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排水设计步骤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494802741 上传时间:2022-07-31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20.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给排水设计步骤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给排水设计步骤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给排水设计步骤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给排水设计步骤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给排水设计步骤》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给排水设计步骤(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高层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设计步骤基本设计步骤(仅供参考)一、设计条件 (一) 、建筑部分 1、熟悉建筑资料,了解建筑性质及分类(该建筑属于几类高层 建筑?主要作为消防系统设计依据) ; 2、熟悉建筑平面及功能布置,确定用水点(排水点)位置; 3、通过对整体建筑进行给排水(含屋面雨水)初步布置确定建 筑布局是否合理?如不合理在那些部分需要修改(主要为设备间尺 寸、管道井位置及数量、用水点尽量上下对齐、配电间移位等)? (二) 、电气部分 1、根据建筑布置确定电气系统(主要为总配电室和分层配电间) 是否对给排水系统布置有影响; 2、对弱电系统采用同样方法处理; 3、对建筑布置

2、中特殊功能房间采用同样方法处理; 4、 如上述布置对给排水系统布置有影响应提出合理的修改意见。 (三) 、给排水部分 1、根据建筑条件选择相关建筑给排水设计规范; 2、初步确定设备间布置地点(规格是否合理)? 3、根据建筑布置熟悉各给水点(生活冷水系统、热水供应系统、 消防给水系统等)位置; 4、根据建筑布置熟悉各排水点(生活污水系统、消防后事故排 水系统、屋面雨水系统等)位置; 5、初步确定屋面(含各分区)生活或消防水箱设置位置; 6、熟悉或初步确定各管道井(尽量相对分散布置)位置。 二、设计步骤 (一) 、建筑给水系统 1、确定建筑给水引入点(一般为两点引入)及控制方式一般为 两阀(闸阀、

3、止回阀各一)一表; 2、根据市政给水资料确定采用市政给水余压供水区间(一般为 从建筑地下部分至上部三-四层) ; 3、根据建筑功能分区和用水点资料确定建筑上部生活给水系统 分区(一般分区原则为按建筑高度 35-60 米分区,建筑要求供水等级 越高则分区建筑高度越小; 另外要考虑相同建筑功能的空间尽量在相 同供水分区内) ; 4、确定屋面(含各分区)生活或消防水箱设置位置(水箱容积 及形状规格等根据计算结果确定) ; 5、根据给水分区对各用水点进行优化的给排水平面布置(各分 区给水立管可以设置在一个管道井内方便检修维护; 除特殊要求外一 般不考虑分层给水计量;除特殊要求外一般应考虑分层给水控制;

4、给 水管线布置应水力条件良好;确定给水管线材质-方便水力计算查相应水力计算表) ; 6、标注给水立管编号并绘制管道井大样图,注意分层给水支干管应与相应分区给水立干管连接; 7、根据给水管线平面布置绘制给水轴测图,编制给水水力计算表(注意是否有集中热水供应;一般只需要对有代表性的给水管线进 行详细的水力计算,其它可以根据该计算结果参考确定流量、管径、 水头损失等参数) ; 8、根据水力计算结果确定整个建筑给水系统的管径(避免片面 根据计算结果频繁变换管径) ;根据水头损失计算资料确定建筑给水 设备所需要的设计扬程 (最上区应考虑屋面消防水箱采用生活水泵供 水) ;根据流量计算资料确定建筑给水设备

5、所需要的设计流量; 9、如建筑有设置中水系统要求其系统设计参考以上步骤; 10、图纸完善及设计和计算资料整理。 (二) 、建筑排水系统 1、根据市政排水资料确定建筑排水的总体走向(建筑污水汇集 后一般通过局部污水处理构筑物至化粪池后排入市政排水管网, 根据 建筑规模化粪池可以多处设置; 注意室外排水检查井设置间距要求和 污水流经化粪池等构筑物存在局部水头损失) ; 2、根据市政排水情况和建筑功能确定排水体制(即排水系统是 否采用分流制-如建筑设置有中水系统则必须分流) ; 3、根据建筑给水系统布置进行优化的排水系统平面布置(排水 系统一般不分区,一般需要设计专用或共用辅助通气立管;排水立管 应

6、尽量上下取直贯通;排水立管中部、下部及出户横管处应设置专用 消能管件;建筑中下部排水水封应安全可靠-一般选择 S 型水封;排 水管件一般选择自带检查口型) ; 4、对建筑地下部分进行排水管线平面布置(除正常排水点外设 备间等一般应设置集水井排可能出现的积水并采用排(潜)污泵提升 排除) ; 5、确定排水管线材质(一般选择金属管材或加厚塑料管,排水 出户横管最好选择金属管并做加强防腐措施) ; 6、绘制排水系统轴测图,进行排水系统水力计算(主要确定排 水管径、敷设坡度、专用通气管管径;排水管出户标高应根据建筑的 基础结构资料和市政排水资料确定) ; 7、建筑室外排水系统的优化平面布置及水力计算(

7、主要确定排 水管径、敷设坡度、埋设深度) ; 8、图纸完善及设计和计算资料整理。 (三) 、建筑雨水系统 参考建筑排水系统和雨水排除系统(教材资料)设计(屋面雨水 经雨水斗收集后通过雨水立管排建筑户外雨水井与室外雨水系统汇 集,雨水立管一般设置在建筑室内专门雨水管道井内;注意暴雨强度 公式选择和重现期确定) 。 部分普通高层建筑室内雨水系统一般由建筑专业考虑。 (四) 、建筑热水系统 参考建筑给水系统和热水供应系统(教材资料)设计。 注意事项: 1、热水用水点不同于冷水用水点; 2、高层建筑供应热水系统必须设计回水管路(循环泵扬程一般 小于 2 米)热水系统沿程温降一般选择 510 , (要求

8、越高温降越小) ; 3、热水系统分区基本同冷水系统分区,热交换装置一般设置在 各分区或集中设置在设备间内; 4、需要进行主要部分(热媒选择;热媒耗量、热水部分耗热量 计算、热交换装置选择等)的热工计算(热水量计算应注意热水计算 温度和用水当量查表方法) 。 (五) 、建筑消防系统 严格执行现行高层建筑防火设计规范 。 根据建筑等级和功能要求进行消防系统设计 (主要为建筑消火栓 给水系统、 喷淋给水系统、 消防器材配置等, 其它消防系统暂不考虑) 。 (五一)消火栓给水系统 1、根据规范及建筑等级和建筑功能确定消火栓系统消防喷枪使用支数【一般为四六支喷枪动作,即消火栓系统消防设计流量为 2030

9、L/s(注意消防电梯前室必需布置消火栓(含消防立管)并且该 消火栓不计算在动作消防流量之内) ;根据该参数计算设备间消防水 箱的消火栓系统贮水容积=设计流量*消防时间(一般不低于二三个 小时)和屋面消防水箱容积(一般二类高层消火栓系统为不低于 12m3,一类高层为不低于 18m3,; ) 2、根据建筑高度进行消火栓系统的竖向分区(理论上每个分区 建筑高度应不超过 100 米(原规范为 80 米) ,实际工程应用一般根据建筑等级采用 6080 米,等级越高分区高度越小) ;2、根据建筑平面布置确定消防立管的设置位置和数量(详见附件中的参考资料部分) ; 3、根据立管布置进行消防系统的平面布置主要

10、内容为:消防管道井位置、消防立管位置及数量;消火栓位置及配置参数、室外平面布置图中应绘制水泵结合器 (一般每个分区均需要设置)数量及位置、消防器材位置及数量和配置参数、设备间布置-消防泵一般应设置试 验管线,排水进入积水井(消防立管一般应在各分区建筑室内和室 外分别连接成环状) ; 4、绘制消火栓系统给水轴测图,进行水力计算(确定消防给水 流量、管线管径、各设计管路水头损失等) ,选择消防给水设备(一 般选择成套设备, 一般每个消防分区选择一套设备) 并根据设备 ; (水 泵)实际参数(主要为扬程选定值一般会大于计算扬程)结合水头损 失计算结果进行节流孔板的计算 (设置节流孔板的目的是保证每个

11、消 火栓处的实际出流量为 5 L/s。实际工程中节流孔板设置依据为消火 栓栓口处工作压力应不超过 4050 米水柱) ; 5、注意建筑最上一个分区应在建筑屋面设置屋面试验消火栓; 6、消防器材选择及数量应根据建筑消防器材配置设计规范 计算确定(消防器材每个配置点应不少于两具) ; 7、图纸完善及设计和计算资料整理。 (五二)喷淋给水系统 1、根据规范及建筑等级和建筑功能确定喷淋给水系统的设计流 量(也可以根据规范要求的喷水强度结合作用面积计算确定) ; 2、 根据计算流量确定设备间消防水箱的喷淋系统贮水容积=设计 流量*消防时间(一般为一个小时)和屋面消防水箱容积(设计流 量*消防时间 10

12、分钟) ; 3、根据建筑平面布置进行喷淋系统的平面布置(注意喷头选型 和数量统计) ,按照每个喷淋分区的喷头数量不超过 800 个(实际工 程中一般应考虑安全系数 35%, 即实际喷头数量一般应少于 800 个) 或静水压力不超过 1.2MPa 进行喷淋系统分区(注意喷淋系统分区与 ; 喷淋管道井位置、 消火栓系统分区的区别) 平面布置图主要内容为: 喷淋立管位置及数量;喷淋系统附件配置参数、室外平面布置图中应 绘制水泵结合器(一般每个分区均需要设置)数量及位置等(喷淋 ; 立管一般在各分区建筑室内宜设计成环状,但室外应连接成环状) 4、根据喷淋系统分区进行设备间喷淋系统平面布置(喷淋泵一 般

13、应设置试验管线,排水进入集水井) ; 5、绘制喷淋系统轴测图,进行水力计算(一般采用流量迭加的 作用面积法计算;计算目的为确定流量、管线管径、水头损失等) ; 6、根据计算结果选择喷淋设备(设备选择及节流孔板计算参考 消火栓给水系统) ; 7、图纸完善及设计和计算资料整理。 高层建筑给水排水系统设计的要点就是将高层建 筑进行经济合理的分区,每个分区既相对独立又存在 有机联系;在设计过程中可以将该高层建筑理解为每 一个分区就是一栋普通多低层或低一类的建筑。 未尽之处请参见如下资料: 1、 附件: 高层建筑给排水设计例题0910; 2、 高层建筑防火设计规范 (现行) ; 3、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 (现行) ; 4、 建筑灭火器材配置规范 (现行) ; 5、 相关教材、设计手册、规范、图集等。 专心-专注-专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