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音版小学音乐一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小小音乐家》教案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494635030 上传时间:2023-01-2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63.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音版小学音乐一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小小音乐家》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人音版小学音乐一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小小音乐家》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人音版小学音乐一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小小音乐家》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人音版小学音乐一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小小音乐家》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音版小学音乐一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小小音乐家》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音版小学音乐一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小小音乐家》教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法国号教学设计课 题:法国号 教 材:人音版教材 第一册 第七单元小小音乐家教学年级:一年级课 型:唱歌课教学课时:一课时一、教材分析1本教材是人音2012版一年级上册教材。本套教材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人文主题为单元,以音乐要素为线索,突出音乐实践,强调能力培养,精心设计编创活动,凸显教学重点,关注评价机制,把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贯穿始终。本册教材共有8课,每课一个主题,包括“聆听”、“演唱”、“知识与技能”、“编创与活动”四部分内容。2本课以“小音乐家”为主题,包含了法国号、快乐的小笛子这两首歌曲的演唱和音乐作品号手与鼓手、会跳舞的洋娃娃、星光圆舞曲的欣赏。教材以学生十分喜爱的表现形式和内

2、容呈现,帮助学生感受乐曲所表现的热爱音乐的“小音乐家”形象。共安排四个课时:第一课时:学唱歌曲法国号;第二课时:聆听管弦乐号手与鼓手、学习和探索“音的长短”;第三课时:学唱歌曲快乐的小笛子;第四课时:聆听会跳舞的洋娃娃、钢琴曲星光圆舞曲。 法国号是一首3拍子的法国民歌。歌曲节奏平稳;旋律采用重复手法,将弹性与抒情性巧妙的结合;歌词采用自问自答的形式,简单易学,用夸赞的口气炫耀自己“会唱歌”的法国号,很具有儿童特点,适合低年级学生学习和表演。二、学情分析学生自进校以来,经过大半个学期音乐课的学习,在学习习惯和课堂常规方面还是有了些进步,学习音乐的积极性也很高,但由于年龄特征,更需要老师适时进行合

3、理的引导。3拍子的歌曲,虽然前面接触过一两首作品,但对一年级的孩子来说,在概念上还是很模糊,对节奏的掌握仍然有一定的难度。在此问题上,教师引导学生使用“身体乐器”,采取多种形式来感受3拍子的特点。另外在整首歌学习中,学生还通过看旋律线,使用科尔文手势等方法来参与和体验音乐活动,从而能更好的唱好歌曲。三、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够参与活泼有趣的音乐活动,体验与他人交流合作的快乐。过程与方法:在聆听、感受、演唱、模仿、探究、演奏等音乐活动过程中学唱歌曲,感受自豪的“小音乐家”形象。知识与技能:能用自然的嗓音,富有弹性、连贯舒展的演唱歌曲,感受三拍子的旋律特点。四、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会唱歌曲,

4、能有表情的歌唱,感受三拍子的旋律特点。 教学难点:1、“嗡巴巴”的演唱;2、演唱中能表现出强弱规律,同时能准确的击拍。3、大跳度音程的音准。五、教学用具多媒体、音响系统、钢琴。六、教学准备PPT课件、相关资料搜集。七、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思想(理念或意图)一、组织教学调整情绪用音乐的方式进行师生互动。对音乐做出相应的反应。引起学生有效注意二、基础练习铺垫新课1、 弹唱动物说话发声练习曲;2、 弹奏C大调音阶。1、根据老师的提问,接唱小动物的叫声;2、演唱C大调音阶,并复习科尔文手势。1、发声练习为歌唱做铺垫;2、帮助学生直观、形象的感受音高和音准。三、聆听体验歌曲学唱1、导入新

5、课。(1)、老师表演一段三拍子的舞蹈动作。问:差点什么?(2)、播放嘀哩嘀哩、法国号伴奏音乐。为老师的舞蹈选一段合适的音乐。(3)、播放法国号伴奏,带领学生做身势节奏,再次感受音乐,引导学生说出三拍子的特点。(4)、讲解三拍子强弱规律,并要求学生跟音乐用自己的动作来表示。1、观看表演,回答问题。2、听音乐,跟老师体验三拍子的节奏。3、在到老师的指导下使用“身体乐器”感受三拍子特点,说出强弱规律。4、听音乐,用自己的动作来表现三拍子的强弱规律。1、律动是孩子们喜欢的一种音乐活动形式,它能训练学生有效的利用听觉与动作去感受、理解和表现音乐。2、了解圆号。(1)、揭示课题法国号。(2)、介绍法国号,

6、即圆号。外形、音色。1、说说法国号的外形,感受其音色。1、学生对法国号能有简单的认识。3、歌曲学习(1)、老师范唱歌曲法国号。问:找出模仿法国号声音的歌词。(2)、“嗡巴巴”教唱。(3)、播放听录音范唱。问:歌曲中有几个长音?(4)、出示歌谱,师生接龙唱。对比情绪。(5)、听范唱,看旋律线。问:找出相同的句子。(6)、弹奏歌曲伴奏。(7)、引导学生唱好歌曲的情绪、音准及强弱规律。1、仔细聆听回答问题。2、用有弹性的声音学唱“嗡巴巴”,并表现出强弱规律。3、看歌谱,与老师合作,感受“嗡巴巴”与“自问自答”部分“弹性”和“抒情”的对比。4、尝试演唱。5、使用“科尔文手势”唱准第四句大跨度音程。6、

7、使用“身势节奏”唱好歌曲的强弱规律。1、多种形式的、带有目的性聆听,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达到更好的聆听效果。2、画旋律线以及手势谱是一种简单又直观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在“游戏”中找准音高,唱好歌曲。4、情绪处理(1)、歌曲中最喜欢哪一句?为什么?应该怎样演唱?(2)、老师最喜欢第四句,因为显得特别神气。(3)、播放录音伴奏。1、说说自己最喜欢的句子,说出原因并示范演唱。2、全班演唱最后一句,表现出“自信,自豪”的神情。3、完整演唱歌曲。四、拓展延伸合作体验1、分别播放圆舞曲版和抒情版法国号。问:速度、情绪的不同。2、出示打击乐碰铃、串铃、双响筒并指导演奏。3、将学生分组并分工。1、感受、

8、聆听不同情绪的法国号。2、选择喜欢的打击乐器尝试为歌曲伴奏。4、学生明确分工,尝试合作表现。1、表现是培养学生音乐表现和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自信的演唱、演奏的能力,开发学生表演及创造的潜能并在合作交流中体验音乐学习的乐趣。五、小结1、创设情境1、师生合作,共同演绎歌曲法国号。1、完整呈现,反馈教学效果。八、教学反思新课标提出了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通过不同方式、不同手段、不同环节的设计,引导学生以聆听为主,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在自主参与的过程中学会歌曲,是我这节课的设计理念。本节课,教学目标、重难点基本能够达成和突破。归功于以下几点:1、灵活运用教学方法。丰富多彩的教

9、学活动对学生造成刺激,从而调动积极性。比如,老师以舞蹈的形式导入,吸引了学生眼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采用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在歌曲学习中,采用不同方式聆听歌曲,同时对每一遍聆听提出不同的问题,以至于达到聆听目的。3、利用旋律线,音乐手势突破音准难点。音乐手势可以让学生形象地感受歌曲的音高从而解决音准问题。利用旋律线可以使学生更加关注音乐,是引导学生聆听的手段之一,使他们能够自主参与到学唱歌曲的过程中。4、注重音乐创造与表现。新课标指出:中小学音乐课程中的音乐创造,目的在于通过音乐,开发和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所以我们教师要最大限度发挥学生的创造潜质。这节课中,让学生用自己的动作表现三拍子

10、的强弱规律;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并加以表现;选择打击乐为歌曲伴奏等教学设计都提供了学生的创造空间。当然,这节课的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例如,1、课堂教学评价。课堂上,对学生的学习反应关注度还不够,评价语言也比较单一。音乐教师对学生做出的学习反应要给予真挚的鼓励,善于从孩子的身上发现闪光点,使每个学生都能自信地面对问题。同时应将多种评价形式引入课堂,用自评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的进步与不足,用互评使学生尊重他人、互相学习,同时提高了学生的鉴别能力和分析和表达能力。2、对学生歌唱方法的关注度不够。整节课,除了在开课时做了“发声练习”,后面的歌曲学唱部分很少关注到歌唱发声。唱歌教学中,应该多关注学生的发声习惯:“气息放下来、咬字要做到字正腔圆、找到高位置等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