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流改道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494737923 上传时间:2022-12-21 格式:DOC 页数:212 大小:2.4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流改道工程施工组织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212页
河流改道工程施工组织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212页
河流改道工程施工组织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212页
河流改道工程施工组织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212页
河流改道工程施工组织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2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流改道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流改道工程施工组织设计(2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目 录第一卷工程概况1第1章工程项目特点1第2章工期要求1第3章交通运输1第4章工程招标范围2第5章工程结构特征2第6章气象特征数据3第7章厂区水文状况3第8章工程地质条件4第9章工程特点6第10章施工条件及周围环境7第二卷工总平面布置8第1章施工总平面布置图8第1节施工道路8第2节生产、生活临建8第3节施工机械布置9第4节施工排水9第2章施工力能供应9第1节施工供电9第2节施工供水10第3节施工供气10第4节施工压缩空气10第5节现场通讯10第6节用地计划11第3章施工准备工作13第1节建设场地勘察与原始资料的调查分析13第2节技术准备14第3节物资准备15第4节劳动组织准备15第5节施工现

2、场准备16第6节施工场外准备17第7节冬季施工准备17第4章施工进度计划及其保证措施23第1节施工进度计划网络图23第2节保证进度的主要措施25第3节施工计划管理30第5章主要项目施工技术方案及措施33第1节围堰、排水施工措施33第2节涵洞土石方工程施工方案39第三卷施工道路42第1章土石方工程爆破施工技术措施42第1节爆破方法确定42第2节爆破材料42第3节爆破技术参数确定42第4节炸药用量计算43第5节爆破作业计划安排及保证措施44第6节爆破安全验算及防护措施44第2章涵洞西北侧输电铁塔喷锚加固施工方案46第1节铁塔保护的重要性46第2节施工流向确定46第3节喷锚工艺流程47第4节施工中应

3、注意的问题49第5节施工机械配置50第6节施工工期分析50第7节施工监测51第8节质量标准51第3章涵洞钢筋混凝土工程施工方案56第1节施工缝的留设及其处理56第2节涵洞、钢筋、砼施工工艺流程57第3节脚手架工程59第4节模板工程60第5节钢筋工程62第6节砼工程63第4章明渠施工方案67第1节设计简介67第2节施工程序及工程进度安排68第3节施工准备69第4节主要工序施工方法与施工措施70第四卷水土保持措施75第1章本工程水土流失特征75第2章水土保持对策75第3章永久工程水土保持措施76第4章施工临建区水土保持措施77第五卷工程测量技术措施78第1章控制测量技术措施78第1节工程测量任务7

4、8第2节控制测量78第3节控制点的埋设82第2章施工测量技术措施83第1节平面位置放样83第2节高程放样83第3节技术要求84第3章人员和设备的配置84第4章资料整理85第六卷季节性施工措施86第1章组织措施86第2章现场准备86第3章安全与防火87第4章土方工程87第5章砌体工程88第6章混凝土工程89第7章钢筋工程91第七卷现场施工管理93第1章组织管理93第1节现场管理组织机构93第2节项目经理及主要技术管理人员情况93第2章施工生产管理93第1节项目经理的主要职责93第2节项目公司各职能部门的主要职责94第3节施工生产管理的主要内容95第4节和其他单位的协调配合96第3章施工现场技术管

5、理100第1节基本任务100第2节工作内容101第3节主要技术人员职责102第4节主要管理制度105第4章物资、机械管理115第1节总则115第2节物资、机械计划管理115第3节仓库管理121第4节危险品的管理122第5节物资、机械的运输、装卸管理123第6节施工机械的使用、保养、和修理123第5章工程技术档案和资料管理124第1节各部门职能分工124第2节措施和方法124第3节工程技术档案和资料的形成和移交125第4节其他126第6章安全文明施工126第1节安全工作目标127第2节安全管理执行的规程、规定、标准及制度127第3节安全管理机构和安全监察体系128第4节本标工程安全管理体系网络图

6、(129第5节安全施工措施129第6节不安全行为控制措施140第7节安全报表及事故处理140第8节标准化安全设施的配备141第9节现场工地规则和安全保卫措施142第10节文明施工目标143第11节文明施工管理网络144第12节文明施工管理制度144第13节文明施工措施144第14节施工总平面管理和责任区安全文明施工管理147第15节封闭管理和定置化管理147第7章质量管理151第1节质量保证体系151第2节质量手册154纠正和预防措施程序Q/CDJS214-2000171第3节质量保证措施187第4节工程质量管理目标189第5节保证质量目标实现措施189第6节我公司在本工程施工管理中的微机应用

7、196第7节我公司对本工程的CI计划20692第一卷 工程概况第1章 工程项目特点白马电厂厂址位于沱江右岸,东北距内江市中心约9km,西距白马镇约3km,紧邻沱江右岸。现有#21、#22、#23机组,装机容量为3200MW。本期四川白马1300MW循环流化床示范工程,工程装机容量300MW,采用洁净煤大型循环流化床锅炉发电技术,具有良好的环保效益。其主要建设场地在电厂扩建端与易明溪之间,易明溪由东南向西北流经本期扩建厂址。根据对厂区总平面规划多方案比选优化,最终采用易明溪改道总平面方案,本投标工程既易明溪改道工程就是厂区平整前期准备工作之一。是循环流化床示范工程中永久工程项目之一。第2章 工期

8、要求 2000年12月15日至2001年4月30日第3章 交通运输紧靠现白马电厂厂区北面有内江至宜宾的国家级公路通过,厂区主干道与该公路相接,电厂扩建端有一专用运渣公路去灰场,原水泥制品厂改道公路分别与该运渣公路和内宜公路相接。场外公路运输较为方便。第4章 工程招标范围 四川白马1300MW循环流化床示范易明溪改道工程的建筑施工,具体工程内容为易明溪改道范围内所涉及的土石方开挖、堆放、回填,以及涵洞、进口明渠段、进口扭曲面段、出口挡墙段、易明溪施工围堰等工作。第5章 工程结构特征 易明溪改道分为明渠段和涵洞段,涵洞洞型为双孔M型门洞断面,单孔尺寸为底宽5M,矩形部分高度为9米,拱形部分高度为1

9、.25米。涵洞总长为106米。 涵洞基坑回填:涵洞施工完后及时用粘土或石渣分层碾压回填,回填至场平标高,设计要求回填结合进出口边坡护坡或挡墙进行。涵洞进出口防冲措施:涵洞进出口除两岸护坡外,溪底在清除淤泥后,用粘土或石渣回填,然后用浆砌条石护面。涵洞出口处用混凝土进行护面。 涵洞边坡处理:开挖影响铁塔安全锚杆处理区段,在铁塔两侧40m范围内,采用锚杆加固处理,锚杆孔洞130,锚杆为325,有效锚固长度6米,锚杆沿开挖坡面间距1米成梅花型布置,沿开挖边坡面锚杆排数为22排。开挖坡面及时用钢筋网喷射150mm厚混凝土护面;其余开挖坡面及时喷射12mm厚水泥砂浆护面。采取坡面排水措施,涵洞施工完后设

10、计要求立即回填。 易明溪明渠段为梯形断面,此河段左岸陡峭,右岸较为平缓,易明溪明渠左岸坡度为1:1,渠顶标高为298.0m;右岸坡度为1:2,渠顶标高为约为295.0m,与自然地形平顺连接。明渠底坡i=2。浆砌条石护面,明渠与涵洞连接处,采用扭曲面连接方式,渐变段长度为41m,明渠底宽14m。对进口位置喇叭口扭面段,设计为挡墙。第6章 气象特征数据1.1.6.1气温 多年平均气温:17.5 多年极端最低气温:-3.0(1955.1.11)1.1.6.2降水量 多年年平均降水量:1056.9mm 多年年最大降水量:1622.1mm(1973) 多年一日最大降水量:244.8mm(1969.9.2

11、) 多年一小时最大降水量:74.0mm(1983.6.24)1.1.6.3天气日数及其它 多年最大积雪深度(mm):3 多年最长连续降水日数及降水量:17d(1953.9.29-10.15),相应降水量80.7mm第7章 厂区水文状况场地地下水主要为潜水和基岩裂隙水,北岸土层中为潜水,其余地段基岩中为基岩裂隙水。地下水对混凝土无腐蚀性、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无腐蚀性、对钢结构具有弱腐蚀性。第8章 工程地质条件1.1.8.1地形地貌特征:易明溪改道工程场地位于白马电厂扩建端300MW循环流化床示范工程场地南侧,地处沱江右岸阶地与易明溪之间的低山及岸坡地段,属河流侵蚀地貌。山形完整,山体未被切割破

12、坏。改道工程场地地形起伏较大,易明溪南侧岸坡地段及临沱江一侧岸坡地段,岸坡坡度约3545,坡脚至坡顶平台高程变化约为288311m;易明溪北侧岸坡地段地形稍缓,坡度约2025,地面标高287m295m。1.1.8.2地质构造:场地内地质构造较为简单,无区域性活动断裂通过。出露岩石为单斜岩石,岩层产状倾向东南150170,倾角28,局部地段产状稍有变化。场地内岩层中高角度裂隙甚为发育,局部地段裂隙为发育,岩石破碎,呈碎块状。场地内未见不良地质现象。1.1.8.3地震烈度:场地区域地震基本烈度为6度。1.1.8.4地层岩性:场地内地层由新至老为: A)第1层:杂填土,主要分布于易明溪北侧,厚度1.

13、04.8m。 B)第2层:粉砂,主要分布于沱江墁滩地带,厚约0.51.0m。 C)第3层: 第3.1层:粉质粘土、粘土,主要分布与易明溪两侧岸坡地带,北侧地段层厚0.65.4m;南侧地段层厚0.30.7m,主要为耕植土,部分处较厚为2.5米。 第3.2层:粉质粘土,主要分布于易明溪北侧岸坡地带,层厚1.13.3m。 D)第4层:粘土混卵石层,以粘土为主,局部粉质粘土,混多量卵石,层厚0.401.9m。 E)第5层:以泥岩、砂岩为主,基岩面起伏较大。泥岩于大气中易于风化,于水中易于软化,强度大为降低,开挖后新鲜基岩面应及时封闭,并加强坡面及基坑排水。1.1.8.5岩土工程地质综述 涵洞地段:涵洞

14、进口地表高程约295299m,该地段基岩面上覆盖约1.01.2m的填土和耕土。涵洞出口地表高程约299301m,该地段基岩面上覆盖约0.35m的耕土。涵洞沿线地段地表高程约295308m,该地段基岩面上覆盖约0.351.2m的耕土及填土。涵洞地段地层分布主要为砂泥岩交互地层,涵洞上覆基岩中裂隙较为发育,砂岩中裂隙明显,泥岩中较为隐蔽。岩层走向平行于洞轴线或与洞轴线小角度相交。开挖深度10m内岩石较为破碎,10m以下岩石较为完整,强风化深度一般1.73m。涵洞西北侧:该侧开挖边坡倾向163.4,为顺向坡,其开挖深度为1020m。由于结构面与开挖边坡倾向一致,倾角49.5,根据分析稳定坡角为47,按此角度放坡将危及西北侧铁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