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应力张拉技术交底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494953301 上传时间:2023-06-29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7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预应力张拉技术交底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预应力张拉技术交底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预应力张拉技术交底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预应力张拉技术交底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预应力张拉技术交底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预应力张拉技术交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预应力张拉技术交底(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The pony was revised in January 2021预应力张拉技术交底箱梁预应力张拉技术交底张拉控制箱梁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的90%,且混凝土龄期不小于7d时,方可张拉正弯矩区预应力钢束。正弯矩采用两端同时对称张拉,锚下控制应力为=1302Mpa。箱梁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的95%,方可张拉负弯矩区预应力钢束。负弯矩采用两端同时对称张拉,锚下控制应力为=1395Mpa。施加预应力采用张拉力与伸长量双控。4、张拉顺序正弯矩钢束张拉顺序:N1N2N3;负弯矩钢束张拉顺序:T1T2T3。预应力张拉计算书1、张拉计算所用常量:预应力钢材弹性模量 Eg=105N/mm2预应力单数钢材截面

2、面积 Ag=139mm2预应力钢材标准强度 R=1860Mpa孔道每米局部偏差对摩擦的影响系数 k=预应力钢材与孔道壁的摩擦系数 =设计图纸要求:正弯矩束锚下张拉控制应力= R=1302Mpa,负弯矩束锚下张拉控制应力= R=1395Mpa2、计算所用公式:1)预应力筋张拉端的张拉力P的计算:P=Agnb (KN) 式中:-预应力钢材的张拉控制应力(Mpa);Ag-预应力单束钢筋截面面积(mm2);n-同时张拉预应力筋的根数(mm2);b-超张拉系数,不超张拉取。2)预应力筋的平均张拉力的计算: 直线筋 两端张拉的曲线筋= (KN) 其中:P-预应力筋张拉端的拉力(N);l-从张拉端至计算截面

3、的孔道长(m);-从张拉端至计算截面曲线孔道部分切线的夹角之和(Rad);k-孔道每米局部偏差对摩擦的影响系数;-预应力钢材与孔道壁的摩擦系数。3)预应力筋张拉时理论伸长值的计算:L= 其中:-预应力筋的平均张拉力(N);L-预应力筋长度(cm);Ay-预应力筋截面面积(mm2);Eg-预应力筋弹性模量(N/mm2)。3、计算过程本标段采用钢绞线作为预应力钢材,依据通用图及设计图纸,钢束的组成形式一共有两种,N1、N2为5束低松弛钢绞线,N3为4束低松弛钢绞线。负弯矩钢绞线T1、T3为5束低松弛钢绞线,T2为4束低松弛钢绞线。正弯矩张拉力5对应的张拉控制力为:P=Agnb =130213951

4、=;4对应的张拉控制力为:P=Agnb =130213941=。负弯矩张拉力5对应的张拉控制力为:P=Agnb =139513951=;4对应的张拉控制力为:P=Agnb =139513941=。钢绞线理论伸长值钢束编号位置N1N2N3T1T2T3中跨(cm)5边跨(cm)5设计图纸提供的理论伸长量为左右两端之和,施工过程中采用计算的张拉力及图纸理论伸长量进行控制。张拉施工1、正弯矩张拉1)搭设张拉操作平台,采用钢管支架加木板搭设平台放置千斤顶。2)安装工作锚板,夹片,并将夹片轻轻敲实,然后安装千斤顶、工具锚、夹片。安装时使千斤顶与锚垫板垂直。3)预应力张拉程序当主梁砼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90%

5、以上,且混凝土龄期达到7天后,可以张拉,按设计要求顺序N1N2N3张拉,张拉时采用两端同时对称张拉。张拉程序如下:0初始应力(10%con张拉控制应力)(20%con张拉控制应力)100%k(持荷2分钟)锚固。两端分级加载张拉,当张拉力接近控制应力时,两端同时张拉直到控制应力的100,并持荷2分钟。逐级加载后通过测量千斤顶油缸行程测量各级钢绞线的伸长量,张拉时安排专人与两端联系,互报油表读数和钢绞线伸长量,尽量使两端接近平衡,不允许出现明显不协调的现象。千斤顶回油到零,测量钢绞线的伸长量,并作好记录。两端同时退去工具锚,卸下千斤顶,张拉结束。张拉时认真作好张拉记录。4)张拉应力控制a.预应力筋

6、的张拉控制应力符合设计要求。b.预应力张拉以张拉力及伸长值进行双控,实际伸长值与理论伸长值的差值应控制在6%以内,如两者相差超出6%,则应暂停张拉,待查明原因并采取措施予以调整后继续张拉。2、负弯矩张拉梁板架设后,连接接头段钢筋,绑扎横梁钢筋,设置接头段顶板束波纹管并穿束。在日温最低时,浇注连续接头、中横梁及其两侧与顶板负弯矩束同长度范围内的桥面板,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95%,张拉顶板负弯矩预应力钢束。搭设钢管支架,然后用手拉葫芦固定千斤顶。张拉顺序为T1T2T3两端同束对称张拉。其他张拉程序、预应力控制同正弯矩张拉。各阶段张拉力及油表读数控制 箱梁张拉采用YDC1500型千斤顶2台、ZB4-5

7、00高压电动油泵及配套油表(编号7396、7284)进行,施工前张拉机具经山西省交通建设工程质量检测中心检测,并出具相应检测报告。(一)箱梁正弯矩束张拉力及油表对应读数计算如下:1、千斤顶编号:YDC1500 KN(1#)对应压力表编号:73961) 钢绞线为4束:张拉控制应力P= 。张拉应力占控制应力的百分比张拉力(KN)压力表读数(MPa)10%7239120%100%校验回归方程公式为:压力表读数Y=+。(详见检测报告)2)钢绞线为5束: P=张拉应力占控制应力的百分比张拉力(KN)压力表读数(MPa)10%20%100%校验回归方程公式为:压力表读数Y=+。(详见检测报告)2、千斤顶编

8、号:YDC1500 (2#)对应压力表编号:72841)钢绞线为4束:张拉控制应力P= 。张拉应力占控制应力的百分比张拉力(KN)压力表读数(MPa)10%7239120%100%校验回归方程公式为:压力表读数Y=+。(详见检测报告)2)钢绞线为5束: P=张拉应力占控制应力的百分比张拉力(KN)压力表读数(MPa)10%20%100%校验回归方程公式为: 压力表读数Y=+。(详见检测报告)(二)箱梁负弯矩束张拉力及油表对应读数计算如下:1、千斤顶编号:YDC1500 KN(1#)对应压力表编号:73962) 钢绞线为4束:张拉控制应力P= 。张拉应力占控制应力的百分比张拉力(KN)压力表读数

9、(MPa)10%20%100%校验回归方程公式为:压力表读数Y=+。(详见检测报告)2)钢绞线为5束: P=张拉应力占控制应力的百分比张拉力(KN)压力表读数(MPa)10%20%100%校验回归方程公式为:压力表读数Y=+。(详见检测报告)2、千斤顶编号:YDC1500 (2#)对应压力表编号:72841)钢绞线为4束:张拉控制应力P= 。张拉应力占控制应力的百分比张拉力(KN)压力表读数(MPa)10%20%100%校验回归方程公式为:压力表读数Y=+。(详见检测报告)2)钢绞线为5束: P=张拉应力占控制应力的百分比张拉力(KN)压力表读数(MPa)10%20%100%校验回归方程公式为

10、: 压力表读数Y=+。(详见检测报告)压浆1、施工准备工作1)检查确认材料数量、种类是否齐备,品质是否保证;2)检查机具是否完备,运转是否正常;3)张拉完成后,用砂轮切割机切除外露的钢绞线(外露量20H30mm),然后在锚垫板上进行封锚。2、搅拌水泥浆严格按照配合比进行施工作业。水泥:水:外加剂:膨胀剂=1287:502:19:122(单位:千克)1)搅拌要求:搅拌水泥浆之前,加水空转数分钟,将积水倒净,使搅拌机内壁充分湿润。搅拌好的灰浆要做到基本卸尽。在全部灰浆卸出之前不得再投入未拌和的材料,更不能采取边出料边进料的方法。2)装料顺序首先将称量好的水、水泥、膨胀剂倒入搅拌机,搅拌2min;将

11、溶于水的减水剂倒入搅拌机中,搅拌3min出料;水泥浆出料后应尽量马上泵送,否则要不停地搅拌;必须严格控制用水量,否则多加的水全部泌出,易造成管道顶端有空隙;对未及时使用而降低了流动性水泥浆,严禁采用增加水的办法来增加灰浆的流动性。3、灌浆将水泥浆加到储浆罐中引到灌浆泵,在灌浆泵高压橡胶管出口打出浆体,待这些浆体浓度与灌浆泵中的浓度一样时,关掉灌浆泵,将高压橡胶管此端接到孔道的灌浆管上,扎牢。打开灌浆阀,启动灌浆泵,开始灌浆,灌浆过程中,泵要保持连续工作。压力达到左右,持压23min,完成排气泌水,使孔道内浆体密实饱满,完成灌浆,关闭灌浆泵及灌浆阀门。4、清洗拆卸外接管路,清洗灌浆泵、搅拌机及所

12、有沾有水泥浆的设备和附件。5、压浆注意事项锚头一定要密封好,并尽早开始灌浆。灌浆管应选用牢固结实的高强橡胶管,抗压能力1Mpa,带压灌浆时不能破裂,连接要牢固,不得脱管。严格掌握水泥浆的配合比,浆体材料误差不能超过规定值。灰浆进入灌浆泵之前应通过筛子。灌浆工作宜在灰浆流动性没有下降的3045分钟时间内进行,孔道一次灌注要连续。中途换管道时间内,继续启动灌浆泵,让浆体循环流动。压浆的顺序为:先压下层孔道,后压上层孔道。在冲洗孔道时如发现串孔,则应两孔同时压注。每班应制作 立方试件三组,标准养护28d,检查抗压强度作为水泥浆质量的评定依据。应作好压浆记录,包括灌浆日期、作业时间、温度、灰浆的比例和所有的掺加剂,灰浆数量,压浆压力以及压浆过程中所发生的异常情况等。封锚预应力钢材张拉和压浆完毕后,将锚具表面清理干净并将其外围的砼面凿毛,然后设置钢筋网,即可对外露的锚头进行浇筑封锚砼工作。封锚混凝土标号采用与箱梁同标号混凝土,要求确保封锚混凝土表面平整,外观与箱梁混凝土一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