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熟市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试卷八年级语文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495040862 上传时间:2023-06-1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常熟市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试卷八年级语文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常熟市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试卷八年级语文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常熟市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试卷八年级语文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常熟市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试卷八年级语文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常熟市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试卷八年级语文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常熟市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试卷八年级语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常熟市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试卷八年级语文(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档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 常熟市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试卷八年级语文(满分13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题号一二三总分占分244660130得分第一部分(24分)1根据拼音写汉字。(4分) 端xing( ) 狼j( ) ch( )异 褴l( )2下面句子中每句都有两个错别字,把它们找出来填入表中,然后改正。(4分)夜幕笼罩着无边无迹的草地,簇簇篝火应着一群又一群饥饿难耐的红军指战员。我身体平安,惟膀子疼痛历害,举箸提笔,诸多不变,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错别字改 正3默写古诗文名句,并写出相应的作家、篇名。(10分)海内存知己, 。 (王勃 ) ,化作春泥更护

2、花。(龚自珍己亥杂诗)商女不知亡国恨, 。(杜牧泊秦淮) ,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人生自古谁无死, 。( 过零丁洋)白头搔更短, 。 (杜甫春望) ,大渡桥横铁索寒。(毛泽东七律长征)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 , ,像山泉在呜咽,像波涛在澎湃。4专题与综合实践活动。(3分) (1)学习专题 长城后,我们知道了它具有很多的价值:军事价值、认识价值、思想价值、教育价值、历史价值、建筑史价值和文化价值等,在今天还有实用价值,如旅游价值等。在吴祖光的(节选)中,作者说,“她(长城)使你深思,给你启发,能教你低徊不已。”这句话阐述了万里长城的价

3、值是:( )(1分) A、认识价值 B、思想价值 C、教育价值 D、历史价值 (2)如果你登临长城,看到有人在长城上刻画着“到此一游”之类的字迹,你肯定会对那位正在长城上刻画的不文明者说些什么,而使他心悦诚服接受你的规劝,停止他不文明的行为。 注意:语言力求简明、连贯、得体。 (2分)【答】 5体会画线句子的特点,在横线上仿写一句。(3) 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自古以来就展开着绿色与黄色的殊死决战。哪儿充满绿色,哪儿必然水源充足,草木茂盛,那是生命滋衍的乐园;哪儿弥漫黄色, , , 。在我国,沙漠正在以每年两千多平方公里的速度蔓延扩展,黄色对绿色的侵害是绝对无情的。第二部分(46分)(一)阅读晏

4、子使楚选段,完成610题。(15分) (甲)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乙)景公好弋,使烛邹主鸟而亡之。公怒,召吏欲杀之。晏子曰:“烛邹之罪有三,请数之以其罪而杀之。”公曰:“可。”于是召而数之公前。曰:“烛邹!汝为吾君主鸟而亡之,是罪一也;使吾君以鸟之故杀人,是罪二也;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而轻士,是罪

5、三也。数烛邹已毕,请杀之。“公曰:“勿杀!寡人闻命矣。” (节选自晏子春秋)注弋:用带有绳子的箭射。主:掌管,主持。6下面哪两组加点词的意思是相同的?(4分) A 齐人也,坐盗 B 婴闻之 而置之其坐(郑人买履) 何以都不闻消息(人琴俱亡) C 寡人反取病焉 D 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 王子猷、子敬俱病笃(人琴俱亡) 而子敬先亡(人琴俱亡) E 其实味不同 以实奇(于园) 【答】 和 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2分)(1) 使烛邹主鸟而亡之( ) (2)使吾君以鸟之故杀人( )8将下列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 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译文: 。 (2) 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而

6、轻士,是罪三也。译文: 。9阅读两文,回答问题。(3分) 甲文通过“ ”这句富有侮辱性的话,表现了楚王的傲慢无礼;乙文通过“勿杀!寡人闻命矣”这句话,表现了景公的 ;甲乙两文则共同表现了晏子的 。10楚王与臣下密谋策划侮辱晏子,晏子却巧妙地进行反驳,请结合甲文的内容谈谈晏子语言方面所体现的外交才能。(2分)【答】 (二)阅读背影选段,完成1113题。(8分) 我说道:“爸爸,你走吧。”他望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

7、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望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望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回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

8、。”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11父亲爬月台买橘子的过程并不轻松,为什么买完橘子后却很轻松似的?请你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看法。(3分) 。12谈谈你对“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的理解。(2分) 。13阅渡下列材料,结合上文,谈谈你对这三位父亲行为的认识。(3分) 材料一:到年底,父亲要“清算”我平日的功课。在夜里亲自听我背书,很严厉,桌上放着一根两指阔的竹扳。我背向着他立着背书,背不出的时候,他提一个字,就叫我回转身来把手掌展放在桌上;他拿起这根竹板很重地打下来。 我的母亲 材料二:那位父亲牵着五岁的二儿子的手,无精打采地走进那

9、位财主夫人的舱房。他说:“昨晚上仔细的想了又想,大儿子嘛,不论怎么穷吧,也是我们家的接班人哪。况且,把老大给别人按次序也不对,如果可能,我们想用老二换下老大。” 父母的心 。(三)阅读三峡博物馆选段,完成1417题(8分) 三峡博物馆位于重庆市人民大礼堂的正西端,建筑主体长157.3米,宽98.085米,高32米,总建筑面积为4万多平方米。这座建筑物外型本身,承载了许多历史与文化的寓意。 三峡博物馆依山而建,整体呈一个大弧线形状。站在人民广场仰望,博物馆就像雄伟的长江三峡大坝。博物馆外形最显眼的是大面积的弧形蓝色玻璃幕墙和古朴方正的砂岩外墙。蓝色玻璃象征着水,砂岩外墙则代表着山,它体现了重庆山

10、水之城的特色。博物馆正上方是漏斗型的圆形穹顶,很像一个巨大的承露盘,一方面取“三峡之水天上来”之意,另一方面,水通过三层叠瀑,一泄而下,与人民广场相连,体现了三峡博物馆承接祖先文化之水、用滋润大地的寓意。 三峡博物馆展厅面积为23225平方米,有4个基本陈列,分别是:反映三峡历史、三峡文化和三峡精神的“壮丽三峡”;反映重庆地方历史文化源流的“远古巴渝”;反映20世纪重庆城市变迁的“重庆城市之路”;反映重庆抗战文化的“抗战岁月”。这里重点介绍前两个展厅。 “壮丽三峡”展厅位于三峡博物馆一楼右侧,是博物馆的招牌展厅。走进展厅,参观者就仿佛来到了壮美的瞿塘峡。迎面是一幅长9米、高6米的三峡壁画,它与

11、摆放有致的各种三峡石一起,构成了雄伟的夔门、秀美的桃子峰。而此刻参观者的脚下,正踩在一条用玻璃隔水方式营造的长江水上。江水拍岸的声音,川江号子的声音,以及长江三峡特有的猿啼声,构成了一个真实壮丽的三峡。“壮丽三峡”展厅摆放了大量天然三峡石。瞿塘峡口切割来的瀑石,瞿塘峡中段的黑石,巫峡切割来的纤夫石、纤夫路,以及被誉为“世界第一古代水文站”的白鹤梁题刻,也被部分切割搬进展厅。目前在全国的博物馆中,还没有放如此大规模大型天然石头的先例。与“壮丽三峡”展厅相比,“远古巴渝”展厅则显得古朴而厚重。“远古巴渝”展厅位于三峡博物馆二楼左侧,展厅面积1160多平方米,展品逾1000件。这是三峡博物馆文物最丰

12、富的一个展厅,里面的文物80%以上都是1997年以来重庆三峡考古的新发现,这次是首度公之于众,比如巫山龙骨坡出土的巫山人牙齿和下颌骨化石、兴隆洞遗址发现的剑齿象牙石刻、奉节鱼腹浦发现的陶片、小田溪出土的鸟形尊等。这个展厅主要靠文物来说话,它要展示远古巴渝文化的客观存在和无穷魅力。14选文说三峡博物馆的外型“承载了许多历史与文化的寓意”,仔细阅读文中有关内容,选出下列不属于这种寓意的一项( ) (2分) A三峡博物馆整体呈一个大弧线形状,象征着雄伟的长江三峡大坝。 B三峡博物馆的外墙设计集中体现了重庆山水之城的特色。 C博物馆正上方是漏斗型的圆形穹顶,具有极好的采光效果。 D三峡博物馆的外形具有承接祖先文化之水、用文化滋润大地的内涵。15从文中筛选出相关词语,概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