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事体育志工意愿调查之研究以辅仁大学体育学系为例昆山电子历程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494778125 上传时间:2024-01-22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228.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事体育志工意愿调查之研究以辅仁大学体育学系为例昆山电子历程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从事体育志工意愿调查之研究以辅仁大学体育学系为例昆山电子历程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从事体育志工意愿调查之研究以辅仁大学体育学系为例昆山电子历程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从事体育志工意愿调查之研究以辅仁大学体育学系为例昆山电子历程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从事体育志工意愿调查之研究以辅仁大学体育学系为例昆山电子历程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从事体育志工意愿调查之研究以辅仁大学体育学系为例昆山电子历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事体育志工意愿调查之研究以辅仁大学体育学系为例昆山电子历程(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從事體育志工意願調查之研究以輔仁大學體育學系為例詹建人1、廖敏淑1、羅旭壯2、陳應仁11臺灣 臺南市 710崑山科技大學體育室 2臺灣 臺北市 116中國科技大學休閒事業管理系通訊作者:詹建人地址:710台南縣永康市大灣路949號傳真號碼:(06)2727175-230電子郵件 jensenmail.ksu.edu.tw摘要本研究所使用之工具為輔仁大學體育學系學生從事體育志工服務意願問卷調查,分析收回之63份有效問卷後,所得結果如下:一、有參與專業訓練與沒有參與專業訓練之志工,在持續參與服務次數多寡上並無顯著的差異(P.05)。二、參與專業訓練的體育志工對訓練過程滿不滿意與持續參與服務次數多寡

2、上並無顯著的相關(P.05)。三、參與專業訓練之體育志工在服務過程中對專業能力發揮情形滿不滿意與持續參與服務次數多寡上並無顯著的相關(P.05)。四、參與服務前對目標瞭不瞭解與持續參與服務次數的多寡上,並無顯著相關。五、對目標瞭不瞭解的體育志工與在參加前從同學、老師、公佈欄得知的訊息,兩者之間,並無顯著的相關(P.05)。六、在參加前,從同學、老師、公佈欄得知的訊息與持續參與服務次數的多寡上,有顯著的相關(P.05)。七、在參與動機上,男女之體育志工並不會因性別不同而有所差異(P.05),大部分以為了學習新的知識與工作磨練為主,而與持續參與服務次數有相關的動機是在工作中獲得自我肯定與自我信任、

3、可以結交與認識新的朋友。八、在人格特質上,男女之體育志工不會因性別不同而有所差異(P.05),且和持續參與服務次數的多寡上,並無顯著的相關(P.05)。關鍵詞:體育志工壹、緒論一、研究動機近年來,大專院校學生自動自發舉辦各種社會服務活動,已成為一股熱潮,但是社會風氣的改變,時代不斷地在進步,邁向兩千年新世紀之際,確實人論及大專學生的心態與行為,每每批評彼等的急功近利,眼光短淺,只顧個人前途,不關心國家大事。以輔仁大學社會系利用社會態度量表對大學生的價值觀進行分析研究,的確發現當今我國大學生價值觀的轉變之一是由義的價值轉到利的價值,由利再轉到享受,與時人之批評有吻合之處(張銀富,1985)。大學

4、生是構成大專院校的主體,也是社會未來的中堅,如何使學生在校時多參加志願服務團體以培養其服務美德,不僅能增進其對社會的瞭解,也可激發其愛鄉愛國的習性,此為本研究動機之一。此外,輔仁大學體育學系積極招募並培訓體育志工,開始於幼稚園、托兒所、夏令營等地服務,跆拳道隊和足球隊也加入志工行列,深入各小學做各項服務,志工都是以輔仁大學體育學系同學為主,服務的內容包括體能遊戲與體育教學以及對災區的小朋友作心靈的復建工作,也帶領小朋友一起清掃環境;而如何讓更多同學拿出熱忱加入志工服務的行列,提高他們的參與熱忱一直是志工行列推動人員的目標。受訪的青年當中,有八成的人表示願意參加志願服務工作,其中,女性受訪者有8

5、3.7%的人表示願意參加志願服務,男性受訪者有73.5%的人表示願意,如此會有10.2%的差別是否因性別的不同而有所差異是本研究所要探討的重點,希望經過調查與比較之後,可供日後在尋找人力時之方向,並期能具有參考的價值,且為體育志工開拓一成長的空間,此為本研究動機之二。二、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在於探討輔仁大學體育學系男女生參與志工服務之動機及人格特質上有何不同,參與專業訓練的滿意度、服務過程發揮的滿意度、對服務目標的瞭解上與持續再參與的次數有何相關,以便對培訓下一批志工人員能提供有利之參考。三、研究問題(一)探討不同性別對於參與體育志工行列之參與動機上是否有顯著差異?(二)探討不同性別對於參與體

6、育志工行列之人格特質上是否有顯著差異?(三)探討有參與專業訓練之體育志工和持續服務次數多寡是否有顯著相關?(四) 探討有參與專業訓練之體育志工在服務過程中對專業服務的滿足感和持續服務次數多寡是否有顯著相關?(五)探討體育志工在服務前對目標的瞭解與持續服務次數多寡是否有顯著相關?四、研究假設(一)不同性別對於參與體育志工行列之參與動機上無顯著差異。(二)不同性別對於參與體育志工行列之人格特質上無顯著差異。(三)有參與專業訓練之體育志工和持續服務次數多寡無顯著相關。(四)有參與專業訓練之體育志工在服務過程中對專業服務的滿足感和持續服務次數多寡無顯著相關。(五)體育志工在服務前對目標的瞭解與持續服務

7、次數多寡無顯著相關。五、研究範圍(一)研究對象本研究僅以輔仁大學體育學系參與體育志工培訓與實地參與服務的男女學生為研究對象。六、研究限制(一)所調查出的資料,其真確性取決於每個人對體育志工的瞭解度,且資料的確實性須取決於受測對象的誠實程度,為此研究無法完全掌握之情況。(二)學生方面的調查以來校上課之體育志工學生於課後實施,因故未到校上課者的意見無法納入本研究的分析中。七、名詞操作型定義(一)參與動機:因每一個人參加服務動機皆不同而分為內在動機、組織與工作及內在誘因三方面,內在動機是指經由內在需求以充實自我得到滿足;組織與工作指公眾團体的組織和工作內容為是否參與的變項;內在誘因指以環境、時間,去

8、做為是否參與意願之考量。(二)人格特質:就已參與體育志工之人員特性做區分成觀望猶豫型、保留謹慎型、配合投入型、協調指揮型、全力以赴型等五種類型。(三)參與的專業技能:在各項目志願工作的內容不同而所需之技能也不同,因此造就是否因不會此技能而不參與或為了學習此技能而加入。貳、文獻探討當下台灣從事志工服務的團隊不在少數,並且於成效上早已獲得社會各階層相當高的評價。行政院青輔會(1998)體育志工於八十八年六月份正式成立後,於近年來有不少的服務活動,在運動領域中或許只是一開端。溫健蠶(民1997)研究中發現,國內青年不論其性別、年齡、教育程度、社經地位或居住地等人口變項,都對志願服務的意願與認知有相當

9、程度的影響,更發現可以學習許多社會經驗為男性青年願意參加志願服務的主要原因。另外王麗容(1992)探討婦女志工的個人特質、參與動機、工作滿足以及持續參與的意願之關係發現,有高達93%的女性志工願意再繼續參與服務,而以內在滿足(成就感、自尊感、勝任感等)為主要參與的原因。因此,本章針對參與體育志工認知上的研究進行探討,並依性別的差異加以分析加入體育志工行列可能的原因。有關於志願服務參與者的研究,大多不出方祥明(1994)所列出的志願服務考量因素之三構面,依重視程度分別排列為內在動機、組織與工作及內在誘因因素;而吳慎慎(1988)針對婦女團體所做的研究中發現,性別角色特質、自我概念與參與服務的動機

10、有關,所以內在動機具有人格特質的變項;另黃永明(1998)認為大學志工的參與動機,組織環境認知和工作滿足呈正相關;再者,何福田(1991)指出大多數參與服務性社團之學生對服務工作具有滿足感皆因具有溝通協調的能力,且並具有服務項目及對象所必備的知識與技能。因此,組織與工作以參與服務工作的專業能力、工作滿意度為變項應能成立。人本心理學家馬斯洛(Abraham H. Maslow)對人類的動機持有一種整體而又分層的看法,他認為人類所有行為均係由需求所引起,依序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愛與歸屬需求、尊重需求及自我實現需求。而人類需求又包含個人與社會兩種誘因,所以內在誘因應可以參與動機做為探討。一、參與動

11、機對於參與動機方面的研究,幾乎都以內在需求為主(目的動機),外在需求(手段性動機)著墨較少。例如何褔田(1991)以大專院校參與服務性社團的學生為對象,大多都以充實自已為參與的主要動機,又與張文真(1995)調查桃園市婦女參與志工服務的動機類型:自助助人、回饋社會、家庭與自我實現、情感滿足、社會接觸、學習新知及求取未來報償相符。此外,鄭貴中(1998a)將工作價值觀列入參與動機的基本取向,另將參與動機分成三構面,如自我與人際發展因素、社會服務因素、社會認可與成就因素。行政院青輔會(1998)的研究也提出類似的區分方式,並將價值觀分成(一)尊重生命價值。(二)善盡社會責任。(三)維護人類的權利。

12、(四)發揮個人愛心。(五)實現自我理想。但是在溫健蠶(1997)的研究中顯示,大學生有無參加服務性社團之自我概念、價值觀、助人行為與人際關係之間並無顯著差異,換言之,大多數的人參與的動機都相當純正。如張銀富(1985)以大專生為主要對象,大部分是為了磨練待人處事能力(佔36.6%)及奉獻自已,服務人群的意願(佔27.1%)。綜合以上的結論,參與動機以利他主義占83.6%最多,其次為社會主義占77%,第三為利己主義占72.5%,第四為政治傾向占67.6%,最後為宗教心占60.7%(黃翠蓮,1998)。一般而言,參與志願服務的意願以環境、時間、工作內容等為主要因素,例如鄭貴中(1998b)以不同性

13、別,收入狀況、居住距離與志工經驗為對象,調查出參與的意願,依平均數高低為活動支援、清潔維護、專業文書工作。雖然大多數的大專生社會服務社團的態度都以若時間配合,偶爾也會參加佔65.8%;不過,劉明翠(1991)指出,志願人員通常會選擇自己能力範圍所及或方便往返之地點服務。不過,李明賢(1993)的研究中指出:對女性來說,影響女性勞動參與意願的因素並不因地區別之不同而有所差異。綜合以上探討,在內在動機方面,對參與動機之各方面研究結果大部分都是屬於正面的動機,並無太大的不同,但是在組織與工作構面中的外在酬賞變項卻是著墨最少的,我們認為外在酬賞變項與參與動機這方面,應有所關聯才是,但外在酬賞的因素牽涉

14、的社會層面甚廣,已超出本身能力所及,故本研究仍以內在誘因為主。二、人格特質溫健蠶(1997)在研究中發現,性別角色特質中自我概念越弱者,從團體中滿足情感的需求越強,自我概念越強者,其學習的需求則越強;也就是說,希望能獲得自我成長、自我實現以及較傾向男性特質的婦女志工,其參與服務動機就越強,此為本研究為何將人格特質列為重點之原因。郭芳汝(1997)將志工的生活型態分為積極上進型和熱愛運動型兩種,我們再將這兩種生活型態分為個別化類型,如馬慧君(1996)利用訪談法以埔里地區五個志願服務團體為對象,在質的方面,歸納出五個志工的參考類型:如觀望猶豫型、保留謹慎型、配合投入型、協調指揮型及全力以赴型。志

15、工偏向外傾特質的人數較內傾特質者多(嚴幸文,1992),而且,經常參與社會服務性社團的同學給人的觀感都甚為良好。包括張銀富(1985)研究得知更為成熟、樂觀、負責佔43.8%,更具親和力、容易相處佔26.7%,行動能力較強佔15.5%,而更富有愛心則佔11.8%。三、參與服務的專業能力參與能力係指學生具有社團服務項目與對象所必備的知識與技能,何褔田(1991)使用訪談法調查數所公私立大專院校之課外活動組老師、主任等人員等,所得結論對於參與服務性社團的學生大多具有所需的服務能力,且大多對服務感到滿意。但是經費不足是一般服務性社團最主要的困難因素(53.4%)。其次是沒有足夠的社會資源及沒有專門的指導老師佔17.4%及17.3%。(張銀富,1985),我們認為前者牽涉到社團經費為多,較不能控制,後者牽涉到專業知能的指導與學生參與服務的專業能力相關,所以後者為本研究之重點。在工作滿足感上,黃永明(1998)針對大學生志工整體工作滿足構面分為督導滿足、工作伙伴滿足、褔利獎賞滿足、訓練滿足、工作本身滿足、環境滿足、工作意義滿足、和社會評價滿足,其中以督導滿足、工作回饋性、工作自主性、表達社會責任感與同事關係為影響工作滿足的重要因素,同時也表示大學生組織環境認知參與意願和工作滿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