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公司安全员个人工作总结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494632394 上传时间:2022-08-03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5.1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年公司安全员个人工作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8年公司安全员个人工作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8年公司安全员个人工作总结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18年公司安全员个人工作总结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18年公司安全员个人工作总结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年公司安全员个人工作总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年公司安全员个人工作总结(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范文最新推荐 -2018 年公司安全员个人工作总结做一名合格的安全员是我现行本职工作的追求目标,自肩负安全员这个重任以来, 我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 勤勤恳恳、踏踏实实的态度来对待我的工作, 在现行岗位上任职将近两年来, 严格按照项目部制定的工作目标, 全面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 , 强化安全生产管理, 在项目经理的正确领导下, 项目部有关领导的信任与支持下,从事我非常珍惜这个安全角色, 以积极的态度投入工作,工作中我感到非常充实。2018 年上半年,铸轧车间紧紧围绕公司及分厂领导精神,在兄弟车间及相关职能科室的配合下,积极主动,务实创新,全面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不断提升车间管理水平,

2、在管理中求创新,向创新要效益,稳步提升产品质量,确保了各项管理工作逐步迈上新台阶。上半年主要围绕安全生产开展了一系列的创新管理工作,通过不断优化提高生产指标、完善运行各种管理长效机制、不断推进技术革、完善实施工资分配激励机制的和灵活的选拔用人机制、加强员工培训等,使铸轧车间在2018 年上半年取得了可喜可贺的好成绩。1、生产状况逐步稳定,各项指标屡创新高自进入 3 月份以来,车间生产状况逐步稳定, 除 4 月份因开发新产1/10品,生产情况有所波动外,尤其是进入五、六月份,生产指标屡创新高,六月份达到了建厂以来的历史新高度。2、安全管理长效机制形成,确保车间安全生产无事故为促进车间安全生产工作

3、, 车间成立了以潘工为组长的安全生产管理小组,各班组均设一名兼职安全员,负责本班组的安全管理工作,每班对班组安全管理进行巡检记录,发现安全隐患及时上报整改。把定期检查与平时不定期安全检查相结合,并对班组进行安全考核, 发现安全问题及时考核到班组和个人;同时将安全员的工资与车间安全考核成绩相挂钩, 既提高了安全员的工作积极性,又促进了车间安全管理水平的提高。3、文明创建工作长效机制逐步形成并完善初期,由于文明创建工作经验不足, 导致车间文明创建工作滞步不前。通过不断学习,结合车间实际情况,成立了文明创建工作小组,制订了文明创建工作方案, 根据考核细则,对文明创建工作进行分工,并将工作小组成员文明

4、奖与工作成绩相挂钩, 激发了成员的工作积极性。车间每月初召开文明创建小组工作会议, 内部检查车间文明创建工作完成情况,并部署本月文明创建工作。上半年,车间文明创建工作不断得以完善和提高, 各项工作框架已形成, 文明创建的资料逐步系统化、条理化,党、工、团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文明创建工作已进入良性的运行机制当中。4、5s 管理自主实施运行,现场管理水平逐步提升自年初,车间开始自主实施5s 现场管理,制订了 5s 管理方案和推-范文最新推荐 -进计划,分批进行全员 5s 管理培训,增强了员工 5s 管理意识,按步骤分阶段开展了 5s 管理工作。通过 5s 管理工作的实施, 车间卫生死角大大减少,定

5、置管理水平逐步提高,员工清洁素养得以增强,车间现场管理水平逐步得以提升。5、新产品研发生产成功,经济效益显著3、4 月份,车间成立了以潘工为组长的技术研发小组,先后进行了 3003-2 、3104 等新产品的研发生产工作, 两产品均顺利试制成功,产品质量得到了客户的认可。 新产品的研发生产成功, 既锻炼了车间的技术队伍,提高了产品研发技术水平, 同时拓宽了公司铸轧产品的市场销路,提高了产品附加值。6、不断推进技术革新工作,硕果累累;上半年,车间结合实际生产情况,积极组织人员进行技术攻关,硕果累累:6.1 采用双前箱控流,提高了前箱液面稳定性,减少了废品,提高了成品率。自投产以来,铸轧一直采用单

6、前箱控流,由于液面不稳定,经常产生废品。为进一步提高成品率,车间积极攻关,采用在过滤箱出口处增加一个前箱,采用双级前箱控流的方式, 提高了前箱液面了稳定性。自实施双前箱控流, 杜绝了由于前箱液面不稳定造成的废品,大大提高了成品率,仅此一项,一年可创效500 余万元。6.2 开展熔炼炉天然气降耗工作,天然气单耗由年初的65-70m3/3/10吨降至目前的 55m3/吨左右,成效显著。自投产以来,熔炼炉天然气耗一直较高, 尤其是 1 号线熔炼炉气耗一直在 80m3/吨左右,气耗较高,大大增加了生产成本。为此,车间积极进行技术攻关,从设备、工艺和考核三方面入手,采取调整烧嘴功率、调整风气比、控制要包

7、和倒炉时间、将气耗指标与熔炼工、作业长、机长工资相挂钩等措施,降低了气耗指标,使气耗由年初的65-70m3/吨降至目前的55m3/吨左右,仅此一项,每年可创效137.6万元左右。6.3 使用废旧铸嘴制作分流挡块、挡条。利用废旧铸嘴料制作分流挡块和挡条,分流挡块价格为40 元和 30元,每付铸嘴需要 7 块分流块和两个挡条, 每次立板可以节约 340 元左右,每月每条线平均立板 5 次,节约 1700 元,每年每条线节约 2.04 万元,五条线每年节约 10.2 万元。6.3 在保温炉到前箱、熔炼炉到保温炉的流槽上覆盖石棉毡,减少熔体温降。采用石棉毡对流槽进行覆盖, 减少了熔体散失的热量, 从而

8、减少甚至不需对流槽进行在线加温,从而降低了天然气的消耗, 同时减少了保温炉的用电量,每天节省天然气2m3,节省用电 4 度,每条线每年节省生产费用 9000 元,五条线节省生产费用4.5 万元以上。6.5 废旧前箱的利用通过将废旧的前箱拆开后, 把没有损坏的部分重新组装使用,每个月可以节约 1 个前箱,按照每个前箱 700 元计算,每条线每月可节省-范文最新推荐 -700 元,五条线每年可节省4.2 万元。7、工资分配激励制度完善实施,激励作用明显工资分配激励制度实施前, 采用岗位效益工资,职工工资差距不大,且各生产指标与工资挂钩比例不多, 导致职工工作积极性不够, 不关注生产指标,成本意识不

9、强。自实施工资分配激励制度以后,职工的工资与主要生产指标相挂钩, 且岗位工资差距拉大, 极大地激发了职工的工作积极性, 职工每天关注本岗位的各项生产指标, 并积极想办法提高生产指标,成本意识大大增强。自实施工资分配激励制度以来,车间的生产指标稳步提高,分配制度的激励作用十分明显。8、灵活的用人选拔机制, 激发了职工的积极性,稳定了职工队伍;车间十分重视骨干人员的培养, 上半年先后开展了技术员和班组长的竞聘工作,选拔了一批年轻技术管理骨干, 同时车间加大骨干岗位的考核,实施末位淘汰制度,对表现不佳的班组长降职使用,既增强了骨干员工的危机感, 也让一般员工看到了希望, 车间形成了用人机制的良性流动

10、,让职工看到了发展,看到了希望,稳定了职工队伍。9、物料管理制度健全完善,职工成本意识增强针对初期车间物料管理混乱, 浪费现象严重, 车间制订完善了物料管理制度,并对原辅料进行定额控制, 实行原辅料炉长点巡检记录监控制度,减少了员工的浪费现象,增强了员工的成本意识。10、生产看板管理,动态反应生产情况,掀起了指标竞赛的良性氛围5/10自 5 月份以来,车间实施了生产看板管理, 对班组生产情况和生产线情况每日及时更新, 各生产指标与职工工资相挂钩, 使得职工每日关注看板生产指标, 并互相比较,看板中的排名使得职工能够及时了解每日工作完成情况, 在车间内部形成了关注生产, 你争我赶的指标竞赛的良性

11、氛围。11、开展员工培训,提升员工整体素质生产由于其艰苦的生产条件和较高的劳动强度, 虽然员工的文化层次较高,但是实践操作水平有待加强, 给车间开展工作带来了一定难度。对此,车间领导班子和全车间员工一起努力,从以下几方面开展工作,取得了卓有成效的业绩。1. 抓好新进员工教育, 给班组输送合格的生产者。 车间在原有新员工入厂三级安全教育的基础上,增加了新员工的文化、技能教育。新员工来到车间后, 车间会派专人带领他们到车间参观, 给他们讲解现场生产注意事项,消除新员工对车间高温生产现场的恐惧心理。 其次,车间技术人员将对新进员工进行铝加工生产基础知识的普及教育。 结合员工文化水平, 深入浅出的给他

12、们讲解铝加工生产中的要点、 注意事项。然后,车间安排技能娴熟的老员工和新员工一对一签订师带徒协议,对新员工进行三个月的操作技能培训。通过以上措施,有效的提高了新进员工的业务素质, 对车间员工队伍整体技能的提升起到了巨大的作用。2. 开好班前班后会, 随时对员工进行业务技能培训。 车间相关职能人员积极参加班组举行的班前班后会, 实时对员工进行技能和安全操-范文最新推荐 -作的培训工作。 在会上,相关职能人员及时向员工通报近期质量工作情况,对员工在生产中不恰当的行为或现象及时指出。 在生产过程中,技术人员深入生产现场, 对员工进行指导, 及时和员工一起解决生产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通过这种业务技能培训, 有效的稳定了车间员工队伍的整体业务素质。3. 结合不同工作岗位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 在提高车间整体员工队伍业务素质的同时, 车间还针对不同的工作岗位, 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车间技术人员根据不同工作岗位如熔炼工、铸轧工、天车工、等进行有针对性的专门培训, 并培养员工的质量监督意识即每个岗位都有权力和义务监督上一工序的工作质量。 根据各岗位工作特点进行业务指导,编制培训试题,组织员工考试。使全车间员工清楚地知道自己该做什么,怎样做以及如果不这样将会产生的不良后果。 通过这种培训,也有利的促进了车间员工队伍整体业务素质的提升。4. 对关键岗位进行重点培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