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瀑布》教学札记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494633377 上传时间:2022-11-20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2.7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瀑布》教学札记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瀑布》教学札记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瀑布》教学札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瀑布》教学札记(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瀑布教学札记 伴随着新课程改革,教师都在自己的课堂教学中增加了质疑环节“,以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这是令人欣慰的!但质疑过程中低效率、低质量的“兜圈子现象,也应当引起我们的警醒。虚晃一枪,两张皮。一次我听一位老师执教?瀑布。在第一课时的最后环节,学生一连串提出好多问题,比方,“好似叠叠的浪涌上岸滩中“叠叠是什么意思“万丈青山衬着一道白银中怎么说是“白银“一座珍珠的屏中“珍珠是什么面对提问,教师只是倾听、点头,态度极其和善。待学生问完了,教师说,很好,下节课我们一起解决这些问题为什么不趁热打铁而要留到下节课等到了“下一节,学生的兴奋期已过,解疑的意义还有吗同时我也担忧:到下一节课,热情已经冷却的,

2、可能不仅仅是学生,教师可能不再理会“上一节的问题,依然执行自己固有的教学思路。明知故问,走过场。引导学生质疑主要有两方面意义:一是使教师分明学生学习的难点、疑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提高效率。二是帮忙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但是,我发现,好多质疑就是注重形式,走过场为疑而疑。“看到题目你产生了什么问题这是我在另一节?瀑布课上听到的发问。学生马上开始了动嘴不动心的所谓质疑:“为什么写瀑布“怎么写瀑布的“瀑布是怎样的情景其实,这是效劳于老师思路的明知故问。试想,我们日常阅读时,看到题目,如果感觉吸引人,就会一气读下去,怎么可能“停在那里,思考这篇文章“写什么“怎么写“为什么这样写即便有,也只能从阅读中寻

3、找答案,而下是坐在那儿傻想。水上浮萍,不到位。高质量的“问,应当是开山的斧子,深耕的犁杖。学生质疑水平的不同,正反映了教师教学能力的高下。如果学生的问题仅仅停留在“这个词语我不懂“这个句子我不明白上,我们教师就该好好反省自己了。对字、词、句进行解释,这些疏通性问题,不应该成为课堂质疑环节的重点。研究性、鉴赏性、评价性的问题,才应该成为教师与学生质疑、探索的方向。还说?瀑布。有些学生质疑:“白银是什么东西“我没见过珍珠,珍珠是什么这些问题,作为四年级学生,应该事先查字典或者用其他方法解决,教师不该为它们耗费太多的课堂教学时间。学生真正应该思考的是这样一些问题为什么远望瀑布,仿佛千丈青山衬着一道“

4、白银这里作者怎么不形容是“珍珠,而在近瞧时才说“站在瀑布脚下仰望,好伟大呀,一座珍珠的屏呢要理解这些诗句,教师就须引领学生反复朗读、深入体会:远望瀑布,灰白颜色,不透亮,就像白银一样,一种蒙含糊的美。当近在眼前,瀑布倾泻而下,无数水滴在阳光的照射下晶莹剔透,五光十色,像一座珍珠的屏,美丽极了!这样,质疑才能到达应该有的目的,而不是仅仅停留在学生所理解说的“白银比白色好听的层次上。实际上,深入察看,我们会发现,课堂上好多老师设置质疑环节的最终结果是教学以失败而告终。回忆自己,我也出现过类似问题。比方,学生质疑,我就跟着跑,放弃了主导作用;教材被肢解,成了支离破碎的问题课,以至于“整体感受“圆融之美成为幻想。?瀑布,这么短小优美的一首诗,学生却提出则多,则碎的问题,让老师一一解答。我想,这绝对不是作者希望看到的。质疑太多,诗的神韵就“散了。应当让学生在声情并茂的朗读中反复感受瀑布的整体美,对个别的词语理解不必“较真儿。无论如何,对于语文教学而言,深而真的“感永远比细而碎的“懂更重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