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师岗前培训内容目1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494996509 上传时间:2022-12-03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6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教师岗前培训内容目1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新教师岗前培训内容目1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新教师岗前培训内容目1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新教师岗前培训内容目1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新教师岗前培训内容目1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教师岗前培训内容目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教师岗前培训内容目1(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教师岗前培训内容目录 一、教育究竟要给学生什么 二、刚刚走上教学工作岗位需要注意些什么 三、教师应具有课程智慧 四、新教师如何迅速提高专业能力 五、思维方式对教师很重要 六、遇事一定要探究个“为什么” 七、六条新建议 八、要合理合法地惩戒学生 九、有些时候我们要跟学生妥协 十、教师的工作是有边界的 十一、不要对自己过于自责 十二、给新教师的20条贴心建议 十三、一节好课的基本规定 十四、一节好课的评价原则是什么 十五、课前“几分钟”的魅力 十六、带一份好心情进教室 十七、课堂管理的九条建议 十八、对目前课堂教学中存在问题的改善建议十九、教师在课堂上要给学生四种权利二十、教师要多带点东西进课堂

2、二十一、让教育活动更富有理性二十二、如何使自己成为受学生欢迎的教师二十三、学会理解自己、发展自己,让自己成为稀缺资源二十四、为孩子们当下的幸福服务 宁津县教育局 刘绪恒 一、教育究竟要给学生什么 教师是一种特殊的群体,对一种民族的下一代肩负着教育培养引领的责任。知识不是教育的目的,对人的培养才是教育的目的。具体地讲,我们的教育应当有三个方面的目的 :一是人生价值观的灌输;二是学习与工作技能的培养;三是思维能力的培养。 无论在中学还是小学还是幼儿园,教师都应当有发自内心深处的非常自然的丝毫不做作的对人的关怀和爱惜,都应当具有教育智慧,理解自己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影响和教化。教育都是细枝末节的小事,

3、然而就是在这平常的琐碎的繁重的小事中,教师的优秀品德、崇高情操、工作态度、执着精神,随着着知识的传授,像阳光雨露同样点点滴滴洒向学生的心田,潜移默化地影响和教育着学生。 做为一名教师,一定要自觉加强自身修养,要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教育和感染学生,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引者和引路人。 我们的教育理念应当是培养真正的人!或者说,让每个通过我们培养出来的人都能幸福地度过自己的毕生。二、刚刚走上教学工作岗位需要注意些什么做为新教师,走上教学岗位后,不仅要管理和运用好你的时间认真地备好和上好每一节课,认真地批改好每一种学生的每一次作业,严肃地看待每一次质量检测和评价,还要注意用健康向上的心态看待自己的

4、工作,宽容地看待每一位学生,尊重学生,爱惜学生,对学生信守承诺,努力做好自己应做的各项教育教学工作,并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风趣风趣、深受学生爱戴的优秀教师。要使自己成为受欢迎的教师,除了具有丰富的知识、执着的敬业精神和高度的责任感之外,还应具有如下四点:第一是热情,第二是真诚,第三是善良,第四是宽容。 除了一部分具有天赋的人,绝大多数教师,要通过不断学习、锻炼、培养才干具有相应的教师素养。模仿能少走弯路,诸多教师是通过模仿走向成功的,但是不通过内化的模仿会让教学风格显得生硬,给人有形而无神的感觉。仅仅靠模仿不能形成自己的独特教学风格。三、教师应具有课程智慧 好教师一般具有两个优势:一是具有专业智

5、慧,二是具有人格魅力。 有人将“课程智慧”叫做教师的第一专业智慧。一位好的教师,她之因此受学生欢迎,是由于她有课程智慧。就是说,这位教师上课的时候,她讲的知识比较丰富,这个丰富不是杂多、杂乱,而是这些丰富的知识让学生感觉到有足够的信息量。这是为什么同样一节课由不同的教师讲,教学效果相差很大的一种因素。 做教师一方面必须面对这样一种问题:就是拿到教材之后你如何解决教材?我提供三条建议:第一是研究教材;第二是吃透教材;第三是补充教材。 对于语文教材而言,教师必须要考虑这篇课文被选进教材的意图是让学生学到什么;其她学科教材中每章内容的选用和安排也同样需要教师考虑为什么这样安排,这是研究教材的前提。四

6、、新教师如何迅速提高专业能力1、但凡能早做准备的事情就提前做好准备,不要事到临头再去应付。多种筹划内的事情最佳均有“预案”,这样应对起来比较沉着。2、但凡能制定游戏规则的事情,一定要制定具体规则,在规定学生遵循的时候,可以少费诸多话。3、课堂教学中或者与学生个别谈话,都尽量少讲、少说,决不多说一句。估计说了不起作用,宁可沉默。真正优秀的教师话并不多,但她(她)一开口就能说出点新东西;她(她)一开口就说中要害。4、但凡能让学生做的事情,都要逐渐放手让学生去做,以节省时间和精力。5、留出时间用来学习和思考。有些的确有效的培训班,也可以参与,但一定要打听清晰,以免挥霍时间。建议多读翻译的教育案例分析

7、、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哲学等著作。6、挤时间上网查找和讨论教育问题。7、平日工作中,但凡习惯性的言行,都要思考或者问一下“为什么总是这样,不这样行吗?”这样做有助于培养自己的分析能力和质疑能力。8、有新的想法,一定要随时写下来,这样做有助于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9、我们解决问题,一定要从问题出发,去找那些的确能解决某个问题的、能与这个问题对上号的具体措施,千万不要看到什么新鲜措施搬来就用。这是不行的,由于这中间少了一种不可或缺的环节:独立思考。1、用脑思考,用心做事。我们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 ,我们就得用心干好。忠告:教师不读书、不思考、做事不用心是一种后果很严重的问题。五、思维方式对教师很重要

8、教育是一项专业性极强的工作,是很需要发明性的一种职业,绝不仅仅是肯卖力气、多搭功夫就能做好的,它还需要有科学的思维方式。 多数教师很不习惯在事物的互相联系方面思考,很不习惯刨根问底的思考,很不习惯假设有多种也许性,很不习惯在思考中辩驳自己。她们的思维方式是简朴的、表面的、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单向的、独断的、非讨论性的。这就导致其只能对学生进行省脑筋又省事的简朴化管理,其教育能力也永远得不到提高。 遇到一件事情,一定要刨根问底,假设多种因素,一种一种排除,最后锁定的那个因素一定能较好地解释所有的疑问,并且合乎逻辑。有些问题虽然已经解决了,也还是要问“为什么”,由于你很也许碰巧办对了,歪打正着

9、,不弄清为什么,你的教育水平就没有得到提高。 思维方式对教师很重要。觉得只要具有某一学科相应的知识,就可以成为某一学科的教师,是片面和错误的。 事情出了一定有因素,特别是学生之间的事情,既有鲜明的是非问题,也有模糊的是非问题,尚有不是不非的问题,尚有些是心理问题。做为教师的你一定要刨根问底,假设多种因素,一种一种排除,直至找到真正的因素,你才干对症下药。但你在解决问题时还得动脑筋,该用慢功解决的时候你得当医生,该用强制执行的快功解决的时候你得当警察。 遇到一种问题,能不能拿出几种(不能只是一种,最佳两种以上)归因假设,这是教师专业水平高下的重要指标,也应是教师的基本功。这些东西需要靠生活积累,

10、但有些常用的假设,是应当并且可以作为专业知识给教师垫底的。这就需要我们在此后的实际工作中锻炼。六、遇事一定要探究个“为什么” 我们的师范教育有一种最大的局限性就是,实践课程少,教师很少告诉我们遇到问题时一方面要探究为什么和某些最基本的诊断知识。这样的后果就是遇到问题,诸多人完全不想探究,有人想探究,却没有基本的诊断常识做起点,从而导致思路无法展开。 疑问是研究的前提,没有“为什么”,教师就永远被关在教育科学研究的大门外。但有了这一步还不够,我们还必须通过查阅某些波及教育案例分析方面的书籍学习和掌握某些基本的专业知识。 遇到事情或问题,我们一定要问“为什么”,并且要假设多种因素,然后再去做诊断。

11、例如,学生早恋了,教师如果具有一定的诊断常识,懂得早恋大体有多少种类型,常用的治疗措施有哪些,就可以把思路展开,判断分析眼前这个孩子属于哪一种了。七、六条新建议 对于新任教师,我们有诸多的东西需要学习,我建议你们在走上教学工作岗位后: 1、要记住学生的名字。世界上最美妙的声音就是听到自己的名字从别人的口中说出来。当你能精确地随口叫出学生的名字,这等于给学生一种巧妙有效地赞美,她会感到愉悦和满足。 、别把学生的特点当缺陷。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均有自己的个性和特点,每个学生也均有自己的特点,有的好静,有的好动,有的爱学,有的贪玩,有的性格内向,有的性格外向。教育的一种重要原则就是注重学生的差别性,

12、具体而言就是别把学生的特点当缺陷,要以人为本,因材施教。 3、遇到学生问题,多回忆自己学生时代的成长经历,这样可以体谅学生,善待学生。 4、遇到班级问题,多请学生出主意。社会在变化,学生在成长,新问题固然会不断浮现,多请学生出主意,让学生参与班级管理,还可以增进自己的进一步反思,调节自己的教育教学方式。 、只要不是自己命题的试卷,就和学生一起考试做题,这不仅可以拉近与学生的距离,也可为自己的学科教学提供改善教学思路的借鉴。 6、多学习、多思考。既向课本学习,也在网上学习;既向本学科的教师学习,也向其她学科的教师学习;还要向学生家长学习。学习过程中要善于倾听,也得善于思考,更要多进行摸索实践。由

13、于我们面对的是一种个鲜活的生命,能为孩子们的成长辛勤付出是我们应当做的。八、要合理合法地惩戒学生谁都懂得,对那些特别不守纪律的学生,教师如果没有强有力的惩戒手段,不能有效地控制这一小部分“害群之马”的行为,那么最后受到伤害的也许就是大部分好学生。在过去,家长和教师始终是站在共同的立场上来管教孩子的。可目前,教师“为所欲为”的条件发生了变化,教师的行为将会受到新的师生关系的建立的限制。这种新的师生关系是建立在国家法律制度的基本上的,这就意味着教师应与学生建立平等的关系。教师已经被请下神坛,教师的不作为不再被宽容,教师对学生的惩戒也应在合理合法的前提下。由于教师的违法与侵权行为多发生在对学生的惩戒

14、中,因此一方面有必要对教师惩戒行为的规范做一番解释。所谓“惩戒”,是指通过对不合规范的行为施予否认性的制裁,从而避免其再次发生。“惩”即惩处、惩罚,是其手段;“戒”即戒除、避免,是其目的。实行对学生的惩戒,手段与目的应紧密相连。惩戒是教师对学生进行管理教育的措施之一,往往是通过给学生身心施加某种影响,使其感到耻辱,激发其悔改之意,从而达到矫正的目的。惩戒学生的常用方式有:批评(语言责怪)、隔离、责令写书面检查(写悔过书)、留置、剥夺某种“特权”(这些“特权”重要涉及参与课外爱好小组及春游、秋游等权利)、增长作业、罚做“某事情”、 操行评估惩戒、临时收缴不合规范的物品、责令补偿损失、让家长带回家

15、等。惩戒不同于惩罚和管教,更不同于体罚,惩戒强调教育效果与目的的达到。惩罚是严肃惩罚的意思,只有在特别状况下适合学校教育;管教是一种管束,其内涵着眼于管理和规范;体罚是惩戒中最极端的一种,既不能获得预期的教育效果,又严重违背教育学生的主线原则,因而是违法行为。教师完全拥有对学生进行惩戒的权力。作为教师,有权教育教学的整个过程施加某种影响和控制,有权行使职责范畴内的权力行为。但是,世界上任何一种权力都是需要限制的,教师的惩戒权也需要限制。一方面,教师惩戒学生应具有教育性。也就是说教师惩戒学生的出发点是为了教育学生,而不是为了使学生感到痛苦。第二,要尊重学生的人格。教师惩戒学生不能有辱学生的人格。第三,惩戒应合理并公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