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考历史总复习:第三单元 第5讲 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含答案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494892682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8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高考历史总复习:第三单元 第5讲 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最新]高考历史总复习:第三单元 第5讲 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最新]高考历史总复习:第三单元 第5讲 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最新]高考历史总复习:第三单元 第5讲 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最新]高考历史总复习:第三单元 第5讲 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新]高考历史总复习:第三单元 第5讲 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高考历史总复习:第三单元 第5讲 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含答案(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9学年度2020年编精选历史备考资料2019学年度限时训练选题细目表考查知识点基础中档稍难鸦片战争1、4、52、36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7、8、9、121011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1(2017湖南长郡中学模拟)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革命中称:“在中国近代史上,没有哪一段插曲比鸦片战争为谴责帝国主义侵略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它成为中国人对西方武力入侵和在此以后几乎整整一个世纪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地位的不满情绪的内容,除了从这一角度看鸦片战争外,还有必要将其放到近代历史的主要趋势之中去观察,在该“趋势”背景下,费正清认为()A鸦片战争

2、是近代中华民族灾难的开端B鸦片战争阻止了中国现代化历程C侵略者是历史发展过程中的进步者D鸦片战争是西方工业文明的扩张解析:根据材料信息“有必要将其放到近代历史的主要趋势之中去观察”是鸦片战争推动了西方工业文明的扩张,故D项正确;材料信息更侧重于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化的推动,故A项错误;鸦片战争有利于推动中国的近代化,故B项错误;C项明显是为侵略者辩护,故C项错误。答案:D2(2016乐山三模)鸦片战争之初,英国向中国提出直接正式平等交往的要求,没有任何结果。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外国公使要求驻京,咸丰欲以全免英国商品关税为条件,换取英法撤销这项要求。这反映出当时的清政府()A极度反感英国的侵略行径B

3、固守传统的天下观C了解英国来华的真实意图D被迫接受自由贸易解析: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初,清政府不同意与英直接正式平等交往,而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以全免英国商品关税为条件,换取外国公使驻京的要求,可以看出清政府固守传统的华夷天下观,故B项正确。答案:B3(2016兰州二模)费正清在伟大的中国革命中写道:“鸦片战争的发生意味着中国拒绝在外交平等和对等贸易的基础上参加国际大家庭,结果导致英国使用武力。”这一观点()A抹杀了鸦片战争的实质B解释了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源C肯定了中国抗击英国侵略的正义性D从全球化角度正确分析了鸦片战争的原因解析:费正清认为鸦片战争是因为中国拒绝“外交平等和对等贸易”,显然没有认识到

4、鸦片战争的实质是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而发动的侵略战争,故A项正确。答案:A4(2017河南八市质检)下面是对某一政府部门职权范围的描述:“掌各国盟约,昭布朝廷德信,凡水陆出入之赋,舟车互市之制,书币聘飨之宜,中外疆域之限,文译传达之事,民教交涉之端,王大臣率属定议,大事上之,小事则行。”与此政府部门设立有关的是()A第二次鸦片战争B甲午中日战争C义和团运动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解析:根据题目中“掌各国盟约,文译传达之事,民教交涉之端,王大臣率属定议,大事上之,小事则行”可知此政府部门是总理衙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总理衙门是第二次鸦片战争的产物,故A项正确。答案:A5(2016赣州模拟)19世纪6

5、0年代,广东的蔗糖,原来主销内地,现在商人将土糖运往香港,再把土糖从香港作为洋货进口;广东西江所产烟草,原销广东北部,现在商人先运香港,再运回广东。这种现象反映的实质是()A洋货质地好更受欢迎B为洋务企业筹措资会C国货较洋货税负更重D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产生解析:列强侵华后获得特权,清政府不敢对洋货征收重税,只能盘剥中国商人,故商人把本土物产运到香港,再作为洋货进口,就可按洋货来缴税,故材料现象的实质是国货赋税过重,故C项正确。答案:C6(2016揭阳二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负责有关外交事宜的机构出现了从“理藩院”到“总理衙门”到“外务部”的演变。这些变化()A说明原有的整个官僚体系遭到否定B充满

6、屈辱,严重阻碍中国社会的发展C是中国社会半封建化的表现D反映了中国外交制度的近代化解析:“理藩院”从称谓可以看出存在明显的华夷之辨,“外务部”采用当时国际通用名称,逐渐与国际接轨,体现了外交制度的近代化倾向,D项正确;A、B、C三项不能体现材料主旨,排除。答案:D7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中国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从边疆危机到民族危机。在这一过程中,具有转折性标志的事件是()A北京条约 B洋务运动C甲午战争 D瓜分狂潮解析:甲午战争后列强开始了瓜分中国狂潮,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危机,符合从边疆危机到民族危机,故C项正确。答案:C8(2016皖南八校联考)甲午中日战争“以清政府惨败而告结束

7、。于是,(中国)近代化的新陈代谢过程骤然加快。洋务运动结束了,维新运动早产了”。材料中的“加快”主要体现在()A开始引进西方的工业文明B开始了制度变革的尝试C提出学习西式民主的主张D改变了落后的军事观念解析:根据材料“洋务运动结束了,维新运动早产了”可知,“加快”即指“维新运动早产”,实行制度变革,故B项正确。答案:B9(2017威海、文登模拟)两江总督刘坤一等就某一重大事件电奏清政府:“(若)辽、台并失,(则)南北皆危。并恐各国从此生心,后患不堪设想现在各军械略齐,兵勇锐气可用,似不可听其恫吓之言,为此迁就之计。”这表明()A马关条约给中国带来重大危害B有识之士反对中国与日本屈辱议和C中日战

8、争爆发在当时已不可避免D清政府在和或战问题上仍举棋不定解析:“现在各军械略齐,兵勇锐气可用,似不可听其恫吓之言为此迁就之计”可知,有识之士反对中国与日本屈辱议和,故B项正确;A、C、D三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答案:B10(2016郑州二模)如图为法国彩色画报记录的中国的一幅漫画,名为官方的礼物,并写道:“为纪念中国的这次运动,将要给端郡王载漪送上漂亮的首饰(项链、锁链和手链)”据此判断,“这场运动”是指()图中枷板上写着:杀人犯,刽子手A太平天国运动 B第二次鸦片战争C义和团运动 D辛亥革命解析:义和团运动中,端郡王载漪与庄亲王载勋等利用义和团排外,力主慈禧对外宣战。清政府与联军议和时,被

9、指为“首祸”要求惩办,与漫画官方的礼物内容相符,故C项正确。答案:C11(2016邵阳三模)下面是甲午战争期间中日双方参战士兵体格调查表。据此可推知()分类年龄(岁)身高(cm)体重(kg)胸围(cm)呼吸伸缩差(cm)肺气容量(ml)握力(kg)日兵21.4165.160.8884.9510.363 63141清兵29.8166.654.7589.510.243 12931A.清军战斗力落后于日军B军人体质决定战争结局C清朝不够重视军队建设D清军战斗精神不及日军解析:材料反映清兵整体素质弱于日兵,表明清政府没有严格进行军队士兵的挑选,也从侧面说明清政府不够重视军队建设,故C项正确;A项在材料

10、中无法体现,排除;材料反映日清军人体质有差异,但军人体质的差异不能决定战争结局,说法太绝对,故B项错误;材料信息没有反映日清军战斗精神的比较,故D项错误。答案:C12太平军兴起后,各省多以镇压太平军为借口,截留田赋,以备急需。辛丑条约签订后,因赔款数额巨大,中央无力偿还,遂将赔款数额分摊于各省,于是各省便以分担赔款之名而获得就地自由筹款之权。及至民国初年,因时局动乱,各省田赋多被地方军阀擅自截留或挪用。上述材料实质上表明了从晚清到民国初年()A社会动荡不安导致财赋减少B地方政府擅自截留中央财政C中央集权的财政体制被破坏D地方政府获得了财政自主权解析:“各省便以分担赔款之名而获得就地自由筹款之权

11、”,说明中央财政权实质上已经旁落,故C项正确。答案:C二、非选择题(共52分)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天津条约本已明确规定西方公使可以常驻北京,并得到了咸丰皇帝的亲自批准,但皇帝本人压根就没打算认真履行条约,而是不久就试图借上海关税谈判之机,极力想取消条约中关于公使驻京、内江通商、内地游历等条款,而公使驻京是皇帝特别要打掉的“第一要事”。为此,竟不惜以全免关税和开放鸦片自由贸易为条件。也就是说,皇帝下旨,只要外国公使答应不常驻北京,中国关税也不收了,鸦片贸易也可以放开。袁南生不平等条约的另一面材料二1860年与英法媾和的惨痛教训,促使恭亲王对洋人的态度发生了彻底的转变。在此以前,他也

12、是激烈反洋的,主张对外夷索求作坚决抵制并处死巴夏礼(Harry Parkes);而在媾和以后,他形成了对夷务的新概念。他逐渐尊重甚至崇拜英国的力量,认定中国别无选择,只有去学会如何与西方共处。徐中约中国近代史材料三就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正酣的时候,俄国爆发十月革命,中国政府遂趁机开始声称为了“不为接济乱党之用”停止支付俄国赔款:“兹俄国内乱有难平定,其正式政府尤未知何日始能成立,拟将前项赔款自本月份起,仍行停止交付,以期慎重。”1918年7月到1919年7月,苏俄(联)发出过三次声明,表示放弃旧俄在华一切特权,包括“停止1901年中国政府签订的条约中规定的偿付军费形式向中国索收的款额,包括未来应付

13、款额外过去的欠款”直至1920年3月北洋政府才开始认真考虑苏俄(联)放弃庚子赔款的问题。(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清政府对待天津条约的态度及其原因。(8分)(2)依据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政府对外政策发生的变化及其影响。(8分)(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北洋政府废止庚子赔款中对俄赔款的原因。根据上述材料,简述你对中国近代外交的认识。(10分)解析:第(1)问“态度”从材料“但皇帝本人压根就没打算认真履行条约”可以判断;“原因”可以从近代外交意识和统治集团的天朝上国思想方面来回答。第(2)问“变化”从材料“主张对外夷索求作坚决抵制”“尊重甚至崇拜英国的力量”“学

14、会如何与西方共处”来归纳分析;“影响”结合19世纪60年代的外交及向西方学习的趋势来回答。第(3)问“原因”从材料“就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正酣的时候,俄国爆发十月革命,中国政府遂趁机开始声称为了不为接济乱党之用停止支付俄国赔款”以及“1918年7月到1919年7月,苏俄(联)发出过三次声明,表示放弃旧俄在华一切特权”来分析;“认识”从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的角度分析。答案:(1)态度:不准备认真履行条约。原因:清政府缺乏近代外交意识,谈判意识和条约意识不强;统治集团的天朝上国思想。(2)变化:由坚决抵制外夷到尊重并崇拜外夷,并采取合作政策。影响:列强对清政府的控制逐步加强;洋务运动兴起。(3)

15、原因:借十月革命俄国局势混乱,停止支付俄国赔款;苏俄(联)处于内战,为摆脱国际孤立,争取北洋政府的支持,主动示好表示放弃旧俄在华一切特权。认识:近代中国外交带有浓厚的半殖民地性;能逐步与国际法接轨,抓住国际形势的变动,积极外交。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清朝以武力迫使朝鲜称臣纳贡之后,琉球、安南、暹罗、缅甸等先后成为清朝的朝贡国。基于中国中心和中外一统的传统理念,清朝亦曾将包括荷兰在内的西洋诸国视为朝贡国。清朝将三跪九叩礼作为最重要的朝贡礼仪,要求所有朝贡使臣觐见时比照中国臣子行此礼,以彰显其共主地位。清廷将“厚往薄来”的传统理念用于对外交往的具体实践,主要手段就是开展朝贡贸易。其主体是各国使团在华朝贡期间所进行的贸易活动。李云泉再论清代朝贡体制材料二强权主义导致条约制度的不平等对他们来说,国际法是保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