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语言教案(15篇)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494684834 上传时间:2022-08-18 格式:DOC 页数:42 大小:38.9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班语言教案(15篇)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大班语言教案(15篇)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大班语言教案(15篇)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大班语言教案(15篇)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大班语言教案(15篇)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班语言教案(15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班语言教案(15篇)(4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大班语言教案(15篇) 大班语言教案1一、活动目标1、能仔细观察画面,根据图片的关系排列顺序,并讲述理由。2、学习运用“惊慌”“喝醉”等词句,讲述角色的动作、表情与心理活动。3、能安静倾听同伴发言。二、活动准备1、贪嘴的猫图片4幅,醉猫手偶一个。2、幼儿用书第23页贪嘴的猫。三、指导要点1、活动重点:能根据图片的关系排列顺序,展开联想并讲述。2、活动难点:能用一定的词句、连贯完整的语言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3、指导要点:引导幼儿仔细观察角色的动态、表情,根据事情发生的前后经过排列图片,并进行讲述。四、活动过程1、出示手偶,激发兴趣。师:今天我们班来了一位小客人(教师出示手偶),是谁啊?看一看今天

2、的猫和平时的猫有什么不一样?它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呢?2、出示图四,引导幼儿观察。教师提问:(1)这张图片讲述了一件什么事情?(引导幼儿自由讲述。)(2)老鼠不是很怕猫吗?怎么敢在猫的眼皮底下窜来窜去,还敢偷吃鱼和鸡蛋呢?(3)猫怎么会睡着的呢?猜一猜,瓶子里装的是什么?(4)猫喝醉了,躺在地上打呼噜,睡得又香又熟。那么,这瓶酒又是从哪里来的?是谁放在那儿的呢?为什么?3、观察图二。教师提问:(1)这张图片应该排在哪里?前面还是后面,为什么?(2)老鼠为什么在桌上放酒和鱼呢?4、观察图一。教师提问:(1)再看看这张图,说一说这张图应该排在哪里,为什么?(2)洞外的老鼠被猫抓住了,洞里的老鼠心里觉

3、得怎么样?从哪里看出它们很惊慌?它们可能在商量什么事情?教师小结:一群小老鼠经常从墙洞里钻出来偷东西吃。可是,主人养了一只大花猫,老鼠一不小心就会被猫给捉住。这天,大花猫又抓住了老鼠,躲在洞里的老鼠看见了非常惊慌,它们说:“这可不行,咋们可不能在这等死,要马上动脑筋想办法对付大花猫。”教师提问:它们想办法对付猫,猫会上当吗?5、观察图三。师:看看最后一张图应排在哪里,为什么?说一说你的理由?启发提问:(1)猫看到一大瓶酒和鱼会高兴地说什么?它是怎样喝酒、吃鱼的?(2)猫喝着酒,啃着鱼骨头。这时候,墙洞里的老鼠心里会怎么想?为什么会笑?(3)猫怎么会上了老鼠的当?你认为这是一只怎样的猫?6、按顺

4、序编讲故事。师:这四幅图讲的是贪嘴的猫上了老鼠的当的故事。请小朋友们把这件事的开始、经过和结果,连起来编一个故事,并把猫和老鼠是怎么想的、怎么讲的、怎么做的,用已经学过的好听的词句编到故事中去。(1)幼儿阅读幼儿用书,互相提示及编讲故事。(2)请个别幼儿示范讲述。(3)教师评价鼓励用词恰当,编讲时有情节、有对话、有心里活动的幼儿。7、教师示范讲述。大班语言教案2活动目标1、理解散文诗的内容,感受散文诗的优美意境。2、了解树能净化空气、美化环境的作用,萌发爱护树木的情感。活动准备1、挂图20图;小朋友的书。2、汉字:树真好。活动过程一、感受树与人类之间的关系,激发幼儿喜欢树木,保护树木的情感。1

5、、出示:一棵大树2、提问:你喜欢树么?说说你的理由。追问:树真好,我们怎么保护树呢?3、小结:看来大家都很喜欢树,树让城市变美,保护了环境,树为人们提供资源,带来了便利。树真好。二、感受诗歌的格式,通过欣赏散文中的好词以及体验文中的动作等,对作品有更深的认识。1、老师带来一篇优美的散文诗,让我们听听散文诗里是怎么说的?2、欣赏诗歌树真好。3、提问:还记得散文诗里说了什么?(鼓励幼儿用优美的语言叙述,教师用散文中的句子回答,还可以用动作体验一下)4、分析感受诗歌格式念三段,根据诗歌拉出相应的图片仔细看看,诗歌每一句有什么一样的地方?诗歌每一句先说了什么,然后说的是什么?小结:散文诗每一段的都先说

6、了“树真好”,然后说清楚了树好在哪里。三、尝试用诗歌的.格式进行想象创编。1、幼儿尝试用诗歌的格式予以仿编你们刚才说到树有那么多好处,那请你们编进散文诗好么?2、幼儿分组,三个朋友为一组,在乐曲的伴奏下进行仿编。3、展示并交流。大班语言教案3活动目标:1 教育幼儿:要想做一番大事业,就不能拒绝做小事。2 学习用连贯的语言学习复诉简短的寓言故事,能够模仿角色对话的语气。3 认读汉字:食、气、力。4 培养幼儿记忆力和连贯复诉的的能力。活动准备:木偶角色:小鹰和老鹰,有关的大字卡。活动过程:1 看木偶剧小鹰和老鹰,理解故事的内容,学习模仿不同角色的语气对话。结合老师的提问适时的认读汉字。教师提问幼儿

7、:“小鹰做了一番什么样的大事业”“他做了那些准备”?教师引导幼儿用故事中的原话来进行回答。2 请幼儿欣赏,然后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老鹰和小鹰一起去觅食了吗”?“小鹰是怎样说的”?3 然后回答老鹰赞赏小鹰的对话,理解字词:“理想”。4 听故事,学习用连贯的语言复诉故事的内容,让幼儿轮流表演木偶剧,迁移故事寓意,组织幼儿讨论:“你将来想做什么?你应该做好哪些准备呢”?4 进行主题绘画“我心中的理想”。大班语言教案4教学目的:1、通过活动让儿童初步了解绕口令的含义。2、在排图讲述中培养儿童的口语能力。3、在图文阅读中激发儿童创编绕口令的兴趣。教学准备:1、人手一套图片2、对绕口令有初步的了解教学过

8、程:一、排图讲述教师指:今天老师带来许多图片,哪幅图片是第一张,哪幅图片是第二、三张?一起来排一排。二、图文阅读:教师指:排好了吗?我们一起来说一说。三、创编绕口令:教师指:儿歌上一会儿说妈妈一会儿说娃娃,绕来绕去象绕口令,干脆我们来编个绕口令好吗?四、比赛绕口令:教师指:你会说绕口令了吗?来比一比,看谁说得好说得快。五、亲子活动:还有哪些绕口令请在座的爸爸妈妈也来比一比,说说更多的绕口令。大班语言教案5设计意图:传统的故事教学大多欣赏在前,分析在后,比较容易限制幼儿思维。此故事一波三折,扣人心弦,因此,我采取了“故事分析前置法”和“关键处中断法”,通过电脑课件,引导幼儿在猜测中不断推理故事情

9、节的发展,深刻感受故事中主人公的心理活动,使幼儿在活动中的主体作用得到了很好的发挥。活动目标:1通过故事分析前置法,引导幼儿感受主人公的心理活动,理解故事内容。2引导幼儿大胆猜测,能够用清楚、连贯地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3教育幼儿学会自己想办法战胜黑夜,战胜困难,增强幼儿的勇敢精神和责任意识。活动准备:挂图及幼儿用书活动过程:一、创设语言情境,激发幼儿兴趣。1提问:你们接过电话吗?接过谁的电话?(开放性提问,引导幼儿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回答。)2小结:有个名叫卡秋莎的外国小姑娘,她也在等一个电话,而且是个重要电话,那会是谁的重要电话呢?二、出示挂图,引导幼儿分析故事情节,理解故事内容。1教师出

10、示挂图并讲述故事前三段后提问:卡秋莎是个怎么样的小姑娘?妈妈向卡秋莎交代了什么任务?2如果你是她,你今晚会怎么做?(让幼儿进入角色,体验角色的情感)3继续讲述故事提问:第一次电话铃响了,卡秋莎会怎么做?4幼儿学卡秋莎着急接电话的样子。5提问:小朋友猜,第一次电话是谁打来的?6幼儿猜测,教师小结。7提问:为什么她好像听见老鼠跳动的声音,仔细听听又不像了呢?她心里是什么感觉?8幼儿回答,教师小结。9师生跳舞,感受卡秋莎听到音乐时的心情。10突然出现一声响声,幼儿模仿卡秋莎又一次被吓坏了的样子。11幼儿再次猜测卡秋莎会怎么做,教师小结。12提问:卡秋莎怎么做来让自己勇敢一点?为什么想那些勇敢的人?1

11、3幼儿回答,教师小结。14天亮了,电话铃又一次响了起来(出示卡秋莎泪眼汪汪的画面)提问:她为什么会这样?这是重要电话吗?又会是谁的电话呢?15幼儿猜测,教师小结。16教师讲述最后部分故事提问:重要电话是谁打来的?说了些什么?听了妈妈的话以后,卡秋莎以后会怎么样?三、完整欣赏故事,引导幼儿分析故事人物1师幼共同阅读,再次完整欣赏故事内容。2你觉得卡秋莎是个什么样的小姑娘?你为什么这么认为?3如果你爸爸、妈妈都不在家,你要怎样度过这样的夜晚?重要电话实践预创方法的效果及反思活动过程中挂图引起幼儿的反应和效果:1.本次活动中,挂图最主要的创新在于最后卡秋莎接了电话泪眼汪汪的画面,一开始的挂图都是根据

12、故事的情节,直接展示在幼儿的面前,让幼儿观察挂图来理解这个故事。故事很顺利的进行中,突然出现哭泣的画面,幼儿的好奇心一下子被激发了出来。孩子们开始会问:为什么她哭了?是开心的哭了还是伤心的哭了?这个电话谁打来的?朋友、老师还是爸爸妈妈等等。对于这一画面,孩子们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性,出现了许多别出心载的答案。整个课堂的氛围也被调动了起来,孩子们讨论、猜测的热情高涨。2.经过激烈的讨论之后,教师请幼儿自己来揭开最后的谜底时,孩子们都安静的盯着被隐藏起来的图片。当出现妈妈的身影时,猜对的孩子们欢呼雀跃,猜错的孩子呢则又发问:原来是妈妈打来的,但是为什么她要哭呢?妈妈对她说了什么?这样孩子们的

13、猜测、讨论又一次开始了。3.因为最后意外部分的挂图,使得孩子们对故事的猜测和讨论一下子激烈了起来,大班的孩子们已经有了许多属于自己的想法,他们也更愿意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让大家知道,并且都觉得自己的想法肯定更接近答案,就激发了孩子们的竞争意识,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踊跃的参与到猜测与讨论的过程中去,使得整个课堂气氛活跃,就连平时不怎么爱说话的幼儿都能插上几句自己的观点。活动反思:1. 本次活动我主要运用了两种方法,故事分析前置法和关键处猜测法。通过几次试教,我发现前者的使用要注意:(1)故事本身要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幼儿具有一定的感性经验。(2)故事情节要环环相扣,对幼儿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后者的使用

14、要注意:(1)不要处处猜测,根据活动目标,重点处引导幼儿猜测关键问题,否则如同流水帐,幼儿会失去兴趣。(2)所猜问题要有递进性,由易到难,做到全体与个别幼儿相结合。(3)猜测的方式不只是语言,也可引导幼儿用身体动作、绘画等方式来表现,如“试着表现卡秋莎害怕的样子”等。2. 幼儿回答问题时,有的表达不清,有的答案不符,可能是提的问题过多,幼儿容易混淆,以后只提问重点内容,平时加强训练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3. 此次活动还可做下一步的延伸,如组织幼儿分角色表演故事情节;引导幼儿用绘画形式表现“如果你一个人在家会怎么办?”等等大班语言教案6活动目标:1.感知中国人的典型外貌特征,了解中国人和外国人的区别。2.知道自己是中国人,萌发作为中国人的自豪感。3.通过教师大声读,幼儿动情读、参与演,让幼儿感知儿歌。4.萌发对文学作品的兴趣。重点难点:感知中国人的典型外貌特征,了解中国人和外国人的区别。活动准备:1.幼儿观察过镜子里自己的皮肤、头发、眼睛的颜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