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相饱和电抗器的工作原理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494641352 上传时间:2022-11-1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39.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单相饱和电抗器的工作原理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单相饱和电抗器的工作原理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单相饱和电抗器的工作原理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单相饱和电抗器的工作原理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单相饱和电抗器的工作原理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相饱和电抗器的工作原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单相饱和电抗器的工作原理(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单相饱和电抗器的工作原理 31 概述 如图31所示的单相饱和电抗器是一个最典型的可控饱和电抗器电路,掌握其原理和分析方法以后,便于了解其他各种饱和电抗器电路,本章从物理概念出发,分析讨论单相饱和电抗器的基本工作原理。 如图31所示电路的工作状态除了与电源电压大小及负载性质有关以外,与铁心磁化过程关系较大,要理解饱和电抗器的工作原理,必须分析铁心在不同直流控制电压作用下的磁化状态。 单相饱和电抗器的性能除了与铁心工作状态密切相关以外,还与许多因素有关:如负载性质(电阻、电感等)、控制回路中偶次谐波电流流通情况等,一般在分析时为了能抓住物理实质,常常从最简单的情况入手,例如,取负载为纯电阻。至于控

2、制回路中偶次谐波电流的处理,则常常考虑分析两种情况: (1)自然磁化状态。控制回路中电阻很小,也无外加电感,控制绕组两端加一个恒定的直流电压,偶次谐波电流在控制回路中自由流通。 (2)强制磁化状态。控制回路电阻或外加电感很大,足以抑制控制回路内感应产生的交流分量,控制绕组内流通的仅是直流分量,相当于加入一个恒定的直流控制电流。 一般常遇到的是接近自然磁化状态的情况。 为了掌握饱和电抗器的工作原理,需要对各参量波形进行分析,波形分析方法是定性讨论饱和电抗器原理及工作特点的基本方法。 至于定量计算饱和电抗器的特性,工程上常用的是图解法。图解法以各电磁参量都是等效正弦的假设为基础,可以帮助人们确定合

3、理的工作范围,还可以了解外界参数变化时饱和电抗器特性变化的规律。 32 单相饱和电抗器的原理分析321 基本电磁方程 在分析图31所示饱和电抗器时,先做如下的假设; (1)电源电压u为正弦,uUmsinwt。 (2)负载为纯电阻RL。 (3)忽略各绕组的漏电感(环形铁心,绕组均匀分布的情况,漏感最小)。 (4)工作绕组串联顺接,控制绕组串联反接。 设结构参数一定,其中包括:铁心截面积Sc、平均磁路长度lc、每个铁心的工作绕组匝数Ng和控制绕组匝数Nk,以及它们相应的电阻值rg、rk等。 但作为可控的饱和电抗器,其外部参数是可变的,如交流电源电压u、控制电压Uk、负载电阻RL等。一般取工程合理值

4、作为额定参数,因此外部参数只是围绕额定值在小范围内可以调整改变,如果大幅度变化,则饱和电抗器将不受控制,或者工作在很不合理情况,或者利用很不充分。 当结构参数一定,并且外部参数也一定时,铁心中B、H大小以及饱和电抗器特性也是一定的。为了进行原理分析,首先必须了解铁心中磁参数随控制电压变化而变化的情况,进一步再确定静特性和时间常数。 图31有两个回路:工作回路和控制回路。每个回路又联系着两个铁心,我们可以用基本电磁方程组来描述这两个回路的工作。这个方程组表示了各回路中结构参数、外部参数及铁心磁参数间的关系,也表示两个回路间的相互联系。322 饱和电抗器三种典型状态的分析 我们可以取三种典型状态进

5、行分析,如图32所示饱和电抗器的输出一输入特性I:f(Ik)。特性上有三点:点1表示控制电流为零时的状态,这时半周期内铁心完全不饱和,输出电流最小,交流绕组感抗值最大;点3表示控制电流很大,使铁心半周期内几乎完全饱和,输出电流很大,交流绕组感抗值很小;而点2介于点1和点3之间,处于中间状态,半周期内,铁心部分时间饱和。 以下按上述三种状态进行分析,即:半周期内铁心不饱和;半周期内铁心部分时间饱和;半周期内铁心完全饱和。3221 半周期内铁心处于不饱和状态(状态1) 由于这时控制电流为零,铁心仅有交流激磁作用,因此饱和电抗器的工作状态相当于一个空载变压器,工作绕组电抗值很大4 饱和电抗器的输出反

6、馈 41 概述 为了减小饱和电抗器的控制电流(即提高其放大系数),必须增大控制绕组匝数,但这一方法受到工艺及铁心窗口面积的限制,控制绕组匝数实际上不可能任意增大。 另一种方法是利用正反馈的原理减小控制功率。所谓反馈,就是从饱和电抗器的输出电压uL取出一部分(或全部),作为反馈电压Uf(如图41所示),加到其输入端。 当增大控制电压时,输出UL增大,则反馈电压Uf也增大。如果Uf的作用与控制电压Uk的作用相同,则由于反馈的附加作用,使饱和电抗器输出更大了。如果反馈电压起的作用帮助加强控制电压,称为正反馈;如果Uf的作用与Ul的作用相反,它使饱和电抗器输出下降,即Uf减弱了控制电压,则是负反馈。

7、如图42所示为一个外加反馈绕组Nf的饱和电抗器,习惯上称为外反馈(Extrinsicfeedback)。在这种饱和电抗器线路中,直流负载电流流过反馈绕组Nf,反馈绕组极性接法在铁心上的布置方式等均与控制绕组Nk相同,至于是正反馈还负反馈,则与控制电流激磁和反馈电流激磁的作用是否相同有关。 图42中反馈回路与负载串联,它是电流反馈。如果反馈回路与负载并联(即取出负载上一部分电压经整流后加到反馈绕组Nf上),称为电压反馈,由于反馈作用是通过安匝NfIf的激磁作用来实现的,因此它又是一种磁反馈。如果将负载电压上取出部分电压直接反馈到控制回路中去,则称为电反馈。 图42是直流输出的外反馈饱和电抗器。如

8、果负载电阻接在整流器交流侧,如图42中虚线所示的RL,称为交流输出的外反馈饱和电抗器。 第42节将以图42为例讨论外反馈饱和电抗器的工作原理和特性参数。42 外反馈饱和电抗器的参数 假设铁心磁特性和整流器都是理想的,根据安匝平衡定律可知,理想的外反馈饱和电抗器必须满足下列关系5 自饱和电抗器 51 概述 第3章中所述的可控饱和电抗器;当直流控制电流为零时,其铁心在交流激磁作用下处于不饱和状态,饱和角。这时交流绕组为一个非线性扼流(Choke)线圈,感抗很大,交流绕组电流很小,工作于“扼流”状态。当增加直流控制电流时,铁心受交流和直流激磁的作用,使导通角。减小,交流绕组感抗减小,电流上升。随着直

9、流控制电流加大,交流绕组的扼流作用越来越小,直到铁心处于饱和状态,扼流作用也就消失,这类可控饱和电抗器称为扼流式饱和电抗器。 如果在图51(b)可控饱和电抗器中,工作绕组串联一个整流管,则铁心将在直流和半波正弦的激磁作用下工作。当直流控制电流为零时,在单方向的半波激磁作用下,铁心将处于饱和状态,饱和角a0,交流绕组电流很大,因此这种线路称为自饱和(Self-Saturation)电抗器。靠外加直流控制电流(与交流整流电流的方向相反)作用,使交流绕组导通角。从零加大,交流绕组电流下降,扼流现象才逐渐呈现出来。显然,自饱和电抗器的工作原理与扼流式饱和电抗器完全不同。 本章分析单相自饱和电抗器的线路

10、与工作原理。先以半波激磁的单铁心可控饱和电抗器为例,说明自饱和电抗器的特点。为了便于说明其线路原理,假设工作回路和控制回路均由恒流源供电,即工作绕组通过的电流为半波正弦(正半周电流为正弦波,负半周电流为零),控制绕组回路电阻很大,通过的电流为直流。 图51(a)为一个扼流饱和电抗器,交流电源电压变化的一周期内,工作绕组有交流电流流通。第一半周期,称为正半周(设电压u为正),铁心所受到的总激磁安匝为控制回路与工作回路激磁安匝的代数和。如果绕组连接及直流电源的极性正好在正半周内使 可见,在某一个半周内两绕组上承受电压的伏秒积分方向是相同的,而另一个半周则是相反的,这就是为什么这种线路放大系数受限制

11、的原因。饱和电抗器应满足安匝平衡定律,要提高放大系数,必须提高控制绕组匝数。同时,不论直流电流为正或负,输出一输入特性形状相同,并与纵轴对称。 图51(b)所示为(半波)自饱和电抗器。如果整流管的极性和绕组的接法正好使两回路激磁作用方向相反,则在某个半周内(如负半周),二极管截止工作回路没有电流,铁心只在控制电压作用下去磁,这个半周称为控制半周。而在另一个半周(即正半周内),工作绕组内有电流流通,铁心又受工作绕组上电压作用而增磁,这个半周称为工作半周。这样工作回路电流是半波正弦,含有直流分量,因而不仅抵消了控制绕组的直流去磁作用,而且还使铁心反方向磁化,即增磁作用 整流二极管实际上不仅在工作绕

12、组内产生直流分量,而且更主要的是改变了铁心的磁化过程,从而改变了饱和电抗器特性。 在工作半周内铁心进入饱和,总激磁安匝为它取决于铁心动态磁特性上去磁段片的大小。这时送入控制回路的能量主要消耗在控制回路电阻上,(以后将证明UkIkRk,损耗PkIkRk即为控制回路输入功率),这样放大系数可以提高很多。在这种情况下,安匝平衡定律IkNkIgNg已不再适用。饱和电抗器的输出电流大小仅取决于工作绕组发热允许值,为提高输出电流,并不必需按比例增大控制电流。 现在再来比较图51所示两种线路中铁心磁状态的变化。当控制电流为零时,图51(a)中铁心受交流激磁作用,磁状态工作点沿对称动态磁回线变化,如图52(d)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