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学》说课稿_1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494693087 上传时间:2022-10-08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7.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劝学》说课稿_1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劝学》说课稿_1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劝学》说课稿_1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劝学》说课稿_1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劝学》说课稿_1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劝学》说课稿_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劝学》说课稿_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劝学说课稿劝学说课稿 作为一名老师,编写说课稿是必不行少的,说课稿是进行说课打算的文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我整理的劝学说课稿,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一、说教材:劝学是中学语文新教材第一册第六单元的第三篇课文。这个单元主要是先秦诸子散文,其篇目的依次支配也是根据时间依次来定,前面两篇分别是孔子的论语和孟子的寡人之于国也,而劝学则是荀子的开篇之作,主要讲解并描述了荀子对学习观的理解。为什么要选择这篇呢?首先,荀子是继孔孟之后先秦儒家学派的最终一位代表人物,而且,劝学是荀子对学习观的理解,所以放在这个位置,对于已经熟识中学学习方式的学生来说,有肯定的

2、教化意义。 中学语文教材大纲要求我们:接着熟识常见的文言实词的一般用法,了解常见的文言句式,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的文言文,而本文又是一篇文言文阅读课文,从文体上讲,又是一篇典型的总分式争论文,所以,这篇文章的教学既要担负起积累文言文基础学问的任务,又要把在精读课中学到的学问延长,实力迁移,形成基本技能的.双重任务。 基于此,我确立了本文的教学目标: 1、学问目标:()驾驭重点文言学问,积累文言词汇。实词如:劝、中、就、假、绝等等,虚词如:而、焉、以、其、之。 ()驾驭比方论证的方法2、 实力目标:(1)培育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阅读浅显文言文,理解重点词句含义,以及初步的探讨分析实力。()驾驭背诵

3、的技巧。 、 德育目标:了解学习的意义、看法和方法,培育虚心好学的风气。依据这些教学目标我确立了本文的重难点: 1.文言实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2.理解比方的含义及其内在联系。二、说教法: 学生通过前一单元的文言学问的学习和积累,已经具备了肯定的文言基础,而且,我所教授的班级中有大部分学生已经能够在老师地点拨下较精确地分析文言文的各种特别现象,比如词类活用、句式活用、通假字、古今异义等,所以拟定采纳以学生自读和老师点拨相结合的方法突破重难点。主要的教学设想是:1、抓住学生好新新奇的特点,利用幻灯片激发其学习的爱好,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使其集中留意力,并激发其学习文言文的爱好。2、从教化学的角度

4、来讲,以思维训练为中心,通过提问、探讨、学生质疑学生答疑、老师点拨的方式饿授课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解决文字障碍,并驾驭文言学问,特殊是重点实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以文章的脉络为基础,在自读过程中,引导学生在每段中找出比方句,并引导学生得出比方的含义和他们的内在关系,把老师的认知结构轻松转化成学生的认知结构。4、在授课的同时留意提示学生背诵课文的技巧. 三、说学法: 由于初中学对文言文的驾驭程度的要求有所不同,中学要求得更深,所以,这对于部分学生特殊是基础比较差的学生来说,听不懂,看不懂的挫折感可能会更加严峻,这时候,学生只有从老师身上得到确定,才能建立起自信念,也才能调动学习主动性和主

5、动性;另外,学生的年龄层确定了他们留意力易分散、爱发表见解的特点,所以,在学生的学法上我设定:1、创建更多的条件和机会,让更多的学生发表见解,并赐予适当的确定和激励; 2、学生在学习本文时将遇到一些学问障碍,如“虽有槁暴,无复挺者,鞣使之然也”生词比较多,又是推断句式,学生比较难于理解,所以老师更做好点拨工作,首先让学生运用已经学过的学问尝试翻译重点句子, 从而教给他们处理这类问题的实力。 3、学会辨析词义,并对重点字词的意思进行归纳总结。 四:说教学程序:布置预习:预习劝学,找出比方句,思索每一段的比方句的含义和它们的内在联系。第一课时:、导入:以花未眠中“人感受美的实力是有限的”入手,引出

6、人不能因为实力有限自然美无限就停止审美,停止审美意味着死亡的结论,使他们更深刻的明白,学习不能因为没有止境就停止学习。自然导出新课2、解题。包括: (1)、“劝”的意思为激励,并联系以前学过的课文中的句子(国人皆劝),起到统领全文的作用。(2)、荀子简介,复习孔子和孟子的相关学问。 3、 听磁带并比照注释,正字正音。主要有:輮、槁暴、舆、跬步、骐骥、锲依据预习,学生对不理解的字词进行质疑,其他同学答疑,老师进行点拨。 4、找出其次段中的五个比方句,并分析其含义和内在联系。 “青,取之与蓝,而青于蓝”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輮木为轮“木受绳则直” “金就砺则利” 说明事物经过肯定的改变可以得到

7、提高和发展,并且能够变更原来的状态。 、约五分钟时间给学生根据论证过程尝试背诵。6、 仿照其次段的分析方法,尝试以相同的方法分析第三、四段的比方句的内在联系 7、归纳:本文的设喻有什么特点:以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情或现象作为喻体设喻方式多样(类比、对比、正面、反面)设喻与说理结合紧密,形式非常敏捷7、总结:劝学以“劝”字统领全文,从学习的39;意义、学习的作用、学习的看法和方法三个角度说明白“学不行以已”的论点。 五、教学设计依据:通过学生的探讨、质疑和答疑,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主阅读实力,这样按部就班,能发散重难点,使其迎刃而解;又有利于学生从大出入手,品尝微小学问,并形成好的阅读习惯,渐渐形成一个学习系统。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第1页 共1页第 1 页 共 1 页第 1 页 共 1 页第 1 页 共 1 页第 1 页 共 1 页第 1 页 共 1 页第 1 页 共 1 页第 1 页 共 1 页第 1 页 共 1 页第 1 页 共 1 页第 1 页 共 1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