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阅读3.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教案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494834731 上传时间:2023-07-13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7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散文阅读3.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散文阅读3.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散文阅读3.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散文阅读3.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散文阅读3.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散文阅读3.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散文阅读3.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教案(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4高考文学类文本(散文)专题复习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一、散文的文体特征散文的文体特征概括来说就是“形散神聚”。只有真正的认识并很好的理解了散文的这一特征,才有可能真正做好散文阅读。我们常常觉得散文抽象,读后往往不知所云,做起来又常常无从下手,其主要原因就是没有从文体特征人手。所谓的“形”应指散文中用来表情达意的人物、事物、景物、器物等等。“形”的“散”体现在联想的广泛、时空的纵横等方面,但目的却是统一的用来表现理念、抒发情感的、阐述哲理、表达志趣、寄寓情趣等。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神聚”。具体说来,主要有以下几点。1. 较强的纪实性。尽管散文的细节可以虚构,但散文中的情感是

2、绝对真实的,这一点也应该是散文真实性的一个重要侧面。2. 取材的广泛性。散文的内容涉及自然万物、各色人等、古今中外、政事私情可以说是无所不包、无所不有的。可以写国内外和社会上的矛盾、斗争,写经济建设,写文艺论争,写伦理道德,也可以写文艺随笔,读书笔记,日记书简;既可以是风土人物志、游记和偶感录,也可以是知识小品、文坛轶事;它能够谈天说地,更可以抒情写趣。凡是能给人以思想启迪、美的感受、情操的陶冶,使人开阔视野,丰富知识,心旷神怡的,都可选作散文的题材。3. 形式的灵活性。散文取材广泛,内容丰富,为其服务的形式也灵活多样,不拘一格。结构多种多样 散文的结构形式不拘一格:有的按时间发展先后顺序或以

3、空间转移为序组织材料,如小桔灯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有的以作者的思想认识和感情变化为序,如张洁挖荠菜和杨朔荔枝蜜;有的以某一思想为统帅,把材料分别组织在几个不同的侧面之内,如土地。表达方式自由灵活。散文可以自由地使用叙述、描写等五种最基本的表达方式,也可使用暗示、象征、比兴、联想等手法。记叙散文以叙述、描写和议论为主;议论散文以议论为主,间用叙述、描写和抒情。语言运用自如。现代散文的语言主要是现代汉语,但有时为了表达的需要,可以借用文言词语和用法,方言俚语、歌谣谚语等语言形式。文言语辞如陶铸松树的风格中:“松树的生命力可谓强矣!松树要求于人的可谓少矣。”用歌谣谚语的如:竺可桢大自然的语言中引用

4、了“阿公阿婆,割麦插禾。”郦道元巫峡中“长江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4. 诗意浓郁。散文的诗意与它是一种长于抒情的文体分不开的,其诗意的浓度同作者感情的深度总是成正比的。为什么散文长于抒情呢?因为散文一般采用第一人称,写“我”的所见所闻所感。无论写到什么,其目的都是为了抒发作者的生活感受和思想见解,带有浓烈的感情色彩,是“作者心灵的歌声”(高尔基)。同时散文有自己特殊的笔调,即所谓散文笔调。散文笔调,首先是语言凝练,优美富有文采;其次是笔法灵活疏放,挥洒自如。5. 语言优美 优美的语言是散文所以成为美文的一个重要方面。散文语言具有以下特征:讲究文采。常用多种手法,或浓墨重彩、或淡笔轻彩,

5、着力表现事物的“画意”,再现美好的形象。有的散文作家有意识地化常语为奇语,以更好地表现散文的“诗情”和“画意”。散文讲究文采,但并非只使用华美的语言,有的散文家使用最平实的语言,写出极美的文章来。即所谓的“家常风”。如魏巍我的老师。灵活疏放。作者可以浮想联翩,随意点染,任情穿插,时而叙,时而议,时而抒情,或将它们水乳交融起来。可谓腾挪翻飞,无不随心应手。注重节奏。句式富于变化,有时骈散相间,平仄相调;有时长短交错,张弛相映,使作品富有音乐美。6. 短小精悍。散文一般篇幅短小,层次较少,结构不很复杂,但又具有选材精要,言简意赅,立意深邃的特点。郁达夫“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里说人情。”(现代散文

6、序跋选)二、散文的主要表现手法对于这个高考必考点的复习,要做好“一、二、三、五”项工作:“一”:指必须构建一套关于各类表达技巧的名称、特征和表达效果以及实例的知识网络。“二”:指两个结合。第一个结合是指解答艺术技巧题必须与文章的中心相结合,第二个结合是指解答艺术技巧题应该和语言相结合。“三”:指三个步骤:确认所用技巧具体解释简述好处。“五”:指五个切入,在“确认所用技巧”中大致可以从五个角度切入: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结构技巧、语言特色。(一)表达方式 散文常用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与其它的表达方式相比,散文阅读中考查最多的是描写和抒情。描写指用语言文字等对事物作具体的刻画

7、和描绘,是记人、叙事、写景类文章的主要表述方法之一。它所追求的表达效果是用文字绘形绘声绘色地再现客观事物的“样子”,让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按照描写对象的不同,描写主要有对人物的描写和对景物的描写。历来对人物的描写的考查,通常情况下能考查的是人物的描写手法,以及这样写的作用。描写景物,主要考查描写的景物的特点,景物描写的方法,以及景物描写的作用等。抒情就是抒发对人、事、景物的思想感情,用褒扬、赞美或感叹的语气表达作者的感受。抒情分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直接抒情,肯定什么,反对什么,喜欢什么,厌恶什么,喜怒诉诸言,不拐弯抹角地说出来,如“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间接抒情就不一样了,是借

8、物抒情,这“物”,包括“事物”和“事理”;还有记叙、描写和抒情密不可分的情况,那就是“夹叙夹议”或“情景交融”。抒情的作用是表明作者的态度和立场,借以加强记叙的深度,揭示文章的主旨。在文学类文本范畴内的散文中,议论只起辅助作用。它没有论点、论据和论证这三要素,它只是一些片断议论,或只是一些议论句。它往往点明所描写的人物、事件的意义,深化文章的主题思想,起画龙点睛的作用。有关表达方式运用的答题步骤一般是:先写出具体运用什么方式方法,然后再具体解析。即答题格式为:方法解析。叙述作用人称第一人称:叙述亲切自然,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第二人称: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交

9、流。第三人称:能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叙述方式顺叙:能按某一顺序(时间或空间)较清楚地进行记叙。倒叙:造成悬念,引人入胜。插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补叙: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些交代。人物描写手法正面描写语言描写、肖像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详写(细节描写、白描)略写侧面描写运用一定的表现手法、修辞手法描写人物,如对比、衬托等。不从正面去描写人物,而是从对其他人物、事件的叙述和描写中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的描写方法。人物对话描写、心理描写刻画人物性

10、格,反映人物的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也可描摹人物的语态,收到一种特殊的效果;更好地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性格特征。细节描写生动的细节描写,有助于折射广阔的生活画面,丰富文章内容,表现深刻的社会主题。白描能使文章语言朴实,格调清新,平中见奇,含义深邃,真实感人。景物描写方法景物描写角度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视觉还要考虑观察的角度、顺序等,如从远到近(或由近到远),从高到低,或分层写景,远近高低结合等。或者从时间的顺序。景物描写手法细节描写:使用大量生动、贴切的比喻,绚丽的文字,斑斓的色彩,进行浓笔涂抹。例如荷塘月色中一些段落。白描:以质朴的文字,抓住人物或事物的特征,寥寥几笔就勾

11、勒出人物或事物形象的写法。例如朱自清的背影对父亲的描写就是这样。也可以说白描实际上是用叙述的方式进行描写。静态描写:指平面地静止地对人物或景物进行描写。动态猫写:指以动来写静,或把物用拟人化的手法进行描写。采用对比方法写景。如祝福的开头与结尾写祝福时的景色气氛,以乐景反衬祥林嫂的悲剧,更增强了作品对旧社会的批判力量。采用象征手法写景。如高尔基的海燕,茅盾的雷雨前。写景衬托人物心情;写景点明时令、地点;写景表现人物关系;写景表现人物性格;写景渲染气氛。自然环境描写交代人物活动的背景,点明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渲染气氛,更好地表现人物。 (二)修辞手法、表现手法 修辞手法和其它表现手法一直是放在一

12、起考查的,因而我们把它们放到一起。从提问的方式来看,有时是直接问某部分或全文用了什么表达技巧,并顺带考查这种手法的作用,有时是让你鉴赏(赏析)。有关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的答题步骤一般是:(1)题目直接问表达技巧的情况下,就要直接答出表达技巧,并且要对该技巧进行解析。答题格式为:技巧解析。(2)题目问到赏析的情况下,要从内容、技巧、语言三方面考虑,不一定所有的题目都要求答语言,但我们必须要考虑。答题格式为:内容技巧语言。(3)题目问到好处、作用类的,我们要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考虑。答题格式为:内容形式。常见修辞手法的作用(一)常见修辞手法作用题答题格式它是命题者考查考生对语言运用特色赏析的重要方面。

13、因为技巧、特色均依附于语言,鉴赏时特别要与揣摩、品析语言相结合。(1)比喻: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使描写对象更形象生动、具体可感。(2)拟人:把物赋予人的形态情感(指拟人),使描写对象生动活泼、亲切动人。(3)排比:增加文章气势。用来状物,景象迭起,五彩缤纷;用来叙事,丁卯纷陈,有条不紊;用来说理,充分全面,淋漓尽致;用来辩论,气势磅礴;用来抒情,酣畅淋漓,缠绵悱恻。(4)借代: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引人联想,具体生动。(5)夸张: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联想创造气氛;能更鲜明地突出描写对象的某一特征,给人以启示。(6)反复:写景抒情,感染力强

14、;承上启下,分清层次;多次强调,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强调、突出重点,升华主旨或句意。(7)对偶:结构整齐,节奏感强,有音乐美,便于吟诵;在内容上或两两对比(或映衬,或补充)。表意凝练,抒情酣畅。(8)对比 使所表现的事物特征或所阐述的道理观点更鲜明、更突出。(9)设问:自问自答,提出问题,引发读者的思考。(10)反问:强调语气,语气强烈,强化情感。(11)双关:富有寓意,含蓄委婉,尖锐犀利。(12)引用:语言凝练,言简意明;形象鲜明,增强表现力(如说明文中引用诗文);加强真实性(如引资料);起证明作用(如引名人名言或格言等作理论论据)。常见表现手法的作用象征借助某一具体事物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或感情,特点是利用象征物与被象征物之间的某一特点(内容)得到含蓄而形象的表现,增强文章的表现力,象征手法的“托义于物”也就是“借此言彼”,主旨含而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