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资料(肝吸虫项目)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494686872 上传时间:2024-01-2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综述资料(肝吸虫项目)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综述资料(肝吸虫项目)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综述资料(肝吸虫项目)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综述资料(肝吸虫项目)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综述资料(肝吸虫项目)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综述资料(肝吸虫项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综述资料(肝吸虫项目)(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档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 资料项目编号:03 肝吸虫IgG抗体检测试剂盒(酶联免疫法)综述资料深圳华康生物医学工程有限公司2011年 3月28日肝吸虫IgG抗体检测试剂盒(酶联免疫法)综述3.1 产品预期用途3.1.1 产品预期用途本公司试剂盒采用间接法ELISA定性检测人特异性肝吸虫IgG抗体,适用于人血清。肝吸虫亦称华支睾吸虫,因其成虫主要寄生于终宿主的肝胆管内,故俗称肝吸虫。成虫主要寄生在人、犬、猫、猪等的肝胆管内,成虫浸出物及代谢产物中含有抗原成分,感染人体后会诱发多种免疫病理反应,在肝吸虫病人血清中,IgG是最容易检测到的特异性抗体,已有许多用ELISA检测感染

2、动物和病人血清中特异性IgG的报道,说明宿主感染肝吸虫后可诱发较强的体液免疫应答,参与体液免疫的主要免疫球蛋白为IgG,其水平与感染度呈正相关,也就是说肝吸虫IgG抗体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病人感染程度。通过肝吸虫IgG抗体检测可以有效了解机体是否感染过肝吸虫,在肝吸虫病的诊断及流行病学研究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可辅助诊断肝吸虫感染及筛查感染人群。3.1.2 与预期用途相关的临床适应症背景情况;目前,肝吸虫病主要分布在亚洲,我国23个省市区均有本病流行,本病的流行与传染源的多寡、河流坑塘的分布、粪便污染水源的情况以及当地的气候与当地居民饮食习惯等诸多因素密切相关。肝吸虫病的感染无男女老少之分,人

3、群普遍易感,其在一个地区流行的关键因素是当地人群有生吃或未煮熟的鱼肉的习惯,如广东珠江三角洲一带、香港、广西、台湾、黑龙江和辽宁的朝鲜族居住地区。肝吸虫病的临床表现常为慢性过程,感染后逐渐发生症状、体征。多数人为轻度感染无明显症状,一般病例可有食欲不振、乏力、消化不良、肝区疼痛、腹胀、腹泻等消化到道症状以及轻度浮肿、肝脏肿大等。儿童和青少年感染肝吸虫病后,临床表现较为严重,除上述症状外,还可影响生长发育,甚至死亡。肝吸虫病的主要并发症有胆管炎、胆囊炎、胆管肝炎、胆石症、胰腺炎和肝硬化等,甚至可并发胆管癌等,严重影响人体健康。3.1.3 相关的临床或实验室诊断方法等。传统上,用患者粪便中肝吸虫虫

4、卵的病原学方法检测肝吸虫病,但是该方法费时、费力,肝吸虫虫卵较小,漏检率高,而且不能对该病做出早期诊断,不利于临床单位的推广及应用。常用的方法为改良加藤氏厚涂片法(kato-katz法),卫生部2009年颁布的华支睾吸虫病诊断标准WS309-2009也是基于病原学方法建立的一套肝吸虫病诊断标准。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免疫检测的方法逐渐被用于肝吸虫病的临床诊断研究中来,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目前实验室和临床应用的免疫学诊断方法主要有皮内试验(ID)、间接血凝试验(IHA)、免疫酶染色试验(IEST)、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间接荧光抗体试验(IFAT)、酶联免疫印渍技术(ELIB)等等。

5、3.2.1 产品所采用的技术原理本产品采用的是酶联免疫诊断技术,包被在微量反应板上的肝吸虫重组抗原可以特异性结合阳性人血清中的抗肝吸虫抗体,加入的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的抗人二抗与之结合,再加入底物和显色剂后产生显色反应即可进行定性判断。3.2.2 主要原材料来源及制备方法本试剂盒主要原材料包括的由广州科富维生物科技公司提供的重组肝吸虫抗原,能特异的与人体血清中的肝吸虫抗体结合;购自郑州时间药业有限公司的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的抗人-IgG抗体,可特异的与肝吸虫IgG抗体结合。试剂盒所用的阴性对照、阳性对照血清、质控品等均为广东省江门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提供的金标准方法确诊的肝吸虫病阴性血清、阳性血清混

6、合而成。3.2.3 主要生产工艺过程;本试剂盒主要生产工艺包括抗原板的包被和酶结合物、标本稀释液等液体及阴阳对照品的配制和分装。生产工艺如下图: 肝吸虫抗体IgG抗体检测试剂盒简要生产流程图纯化水原辅料酶结合物、显色剂、稀释液、洗涤液、终止液、阴性对照、阳性对照配制包被缓冲液、封闭液包被、封闭微孔板干燥、密封抗原包被板半成品质检分装组装质检成品入库3.2.4 质控品的制备方法及溯源情况。本试剂盒是检验原理比较成熟的产品,参照中国生物制品规程(2002年版)的要求,采用公司内部参考品进行质量检定。内部质控品是采用确诊的肝吸虫阴性或阳性人血清,测定相关性能参数并建立质控标准后分装、编号及冻存的,主

7、要是以感染者肝吸虫虫卵数量作为选择依据。所用血清由广东省江门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南方医科大学公共卫生与热带医学学院和解放军第四五八医院提供,均由公司质量管理部门对HIV、HCV和HBV等传染病进行检定并对呈阳性反应的血清予以剔除,后续研究试验均选择该检测结果呈阴性的血清,按照中国生物制品规程(2002年版)的要求进行灭活。所有血清均按照传染物质对待,专人专区保管,计数发放。阳性对照是将混合的确诊肝吸虫阳性人血清进行一定倍数的稀释和确定其实验有效可接受范围并质检分装。阴性对照是将混合的确诊肝吸虫阴性人血清按照阴性人血清实验本底的标准进行一定倍数的稀释和确定其实验有效可接受范围并质检分装。3.2

8、有关生物安全性方面的说明3.2.1 人源性材料本试剂盒从研发到生产所使用人源性材料即为人血清,均有国家批准的正规医疗机构的提供证明;在应用于研发和生产之前,所有血清通过HIV、HBV、HCV测试为阴性,并依据中国生物制品规程要求进行了灭活处理,不会造成人员感染;在研发及生产过程中,对于这类血清的储存及使用,均按照传染性物质对待,专人保管,记录发放。3.2.2 牛、羊源性的材料我公司申请的本试剂盒在研发及生产阶段所使用到的牛、羊源性材料只有牛血清白蛋白、小牛血清两种。所用牛血清白蛋白、小牛血清均为国产产品,不属于疯牛病疫区生产出品,小牛血清也经过60一个小时灭活处理。肝吸虫IgG_抗体检测试剂盒

9、(酶联免疫法)为体外诊断试剂,主要辅料牛血清白蛋白属含有牛、羊源性材料,依据国食药监械2006407号关于含有牛、羊源性材料医疗器械注册有关事宜的公告,确认所申请的产品符合该公告的规定,不属于该公告中规定的不予受理的各类情况。公司已经依据相应规定出具声明。3.2.3 其他动物源及微生物来源的材料 本试剂盒在研发及生产阶段所使用的其他动物源及微生物来源的材料有肝吸虫重组抗原和酶标记抗人-IgG。肝吸虫重组抗原是多表位复合抗原,根据GenBank中华支睾吸虫的基因序列,预测华支睾吸虫特有的(GenBank中找不到与其同源或相似的其他物种的基因)分泌抗原(具有分泌信号肽或经非经典途径分泌),从华支睾

10、吸虫现有基因数据库中发掘了一个其特有的经非经典途径分泌的碱性蛋白SP46,通过基因工程表达、纯化,制备重组抗原,所有试验人员均不与具有肝吸虫病传染性的任何中间宿主及病原体接触,不构成完整的传染链,不会对接触人员造成传染。酶标记抗人-IgG采用的是临床诊断试剂常用的单克隆抗体,不会对接触人员造成影响。3.2.4 病毒灭活的处理对于以上材料严格依据中国生物制品规程的要求进行病毒灭活处理并保留相关记录,措施为60加温处理1小时。本试剂盒仅限于体外诊断使用,实验操做应是具有相关专业技术和实验室操作资格的人员,为保证实验室安全,建议实验标本进行病毒灭活处理。3.2.5 主要研究结果的总结通过本试剂盒的研

11、制,将间接法酶联免疫技术成功地应用于肝吸虫IgG抗体的检测,通过本试剂的研发,为临床检测肝吸虫IgG抗体提供了新的方法选择,操作更为简单方便,检测结果更为直观。临床研究了1000多例临床样本,与国家颁布的肝吸虫临床诊断技术标准做了详细比照,效果相当,两种方法的检测结果符合度均在90%以上。为临床肝吸虫IgG抗体免疫学诊断又增添了一种新的更加安全、快速、准确的检测方法。3.2.6 对产品的评价与现有的肝吸虫病原体检测方法相比,该产品更加体现了体外诊断试剂的准确、快速、简便等特点,有利于流行区域大范围调查实验,利于临床单位的推广使用。3.2.7 同类产品在国内外批准上市情况目前国内外尚无批准上市的

12、肝吸虫IgG抗体检测试剂盒,但在相关文献中,间接酶联免疫方法检测肝吸虫IgG抗体是非常常见的一种方法,试剂盒的检测原理简单成熟,生产工艺稳定。3.2.8 相关产品所采用的技术方法及临床应用情况国内疾控系统及临床检测部门主要还是采用粪检肝吸虫虫卵的方法进行诊断,卫生部2009年颁布的华支睾吸虫病诊断标准WS309-2009也是基于病原学方法建立的一套肝吸虫病诊断标准。3.2.9 申请注册产品与国内外同类产品的异同酶联免疫试剂盒所需设备简单,样本采集及保存简便,试验操作方便快捷,结果易判,有利于临床医疗机构及疾控中心开展检测工作。酶联免疫法已经广泛运用到抗原、抗体检测领域,具有特异性强,灵敏度高,操作简单快速的特点,肝吸虫IgG抗体检测试剂盒(酶联免疫法)是将间接酶联免疫方法首次运用到肝吸虫IgG抗体检测,也为我国肝吸虫病防控领域提供了新的检测手段。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