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效益审计论文企业审计管理论文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494722162 上传时间:2023-06-0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1.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企业效益审计论文企业审计管理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企业效益审计论文企业审计管理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企业效益审计论文企业审计管理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企业效益审计论文企业审计管理论文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企业效益审计论文企业审计管理论文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企业效益审计论文企业审计管理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企业效益审计论文企业审计管理论文(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企业效益审计论文企业审计管理论文关于企业内审机构如何开展管理和效益审计的几点思考摘要:管理是企业研究的永恒主题,效益是企业追求的永恒目标。因此,如何开展好管理和效益审计,也是企业内审机构需要长期研究和实践的主要课题。本文笔者结合工作实际,就企业内审机构如何开展管理和效益审计谈几点粗浅的看法。关键词:管理 效益审计 涵义 内容 应注意解决问题1 管理和效益审计的基本涵义关于管理审计的定义,到目前为止,国际上还没有一个统一的规定,但其基本涵义主要是指内部审计机构或人员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方法,对被审计单位的管理活动进行审查和评价,促进企业增加价值和提高运作效率。关于效益审计的涵义,通常是指由审计机构对

2、被审计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或经济活动的效益性进行审计,促进企业改善管理,提高效益。2 管理和效益审计的基本范围和内容2.1 管理审计的基本范围和内容由于管理是一个十分宽泛的概念,它包括的内容涉及生产、安全、环境、财务、计划、合同、人事、采购和营销等各个领域及环节。因此,管理审计的范围应该包括企业的各个管理层面的管理活动,它的基本内容应该包括管理职能的审查和管理人员素质、水平的审查两个方面。2.1.1 管理职能的审计。管理职能是管理本身具有的内在功能,一般包括决策、计划、组织、领导、控制、激励等基本职能。对管理职能的审计就是对与上述基本职能相关的内容设置的科学合理性、履行的真实性和合规性等进行审

3、计。2.1.2 管理人员素质的审计。对管理人员素质的审计包括对与管理人员素质相关的整体知识水平、专业结构、年龄结构思想道德水平、决策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发现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以及灵活应变能力等内容进行审计。2.2 效益审计的基本范围和内容国际通行的审计理论认为,效益审计主要包括经济审计、效率审计和效果审计,即“3E”审计。随着社会的发展,现在也有人将公平审计和环境审计列为效益审计的范围,把效益审计变为“5E”审计。但作为内部审计来说,主要还是只包括经济、效率和效果审计这三方面的内容。3 开展管理和效益审计的基本步骤和方法开展管理和效益审计的基本方法和步骤与人们研究和解决其他事务的基本原

4、理是一样的。即认识事物、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结合工作实际,笔者认为,内审机构应该采取的基本步骤和方法主要分为以下五点:3.1 了解被审计单位或事项的性质、规模、生产经营方式、所处的行业及地域特点、管理现状、内控制度、管理流程、生产工艺流程,以及相关政策、计划、合同、预算等情况。在这一阶段,内审人员可以采取调查表(问卷)法、流程图法和文字描述法等具体方法进行。3.2 建立比较标准或比较模型。这种标准可以是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企业标准、先进企业标准、本企业历史最优或平均水平、最佳经济或管理模式、设计、计划、预算和定额等。在这一阶段,可以通过网络及其他手段查询等方式取得。3.3

5、获取审计证据。审计证据可以是书面的文字、数据等形式,也可以是图形、声像等形式。在这一阶段,内审人员可以采取抽样调查法、分析性复核法等方法获取。3.4 进行比较分析。比较分析的结果用金额、数量,比率,柱状图、曲线图等其他形式表示。在这一阶段,可以利用计算机建立分析模型,运用数量分析法、比较分析法、评分法、标杆法、问题解析法和专题讨论法等方法进行。3.5 发表评价意见,并提出改进管理的审计建议。内审人员在获取审计结论后,应当及时的发表审计意见,并在与有关管理人员进行充分商讨的基础上,提出改进建议,并跟踪、监督审计建议的执行情况。发表意见的方式尽量采用书面形式,如遇特殊情况,也可采用电子邮件或口头等

6、方式。4 开展管理和效益审计应注意解决的几个问题4.1 适应形势和企业发展需要,及时转变观念,科学定位,认真实践“两个转型”,着力开展管理和效益审计随着企业经营机制和经营目标的不断转换,以及国家和上市企业资本市场监管力度的日益加强,特别是萨班尼斯-奥克斯莱法案的颁布实施,现代企业发展的目标已经不再是传统经营模式下的成本和利润等单一目标,而是追求企业价值的最大化。内审的目标也主要是促进企业增加价值和提高运作效率。如何适应形势变化,科学定位,按照国际内审标准开展审计工作,达到国际上市公司内审的工作水平,这已经成为各企业内审机构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企业内审机构不仅应该研究、关注企业生产工艺过程和重要

7、的经济事项,在企业微观管理上充分发挥作用,而且,更应该关注公司的治理、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等领域,努力实现在企业宏观管理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4.2 保证审计工作的独立性和客观性不受损害国际内部审计实务标准规定:“内部审计师在他们能自由地和客观地进行工作是独立的。这一点要通过机构的状况和客观性来获得。”既要保证内审机构的独立性不受损害,又要保证内审人员的客观性不受损害。4.3 正确处理管理和效益审计与其他类别审计的关系管理和效益审计与基本建设审计、经济责任审计、物资采购审计、招标审计、经济合同审计有所不同,但又不能把它们完全割裂开来。二者互相为依托,相辅相承。因此,内审人员要正确处理二者的关系。首

8、先,要将管理和效益审计的内容融入到其他类别的审计项目之中。如在进行厂长(经理)离任经济责任审计时,内审人员便应对责任人在任期内企业的基建管理、投融资管理、物资管理、财务管理、合同管理和企业效益等内容进行深入剖析,客观评价其管理水平、管理责任和效益状况。其次,内审机构可以将在专门的管理和效益审计项目中发现的普遍性地、典型的问题进行通报,在提请有关管理部门改进管理工作的同时,还可要求内审人员在进行其他类别的审计项目时对这些问题进行重点关注,防患于未然。4.4 健全审计工作制度,确保管理和效益审计工作的有效开展企业只有将内审工作制度以企业内部法规的形式固定下来,明确审计范围、内容、程序、要求和权限等

9、,才能减少内审工作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提高内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才能使企业各级管理层充分认识到:内审机构开展的管理和效益审计工作目的是有效促进企业内部各级管理部门不断改进工作,增加企业价值和提高运作效率,内部审计发表的审计意见在企业内部具有较强的法律约束力,此项工作与各级管理部门自身开展的调查研究工作有着本质的区别,进而积极支持和配合内审工作。4.5 结合实际,合理设置审计机构和保持审计人员的专业水平为了有效地开展管理和效益审计工作,内审机构负责人应该根据企业的规模、分布和劳动组织特点等实际情况,合理设置审计机构。对规模小、经营集中、管理层次少的企业,可只设置一级审计机构;对规模大、经营分散、管

10、理层次多的企业,则需设置两级或多级审计机构。对一些常规的、具有地域特点的,单一的项目,可授权由二级或三级等下级审计机构组织实施;对一些专业性强、规模大、带有普遍性、倾向性问题的项目,可由一级审计机构组织实施。这样的工作分工,就可在企业运营管理的基础上形成两道或多道防线,合理保证审计的质量和效率。由于管理和效益审计所涉及的专业知识很广泛,并不断更新,因此,内审机构应该抓好审计人员的配备和培训工作。在业务培训上,要使审计人员定期接受继续教育,维持其专业水平。4.6 要建立健全后续审计工作制度,确保管理和效益审计工作的有效性由于开展管理和效益审计工作主要是向企业有关方面提出改进管理和提高效益的建议,其工作成效并不能在短期内见效,而是需要经过一段时间后才能见效,因此,内审机构应该建立健全后续审计制度,对有关方面是否根据审计建议采取了有效行动进行后续审计,确保此项工作的有效性。如果内审人员发现有关方面拒不接受审计建议或虽然口头表示接受审计建议,但实际上并未采取任何有效行动,内审机构应该与企业高级管理层进行讨论;如果高级管理层还不肯接受审计建议,内审机构应该与高级管理层就此事向董事会或相关治理机构报告解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