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教学设计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494774403 上传时间:2023-11-12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5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一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八、一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八、一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八、一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八、一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八、一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一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教学设计(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八、总复习第一课时:复习100以内数的认识及加减法教学内容:教材第9293页及相关练习。教材分析:“成长小档案”是对全册教材的复习与整理,包括对数学知识的整理和对学习中有趣事情的回顾两个方面。对数学知识的复习与整理,教材出示了4幅图。而第一幅图虽然呈现的是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但包含了丰富的内容:100以内的数,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含整十数加、减一位数,20以内的退位减法)。这4幅图实际上呈现了5部分内容:100以内数的认识,100以内数的加、减法,认识人民币,认识平面图形,分类与整理。100以内数的认识的复习包括:数数、读数、写数、比较大小、

2、数的顺序、数的序数含义和数的组成;100以内数的加、减法的整理与复习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一是结合直观复习加、减法的算理,二是将算式进行分类整理,三是结合实例复习学过的计算方法,四是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对人民币的复习,既要辨认,又要进行换算和简单的计算;认识平面图形的复习,不但要辨认,还要描述对图形特征的直观感受;对分类与整理的复习,重在经历过程,感受分类与整理的必要性,会用简单的统计表、象形统计图表达整理的结果。对学习中最有趣事情的回顾也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形式上的有趣,二是内容上的有趣。通过对学习中有趣事情的回顾,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全面回顾、梳理

3、、总结所学知识,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计算能力以及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难点是初步了解总复习的方法,感受复习的作用。学情分析:在学生学习相关知识以后,通过系统的复习,对所学知识进行一个回顾整理,进一步加深印象。教学目标:1、通过师生共同梳理,让学生回顾本册所学知识,形成知识框架,感受数学知识的整体性与结构性,初步感受复习方法。2、通过整理与复习,让学生经历总结归纳知识的过程,体验100以内数的意义,熟练地掌握10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方法。3、通过整理与复习,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对100以内数的认识与100以内加法与减法的相关知识。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良好的计算习惯

4、,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点:100以内数的读、写及大小比较;100以内加减法的含义及相关计算。教学难点:数位及数位上数的意义;良好的计算习惯与能力。教学准备:ppt课件教学过程:一、回顾梳理,激趣引入(一)回顾梳理:师:同学们,我们这学期的新知识已经学完了,本学期我们学了哪些数学知识啊?1学生自主梳理,小组内交流;2学生汇报,师生共同整理;课件分步呈现P92页的4幅图。3教师板书整理:100以内数的认识100以内数的加法与减法认识图形分类与整理认识人民币找规律解决问题(二)交流感受:1你在这一学期的学习中,最有趣的事情是什么?哪些事情让你的印象最深刻?2学生自主发言。让他们说一说自己

5、用学到的知识解决了哪些问题,有什么新的发现等。3师质疑:这学期我们学的知识真多啊!你对这些知识都已经完成掌握了吗?我们有必要来将这些知识复习复习吗?4点明课题:本学期学的知识这么多,我们今天就来复习100以内数的认识和100以内数的加法与减法吧! 二、教师引导,复习应用(一)复习100以内数的认识:师:同学们,让我们来比一比,看这节课哪位小朋友的表现最棒!1复习数位:出示计数器(1)谁来说一说:计数器从右边起,每个数位分别是什么位呢?(2)这些数位上的一个珠子分别表示多少?为什么同样都是一个珠子,所表示的数却不相同呢?(3)十位的一个珠子相当于个位的几个珠子?百位的一个珠子又相当于十位的几个珠

6、子呢?那我们就可以说:10个一是多少?10个十又是多少?2复习数的组成:(1)教师在计数器上拔出57,问:谁来说一说这个数的组成?它个位上的7表示?十位上的5表示?(2)完成P95练习二十的第2题。3复习数数、数的顺序和大小:(1)你会数数吗?我们在数数时可以怎么数?引导学生说出:可以1个1个地数,可以2个2个、5个5个、10个10个地数。(2)你能用计数器拔出57前面的一个数吗?那57后面一个数是多少?这三个如果从大到小排,应该怎么排?(3)完成P95练习二十的第1、3题。(二)复习100以内数的加法与减法1夺红旗比赛:比一比,看谁做得又对又快。(1)先让学生独立完成P95练习二十的第4题。

7、(2)学生汇报结果,学生互相检验是否正确。(3)讨论:这8道题可以分为哪几类?引导学生发现:有不退位减法与退位减法;有进位加法与不进位加法。每一类分别有什么好的计算方法?说一说每一类计算方法有什么不同?2练习二十一第5、6题。(三)综合应用,解决问题课件呈现:“新百数表”:1建构“新百数表”(1)观察表格,发现规律:这张百数表里的数有什么排列规律?(2)完成表格。2观察比较(1)再次观察,发现规律:横着看,每一行里的数有什么排列规律?竖着看:每一列里的数有什么排列规律?(2)新旧百数表进行比较:课件呈现新旧两个百数表,让学生说一说有什么不同?只要学生说出的发现是对的,都应给予肯定与鼓励。3运用

8、规律,解决问题(1)解决第(3)题。这题解决后,可再让学生仿照这个问题再提出几个问题,继续练习。(2)解决第(4)题。(3)解决第(5)(6)题:学生完成后,要引导学生完整的回答,如:第选的是第1行的第几个数和第8行的第几个数,它们的和是多少,差是多少。并提问:通过计算,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学生完成后,可模仿这两个问题继续练习。三、分层练习基础题(必做题)1、完成教材第93页第1题。2、完成教材第95页练习二十一第13题。拓展提高(选做题,学有余力的学生做)教材第97页练习二十一第13题。四、全课小结,质疑反思(一)全课小结:这节课我们复习了什么知识?(二)质疑反思 1对于本节课复习的知识,你还

9、有什么疑问吗? 2你认为自己在哪些地方还有不足,或者你觉得哪些地方是容易出错的,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当然,你也可以将自己成功的经验拿来与大家分享。第二课时:复习认识平面图形、分类与整理教学内容:一年级下册第94页及相关练习。教材分析:93页编排的内容为数学活动,活动设计了一个新的百数表,让学生在建构新百数表的过程中继续探究其中的规律,发展学生对数及运算的认识,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发展学生的思维。教材在编排中以“新”百数表的建构和探究过程为主线,通过6个问题,将100以内数的认识以及相应的计算结构化、系统化。6个问题设计精致、巧妙,既全面系统地梳理了知识,又增强了学习过程的探究性、深刻性、趣味性

10、,有利于提升学生理解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前4个问题主要复习数的认识,并综合了找规律的内容,分为3个层次。首先,让学生经历“新”百数表的建构过程,初步体会数之间的关系;其次,进行“新”“旧”百数表的对比,进一步体会它们之间的同与不同,探究“新”百数表中的规律,感受百数表中首位数不同所带来的变化,领悟数学的奇妙;然后运用“新”百数表的规律写数。后两个问题主要复习数的计算。其中第(5)题复习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计算,第(6)题复习两位数减整十数的计算。仿此可以进行许多类似的计算,并发现一些规律。教材通过6个问题对数的顺序、数的序数含义、数的组成、位值、数的排列规律和数的运算等方面进行了复

11、习,这样的编排,用同一素材把同一领域的内容串联起来,既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了系统的整理与复习,又可使学生获得对本册教学内容的整体感悟,在活动中进一步发展学生对数及其运算的认识。学情分析:学生认识并掌握了各种平面图形的基本特征,掌握分类整理及简单的分析数据的方法。教学目标:1、通过复习,让学生进一步掌握各种平面图形的基本特征,能更正解地区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2、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复习收集、分类整理、分析数据的方法,会把整理出的数据填在简单的统计表里,能对分类统计的结果进行简单的分析、判断。3、通过复习,让学生经历总结归纳知识与分类统计的过程,体验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积累

12、初步的收集、整理数据的经验,发展初步的数学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和统计意识。 教学重点:通过复习,让学生对平面图形有更进一步的认识;体会收集、分类整理、分析数据的方法。教学难点:图形的拼组及对分类统计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与判断。教学准备:ppt课件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点明课题(一)情境创设:课件呈现七巧板拼成的美丽图案。师:同学们,这些图案漂亮吗?这里面有我们学过的哪些平面图形?1学生汇报交流;2教师补充:除了这些图形,我们还学过哪些图形?(二)点明课题:师:今天,我们就继续来复习这学期已经学过的知识:平面图形和分类统计。 二、师生合作,复习整理(一)复习平面图形1平面图

13、形的特征(1)课件呈现多个杂乱排列的平面图形,让学生根据认识,将这些图形分分类。(2)组内交流:你是怎么分辨长方形的?我们学习了长方形的哪些知识?再整理汇报。(3)指名回答:正方形有什么特征?(4)讨论: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正方形有什么不同?(5)说一说:三角形有几条边?(6)说一说:圆与以上的平面图形有什么不同?2图形的拼组(1)拼一拼:用2个同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什么图形?学生拼好后,注意让学生说一说:你拼出来的是什么图形?你是怎么拼成的?用4个正方形可以拼出什么图形?学生拼好后,注意让学生说一说:你拼出来的是什么图形?你是怎么拼成的?(2)设计图案:请用七巧板设计一幅的图案。汇报展示:让学

14、生上台展示,并说一说自己的设计思路。3分一分:课件呈现P94第3题的20个图形。(1)让学生分别回答是什么图形?(2)学生回答后,教师让学生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特别是在学生说出第11、15、17个图形是平行四边形后,教师要特别强调让学生说出:你是如何想的?(3)教师提问:刚才我们都弄清了每个图形分别是什么图形了,那每一类图形到底有多少个呢?我们下面就来统计一下,好吗?(二)复习分类与整理1按形状分一分课件呈现第3题的第二个统计表:(1)提问:我们想把这些图形按照形状来分分类,你有什么好方法?可能有学生提出:可以一类一类的找出来。可以按120号的顺序将每个图形在类型分别确定下来,再在相应的形状

15、下面画一个符号表示个数。(2)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独立完成统计表。(3)汇报展示,核对数据。(4)解决问题:哪种图形最多?哪种图形最少?一共有多少个图形?2按颜色分一分(1)你认为:这些图形除了按形状分类,还可以按颜色来分类。谁来说一说:按颜色分,可以分成几类呢?(2)学生回答后,课件呈现第3题的第一个统计表:你会统计吗?(3)学生自己独立完成统计表;(4)汇报展示,集体评价。(5)解决问题:哪种颜色的图形最多?哪种颜色的图形最少?一共有多少个图形?3自己定标准分一分(1)除了上面的两种分类标准,你能不能定一个标准,将这些图形卡片分成两类呢?(2)学生汇报交流自己的标准:(3)每人按自己定的标准再来分一分。4观察发现:学生完成后,选择一种与前面的两种统计表一起展示,让学生观察:(1)他们都是将这些图形分成几类?(2)这些分类的标准虽然不同,但每一种统计表中都有一个相同的地方?你知道是哪里吗?(3)引导学生发现:不管是什么分类标准,他们统计的内容都是一样的。 三、应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