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山东高考语文试题分析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494915006 上传时间:2023-01-0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8.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年山东高考语文试题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5年山东高考语文试题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5年山东高考语文试题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15年山东高考语文试题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15年山东高考语文试题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5年山东高考语文试题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5年山东高考语文试题分析(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5年山东高考语文试题分析纵观整套试卷,整体来讲,和去年的相比变化不大,属于稳中有变,变中还稳,难度适中,有新题,无偏难怪题,从基础知识到能力考核再到文章的写作,从古文、古诗歌到现代文阅读,从题型到题量到题顺,各个方面圴基本与去年相同。这也正好体现了国家在考试前所颁布的语文考试大纲的基本要求,也基本符合近年来所试行的教育部要求的语文素质能力改革之标准要求等。总体来说,语文试题基本成功。具体分析如下。一,社会科文阅读考查的是刘再复性格组合论一文。这一内容的选择基本符合语文教学的特征要求,它虽是人格方面的知识,对今日改革的社会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考语文用论述文章,这一情况既不新鲜,也不巧妙,不

2、算偏怪,却也十分得体。因为所选文章的语文含量很大,文学的元素强。退一步说,虽说这类文章从语文的角度来考察,是为了考查学生对文章意思与有关观点的理解能力,毕竟是在考语文呀,该选用语文含量更大一点的文章的。再看后面的三个问题,大的方面,由简到难,由点到面,层层递进,设计的问题也基本合理,可辩度较为明显,难度适中。三个题型有变化,不是千篇一律的考查,角度不单一,形式不死板,比往年的试题,有变化,有特征,有层递性,有目的性等。社科文这一题总得来说很科学,考查的角度与方法不单一、不死板、不落后,有新鲜感与科学性,人文性也浓。二,古文阅读。这是今年变化特大的一个大题,二个题型有变,一是仍然注重传统上的实词

3、意思的理解考查,二是考查了古代有关文化常识及文章内容的理解。而且第一题便是是实词理解,好在考前大都考生有心理准备,再加上难度不大,所以,也基本不影响考生的发挥。断句题比较简单,文化常识更是简单,第三题是对文章的有关内容考查,是个传统题,难度也不大。最后是两句翻译,难度也不大。因文章整体难度不大,再加学生对那段历史有概念,所以读起来容易明白,做起来也比较顺手。此题总得来说虽然有变动,但变后又较为简单,从出题的角度看是符合考试规则的,从答题的考生的角度说,基本没增加什么难度。只是文化常识是个新考点,需在以后的复习中给予关注。三,古诗歌阅读今年考查的是一首宋词,卜算子 张元千风格明显,字名意思较为通

4、晓,阅读难度不大,再加有几处注解,可帮助考生更加清楚地理解全诗的意思。从后面两个题的内容来看,无大的变化,“起舞闻鸡酒未醒,潮落秋江冷”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做简要分析,出人意外,却也是情理之中。用这一方式,由此看,基本力的扎实是非常重要的。从对比的角度看其写景的不同,这一问题属于常规问题,不难。而第二题考查的是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对全诗的情感抒发有怎样的作用。此问题也是诗歌阅读中两个最基本的问题,无新意,难度也不大。两个题一个考艺术,一个考思想情感,基本还是沿用了往年的套路。总得来讲,此题有点变化,有点新意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2)此诗写于作者退

5、居故里游览山水之时,上篇写景,描述一副夜间泛舟归来清幽、静谧的画面语言轻柔高远。下篇深沉、壮烈。思古抚今,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幽怨。考点: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四,默写题。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真是用心良苦呀。其他两句依旧是常见名句,提示语简单明了,难度不小,没有考查课外的。这是比较合理的。估计得分不会太高五,文学类文章阅读考题所选用的冯骥才四堡雕版。19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句段的作用。第二段在开头,结构上的作用主要是与下文材料的关系;内容上就看第二段写了什么。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20试

6、题分析:本题主要从修辞的角度赏析。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21试题分析:首先找到四堡雕版衰落的段落,然后在其左右找衰落的原因。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22试题分析:先找到这五个问句,辨清问句的种类,然后再理解其内涵。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六 语基题,总得来看今年的语基题,有变化,但也不是很大。成语、病句是老样,不多言。多少年来,不变的是其他,而些题是年年有变的。因为一方面高中语文内容需考查的知识点太多,只有在这一个题上变化,才可以很好地指导平日的高中语文教学。否则,好多学校便不会

7、去关注这些语文基本知识与能力的训练了。另一方面,只有变,才可把语文的考查变得灵活了,自由了,也更加全面而科学了。如由早年时考查的仿句子、变换长短句、根据情境写短语、写对联、应用文改错,到去年的图文转换,等等,此题可考查的内容太丰富了,方式太多样了,只有这样,才可涵盖高中语文丰富的知识,考查出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七 最后说说写作,这是占半壁江山的一个大题。考生、教师整个社会都特别关注。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乡间有谚语:“丝瓜藤,肉豆须,分不清。”意思是丝瓜的藤蔓与肉豆的茎须一旦纠缠在一起,是很难分辨的。有个小孩想分辨两者的不同,结果把自家院

8、里丝瓜和肉豆的那些纠缠错综的茎叶都扯断了。父亲看了好笑,就说:“种它们是用来吃的,不是用来分辨的呀!你只要照顾它们长大,摘下瓜和豆来吃就好了。” 要求:选准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文体特征鲜明。试题分析:这是一则材料作文,可以多角度立意,从父亲的角度,可以写注重结果,尊重自然规律,分清主次等;从小孩的角度,可以写鼓励探索精神、创新精神;从整体来看,可写认准目标,懂得放下必能成功。考点: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总结整套试卷,我认为总体上平稳,稳中有变,变中显稳。难度不大,题型有改动,顺序不动,题量适中。处于教育改革,特别高考改革的的关键时期,坚守这一原则也是正确的,同时此套题也真正体现出了出题人的一番苦心与艰辛的探索。有新奇,有惊喜,结合时代社会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