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归零报告

上传人:m**** 文档编号:494664424 上传时间:2022-10-04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51.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管理归零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管理归零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管理归零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管理归零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管理归零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管理归零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管理归零报告(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档 号 编 号:保管期限 密级:阶段标志:Z 页 数: 5名称:vvv捕获传感器电路错误质量问题管理归零报告单位:XXXXX有限公司编写:校对:审核:审定:会签:批准:同意:XXXXXXXXXXXXXXXXX2010年12月28日所属型号名称研制阶段发生问题产品名称图(代)号编号SZ8、9对接机构Z环位置传感器ER25Y1 0 0 4 批发生问题日期地点相应技术归零报告编号、名称20 1 0年12月24日XXX XAAAAA捕获传感器电路错误质量问题技术归零报告、过程叙述:201 0年1 2月18日,14 9厂对我厂提交的1 0 04批ER2 5Y进行复验时,发现整批产品的2#、 3#触点接线

2、线路接反不符合要求。针对该现象对产品整个生产流程进行了清查,结合技术归零报告,发现存在如下问题:1、在工艺设计过程中,工艺在转换设计图纸时,接线原理存在错误,审签中未发现。装配工艺产品压 接工序规定的接线原理(见图1)与内壳体刻字工序标识“3”、“5对应的一、二级线路(见图2)存在不致。按该压接工序生产的产品会出现一级2#插针与二级3#插针线路接反不符合设计要求。短触点注:长触点为一级,短触点为二级图1装配工艺压接工序规程的接线关系内壳体刻字工序规定一、二级线路标识2、1004批以前生产的产品均为同一工人装配,在装配时发现了该问题并向工艺人员进行了汇报, 但工艺未予落实.1 0 04批产品更换

3、了装配工人,该工人是按照图1进行接线总装,而工艺对一、二级检 测线路要求未明确说明,致使产品线路错误未及时发现。3、装配检验是按照装配工艺要求进行参数检测,检测线路的指示灯无对应标识,检测操作规定不详 细,致使产品在检验时未发现该问题。4、在性能试验、环境试验、下厂验收等检测环节,均通过非标检测设备进行检测,该检测设备是通 过采集信号触发点的个数,来判定触发位置、行程和全行程力,但对触发点对错,设备未予判断识别。二、原因分析:针对此问题,通过排查分析确定管理上存在如下问题,导致交付产品出现了上述故障.1、工艺人员工作意识不到位,工艺文件编制存在错误,产品检测操作规定不详细审批不严谨,导 致工艺

4、规程对工人、检验操作指导性不强。2、技术人员责任心不到位,在前期装配过程中工人发现了该问题,技术人员口头指挥装配生产,未按 工厂程序文件办理相应的工艺更改,导致装配现场管理失控。3、检测实验室、机动机安处技术人员在对该非标测试设备进行验收时,技术上未吃透未对产品测 试设备的测试原理进行消化,未发现该设备缺少产品线路检测识别功能,导致产品在试验过程未能发 现产品线路问题。三、措施及落实情况;针对ER-2 5Y产品存在的上述质量问题,制定以下改进措施,并制定相应落实节点。1、纠正措施a) 对ER-25Y装配工艺过程进行符合性复查,细化工艺,细化检测要求和检测方法。b) 对航天AK-37系列其它产品

5、装配工艺进行举一反三。c) 对工艺人员进行培训教育(Q/6E22 3 -200 6工艺管理制度工艺文件控制及管理要求)。d) 对装配车间领导及工人进行工艺纪律培训和质量意识教育。e) 对机动机安处、检测实验室技术人员结合设备的再确认进行培训。对检测试验技术员、 操作人员进行测试设备使用培训。2、落实情况a) 2010年12月2 7日完成了对ER25 Y产品装配过程的复查.b) 装配细化工艺,明确检测要求和检测方法,预计2010年12月30日完成。C) 2 0 10年12月28日AK3 7系列装配工艺进行了举一反三复查,符合设计要求。 d)装配车间的人员培训教育,预计20 11年1月10日完成.f) 检机动机安处、测实验室人员的培训,预计20 11年1月10日完成。上述预计措施完成后形成书面报告或书面介质作为本报告附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