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学地理概念教学探究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494631759 上传时间:2022-08-05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1.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中学地理概念教学探究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2023年中学地理概念教学探究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2023年中学地理概念教学探究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2023年中学地理概念教学探究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2023年中学地理概念教学探究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年中学地理概念教学探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中学地理概念教学探究(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3年中学地理概念教学探究 中学地理概念教学探究 摘要:地理概念是概括说明某种地理事物和现象的本质属性的定义。地理概念的掌握不仅是学生学好地理规律和成因的前提和基础,也是发展学生智力,特别是逻辑思维能力的必要条件。教师应通过认真备课,讲解透彻,消化概念,指导学生运用概念去加强地理概念教学。学生应通过实地观察,抓关键词,归纳法,类比法等方法去重视对地理概念进行理解。在地理概念教学中要通过实例归纳法、空间模式法、对比剖析法、因果推理法、直观图示法、综合分析法等方法对学生进行地理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地理概念教学;教学方法;地理能力 中学地理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获得比较系统的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

2、能,并积极发展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智力,培养他们学习地理的兴趣、爱好和独立吸取地理新知识的能力。1 中学地理教学应使学生进一步受到爱国主义、国际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政治教育以及有关的国情、国策教育,还要对学生进行科学的资源观、人口观和环境观的教育。此外,还应结合乡土地理的教学,对学生进行热爱家乡的教育,使他们树立把祖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雄心壮志。1 1 地理概念教学及其主要内容 地理概念是指概括说明某种地理事物和现象的本质属性,或根据地理事物和现象的感性认识,经过思维、比较、分析综合和抽象概括而认知其本质属性的定义。可以分为:一般地理概念,表达同类地理事象共同本质属

3、性的地理名词,如平原,湖泊,城市等。单独地理概念,用以表达个别特定的地理事象或地理过程的本质属性,使学生认识个别地理事象的特殊属性,如东北平原,北京,山东半岛等。集合地理概念,用来表达某一地域范围内同类地理事物群体所共有的本质属性,如欧洲的平原,青藏高原的湖泊,东北的城市等。2 地理概念教学是指专门培养学生学习理解和应用地理概念能力的教学活动。地理概念教学是中学地理教学中极其重要的内容,对中学生地理能力的培养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也就是说概念教学是地理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让学生体验地理概念产生的过程,理解、掌握地理概念,优化概念教学设计,真正达到认识地理思想和本质的目的 地理概念教学的主要内容包

4、括:a.自然地理概念如太阳辐射、地方时、大气运动、大气环流、地质构造、褶皱、断层等;b.经济地理概念如农业区位、工业地域、跨国公司、经济全球化等,c.人文地理概念如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的合理容量,城市化,可持续发展,旅游活动等 2地理概念教学的意义 随着地理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能力培养已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但众多的教学过程、教研论文及专著表明,连地理事物的分布、成因、规律、原理及应用等方面的能力培养上,教师们花费了大量心血,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而对地理基本概念往往忽视其能力因素,忽视学生学习时应具备的、多种多样能力的培养,过多地依赖于记忆这一单一学法,自觉或不自觉地采用照本宣科的叙述性教法

5、和文字解释的文字学教法。而目前的这种现状其效果如何呢?广大教师恐怕是有目共睹的:加剧了学生厌倦地理概念学习的心态;强化了学生学习地理概念时死记硬背的陋习;使学生在学习与考试两者之间产生盲点不记不引,死记了又不能适应考题对概念灵活运用的要求;因能力培养在教学开始阶段(概念教学)就采用了不正常的跳跃方式,故失去了牢固的基石。 地理概念是反映地理事物本质属性和特征的概括性知识,是地理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许多地理问题要进行正确的判断、推理、分析、综合等地理思维活动,都要以正确的地理概念作为基础。形成正确的地理概念,是学习和掌握地理基础知识的中心环节。同时,地理概念还是地理学科建立和发展的基础,它能

6、深刻地反映地理过程的最本质的特征。把握地理特征有助于地理概念的形成,地理概念的掌握不仅是学生学好地理规律和成因(初中阶段对成因不作过多要求)的前提和基础,也是发展学生智力,特别是逻辑思维能力的必要条件。因此,学生学好地理首先要学好地理概念,教师要教好地理首先要重视地理概念教学。3 3地理概念教学实施的主要途径 3.1如何实施地理概念教学 3.1.1认真备课 备课要认真琢磨教材中的每个重要概念。所有概念都有其内涵和外延。如“生长期”这个概念,学生很容易把它简单地理解为“农作物能够生长的这一段时期”。但农作物的生长期则不仅与该地区的气温条件有关,而且与农作物的习性以及在农事上采取的措施也有关系。“

7、梅雨”这个概念,不能仅仅让学生掌握春天夏初梅子黄熟时,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的连绵阴雨叫“梅雨”,还要使学生理解梅雨的成因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完整的“梅雨”概念,应包括梅雨的时间、地点、成因、天气特点、名称由来以及它在农业生产上的利弊等。 3.1.2讲解透彻 在地理教学中,讲解概念必须要注意概念的完整性。如自然资源是指人类直接取之于自然界并对人类有利用价值的那部分资源。取之于自然和有利用价值两个方面缺一不可。同时告诫人类不能采取“杀鸡取卵”的方法向自然界索取资源,也不能过分强调为了保护自然资源而无所作为。 此外,在讲解地理概念时,还要根据本学科的特点,充分运用景观图、课本插图等具体图像,使学生在

8、获得地理事物和现象的感性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各种逻辑思维的方法,比较、分析、综合和概括,区别事物和现象的本质属性与非本质属性,逐步由具体的地理表象形成抽象的地理概念,将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进一步理解地理事象的规律性。 3.1.3培养地理能力 学生形成地理概念,不能只停留在背诵概念的词义上,还要通过必要的训练,进一步加深对概念的理解,以达到牢固掌握概念的目的。对于一些文字相近而含义完全不同的概念,只有让学生通过反复训练,才能在比较中对概念加以鉴别,避免混淆概念。例如,“外流河与内流河的根本区别是:A、河流长短的不同;B、河流水量大小的不同;C、河流最终归宿的不同。通过这样训练,使学生深刻理解外

9、流河与内流河的本质区别在于河流最终归宿不同,前者是指流入海洋的河流,后者指流入内陆湖泊或中途消失的河流。 3.1.4指导学生运用概念 分析一切地理问题,都必须从概念出发,在正确掌握概念的基础上,运用相关的地理基本原理,揭示出地理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在判断地理问题正误的,要依据概念进行分析和推理,去伪存真,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例如,下列气候类型中属于多雨夏干型的是:A、温带季风气候;B、热带雨林气候;C、地中海气候;D、温带海洋性气候。判断气候类型虽然是较难掌握的知识,但只要对各种气候类型的概念比较清楚,根据题目所提出的条件或水热资料,对照各种气候类型的特征进行筛选,也就不难判断了。 在地理教学

10、中,使学生从逐个理解地理概念,分门别类地掌握地理概念体系,了解各级地理概念的并列或从属关系,了解概念间的区别和联系,使地理概念成为具有内在联系的系统化的知识,而不是相互孤立的名词解释。这样,学生获得的地理知识便是成串的知识珍宝。 3.2地理概念教学的主要方法 3.2.1实地观察 一些概念照本宣科很抽象,可带领学生到室外实地考察,先观察地理事物的外部特征,再综合、分析,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形成概念的内涵。如学习温带落叶阔叶林这一概念时,带学生观察校园里的梧桐树、杨树等,并与樟树、广玉兰树比较,了解到前面这两种树木都具有较宽的叶片,叶上通常无或少茸毛,厚薄适中。芽有包得很紧的鳞片,树干和枝桠也有很

11、厚的树皮,这些都是适应冬季寒冷环境的结构,并且都是冬季落叶,夏季绿叶。“冬季落叶,夏季绿叶,叶片较宽”为它们共同特有属性。它们都是典型的温带落叶阔叶树,由这些树木构成的森林即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再让学生自己分析樟树、广玉兰树是不是温带落叶阔叶树?学生马上会回答樟树、广玉兰树是常绿阔叶树。这样,学生对温带落叶阔叶林这一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就有了比较全面的认识。 3.2.2抓关键词 表达概念内涵即地理事物本质特征的往往只有几个词语。教师要帮助学生抓住关键词,分析疑难点。如天体“宇宙间物质的存在形式”这一概念,学生对“物质”并不难理解,“宇宙间”却难以确定。教师应指出,地球也存在于宇宙空间,是天体。但在地

12、球大气圈以内的物质只能说是地球上的物质,不能说是天体。地球大气顶部是宇宙空间与地球的界线。教师只要讲清这一界线,学生就容易明白恒星、星云、行星、卫星、彗星、星际物质、运行中的人造卫星和宇宙飞船等都是天体。而停在发射架上的人造卫星,或是降落到地面的流星体残骸即殒星就不是天体。 3.2.3归纳法 对内容较多、表述较长的地理概念进行归纳、提炼,分层次、多角度去理解。如自然资源的概念,完整的表达是“人类直接从自然界获得并用于生产和生活的物质与能量”。如果对这一句话进行归纳、转换,就是下列的两个属性: 自然属性:客观性,天然存在,没有经过人类加工。 经济属性:有用性,在当今技术条件下能用于生产和生活。

13、两个属性缺一不可。这样转换后,自然资源的内涵就一目了然。 3.2.4类比法 明确了单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后,为了能达到准确运用的目的,还必须搞清概念间的几种关系。近似概念,如天气和气候,国土和国土资源,热带雨林和热带季雨林,水资源、水力资源和水利资源等都属近似概念,很易混淆。只有从本质特征即内涵上区分,找出相同点和不同点,才能确定适用范围。例如降水和降雨,都表示大气中水汽凝结降落到地面这一现象。不同点是降水指从云雾中降落到地面的液态和固态水,而降雨即从云中降落到地面的滴状液态水。可见,降雨只是降水的一部分,仅指液态水即雨水。所以,在描述气候特征时,如亚热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1000mm左右,用的是

14、“降水量”;河流的五种补给形式之一是“雨水”即降雨,两者不可调换。矛盾概念,外延相反的概念叫矛盾概念。如内力作用与外力作用,寒流与暖流,重工业与轻工业等。这类概念也必须从内涵入手,找出差异再分析外延上的相反性,确定“矛盾”所在,才能正确区分。如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是一对矛盾概念。可再生资源是在人类历史时期内不断更新生长、繁殖的资源;在人类历史时期内不能重新出现的即是非可再生资源。两者的差异便是“人类历史时期内能否重新出现”这一时间尺度,也是导致外延 相反的主要原因。根据这一标准分析,矿产资源是非可再生资源,生物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气候资源等 都是可再生资源。包含关系的概念,地理环境、社

15、会环境、城市环境三个概念,都表示人类生存的环境。但地理环境是以人类为中心的环境;社会环境是人类在自然环境基础上通过长期有意识的社会劳动创造的人工环境;城市环境是人类对自然环境干预最强烈的地区,人口多、房屋密集、交通拥挤是最大的特点。可见三个概念中,内涵最丰富的是城市环境,外延最大的是地理环境。要区分这类概念,应在确定内涵的基础上,根据内涵大外延小,内涵小外延大的原则来分析彼此间的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概念的广义和狭义。有些概念,由于时间、空间范围不同,又有广义和狭义之分。教学时,应抓住概念的时间、空间差异找出“广”和“狭”的原因,确定适用范围。如水资源,广义水资源是指水圈内水量的总体;狭义水资源仅指陆地上的淡水资源,不包括海洋水、大气水。这样,从空间范围看,“广” 和“狭”非常明显。同样道理可区分广义农业和狭义农业,广义沿海和狭义沿海。 在运用以上方法进行概念教学时,还应坚持“理论必须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在学生形成概念时,不仅要使学生背诵概念的词义,而且要使他们会论证、会运用这些概念。教师设计一些习题,在分析概念后及时进行练习,这样,既可检查学生对概念理解是否完整、准确,又能巩固和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3.3地理概念教学中应注重地理能力的培养 3.3.1地理概念教学中地理能力培养的重要意义 地理概念以其思维类型(而不是学科知识类型)多样、体系庞杂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