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必修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选考)2021版高考地理总复习第4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15讲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必修1)(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浙江选考)2018版高考地理总复习第4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15讲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必修1)第15讲 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考试内容必考要求考查点拨1.生物进化、灭绝与环境(1)地球生物进化的一般序列(2)生物进化对地球环境的改造和环境变迁对地球生物的影响ab常以选择题或简答题出现:主要通过材料考查土壤的形成及地区差异2.人类活动对环境的作用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相互作用关系c1生物进化、灭绝与环境(1)生物进化与环境变迁(2)环境变迁与生物灭绝:古生代末期和中生代末期是两大全球性生物灭绝时期。2人类活动对环境的作用(1)表现:产业革命以来,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大规模开发利

2、用造成自然地理环境的显著变化,如温室效应增强。(2)要求:人类必须尊重和顺应自然规律,防止过度的开发活动诱发和加剧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注重协调社会经济建设与环境生态保护的关系。1生物的进化、灭绝与环境变迁的关系2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1)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人类是自然地理环境的产物,人类能够有意识地适应和改造自然。人类在自身不断发展的同时,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也越来越大。而环境把它受到的影响反作用于人类。明确人类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2)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作用读“某地地质剖面略图”,完成12题。1图中属于古生代地层的是()A BC D2根据图中化石,动物在这一时期经历的演化过程是()A海生无

3、脊椎动物爬行动物脊椎动物B海生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爬行动物C爬行动物海生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D爬行动物脊椎动物海生无脊椎动物答案1.A2.B解析解答该组题关键是弄清各化石生物所生存的历史时期。(2016温州月考)人类是地理环境的产物,也是地理环境中非常特殊的要素。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据此完成34题。3图中所示的中心事象“甲”可能是()A人口数量增多 B气候变化C森林破坏 D围湖造田4本着“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的原则,我国北方许多半干旱的草原地区土地利用的方式应该是()A发展综合性农业 B发展高科技农业C退耕还林 D退耕还草答案3.C4.D解析第3题,从图中可以看出,甲所造成的

4、不良后果是产生了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水旱灾害、土壤肥力下降、温室效应、径流变率增大等问题,而选项中人口数量增多不会直接同时造成这些问题,气候变化对土壤肥力、水土流失的影响也不是很直接,森林破坏则会直接导致这些问题,围湖造田不能使温室效应增强。第4题,“因地制宜、合理布局”是解题的关键性提示,我国北方地区草原植被就是草,这是由当地的降水决定的,也就决定了当地适合发展以“草”为主的农业,如果发展其他形式的农业活动都会破坏当地的生态,所以当地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是退耕还草。5大约在4 000万年前,青藏高原从海底开始隆起。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缓慢抬升,今天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已高达4 500多米,形成独特

5、的自然景观,其要素如图所示。读“各要素联系框图”,完成下列问题。(1)按相关关系将下列序号填在框图中相应的位置上。太阳辐射强气温低空气稀薄(2)组成地理环境的各要素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特点。在青藏高原地区,“牵一发”指的是什么?(3)据图简述青藏高原地理环境的演化过程。答案(1)自上而下分别是(2)地壳隆起,海拔不断升高。(3)随着印度洋板块北移,青藏高原地壳不断隆起,海拔不断升高(地势高),气候逐步寒冷、干燥,终年气温低,多冰川;土壤贫瘠,多冻土;植被为高寒草甸草原;以食草、抵御寒冷能力强的动物为主,如牦牛。解析第(1)题,根据所学知识推断结构图中的因果关系:地势高气温低多冰川、冻土;地

6、势高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第(2)题,地理环境各要素发展演化具有整体性。第(3)题,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应从各要素的变化分别叙述。课时训练读“生物进化与环境演变示意图”,完成15题。1在时期以前,地球表层的发展主要是_过程()A物理演化 B化学演化C大气演化 D生物演化2在生物进化过程中,掀开欣欣向荣的生物系统进化进程序幕的动物是()A原核生物 B爬行动物C真核细胞生物 D无脊椎动物3原始鱼类大量灭绝的时期是()A B C D4动物由海洋向陆地发展的时期是()A B C D5下列地理事物不是在时期出现的是()A蕨类植物 B被子植物C灵长类 D第四季冰期答案1.B2.D3.C4.C5.A解

7、析第1题,在时期以前,生命尚未出现,地球表层的发展主要是化学演化过程。第2题,在生物进化过程中,掀开欣欣向荣的生物系统进化进程序幕的动物是无脊椎动物。第3题,原始鱼类大量灭绝的时期是古生代末期。第4题,动物由海洋向陆地发展的时期是古生代末期。第5题,时期为新生代,蕨类植物出现在古生代。(2016杭州选考)下图为某游客在台湾野柳地质公园中拍摄的含有海星化石的岩石照片。据此完成67题。6此岩石属于()A侵入岩 B喷出岩C沉积岩 D变质岩7海星等无脊椎动物最早出现在()A元古代 B古生代C中生代 D新生代答案6.C7.B解析第6题,此岩石含有“石质化”的海星遗体,属于沉积岩。第7题,从古生代寒武纪开

8、始,大量无脊椎动物出现在地球表层。上海市出现明显地面沉降,自1921年至1965年市区地面平均下降1.69米。由于采取了有效的控制措施,1966年至2000年全市地面沉降累计为0.218米。据此完成89题。8造成上海市地面沉降的原因主要是()A臭氧层遭到破坏B南水北调C长江上游修建水库D过度抽取地下水9上海市位于长江入海口,下列哪种问题是由过度抽取地下水造成的()A森林覆盖率低B地下水质变坏C空气污染严重D长江鱼类品种减少答案8.D9.B解析第8题,上海市人口稠密、经济发达、需水量大,加上地表水受到一定污染,地下水被过度抽取,地下水水位下降,从而造成地面沉降。第9题,过度抽取地下水造成地下水水

9、位下降,引起海水入侵,使地下水质变坏。(2016绍兴月考)读“生物出现以来地球大气中的CO2、O2含量变化示意图”,完成1011题。10在地质历史时期,出现最早的是()A蓝藻 B蕨类植物C裸子植物 D被子植物11地球上生物出现后()AO2的含量上升BCO2的含量不断上升CO2和CO2含量保持稳定DO2和CO2含量变化呈正相关答案10.A11.A解析从图中看出,蓝藻出现的时间最早,大约在35亿年前;地球上生物出现以后,O2的含量逐渐上升,而CO2的含量波动较大。12阅读材料和图,完成下列各题。材料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萨赫勒地区(如图)遭受罕见大旱,并引发了严重的荒漠化,前后有20多万人

10、因饥饿而死亡,千百万人流离失所。这场惨剧在全球范围内引发了一场轰轰烈烈的世界荒漠化防治运动。(1)非洲萨赫勒地区由于人口增加,农作物入侵牧区产生的影响如下图所示。请在下列括号内填上所对应的字母。荒漠化加剧()草地变旱地()牧场超载()放牧脆弱地区()(2)分析以上材料,请简述非洲贫困的原因,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可行办法。答案(1)DABC(2)原因:人口剧增,对资源和环境的压力过大。可行办法: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实行环境综合整治,提高农牧业水平,实现人口、资源、环境协调一致的可持续发展。解析萨赫勒地区位于撒哈拉沙漠南缘,处在热带沙漠与热带草原的过渡地带,生态环境脆弱,由于人口压力巨大,导致

11、过度农垦和过度放牧,从而使荒漠化现象十分严重。非洲长期以来人口压力很大,资源和环境的压力巨大,其贫困的根源是人口问题,所以解决的办法应该包括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实行环境整治,提高农牧业水平等。13下图表示陆地环境各要素的相互关系。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此图反映出陆地环境具有_的特点。常常被作为自然环境标志的是_。(2)图中A、B、C、D箭头中,表示形成黄土高原千沟万壑地质作用的是_,表示不同温度带生长植物不同的是_,表示绿地对城市空气起净化作用的是_,表示植被破坏引起土壤肥力下降的是_。(3)简要说明黄河含沙量大的原因。答案(1)整体性生物(植被)(2)CABD(3)黄河流经的黄土高原地区土质疏松,植被破坏严重,由于暴雨的冲刷,水土流失严重。解析此图表示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黄土高原千沟万壑是水文对地貌的影响,不同温度带生长植物不同是气候对生物的影响,绿地对城市空气的净化作用是生物对气候的影响,植被破坏引起土壤肥力下降是生物对土壤的影响。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