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品德与生活教学论文《让游戏成为课堂生成的资源》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494869481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0.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品德与生活教学论文《让游戏成为课堂生成的资源》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小学品德与生活教学论文《让游戏成为课堂生成的资源》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小学品德与生活教学论文《让游戏成为课堂生成的资源》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小学品德与生活教学论文《让游戏成为课堂生成的资源》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学品德与生活教学论文《让游戏成为课堂生成的资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品德与生活教学论文《让游戏成为课堂生成的资源》(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品德与生活教学论文让游戏成为课堂生成的资源席勒有一句名言:“只有当人充分是人的时候,他才游戏;只有当人游戏的时候,他才完全是人。”一年级小学生好奇、好动、好玩、好表现,有意注意时间短,仍然保留着学龄前儿童具有的对游戏的兴趣。他们只有在游戏的时候,才感觉自己是自由的、放松的、不受约束的,是自主的人、有用的人。品德与生活课以生活为基础,以活动为载体,因此“游戏活动”尤其重要。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喜欢模仿、好奇心强,注意力不集中,持久性也差。他们刚适应甚至未能适应学校生活。在此种情况下,激发学生的兴趣、引起学生的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游戏活动”成为必要的手段。众多的心理学家们认为,游

2、戏是人类体能和动机之一,儿童的活动和学习应该是从游戏开始。英国教育家洛克就曾说:“把儿童应做的事都变成一种游戏似的”“把身体与精神的训练相互变成一种娱乐,说不定就是教育上最大的秘诀之一。” 一、利用游戏的趣味性 调动学生的自主参与游戏活动教学的目的在于利用活动本身的趣味性激起儿童的内在动机。通过游戏活动教学,活动要求能很快转化成儿童自觉自愿的活动;活动目标也会在儿童愉快的游戏体验中实现;活动过程中儿童得到心理上的巨大满足,活动评价上促进了每个儿童的发展,因而活动的内容既要贴近学生的生活现实,又要是常规性的,趣味性的,儿童们都共同参与的活动,更要有一定的目标性。游戏教学正是以其内在的趣味性作为内

3、在动机来启动、维持和调节儿童参与活动的自主性。 认识新朋友一活动是针对刚入学的小朋友的心理设计的,当孩子们怀着不安与渴望走进小学的大门时,他们面对陌生的环境,陌生的老师,陌生的同学,首当其冲的是与同伴建立亲密的关系,体验到学校生活的愉快。怎样才能让他们很快地融入这个新的环境和新的集体快乐地成长呢?于是,我组织孩子们进行了一次“我们都是好朋友”的活动。活动前我让孩子们把平时自己最喜欢吃、最喜欢玩的东西带到学校来,并准备一个自己最拿手的节目。活动开始时,我们一边唱歌一边“猜歌名”,猜来猜去猜到了“找朋友”这首歌。我们一起玩了找朋友的游戏,孩子们你追我赶,玩得不亦乐乎。我说:“大家都找到了好朋友,我

4、们把自己带来的好吃的、好玩的拿出来大家共同分享吧!”在这个过程中,我又激励、引导孩子们大胆的表现自我,把自己最拿手的节目展示出来。整个活动歌声、欢笑声不绝于耳,充满了儿童的朝气和欢乐的激情。我们不难看到孩子们在这种轻松、愉快的活动中已经互相接纳,增进了彼此之间的友谊。为了促进孩子们间更进一步相互了解,我又不失时机引导孩子们:“通过游戏你认识了哪些朋友?你想了解你的朋友吗?下面我们再做一个网小鱼的游戏,被网住的小鱼要进行自我介绍。” 在“网小鱼”的游戏中,由八个小朋友搭成鱼网,其他的小朋友装作小鱼穿过网,边做游戏边唱歌“游啊游,游啊游,游到网边快快跑,跑不掉,被逮着,开开心心作介绍”。被网住的小

5、鱼就要进行自我介绍:我叫什么名字?我从哪个幼儿园来?家住哪里?喜欢干什么事?在这个游戏中,小朋友通过自我介绍,不仅锻炼了自己的口头表达能力,还让其他小朋友更多地了解了自己。在游戏中,教师适时表扬守纪律的小朋友,提醒违纪的小朋友,从而让小朋友养成懂规则、守纪律的良好习惯。在整个游戏过程中,教师始终把自己放在与孩子平等的地位上,使其主动参与到游戏活动中来。与孩子共同参与活动,活动气氛热烈融洽,让儿童感受到学校生活的愉悦。游戏在本课的教学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不仅营造了学生和谐互动、自主参与、人际交往的环境,而且还较好的落实了活动的目标要求,培养了学生积极的交往情感和态度。二、在游戏中拓宽教学资源

6、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学生人格的形成虽然具有独特性,但却不会也不能孤立地形成。学生生活在学校和班集体中,他们的人格形成必定会受到所处的环境和人群的影响。游戏活动提供了一个影响深远的环境。低年级的学生通过游戏活动,进入生活角色,通过和群体的交往合作,摄取信息,交流情感。学生在“自由选择”状态下投入地活动。每个学生都在愉快的氛围中积极参与,共同进行活动。在不知不觉中逐步地完善自我,从而形成健康的人格。 随着孩子们独立性的发展,他们越来越多地接触周围环境,对许多事物表现出极大的好奇和兴趣。大自然是最令儿童向往的地方,是发展孩子观察力、想象力与探索兴趣最理想的大课堂。我们应充分利用一切有利条件,创设一个丰

7、富多彩、富有启发性、具有开放性的环境。让孩子走进大自然,展开想象的大翅膀,去观察各种事物与现象,欣赏大自然的美景,探索大自然的奥妙。如那变幻多端的云朵、绚丽多彩的晚霞、形状各异的古松、怪石等,都能启迪孩子的想象,激发好奇心,开启智慧之门,增强探索兴趣。在“寻找秋天的小秘密”活动中,我选择了秋高气爽、阳光明媚的日子,带领孩子走进大自然,让他们置身于山坡、田野、草坪上,通过看一看、找一找、闻一闻、踩一踩等感知活动,并以照相、拼图、画画、表演等形式进行收集、探索。在这个活动中,我又结合孩子们的表现进行随机教育。如有些孩子在草坪上捡来了破塑料袋、纸屑等废旧物品,于是,“找秋天”变成“保护和打扮秋姑娘”

8、的活动。我鼓励孩子们拾起草坪上的垃圾,并按质地进行归类,组织孩子们讨论“怎样处理这些废旧物品”。孩子们讨论非常热烈,想出很多方法并进行尝试,有的同学进行剪剪贴贴,把它们装饰成美丽的图画或小花篮或小船或脸谱等;有的同学把可回收与不可回收的分别放在不同的垃圾桶;有的同学则尝试用火烧、用土埋、用水溶。尽管他们有的方法尝试或失败或成功,但孩子们在主动的探索过程中,不仅了解了秋天的季节特征,还对环境保护有了新的认识,提高了自觉保护环境的意识。风景秀丽的山川提供了学生们欣赏美、感受美的教育资源,也拓宽了孩子学习的大舞台。把课堂扩展到了无限丰富的大自然,让孩子们不仅学会了很多书本上的知识以及许多新的体验和感

9、悟,还活跃了思维,学会了热爱大自然,热爱家乡,热爱生活另外,校外其他课程资源,如家庭、社区等资源也是学生学习和发展的财富,品德与生活课程突出养成教育的地位,突出活动性和做中学,在教学健康生活每一天这一单元时,我让学生模仿表演刷牙,渗透护牙常识,鼓励学生坚持每天正确刷牙,并充分发挥家长的积极性,学生学习兴趣很浓厚。人要生活就与环境、社会、他人发生联系,有联系就有交往,有交往就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则,就需要有道德,因而,无论是社会道德的发展,还是个人道德水准的提高,都必须在自己的真实生活中实现。教学我和小伙伴时,我组织学生做“找朋友”的游戏,同时渗透朋友间要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的意识。教学接近尾声时,我

10、又组织学生做延伸游戏“模仿购物”,加强儿童与人交往的指导。这样,使课堂生活成为一种快乐、积极、有意义的生活,促进儿童在这种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新课标倡导通过生活学习生活,强调儿童在自身活动中获得经验,对自己已有生活经验的体验和反思。为了体现课程的这种活动性和实践性,保证每一次活动都有孩子们的亲自参与,我们在教学时可以将范围缩小成孩子们个人的或者是小组的实践活动。实践活动要趣味化生活化。从一年级教材中我爱我家这个主题单元来看,活动主题来源与学生所熟悉的日常生活,具有实践意义,这是学生最早接触的社会小环境。他们通过家来认识社会,了解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培养最初的道德感、责任感。因此,我们可以以

11、学生的生活为切入点,构建一个个游戏性的实践活动,来模拟生活的真实情境,让学生在游戏活动中体验、感悟,使品德得到陶冶,素养得到提高。在教学时,我们设计了一系列的游戏实践活动,如为家人设计生肖卡;我来当爸爸妈妈的小帮手;做家务表演;快乐亲子活动等体现了儿童的主体性与活动性。通过这些实践活动,让孩子感受负责任、有爱心的生活,促进他们生活自理能力和智力品质的提高,为他们的个性和社会性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总之,游戏性的实践活动可以结合孩子们的兴趣、爱好、特长,采用演、唱、画、制作、游戏、参观等多种活泼有趣、贴近生活的形式,使之获得亲身感受和实践经验,拓展获取课外资源,促进道德认识内化为道德行为,初步养

12、成合作、分工、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三、在游戏中感悟 在课外延伸中体验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品德教育光靠课堂上参与是不够的。品德与生活课要想提高实效,必须向课外延伸,与多种德育途径相结合,形成教育合力。校内,横向延伸,与各种教育活动有机结合成整体。如与各学科教育相结合,将品德教育有机渗透;与班主任工作、少先队工作相结合,开展各种活动,营造参与的氛围,扩大参与的范围。校外,纵向延伸,与家庭、社会生活相结合,巩固德育的成果。如孝敬父母落实到行动,就要求学生在家每天帮父母做一件事,并逐步养成习惯;助人为乐继续深化,就要求学生走出学校、步入社会做好事实践出真知,只有亲身体验才有对道

13、德概念最真最深的感受和理解,从而影响今后、乃至一生的品德行为。如爱护花草树木一课,要求学生知道花草树木的作用及如何去爱护。可让学生广泛搜集这方面的资料,认识绿化的好处,搜集到有关知识;可带领学生在校园内外实地考察调查,了解绿化现状;除此之外可让学生发现某些不良行为,如随意采花、在树上刻字等,让学生通过游戏、模拟表演明白其害处,讨论如何爱护花草树木。还可让每一位学生都动起手来,如亲自栽一些花草树木,设立“爱绿”公益标牌等。这些教法远远要比在课堂上的空洞说教要有效得多,“后劲”更足,更利于学生认知、明理,并内化为行为。教学改革的实践证明:游戏活动在品德与生活教学中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老师在设计与组织游戏时要做到目标明确,方法多元,老师应该和孩子们玩在一起,乐在一起,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促进者。让我们共同努力,充分开发和利用游戏活动的教育潜能,为学生更主动更快乐的学习提供和创造更多更好的条件,促进每一个学生更健康更全面的发展。参考文献: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山东教育小学教学设计、新课程理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