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校版高考地理课标版一轮总复习检测:第十七单元 中国地理 单元闯关检测 Word版含答案

上传人:m**** 文档编号:494668737 上传时间:2023-10-1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70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校版高考地理课标版一轮总复习检测:第十七单元 中国地理 单元闯关检测 Word版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精校版高考地理课标版一轮总复习检测:第十七单元 中国地理 单元闯关检测 Word版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精校版高考地理课标版一轮总复习检测:第十七单元 中国地理 单元闯关检测 Word版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精校版高考地理课标版一轮总复习检测:第十七单元 中国地理 单元闯关检测 Word版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精校版高考地理课标版一轮总复习检测:第十七单元 中国地理 单元闯关检测 Word版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校版高考地理课标版一轮总复习检测:第十七单元 中国地理 单元闯关检测 Word版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校版高考地理课标版一轮总复习检测:第十七单元 中国地理 单元闯关检测 Word版含答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品地理资料精校版单元闯关检测 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下图为太行山东麓地形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题。1.(2016广东揭阳一模)太行山对其东麓平原地带农业生产在自然条件方面最有利影响是()A.太行山阻挡冬季西北寒冷气流,提高冬季气温B.东坡为西南季风迎风坡,增加夏季降水C.山麓地带流水沉积形成河漫滩平原,地形平坦开阔,土壤肥沃D.太行山海拔较高山地垂直差异显著,农业类型多样2015年8月16日18日,下图所示地区东北部遭遇强降雨,部分城市遭受洪涝灾害。读图完成下面两题。2.(2016湖南岳阳二模)形成此次降水的主要原因最有可能是()A.受地形影响B.受锋面

2、影响C.受台风影响D.受高压控制3.(2016湖南岳阳二模)2015年8月8日4时为立秋时分,气候学上,常以立秋之后连续5天的日平均气温稳定在22以下的始日划分为秋季开始。不考虑地形因素,下列四地中秋季开始最早的可能是()A.B.C.D.日喀则东部是青稞的主要分布地之一,这里的青稞穗大粒饱,2014年6月26日国务院批复撤销日喀则地区,设立地级日喀则市。下图分别为西藏自治区简图与日喀则东南某河谷夏季气温分布情况图,结合图示信息完成下面两题。图甲图乙4.(2016湖南十三校一模)图乙中最适宜发展农业的两个地点是()A.甲、丁B.乙、丙C.甲、乙D.丙、丁5.(2016湖南十三校一模)日喀则设市后

3、,可大力发展边境贸易,其优势条件主要有()毗邻印度、不丹、尼泊尔,沿边优势明显边境线长,贸易通道较多经济较发达,各类商品丰富人口密度较大,市场潜力大A.B.C.D.下图中R地为我国内陆某地,大气运动夏季主要受局地温差影响,冬季受大气环流的影响,全年多大风,风力发电产业发达。读图,回答下面三题。6.(2016东北三省四市教研联合体模拟三)R地的风向()A.夏季为西北风B.冬季为东南风C.夏季为东南风D.冬夏季节相反7.(2016东北三省四市教研联合体模拟三)影响R地多大风的主导因素是()A.地形B.大气环流C.局部温差D.植被差异8.(2016东北三省四市教研联合体模拟三)R地葡萄生产可持续发展

4、面临的主要问题是()A.降水少B.灌溉水源不足C.低温冻害D.土地的沙漠化交通运输耗能是指将单位重量产品移动单位距离所消耗的能量(单位:千克标准煤/万吨千米),其大小主要受地形地势、经济水平、运输方式(公路大于铁路,铁路大于水运)和综合运输网密度的影响,下图为我国15省区交通运输耗能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三题。9.(2016成都一模)我国交通运输耗能的空间分布规律是()A.南方小于北方B.东部小于西部C.沿海大于内陆D.平原大于高原10.(2016成都一模)与青海比较,四川交通运输耗能大的主要原因是()A.地势起伏大B.平均海拔高C.水运比重小D.综合运输网密度小11.(2016成都一模)据影响

5、因素分析,下列省(区)中交通运输耗能大小可能与湖南省相似的是()A.贵B.晋C.赣D.宁二、综合题(共56分)12.(2016云南昆明3月教学质检文综)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32分)由于历史和自然原因,墨脱长期与外界隔绝,经济落后。2013年10月31日,波密至墨脱的墨脱公路正式通车,修建该公路最困难的是打通图中所示的嘎隆拉隧道,施工过程中出现大量渗水、涌水现象。流经墨脱县的雅鲁藏布江河段落差大,可开发的水力资源占全流域的90%以上,但我国优先建设了藏木水电站。下图为西藏区域示意图。(1)描述等降水量线的分布特征,并分析其成因。(8分)(2)简析嘎隆拉隧道施工中容易渗水、涌水的原因。(

6、8分)(3)分析优先在藏木建设水电站的社会经济条件。(8分)(4)写出藏木水电站建设的意义。(8分)13.(2016安徽蚌埠第三次教学质检)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24分)下图为我国杭州、嘉兴、湖州地区分布图。古代时,人们在该地区筑东西向的“横塘”、南北向的“漤港”(拓挖的河沟),逐步形成了“横塘纵漤”的水系格局。杭嘉湖地区植桑养蚕历史悠久,塘边植桑,桑叶喂蚕。与北方蚕区一年养蚕23次相比,本区一年养45次。自唐朝以来,丝绸业一直是当地的特色产业,素以“丝绸之府”著称,丝绸产品享誉海内外。(1)简述古时“横塘纵漤”的主要功能。(8分)(2)分析杭嘉湖地区丝绸业发展的有利条件。(10分)(

7、3)为使该地区丝绸业做大做强,专家提出不同观点,一是立足国内市场,发挥优势谋发展;二是立足国际市场,加大创新谋发展。请以地理的视角,简述你的看法。(6分)答案全解全析一、选择题1.A冬季西北风受东北西南走向的太行山阻挡,使太行山东麓受冬季风影响较小,利于农作物越冬,故A正确;东坡为东南季风迎风坡,故B错误;山麓地带为冲积扇,不是河漫滩平原,故C错误;太行山海拔较低,山地垂直差异不明显,农业类型较少,故D错误。2.B8月份我国东部季风区受锋面影响,多锋面雨。另外,也可用排除法做题,图示主要降水区位于内陆而受台风影响很小,高压控制一般不会降水,图示秦岭部位无降水而不可能是受地形影响。故B正确。3.

8、A图示地纬度最高,气温是四地中最低处,应该最早符合秋季开始的温度指标。4.B青藏高原海拔高而气温较低,热量条件是制约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图中乙、丙两地位于河谷,气温较高,最适宜发展农业。5.B该市位于国境线附近,优越的地理位置是其发展边境贸易的优势。该地经济发展较落后,人口密度小。6.A结合经纬网知,图示区域主要位于我国乌鲁木齐附近,该地夏季主要受西风带控制,冬季受来自亚洲高压的西北风影响,由于R地地处西北东南向山谷地带,夏季西风和冬季风都通过其进入盆地,风向相同。7.A结合上题分析,由于山谷狭管效应,R地多大风。8.C该区域纬度较高,冬季严寒,加之该区域冬季风力大,降温幅度更大,使葡萄生产受

9、到严重威胁。9.B由图可以看出我国东部地区交通运输耗能小于西部,故选B。10.A青海省位于青藏高原上,海拔高但是地势起伏小,所以交通运输耗能较低;四川省西部为川西高原,东部为四川盆地,地势起伏大,所以交通运输耗能较高。故选A。11.C湖南省位于我国江南丘陵,四个省区中只有赣(江西省)同样位于江南丘陵,与湖南省的地形地势相似,所以江西省的交通运输耗能与湖南省相似。二、综合题12.答案(1)等降水量线向北凸出,降水量由东南向西北递减;雅鲁藏布江谷地向印度洋敞开,西南暖湿气流沿河谷深入,水汽受地形抬升,形成地形雨。(2)大量降水和冰雪融水提供了丰沛水源;位于板块交界处,断裂发育,岩石破碎,利于地表水

10、下渗。(3)与拉萨等城市距离较近,对电力需求量大;交通便利,利于工程建设;经济、技术水平相对较高。(4)提供电能,满足电力需求;完善基础设施,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经济发展;增加就业;促进生态环境的良性发展。解析本题以西藏区域示意图为背景重点考查了西藏的地理特征。(1)“线”状分布应说明其沿哪个方向的走势及其疏密特点。从图中可看出该地等降水量线向北凸出,降水量由东南向西北递减;原因可从地形方面分析:雅鲁藏布江谷地向印度洋敞开,西南暖湿气流沿河谷深入,水汽受地形抬升,形成地形雨。(2)嘎隆拉隧道施工中容易渗水、涌水的原因可从水的来源方面分析。(3)优先在藏木建设水电站的社会经济条件应从市场、交通

11、、经济、技术等方面分析。(4)水电站建设的意义要从经济、社会、生态等方面回答。13.答案(1)沟通水系、疏缓急流,利于蓄水和排水,减少旱涝灾害(旱引涝排);加强区间联系,便于水路运输。(2)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桑树种植广,桑蚕饲料丰富;桑蚕生长速度快;产量高;该地区栽桑养蚕历史悠久,生产经验丰富;人口稠密,劳动力充足(河网密布,交通便利);丝绸产业规模较大,市场需求量大(政府支持,技术与产品创新)。(3)(针对国内外市场的发展趋势)将两种发展思路整合,发挥区位优势(传承丝绸文化),加大创新投入(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创出名优产品(进一步开拓国内与国际市场)。解析第(1)题,结合图示区域地形、气候和河流等自然地理特征知,“横塘纵漤”(拓挖的河沟),主要针对旱涝灾害。当然,古代的运输以河运为主,“横塘纵漤”也有利于水运交通。第(2)题,结合材料信息,从原料、劳动力、经验、市场和政策等因素进行分析。第(3)题,结合该地区丝绸业大发展要求,最主要考虑技术创新,以便开拓市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