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应力张拉交底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495013128 上传时间:2022-10-05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8.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预应力张拉交底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预应力张拉交底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预应力张拉交底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预应力张拉交底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预应力张拉交底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预应力张拉交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预应力张拉交底(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技术交底书单位工程* 桥乂底编号分部工程预应力张拉交底单位分项工程接底单位连续梁施工队交底内容:目前已进入连续梁预应力施工阶段,为了规范张拉施工,确保工程质量,达到 设计及规范要求,现将预应力施工相关技术要求下发你班组,请你班组在施工中遵 照执行。如有疑问请及时与工程部联系。一、设计要求待混凝土实际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95%及不少于7天龄期后,进行预应力钢束 (筋)的张拉及孔道压浆。预应力张拉顺序严格按照施工图要求顺序进行张拉,预 应力钢束采用两端张拉时,两端应保持对称张拉,最大不平衡束不应超过1束,张 拉顺序先腹板束,后顶板束,从外到内左右对称进行。同一施工节段的预应力按纵 向一竖向一横向的顺

2、序张拉,并及时压浆。阶段施工时悬臂端的横、竖向预应力同 下一个阶段的横、竖向预应力一起张拉。预施应力采用双控措施,预施应力值以油 压表读数为主,以预应力伸长量进行校核。主桥纵横向预应力筋采用如15.24mm的II级高强度低松驰预应力钢绞线,钢绞 线必须符合“ GB/T5224-2003 ”的技术标准。抗拉强度为fpk=1860MPa,公称直径 15.24mm,公称截面积140mm2,弹性模量为Ep=1.95X 105MPa,采用夹片锚固体系, 制孔采用金属螺旋波纹管。二、张拉技术控制要求:(一)纵向、横向预应力筋等强张拉1、钢绞线下料、编束、穿束钢绞线下料时依据图纸所给尺寸进行下料,下料时可根

3、据钢绞线盘的直径加工 放线架,将钢绞线盘放入放线架内,四周卡紧,下料头从内圈抽出。下料时用钢尺 丈量,砂轮机切割,在切割头两端5cm处用20号铁线绑扎,以免接头钢丝松散后 影响穿梭;钢绞线下好料后,按照设计根数进行编束;2、张拉施工准备(1)、材料的进场检验预应力筋及锚具进场时应严格按照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和预应力筋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应用技术规范成批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2) 、混凝土强度检验预应力筋张拉前,应对梁体的混凝土强度进行检验,检验强度应以现场与梁体 同条件养护的试件强度为准,当检查试件强度满足设计要求后,依据试验室所出示 的砼强度合格报告方可施加预应力。3、张拉顺序及原

4、则(1) 预应力筋的张拉应遵循同步、对称的张拉原则。即先腹板后顶板,先边 后中左右对称进行张拉,且最大不平衡束为应超过1束。(2) 当灌注的混凝土的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95%时及不少于5天龄期后,即 可进行张拉。混凝土强度以试验室书面通知为准。(3) 张拉次序悬灌段先张拉纵向预应力筋(先腹板后顶板),后张拉竖向,张拉先后按设计 张拉顺序进行,最后张拉横向预应力筋。4、操作程序(1) 安装工作锚:首先将锚下垫板上的杂物清除干净,以保证锚圈与垫板密 切,接着安装工作锚环,每个锚环内穿入15.24钢绞线,要求按照编束顺序依次 穿入,不得交叉,然后在孔内安装夹片。注意锚圈必须装在锚下垫板止口环内。(2)

5、 安装限位板:要求与工作锚相应,每个孔穿入一根钢绞线。(3) 安装千斤顶:千斤顶上套入钢绞线后,用手拉倒链葫芦调整其上、下、 前后的方向及高度,保证千斤顶、限位板和工作锚头与孔道轴线相重合,并相互密 切。然后接上千斤顶的油路,张拉缸进油,空载运行1-2个循环排除空气,并将大 缸伸出2-3 cm空缸。(4) 安装工具锚:安装方法与安装工作锚相同,应在夹片背面涂抹退锚油(石 墨或石蜡),便于退锚。但要保证工作锚与工具锚之间的钢绞线相互平行,不得交 叉。(5) 在工具锚夹片后钢绞线做好量测伸长量的标志。5、张拉(1) 开动油泵,千斤顶稍进油,让千斤顶蹬紧,检查工作锚,工具锚、千斤 顶等是否密切和对中

6、。(2) 两端油泵同时进油至设计张拉力的10%,量测伸长值标记的初始读数,并 做好记录,同时用石笔在紧靠工具锚的钢绞线上划线做标记,用以观察滑丝情况, 同时放松倒链。(3) 两端继续同步进油,为了保证两端尽量同步,采用两端分级控制10%、20%、 100%、106% 设计张拉吨位油压表读数(Mpa)当两端油压上升至设计吨位读数 时,再次测量伸长量标记的终读数,并记录、计算实际伸长量。实测伸长量与理 论计算值比较、其限差不大于6%,如不符合,必须查名原因予以处理;符合者持荷 2分钟后锚定。(4) 一端千斤顶持荷,另一端千斤顶缓慢回油卸压至千斤顶不松脱为止,量 测钢索伸长标记的读数,计算钢绞线的回

7、缩量,并校核。(5) 计算方法:钢绞线回缩量二设计张拉吨位时伸长标记读数-回油卸压至千 斤顶不松脱(锚固后)伸长标记读书-工作锚与工具锚间钢绞线的弹性回缩。(6) 若回缩量兰6哑,拉紧倒链,卸下千斤顶。(7) 在仅靠工作锚的钢绞线上用红油漆划线,以观察滑丝现象。(8) 另一端重复上述相同步骤,若油压表有下跌现象,应先补足后进行。分 次张拉(9) 当理论伸长值千斤顶行程时应采取分次张拉的方法施加预应力。分次张 拉就是在第一次张拉时,千斤顶行程不够,拉不到设计吨位,而需回油卸压锚固后, 令千斤顶回程,重复安装工具锚进行二次张拉,直到拉到设计预应力吨位为止。总伸长量二习每次终张拉时伸长标记读书-】每

8、次初张拉时伸长标记读数。(10) 注:每次初张拉时伸长标记读数:第一次张拉读书是指油压为4Mpa时 伸长标记读数,第N次张拉初读数是指(N-1)次张拉油表的终读数时伸长标记读 数。(11) 分次张拉应注意的事项:根据总伸长量分配每次伸长量,先少拉一点, 后多拉一点,最后充分利用千斤顶的行程。(二)竖向预应力等强张拉1、设备的标定及材料验收(1) 油泵、千斤顶的标定方法同纵身预应力筋的设备校验。(2) 山32高强精轧螺纹钢筋:山32精轧螺纹钢筋到场后,除查验其材料试验 报告单外,还应观察其外观,按有关规定取样进强度、弹性模量及截面积的测定。(3) 锚具及连接器的检验:除按规范规定检查出厂合格证外

9、,还应逐个用山 32精轧螺纹钢筋试套一次。并进行以下试验:批次的划分:在同种材料和同一生产工艺条件下,锚具、夹具应以不超过1000 套组为一个验收批;连接器以不超过500套组为一个验收批。外观检查:应从每批中抽取10%的锚具且不少于10套,检查其外观和尺寸。如 有1套表面有裂纹或超过产品标准及设计图纸规定尺寸的允许偏差,则应另取双倍 数量的锚具重做检查。如仍有1套不符合要求,则应逐套检查,合格后方可使用。硬度检查:应从每批中抽取5%的锚具且不少于5套,对其中有硬度要求的零件 做硬度试验,对多孔夹片式锚具的夹片,每套至少抽取5片。每个零件测试3点, 其硬度在设计要求范围内。如有1个零件不合格,则

10、应另取双倍数量的零件重做试 验。如仍有1个零件不合格,则应逐套检查,合格后方可使用。静载锚固性能试验:从同批锚具(夹具或连接器)中抽取6套组成3个预应力 锚具组装件进行静载锚固试验。如有一个试件不符合要求,则应另取双倍数量的锚 具(夹具或连接器)重做试验。如仍有1个试件不符合要求,则该批锚具(夹具或 连接器)判为不合格品。2、下料、张拉端锚固及安装制孔波纹管(1)下料:竖向预应力高强精轧螺纹钢筋均为一端单向张拉,其下料长度由 孔道长度、垫板厚度、锚具高度及允许外露长度确定。施工时按照设计长度精确下 料并光头。(2)竖向预应力筋的安装定位:将塑胶管两端分别穿入螺旋筋前分别插入锚下垫板中10mm,

11、调整塑胶管轴线与 锚下垫板面垂直,然后将塑胶管与垫板用胶带粘接,并将螺旋筋对中后焊于垫板上。 将与塑胶管长度相对应的山32精轧螺纹筋插入铁皮管中,两边分别戴上锚具,使稍 许压住垫板。两端铁皮管与垫板接缝处用密封胶带封闭。3、张拉(1)张拉顺序及原则:自0#梁端向两端对称进行,梁中线两侧对称进行。(2)操作步骤首先将锚垫板上的杂物清除干净,保持锚具和垫板密切,然后用扳手拧紧锚具。将千斤顶穿心拉杆旋在钢筋上(至少拧6扣螺纹以上)。千斤顶就位,套在穿心拉杆上,掌套脚抵压在垫板上,链轮套管套上锚具,然 后带上并拧紧穿心拉杆螺母。开动油泵,千斤顶前油,后油嘴回油,活塞后移动张拉预应力钢筋,随张拉不断 转

12、动拧紧装置,直到油压达到设计值的20%,即初张力,进行初始标记,然后开动油泵 继续张拉直至设计张拉吨位,持荷2分钟,油压稳定后再次转动拧紧装置。读出记数 装置的读数,计算伸长值并与理论计算值比较、校核。前油嘴回油,后油嘴进油,活塞身前移动,卸顶结束张拉。预应力高强精轧螺纹钢筋的张拉采用双控法,当应以油压表读数为准。4、张拉特殊情况下的处理1)、出现下列情况时必须重新张拉:(1)一束钢绞线中断丝超过1丝或同一载面内断丝总数超过1%(2)锚头无滑丝,但夹片破裂在两片以上者;(3)在一束钢绞线中,若滑丝量总和大于该束总长量的2%2)、处理方式及程序当已锚固的预应力钢绞线束发生滑丝、断丝或夹片破裂需解

13、除预应力,换夹片 或换束重新张拉时,可采用千斤顶和卸荷处理。(1)当发生某一根钢绞线滑丝和夹片破裂需部分解除预应力,重新张拉时,其操作步骤如下:卸下千斤顶;安装卸荷座;对需要处理的钢绞线安装千斤顶,并将伸缩缸伸出一定长度;安装锚具,并用小锤将夹片敲平齐(注意涂退锚油);油泵进油张拉,夹片随之带出,取出原夹片;油泵回油至每根钢绞线的设计吨位读数时,装上新夹片,并敲平齐,然后缓慢 回油放松千斤顶并锚固。拆除千斤顶即可。(2)当发生严重滑丝,需全部解除预应力,重新张拉时,其操作步骤如下:卸去千斤顶安装卸荷座用千斤顶,按照a步骤对称地逐根将锚具上所有的钢绞线卸荷、找出原因并解决后,在重新整束进行张拉;

14、在钢交线卸荷过程中,如千斤顶行程不够,可分次进行放松;(3)当发生断丝,需全部解除预应力,换束重新进行张拉时,其步骤如下:将锚具上的钢绞线全部卸荷;抽出钢绞线束;换去有断丝的钢绞线,重新编制新束;穿入孔道,按照整束张拉操作完成张拉。三、孔道压浆1、压浆目的压浆有两个目的:一是让灰浆将张拉后的钢绞线束紧紧包裹住,以免钢绞线锈 蚀,造成结构失效。二是通过灰浆将梁体和钢绞线粘接在一起,加强梁体的整体性, 从而增强结构的抗裂性能。张拉好的钢绞线束应及时进行压浆,其时间最长不能超 过48小时。2、施工步骤(1)准备工作:连接装好灌浆施工工艺所需各部件。(2)搅拌水泥浆:搅拌水泥浆之前要求,加水空转数分钟

15、,将积水倒净,使 搅拌机内壁充分湿润。搅拌好的灰浆要作到基本卸尽。在全部灰浆卸出之前不得再 投入未拌和的材料,更不能采取边出料边进料的方法。(3)装料:首先将称量好的水(扣除用于熔化减水剂的那部他是水)、水泥、 倒入搅拌机,搅拌2分钟;将溶于水的减水剂倒入搅拌机中,搅拌3分钟出料。水 泥浆出料后应尽量马上进行压浆,否则要不停地搅拌。必须严格控制用水量,否则 多加的水全部泌出,易造成管道顶端有空隙。对未及时使用而降低了流动性的水泥 浆严禁采用增加水的方法来增加灰浆的流动性。(4)灌浆:将灰浆加到灌浆泵中,在灌浆的高压橡胶管出口打出浆体,待这 些浆体浓度与灌浆泵中的浓度一样时,启动灌浆泵,打开灌浆泵,开始灌浆,当浆 体稠度和灌入之前稠度一样时,关掉排气阀,仍继续灌23分钟。3、注意事项严格掌握材料配合比,其误差不能超过不表的规定值。灌浆管应选用牢固结实 的高强管,有压力时不易破裂。灌浆工作宜在灰浆流动性没有下降的30分钟内连 续进行。4、施工中应遵循以下规定压浆由低处向高处进行,每次压浆准备有大于该孔道体积的浆液方可进行,以 保证孔道压浆一次完成。压浆过程中发生故障、不能一次压满时,应立即用高压水 进行冲洗,处理后进行二次压浆。压浆时要求缓慢进行,中途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