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海大港集装箱码头运作管理、船舶积载信息化建设方案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494782699 上传时间:2022-09-29 格式:DOC 页数:48 大小:1.1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沿海大港集装箱码头运作管理、船舶积载信息化建设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沿海大港集装箱码头运作管理、船舶积载信息化建设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沿海大港集装箱码头运作管理、船舶积载信息化建设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沿海大港集装箱码头运作管理、船舶积载信息化建设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沿海大港集装箱码头运作管理、船舶积载信息化建设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沿海大港集装箱码头运作管理、船舶积载信息化建设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沿海大港集装箱码头运作管理、船舶积载信息化建设方案(4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目 录引言31. 项目研究的目的、意义32. 国内外研究概况53. 主要研究内容、关键技术63.1主要研究内容63.2关键技术73.3需解决的主要问题124. 项目实施方案164.1总体目标164.2实施内容184.3实施方案284.3.1技术路线284.3.2各阶段实施内容284.3.3项目的实施进度305. 试验与分析325.1基础数据建立335.2进口箱处理365.3出口箱处理405.4码头作业机械调度426. 项目推广应用前景及其经济、社会、环境效益43 6.1推广前景43 6.2项目经济社会效益43结束语45参考文献46引言本项目立足于目前泸州港的生产规模和业务需求,并结合其将来的发

2、展前景,逐步加大对系统本身技术含量的投入,提高智能化管理水平、生产调度水平及实际作业的监控水平,使其总体科技水平能够达到我国沿海港口大型专业集装箱码头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期水平。这样一个战略思路被作为本项目系统设计的总体目标。使系统能充分体现出实用性、先进性、开放性、灵活性、安全可靠性以及完备性等几个方面,所涉及到的关键技术主要为:集装箱运作管理、船舶积载、外部信息交换以及商务计费. 本项目针对泸州港内贸箱与外贸箱并行运作、业务流程复杂、随机情况与特殊因素繁多的状况,采用较强的技术手段完成了系统设计、系统功能和信息处理的技术环节,所开发研究的信息管理系统不仅体现沿海大港集装箱码头的业务特点,同时

3、又考虑内河内陆港业务的特殊性。1. 项目研究的目的、意义泸州港具有良好的地理位置和广阔腹地范围,是长江上游的重要枢纽港,集装箱业务是港口的重点方向。作为货物和信息的集散地,集装箱码头不仅与外部需要大量的信息交流和通讯,而且在集装箱码头内部对信息化管理程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西部新兴的一个重要港口,后来居上、高起点、跨越式发展是必由之路,建设信息化和智能化系统是集装箱码头发展的必然选择,特别是对深处内陆的中小型集装箱码头而言,如果没有良好的管理和通讯系统,将必然会降低竞争能力,逐渐失去在市场中的地位。因此根据泸州国际集装箱码头的战略位置及业务特点,确立一个正确的战略思路和一套完整的、切实可行、

4、行之有效的码头管理系统设计方案则显得尤为重要。随着企业经营活动的市场化、全球化,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提高企业的作业效率和经济效益,必须加强企业各个部门的相互协作以及企业的整体运作;另一方面现代化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管理、Internet/Intranet的应用,使信息高度集成和共享已经成为可能,为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企业的整体效益,必须走企业全面信息化道路,建立企业信息网络。该系统的开发与应用将成为西部内河港口现代化管理的示范,极大地提高泸州港的地位与形象,提高该港的管理水平、生产效率和竞争能力,为泸州港成为西部枢纽港奠定坚实的基础。另外,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和

5、物流发展的需求,内陆的公路、铁路集装箱中转站和物流中心将得到飞速发展。本项目是结合我国目前主要的集装箱码头的现状:尽管多数码头已具备并使用了计算机管理系统,但也只是局限于满足码头业务管理的最基本的需求,解决实际生产中的最基本的问题。尤其是内河及西部中小集装箱码头信息化水平低,作业不规范,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经验不足,从而也导致了在不同程度上制约了码头综合能力的进一步的挖掘和提高。从这几个方面作为研究开发的切入点,真正使先进的核心技术、关键技术融入到企业的生产管理之中,使专有技术有可能直接转化形成规模生产能力,提高企业的自身效益。始终贯彻以企业需求为基础,信息化管理为核心,技术产品市场化为导向这一

6、宗旨,提高集装箱运输作业整体效益和效率,带动我国集装箱运输领域的技术更新换代和产业技术升级。促进西部及内河集装箱运输的发展,提高中小集装箱码头的管理水平,为未来通过技术集成将货物流、箱流、信息流紧密联系起来,开发出适应不同规模和层次的模块化集装箱码头智能系统具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2. 国内外研究概况近年来,我国的一些集装箱港口在信息化建设上开始引进先进技术,如“九五”期间开展的“EDI示范工程项目”,中国远洋运输公司、天津港、青岛港、上海港和宁波港引进了瑞典Frontic公司的Amtrix EDI系统软件取得了初步成功;深圳、上海等少数港口开始采用智能卡技术;一些港口,特别是中外合资的集装箱码

7、头采用国外先进的系统,包括无线通讯技术等,但同时也存在着价格成本高,与国内现有生产管理模式的业务处理流程不近吻合,维护困难等诸多问题;而该领域的国内软件又存在其它方面的问题,从总体上看,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多数港口的集装箱管理系统只是停留在数据的计算、统计、查询等最基本的功能上;港口集装箱管理系统多种多样,规范化和标准化程度不够;现有的技术分散,没有统一和系统的综合和集成,作业效率低,人工干预的因素多;系统集成远远不够,内部通讯和外部通讯与系统的联系不紧密,存在大量的重复劳动和手工操作;系统只是初步解决了简单作业问题,智能化还有很大差距; 国外航运和港口发达的国家和地区毫不例外地在集装箱港

8、口智能化管理方面十分重视,并取得了快速发展,基本上实现了现代化管理,个别港口在智能化管理方面取得了突破。远程预定、无线识别、车辆定位、智能优化调度、手持电脑、机载电脑、自动积载、电子数据交换等技术已经基本成熟,并得到了广泛应用。 香港的HIT、新加坡帕西尔潘江集装箱码头、美国的奥克兰港、荷兰的鹿特丹港、日本的川崎港、台湾的基隆等世界著名的集装箱港口与码头,其年吞吐量都在数百万至上千万标箱的规模。不具备较高水平的自动化、智能化信息管理系统,则将很难确保集装箱管理的有条不紊与正常运作。智能化发展最典型的是世界第三大集装箱港口,荷兰鹿特丹港的ECT码头,整个码头基本实现了无人管理,堆场机械、移动车辆

9、都是无人操作。特别是在“集装箱码头智能优化调度”等多项重点的技术领域,上述港口都得以广泛的使用,并达到了较先进的技术水平。3. 主要研究内容、关键技术3.1 主要研究内容今年年初在交通部等国家有关部门的组织下,项目技术承担单位交通部水运科学研究所对我国的西北、西南以及长江流域的泸州港进行了实地调研,特别是通过与泸州港有关领导和技术人员的接触,我们切身感到泸州对发展集装箱业务和信息化建设非常重视,对规划建设现代化集装箱码头充满信心,同时也为本项目的立项与实施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泸州港是位于长江流域中的内陆港,生产规模、规范化管理以及信息化建设正处于起步和发展阶段。尤其是其生产经营模式是以外贸箱

10、为主、内贸箱为辅,内外贸箱共同经营的形式,这势必就带来了与其特有的一些复杂性:业务单证不统一规范,基础信息的获取不及时,同时要兼顾内陆场站、船公司、货运代理的部分职能等。这就要求信息管理系统不能照搬沿海大码头的信息处理流程,既要保证信息处理的及时准确,又要充分考虑其的特殊性、复杂性与容错性,则是本项目的一项主要研究内容。3.2 关键技术信息化建设在如何与生产管理有机结合,既能充分发挥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技术水平,又能满足各生产环节的需求,达到国外或沿海某些集装箱码头能对生产作业实现智能化管理、优化调度,并为企业的管理层提供相关的辅助决策手段这样一个技术水准的问题上,本项目的设计方案应着重致力解决

11、集装箱的运作管理、船舶积载系统、与外部信息交换系统和商务计费系统这四个方面的关键性问题:集装箱运作管理 从服务台办单,检查口收发箱,集卡进出闸,到中控调度,船舶进出口,CFS(泸州港集装箱码头具备CFS拆装箱库及场地)拆装箱均能与码头实际运作相配合,尽量缩短操作时间,为货主提供快捷和优质的服务。另外还有尽善尽美的每日报表,随心所欲的数据查询。上述的一切则需要系统要具备一套完善、合理的信息处理流程和数据库设计,绝对要避免信息的二次处理、重复录入以及信息提供不完整、不准确等现象的出现。(见下图)EDI报文集装箱运作业务流程安排场位码头制订收箱计划预约出口装箱单 检查口收箱集港 进场 中转装船计划和

12、预配 船公司 船期、进口舱单和船图 进口箱堆场 出口箱堆场 船舶积载直提 装船船图和装船报告 卸船报告 提箱 卸船港务局调度 理货公司码头制订卸船计划 检查口放行 出口 进口 中转 直提船舶积载系统如何实现最高效率的集装箱装卸顺序,减少倒箱率,系统则需按不同的箱型、尺寸、重量级别和目的港,再根据船舶本身的属性与稳性,制定出直观详细的船舶积载图,并提供科学合理、精密准确的“装卸船计划”和“作业场地计划”,来全面提高码头装卸的实际作业效率,减少船舶在港停泊时间。此外系统还应拥有显示船舶及堆场资料(表格数据、图形界面等)的功能,便于按实际情况策划理想的集装箱装卸顺序。如示意图:与外部信息交换系统减少船舶在港停时,加快集装箱在港的周转,实际上就是提高信息处理的准确性与速度,而这一切又将取决于基础信息的采集、获取和发送的及时与否。一个企业的信息管理系统是否能有效解决系统本身与外部进行信息交换这个问题就显得格外地重要。尽管目前与泸洲港有着密切业务关系的业务伙伴有些暂不具备进行电子数据交换的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