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生命生态与安全》教案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494775387 上传时间:2023-08-31 格式:DOC 页数:39 大小:7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下册《生命生态与安全》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三年级下册《生命生态与安全》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三年级下册《生命生态与安全》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三年级下册《生命生态与安全》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三年级下册《生命生态与安全》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三年级下册《生命生态与安全》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下册《生命生态与安全》教案(3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备 课 本学校 牟坪中心小学科目 生命生态安全年级 三 年 级 班教师 20192019学年下期第一单元 热爱生命1、生存的家园一、教学内容: 教材第14页二教学目标:1、懂得不同的生物要依赖于不同的生活环境;2、知道有许多生物与人类分享着共同的家园;3、了解人与动物在营建生存环境方面有何差异。三、教学重难点:重点:引导学生去发现、总结规律。难点:弄清人与动物在营建生存环境方面有何本质区别。四、教学过程:(一)生命小问号谈话导入:燕子春来秋去,牛羚长途迁徙,鲑鱼逆流洄游它们究竟在寻找什么呢?它们为什么奔波呢?(二)探索新知1、生命小博士引导观察教材插图,说一说:各种生物分别适宜生存在什么样的环

2、境中?你知道吗?在我们的周围都有哪些小动物与我们共同分享着地球这个美丽的大家园?读教材P2页的两个小故事,结合插图理解,然后分组讨论读后的感想。(生命的脆弱与不屈)2、生命小智慧人类是怎样学会营建家园的?距今20万年200万年的远古人类:结群而居,狩猎为生,学会用火,能制造简单的石器。 (旧石器时代)迁徙到地势较平坦的地区,搭建窝棚、精细磨制石器,尝试圈养动物。(新石器时代)迁徙到平原或河谷地带,刀耕火种、开荒垦地、营建家园,过上了定居的农耕生活。 (原始农耕时代)3、动手操作: 画一画你心中的美好家园。(三)全课小结。人与动物在营建家园方面是有本质区别的:动物可以通过迁徙寻找到适宜生存的家园

3、,人类能依靠自己的智慧和劳动创建自己理想中的美好家园。板书设计: 1、生存的家园牛羚水草丰茂的草园 蓝鲸辽阔的海洋 鸟儿森林和湿地 小鲑鱼僻静清澈的淡水区 动物迁徙 寻找到适宜生存的家园 人类 用智慧和劳动创建自己理想中的美丽家园 2、生命健康的守护神教学内容:教材P58页的全部图文教学目标:1、让学生明确预防接种的重大意义。2、了解人类研制发明预防接种疫苗的艰辛历程。3、教育学生积极参加预防接种、保障身体免受疾病的折磨。教学重难点:了解预防接种各种疫苗对保障人体健康的重要意义。教学方法:调查、讨论课时安排:约2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小朋友们一定都打过很多预防针吧?那么有谁知道:无病无痛

4、的我们为什么非要去打那些预防针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探讨的问题 (板书题目:生命健康的守护神)二、探究新知:1、牛痘的故事牛和人都会被牛痘病毒感染而致病,但不会致命。天花病毒与牛痘病毒相似,但更具危害性,很容易致人死亡。几千年来,天花夺去了亿万人的生命。有人发现,被牛痘病毒感染过的人,体内会产生一种抗体,这种抗体抵抗牛痘病毒和天花病毒再次侵害人体。 (牛痘疫苗预防天花)2、生命探索:接种疫苗,预防疾病 古代,中国医生发明了“人痘苗接种” 预防天花 18世纪末,发明牛痘接种,消灭了天花;1889年,狂犬疫苗问世,征服了狂犬病;1921年,“卡介苗”研制成功,预防结核病;1928年,“百日咳”疫苗诞

5、生;1982年,高效乙肝疫苗诞生。.使用抗生素,消炎杀菌。1928年,英国细菌学家弗莱明发明“青霉素”,使人类平均寿命增长了10年。由于个人的体质差异,有的人会对某些抗生素产生过敏反应,对此类人群滥用抗生素有可能致其死亡。注射青霉素制剂之前,必须要先做皮试。皮试15分钟无过敏反应方可注射。三、全课小结。(略)四、布置作业:查看你的预防接种证,看看从小到大,你都打过哪些种预防针?板书设计: 2、 生命健康的守护神3、 美丽的藏族聚居区教学内容:P912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藏族聚居区的基本自然环境以及人们衣食住行的习俗。2、从人们衣食住行的方式了解到这不仅是环境影响的结果,更是人们长期积累的应

6、对环境的生存智慧。3、从藏族聚居区自然环境、人们的日常生活方式和节日庆典等角度,体会、感知藏民族敬畏自然的生命情怀。教学重难点:了解藏民族民俗文化;三年级的小学生缺乏生活经验,要从藏族聚居区的自然环境和藏民族日常生活的方式去理解其中包含的智慧有一定的难度。尤其是如何正确理解藏族文化中的宗教情怀。教学准备:四川藏族聚居区的风光照片、旅游画报、胶水、白纸或者纸板两张、彩色笔。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一、生命小问号活动一:词语集合引导学生展开头脑风暴,围绕“四川藏族聚居区”这个核心词,说出自己所知道的相关的词语。问题提出后,教师可以给学生几分钟讨论时间,同时播放一首耳熟能详的藏族民歌作为背景音乐

7、。如果是四川藏族聚居区的学生,对本区域文化非常熟悉,教师也可以在提问的时候要求学生按照集合分类说出相关的词语,比如:地名、食物、歌手等。阅读课文第9页第一部分的文字,欣赏美丽的风光。教材上的4张图片,从上到下,从左到右分别是九寨沟、稻城、贡嘎雪山、海螺沟。活动二:图片全接触提问:你曾见过这些美丽的景观吗?让同学们分享一下在四川藏族聚居区旅游的经历和见闻。如果是藏族聚居区的学生,教师可以给大家看看旅游杂志的相关报道和图片,让大家感受一下在人们眼里,这是多么美丽的一片土地。二、生命小秘密向学生介绍一下四川藏族聚居区的基本地理概况,让学生了解到这里的气候条件并不适合动植物生长,农业产量很低,生存条件

8、并不理想。活动一:猜谜闯关让学生猜谜:教师给出谜题之后,学生把答案选项写在纸上,相互监督,答对的可以闯关进入下一道题,打错的就淘汰。看谁是最后的胜利者。参考以下题例设计与四川藏族聚居区相关的题目。第一关:四川藏族聚居区的地势_。(A.很矮 B.很高)第二关:四川藏族聚居区的气候_。(A很冷 B很热)第三关:四川藏族聚居区的农田里可以种植_。(A西瓜 B青稞)通过这种方式,使学生对生活在四川省的藏族人民的生活情况有个初步的了解。活动二:连线给学生准备好阅读题单,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第10页的课文,让学生把相应的事物与其生产原料用线连接起来。(青稞对应糌粑和青稞酒;牦牛对应奶酪、酥油灯、酥油花、毛织帐

9、篷;绵羊对应藏袍;石头对应房子)。活动三:细说藏袍学生在阅读了解藏族人民日常生活基本状况之后,在教师的引导下制作一幅拼图。教师要指导学生选定一种居住方式,帐篷或者漂亮的石头房子。可以从旅游杂志上剪下来,贴在白纸上,也可以自己试着画在白纸上。把白纸剩余的部分分成三份,一份种青稞,画上青稞田,或者涂成某种指定的颜色;另一份涂成蓝色,代表一个湖或者一条河;剩余的部分涂成绿色,代表草地。从杂志上找到并剪下马、牦牛和羊的图片,贴在图画中草地的位置上。也可以自己画好,涂上颜色,剪下来再粘贴。比一比,看看谁拼的家园最漂亮。活动五:制作玛尼堆先阅读课文了解玛尼堆是什么,教师可补充各种玛尼堆的图片,也可以设计为

10、任务型活动,要求学生收集关于玛尼堆的图片,带到课堂大家一起分享。教师评价要点:玛尼堆不仅被视为供人祈祷的神堆,更重要的事藏族人民居住地区海拔高,地广人稀,气候变化莫测,哪里的人因为游牧或者其他原因需要迁徙,经常会走到空无他人的旷野里,而这个时候看到玛尼堆,就看到了人的痕迹,就意味着有人在此经过,旅行的人就知道自己离人居的地方不远。玛尼堆所传达的信息给人以巨大的安慰和勉励。每个经过的人,都会添加一块石头,是这个“神堆”更高一点,免于风化与消散。让学生依次传递自己刚才制作的拼图,每个人在经过自己的一张拼图上面,贴上一个浅色的圆形,代表一块石头,在靠近河或者湖的地方,依次堆积。最后每张拼图上都会出现

11、一个玛尼堆。活动六:学唱一首藏族民歌,学会一种藏族锅庄舞的舞步让学生了解藏族人民丰富多彩的节日。从节日的庆典方式中理解人们所敬仰的、所期盼的、所喜爱的是什么。从节日的庆典方式中还可以看到人们彼此如何协同欢聚,分享快乐。利用音像资源帮助学生学唱藏族民歌和舞蹈,完成生命小体验部分的活动。 小结全课。4、快乐火把节教学内容:P1316教学目标:1、 初步了解彝族的传统节日“火把节”里各种丰富的活动,感受民族节日活动的多样性和愉悦性。2、 通过多种形式了解彝族人民生活的环境,进一步理解根植于这种环境中的彝族民风民俗。教学重点:了解火把节的各种活动。教学准备:和学生一起收集关于彝族火把节的各种资料。课时

12、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生命小问号1、通过观察教材上的图片激发学生对火把节的好奇,引发对活动的深入了解。2、观察讨论:一组为什么要庆祝火把节?3、教师指导学生观察图片,提问并进行讨论:这是什么民族?他们在干什么?你知道彝族为什么要庆祝火把节吗?活动一:简单介绍四川彝族聚居区的地理位置,了解火把节的来历。二、观察图片,介绍资料。1、火把节的来历2、看14页的两幅图,并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火把节是彝族人的传统节日,代表彝族人民对火的崇拜。活动二:了解火把节中的各种庆祝活动,感受节日文化1、 设计彝族服饰花纹。2、 了解彝族火把节的饮食文化。3、 了解彝族火把节的狂欢达体舞。活动三:感受彝族儿童心中的

13、彝族风貌,加深体验讨论:彝族儿童心中的家乡是怎样的?试画出你心目中的彝族风貌请学生观察插图,教师讲述第一幅图画,(彝族儿童画出自己心中美丽的家园。)板书设计: 4、快乐的火把节 来历:农历6月24日 对火的崇拜 火把节的饮食文化 彝族服饰花纹 第二单元 安全生活5、当心雷雨天气教学内容:P1720教学目标:1、 了解雷雨天气可能存在的危险,增强学生的避险意识。2、 学习掌握雷雨天基本的避险的方法。教学准备:有关雷雨的资料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安全小问号:1、 通过插图中人物的对话,设置悬念。2、 同学们独立观察图画,然后在小组里讨论图中人物的对话和动作3、 猜一猜图中的人们为什么在雷雨天有

14、那样的对话。安全小博士:学习雷雨天避险的基本方法:雷雨天气不能在大树下避雨;雷雨天气雷电可通过金属物击人。安全小卫士:回顾检查学生对雷雨天避险方法的了解和掌握的情况,进一步深化学生对避险方法的认识,使其内化为自身的行为。说一说:看书中的十幅图画当中呈现十种场景,让孩子们观察十副图后通过前面学过的知识说出正确和错误的方法。做一做:让学生回家与家人共同做一个小贴士,进一步将学到的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行为。4、 板书设计: 5、当心雷雨天气雷雨天气不能在大树下避雨。雷雨天气雷电可通过金属物击人。教学后记: 6、小心洪水和泥石流教学内容:P2124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洪水、泥石流对人类财产、生命的重大危害。2、 让学生掌握遭遇洪水、泥石流时的避险与逃生方法。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遭遇洪水、泥石流时的避险与逃生方法。教学准备:图片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一、 活动导入四川省降雨较多,很多沿江、河的县城、乡村都会遭遇洪水、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总结/计划/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