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开挖专项施工方案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494828576 上传时间:2022-11-13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9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础开挖专项施工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基础开挖专项施工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基础开挖专项施工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基础开挖专项施工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基础开挖专项施工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基础开挖专项施工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础开挖专项施工方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基坑开挖专项施工方案一、工程概况1.1、 本工程施工范围:由深圳市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设计的工程图纸,兰州国资物业四十佳园工程二标段施工图散水内(除消防工程及涉及消防的通风工程外)土建及水、暖、电、通风、人防、基坑支护及降水工程全部内容。由兰州国资物业投资,深圳市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设计,金城监理公司监理,中铁十一局集团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承建。1.2、 工程位于兰州市西固区临洗街。本工程主楼地上34层,地下一层为甲类核6级人防兼小汽车库建筑物。结构高度95.64m,基础采用桩筏基础,桩采用人工挖孔灌注桩,以卵石层作为持力层,桩端进入卵石层1倍桩径以上,且不小于1.5m。地下室防水等级

2、为II级,建筑防火分类为一类,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地震加速度0.20g,地震分组为第二组,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中密卵石层桩端极限端阻力承载力标准值fpk=3300Kpa,场地土对混凝土结构具弱腐蚀性,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具弱腐蚀性,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二、施工方案概述6.1、 本工程计划于2011年7月7日开工。6.2、 本工程基础采用桩筏基础,开挖以机械开挖为主,人工开挖为辅,开挖过程中随时控制开挖深度,严禁超挖,基底保留30cm厚土层由人工清理,防止扰动坑底土层。考虑基础开挖深度较深(最深处达7.5m)及勘察设计单位的岩土勘察报告的建议,边坡坡度控制为1:0.5,边

3、坡防护采用土钉墙工艺防护。基础开挖完成后及时通知地质勘探、监理、设计等有关单位共同验槽,确定持力层准确无误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人工挖孔桩施工前先试挖孔1个,以确定人工挖孔及扩头条件。待试验桩完成后,设计单位出具相应的试验报告及相应的施工图做出调整后方进行大规模的挖孔桩施工。挖孔桩以卵石层作为持力层,桩端进入卵石层1倍桩径以上,不小于1.5米。筏板厚度1.8米三、施工准备熟悉图纸、会审施工图,领会施工组织设计意图。提出主要材料、施工机具规格和需用量计划,并逐步落实供货单位及进场时间。对建设单位提供的坐标和水准点进行复核,做好轴线控制桩位和半永久性水准点,作出放线测量报告并及时与建设方会签。搭设

4、施工临时设施,敷设现场临时水电供应管线。确定设备设置位置,按顺序组织设备就位安装。现场排水沟及排水和降水设施准备完毕。四、施工工艺及方法4.1、基坑开挖施工工艺流程图(1)基础开挖采用挖掘机从东侧向西侧开挖,第一步挖深2m,以下每步*挖深1.5m,共计4步挖完,预留300mnS土方由人工配合清槽。(2)在开挖过程中,先挖出基坑边缘土,为护坡创造条件,并配备专职测量员,机械大开挖接近基底时,应由测量员测设距离基底300mm勺标高,每隔3m在槽帮上钉水平标高木桩,人工泊槽时用300mnfe准尺杆随时以木桩为准校核槽底标高,最后由两端轴线(中心线)引桩拉通线检查距槽边尺寸,确定槽宽标准,根据此来修整

5、槽帮,最后清除槽底土方。考虑基础开挖深度较深(最深处达7.5m)及勘察设计单位的岩土勘察报告的建议,边坡坡度控制为1:0.4。(3)土方开挖应从上到下分层分段依次进行。随时作成一定坡势,以利泄水。(4)在开挖过程中,随时检查槽壁和边坡的状态。深度大于1.5m时,根据土质变化情况,应做好基坑的临时支撑准备,以防坍陷。(5)在机械施工挖不到的土方,配合人工随时进行挖掘,并用手推车把土运到机械挖到的地方,以便及时用机械挖走。(6)基坑开挖的土方,根据场地实际,全部外运。(7)基坑开挖及验收合格后,应及时进行下道工序施工,避免因下雨等其它情况对基底土壤承载力的影响。4.3质量标准基坑开挖允许偏差项次项

6、目允许偏差(mm)检验方法1标图+0.00-50水准仪检查2长度、宽度-0.00由设计中心向两边拉尺量3边坡陡度不允许偏陡坡度尺检查五、安全文明施工控制措施基坑开挖安全控制措施进入现场必须遵守安全生产六大纪律。挖土中发现管道、电缆及其它埋设物应及时报告,不得擅自处理。挖土时要注意边坡的稳定性,发现有裂缝及倾坍可能时,人员要立即离开并及时处理。人工挖土,前后操作人员间距离不应小于23m,堆土要在1m以外,并且不得超过1.5m,配合挖土机的清坡、清底工人,不准在机械回转半径下工作。清坡清底人员必须根据设计标高作好清底工作,不得超挖。如果超挖不得将松土回填,以免影响基础的质量。机械挖土,启动前应检查

7、离合器、钢丝绳等,经空车试运转正常后再开始作业。机械操作中进铲不应过深,提升不应过猛。机械应停在坚实的地基上,如基础过差,应采取走道板等加固措施,不得将挖土机履带与挖空的基坑平行2m停、驶。运土汽车不宜靠近基坑平行行驶,防止坍方翻车。向汽车上卸土应在车子停稳定后进行,禁止铲斗从汽车驾驶室上越过。每日或雨后必须检查边坡及支撑稳定情况,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继续工作。基坑四周做1.2米高的临时围栏,并用密目网封闭,1米以内不得堆土堆料。夜间设红色警示标志。场内道路应及时整修,确保车辆安全措施,各种车辆应有专人。文明施工控制措施本工程周边居民较多,为保证不扰民,做到文明施工,施工过程中我们将采取如下措施

8、:选择低噪音机具进行施工。严格遵守兰州市建委夜间施工作业时间规定,合理安排施工时间。早7:00至晚22:00施工。夜间照明用的铺灯和碘鸨灯采取低照,并且在施工操作层满挂密目安全网,形成遮光带,以最大限度降少夜间对居民楼的光污染。夜间不作业时关闭所有大型照明设施。现场木工棚和搅拌站采用吸音材料进行封闭降噪处理。振捣混凝土时严禁振捣钢筋和模板,必要时采用无声振捣棒,以降低噪音污染。加强对操作人员的教育,早晚施工不大声暄哗,建筑物资轻拿轻放,不从上往下扔东西,并做好施工中的计划调控。用声级计随时测现场噪音级数,控制噪音不超过国家规定范围。六、预防坍塌事故的应急措施选择适合的基坑坑壁形式基坑施工前,首

9、先应按照规范的要求,依据基坑坑壁破坏后可能造成后果的严重性确定基坑坑壁的等级,然后根据坑壁安全等级、基坑周边环境、开挖深度、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施工作业设备和施工季节的条件等因素选择坑壁的形式。当坑基顶部无重要建(构)筑物,场地有放坡条件且基坑深度010m时,可以优先采用坡率法。采用坡率法时,关键是要确定正确的坡率允许值。一般坑壁的坡率允许值可按工程类比的原则并结合已有稳定边坡的坡率值分析确定。如:土质均匀良好的硬塑粘性土,当坡高小于5m时,坡率允许值可确定为:1:1.001:1.25。若坑壁土质较软或基坑顶部边缘附近有较大荷载,坡率允许值还必须采用圆弧滑动法进行稳定性分析确定。当施工场地不能

10、满足设计坡率值的要求时,应对坑壁采取支护措施。选择支护结构,首先要确定基坑坑壁的安全等级。按照规范的要求,坑壁的安全等级按其损坏后可能造成的破坏后果的严重性、坑壁类型和基坑深度等因素,确定为、二、三级。加强对土方开挖的监控基坑土方一般采用机械挖法,开挖前,应根据基坑坑壁形式、降排水要求等制定开挖方案,并对机械操作人员进行交底。开挖时,应有技术人员在场,对开挖深度、坑壁坡度进行监控,防止超挖。对采用自然放坡的基坑,坑壁坡度是监控的重点,当出现基坑实际深度大于设计深度时,应及时调整坑顶开挖线,保证坑壁坡率满足要求。加强对支护结构施工质量的监督建立健全施工企业内部支护结构施工质量检验制度,是保证支护

11、结构施工质量的重要手段。质量检验的对象包括支护结构所用材料和支护结构本身。对支护结构原材料及半成品应遵照有关施工验收标准进行检验,主要内容有:(1)材料出厂合格证检查;(2)材料现场抽检;(3)锚杆浆体和混凝土的配合比试验,强度等级检验。对支护结构本身的检验要根据支护结构的形式选择,如土钉墙应对土钉采用抗拉试验检测承载力、对混凝土灌注应检测桩身完整等。加强对地表水的控制在基坑施工产前,应摸清基坑周边的管网情况,避免在施工过程中对管网造成损害,出现爆或渗漏。同时为减少地表水渗入坑壁土体,基坑顶部四周应用混凝土封闭,施工现场内应设地表排水系统,对雨水、施工用水、从降水井中抽出的地下水等进行有组织排

12、放,对坑边的积水坑、降水沉砂池应做防水处理,防止出现渗漏。对采用支护结构的坑壁应设置泄水孔,保证护壁内侧土体内水压力能及时消除,减少土体含水率,也便于观察基坑周边土体内地表水的情况,及时采取措施。泄水孔外倾坡度不宜小于5%,间距宜为23m并宜按梅花形布置。好支护结构的现场监测支护结构的监测是防止支护结构发生坍塌的重要手段。在支护结构设计时应提出监测要求,由有资质的监测单位编制监测方案,经设计、监理认可后实施。监测方案应包括监测目的、监测项目、测试方法、测点布置、监测周期、监测项目报警值、信息反馈制度和现场原始状态资料记录等内容。监测项目的内容有:基坑顶部水下位移和垂直位移、基坑顶部建(构)筑物变形等。监测项目的选择应考虑基坑的安全等级、支护结构变形控制要求、地质和支护结构的特点。监测方案可根据设计要求、护壁稳定性、周边环境和施工进程等因素确定。监测单位应定期向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通报监测情况,当监测值超过报警值时应立即通知设计、施工和监理单位,分析原因,采取措施,防止事故的发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