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呼唤个性的张扬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494691662 上传时间:2023-01-15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阅读教学呼唤个性的张扬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阅读教学呼唤个性的张扬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阅读教学呼唤个性的张扬》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阅读教学呼唤个性的张扬(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阅读教学呼唤个性的张扬问题聚焦:在阅读教学中,品析课文是课堂教学的核心环节,是重中之重。只有理解了文本内容,才能深刻领悟作者的要旨。在过去的语文教学中,这个环节的实施是由教师设计问题,学生来回答。如果学生的回答与教师预设的答案不一致,教师便会将标准答案“告诉”学生。这样,教师采用固定化模式教学,问答多,探究交流少,照本宣科多,智力活动少,强求一致多,发展个性少,整个教学过程就像一个作坊。学生虽听得认真,记得详细,却难以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限制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失去了因差异存在而呈现的本真的丰富性和多元性,学生成了被动接受的容器。从而,学生没有了个性,也就没有了创造性。自从新课程实施以来,在新

2、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我充分认识到:阅读是一项个性化很强的活动,这一特点决定了阅读只能是学生自己的事,教师不能代替学生来阅读。于是,这个环节的教学变成了由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再由学生自主解决或与同学合作探究来解决。如,在品析语言环节我常常预设这样的问题:选读你喜欢的段落,从中找出你喜欢的词句,说说你喜欢的理由,在文中进行简要的批注,然后准备交流。在学生的交流活动中,为了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我把课堂全部交给了学生。这样,让课堂焕发出了生命的活力,学生们积极参与,气氛热闹。然而课后对照语文课程标准进行反思,发现学生交流的范围窄,认识肤浅,品读的语句只停留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上,都是描写事物或景物的

3、句子,而且由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忽略了教师组织者、引导者的作用,使学生对于文本中隐藏的信息或更深层的信息,由于心智水平、认知经验的限制,在品读中难以发现和破解,甚至会产生认识的偏差和谬误。要解决的重点:如何实现真正有效的阅读呢?这个问题曾有较长一段时间困扰着我。为此我认真学习新课改理论,听了名师的讲座,上网看了一些名师名家的课堂实录,并在教学实践中大胆地实践探索,我认为,让学生深刻的认识到个性化阅读能增强我们的语感,提高我们的分析、鉴赏、写作等语文能力,培养我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为我们终生学习奠定基础。课堂教学中要努力构建个性化的教学模式,以适应学生个性化阅读,从而达到阅读的目的。须突破的

4、难点:努力构建个性化的教学模式,张扬学生的个性,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对文本做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式的鉴赏,从而达到阅读的目的。预期目标:个性化阅读教学应体现学生阅读的个性化和教师阅读教学的个性化。努力实现新课标强调的:“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的目的。解决路径:我采用“想象美读(感受美)个性品读(探究美)创意仿写(表现美)”的教学模式。在第一环节指导学生美读课文,发挥想象,感受其形象美、意境美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入第二环节的学习。第二环节个性化阅读文本,探究语言美、哲理美。重点引导学生从描写方法、描写语言生动、优美、富有感情和表现

5、力、蕴涵的哲理等方面进行个性解读,探究美点。这是重点环节,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交流时要体现阅读主体的自主性、阅读实践的探究性和阅读过程的调控性,让学生在阅读交流中尽显自己的个性。第三个环节是“创意仿写表现美”,运用从一篇文章中学到的写作方法,仿照例句造句,要注意两点:一、形态描写要逼真、贴切。二、要注意挖掘花的气质和精神。此环节意在连接生活,学以致用,培养观察生活、感悟生活、表现生活的能力。这是学生们展示个性、表现才华、流露情感和表达思想的最佳舞台。拟采取的一些措施:1、建构个性化阅读的平台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能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积极

6、实施民主教学,做学生“主体的守护者”,尊重学生的个性和个体差异,引导他们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建立真正的民主、平等、和谐、互助的师生关系,学生的主体意识、主体精神和个性特长才会有形成的“土壤”和“养分”。也只有在这样的情境中,学生的创新意识才能受到激励,创新能力才能得到发展,文本的多元解读才得以真正开展,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对文本做了一次“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式的鉴赏。2、教给个性化阅读的方法个性化阅读,是阅读机智的灵动闪现,是个性化体验的自由释放。教师在个性化阅读中起导向、点拨、铺垫、组织等作用,个性化阅读教学要想以最少的时间获得最大的效益

7、,离不开方法的多样性。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我力求做到“三点互击” (“三点”指重点难点疑点。“互击”指突击重点、直击难点、撞击疑点)“三方互动”( 三方互动指:生生互动、生师互动和时空互动)“三法互融”( 三法互融指:生活联系、逆向反弹、审视批判),调动了绝大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在有限的时间、有限的课堂,人人都有大显身手展示风采的机会。3、注重个性化阅读的评价新课标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的确,任何他人都无法替代阅读主体的阅读感受。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发现,由于学生的认知、禀赋、素养、时代文化的差异在阅读过程中有时会产生认识的肤浅、偏差甚至谬

8、误。而教师作为阅读结论、反馈的中介和评价者,所传达出的信号必须是真诚的,负责任的,激励的和向上的,于是就犯了死抠“参考答案”,或恪守“标准结论”的错误, 而忽略了个体阅读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其结果使学生成了“被动接受的容器”。通过深入学习和实践探索,我认为,在阅读教学中应注重多采用延时性评价。因为受思维定势的影响,新颖、独特、有创意的见解往往会出现在思维过程的后半段,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顿悟”和“灵感”,倘若过早地对可能有着多种答案的问题给予终结性的评价,势必会扼杀其他学生创新与发散思维的火花。通过这次培训,使我更深刻地认识到阅读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张扬学生的个性,对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的重要作用,也使我坚守了培养学生个性化阅读能力,实现真正有效的阅读的信心,我把它作为我的主要拟解决问题,并且运用到我的教学实践中,更好的服务学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