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斯严重工作面的综合治理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494963260 上传时间:2023-09-28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9.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瓦斯严重工作面的综合治理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瓦斯严重工作面的综合治理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瓦斯严重工作面的综合治理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瓦斯严重工作面的综合治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瓦斯严重工作面的综合治理(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瓦斯严重工作面的综合治理1 工作面概况 平岗煤矿设计能力72万t/a,可采煤层7层,为高瓦斯矿井。瓦斯涌出量为15.4m3/t。现工采一采区14#层右四工作面,开采深度400500m,为瓦斯严重工作面。工作面平均长度183m,可采走向900m,平均采高1.82.0m,采用综合机械化采煤,工作面生产能力可达3 500t/d。预测瓦斯相对涌出量最大18.51 m3/t绝对涌出量最大可达45 m3/min。工作面采用全负压通风,配风量经几次调整增为1 210 m3/min。工作面下巷断面8.8 m2,上巷断面6.2 m2,由于瓦斯涌出量特别大,严重制约生产,最高日产量仅达到1 000t,瓦斯涌出量为

2、34.6 m3/min,瓦斯经常超限,最多每天可达30余次。如何治理该工作面的瓦斯是保证安全、提高生产能力的关键所在,只靠通风根本无法使瓦斯浓度降到规程允许的界限以下,为此我们采用风排、抽排和专用瓦斯尾巷相结合的综合治理措施,使日产量最高达3 500t,保证了安全生产。 2 瓦斯来源及治理方法 根据该工作面实际生产过程中的观测结果,其瓦斯变化(如图1)本层瓦斯涌出最为15.7 m3/min,占总涌出量的61.3%,依据该工作面的瓦斯涌出情况和所在采区的通风能力和系统情况,增加配风量已是不可能的,要保证安全生产就必须采用综合治理措施(见图2、图3),现场同时采取了以下几种方法进行综合治理。 图1

3、 瓦斯来源实测曲线 (1)采用局部抽放泵进行上隅角抽放。采用300mm卷管1 400m,200mm卷管1 400m,DY-6型局部抽放泵5台,3台开机2台备用,工作面上隅角处采用骨架风筒与卷管连接(见图2)。 图2 工作面上隅角的治理方法 (2)采用局部抽放泵顶板高抽钻孔抽放。采用200mm卷管1 400m,2台DY-6型局部抽放泵2台,1台开机1台备用;每隔50mm设1个钻场,每1个钻场布置35个钻孔,孔深7080m,终孔位于巷道顶板810m,孔径90mm(见图3)。 图3 采煤工作面系统示意图 (3)采用志用瓦斯尾巷排放瓦斯。采用专用瓦斯尾排巷道排放瓦斯。按煤矿安全规程规定:采煤工作面瓦斯

4、涌出量超过20m/min,抽排率达到25以上,增大风量达到最高允许风速,其回风流瓦斯浓度仍不符合煤矿安全规程要求,经批准可以采用韧用瓦斯尾排巷道排放瓦斯,但其瓦斯浓度不得高于2.5。如图2、图3中的专用瓦斯尾排巷道。 3 治理效果 通过实测工作面实际瓦斯涌出总量为40.55 m3/min。上巷回风450 m3/min,回风瓦斯浓度为0.8,排出瓦斯量为3.6 m3/min,瓦斯浓度涌出总量的9。钻孔流量为13 m3/min,瓦斯浓度80,抽出瓦斯量为8.3 m3/min,占瓦斯涌出总量的20.5,上隅角两排抽放管路合计流量为95 m3/min,瓦斯浓度为12,抽出瓦斯量为11.4 m3/min

5、,占瓦斯涌出量的28.1。专用瓦斯尾排风量690 m3/min,瓦斯浓度为2.5%,排出瓦斯量为17.25 m3/min,占瓦斯涌出总量的42.5。、两项抽放总量为19.7 m3/min,占瓦期涌出总量的48.6,即:抽放率为48.6。 4 需要注意问题 (1)工作面上隅角的管理。为使两抽排管能吸入尽可能高浓度的瓦斯,必须设置挡风障并及时调整吸入口的位置使吸入口的瓦斯浓度增加,同时应采用挡风障等措施使得上隅角的瓦斯浓度符合规程规定。 (2)在工作面瓦斯涌出量很大的时候,应尽量加大专用瓦斯尾排巷道的风量,但回风巷道的配风量必须满足最低风速的要求。 (3)抽排管路吸入口各排出口的管理必须加强,洒水消尘,禁止非专业人员入内。 (4)在缩抽排管时易造成上隅角短时间瓦斯浓度上升,应停止其它作业和切断回风巷和工作面电源。 (5)正常生产时需指定专门人员管理风障,随工作面支架的移动及时调整,保证其抽排系统发挥作用。 (6)抽放钻孔的参数应根据不同的工作面布置、顶板冒落情况及施工械具确定,保证其抽放效果。 (7)由于综合作业量非常繁重应组织专门队伍负责瓦斯治理相关工作。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